人生立世心須正,心存善念天必憐。
北伐江西求一統,兵臨廣州起二心。
戰士貪利逐奔浪,將軍忘義套絞繩。
試看古今爭權夢,公理何曾佑惡人!
話說孫中山在三水對廖仲凱和蔣介石就討伐陳炯明之事,各執一端正委決不下時,陳炯明適時的向孫中山發來言辭卑躬的請辭電。大喜過望的孫中山為安撫陳炯明,在同意陳炯明辭去陸軍部長、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等職之時,仍一再挽留他擔任內務部長,同時又派廖仲凱代表自己親赴南寧去撫慰第一軍將士。蔣介石見自己之建議沒有被採納,心中怏怏不樂的遂向孫中山懇辭道:「先生,最近陰雨連綿,中正誠恐老母之千年屋址遭受水浸之災,特懇請先生恩准我暫且回鄉以盡人子之孝」。
孫中山知蔣介石是言不由衷,思量抱雞婆懲在窩裡也不會下蛋,只得勉勵去意已定的蔣介石孝心可嘉,盼他早去速歸來共創大業。隨後即親自督師經梧州轉道韶關,在韶關召集隨行的文武大員們商議道:「目前直奉軍閥混戰猶酣,我們正好伺機北伐底定中原,請各位獻計獻策各抒己見,爭取早日完成北伐統一大業」。
李烈鈞道:「先生,目前直奉軍閥混戰必無暇顧及江西,所以我建議就以江西為突破口實施北伐,進而直下湘鄂直搗中原」。
許崇智道:「是啊,此正是天助先生之良機,正如李參座所言,我軍若分三路進擊江西,如不出意外,江西則必指日可下」。
眾人幾經商議最後議定:北伐軍代總指揮許崇智率粵軍第二軍、閩軍李福林部、粵軍第一軍梁鴻楷師共兩萬人槍為右路,出南雄取烏徑,徑攻信豐、王母渡;北伐大本營參謀長李烈鈞率谷正倫的黔軍、朱培德的贛軍約一萬人槍為中路出南雄取大庾、新城;黃大興率所部粵軍一萬人槍為左路出仁化取崇義、上猶;湘軍陳嘉佑部一萬人槍為總預備隊。孫中山坐鎮韶關北伐大本營統一調度各路人馬,胡漢民籌備糧草沿途接應。三路大軍隨即聲勢浩大的同時進發,直系江西督軍龍光遠見向吳佩乎求援無望,只得丟盔棄甲的倉皇率部往北逃遁。
僅月余時間,北伐軍就勢如破竹的連克仁化、崇義、上猶、南雄、大庾、新城、信豐等十餘座縣城。三路大軍不日即齊集在江西第二大城市贛州城外,擬與龜縮其間的龍光遠一戰而定江西。本已被北伐軍之聲勢嚇得心碎膽裂的龍光遠,遙望城外刀槍如林的北伐軍陣容後更是鬥志全喪,慌如喪家之犬的連夜獨善其身的潛出城外逃之夭夭。北伐軍因此不廢吹灰之力又占領了贛州,繳獲的彈藥糧草真是堆積如山。屢聞捷報頻傳的孫中山喜不自禁,在傳令嘉獎前線英勇將士的同時,令許崇智務必不顧疲勞直逼吉安,爭取一鼓作氣早日拿下江西全境。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孫中山興高采烈準備移駕江西時,突接廣州總統府密電。說粵軍第一軍參謀長葉舉同第二師師長洪兆麟、獨立旅旅長熊略以鬧餉為由,各率所部已沿西江東下直逼廣州市區。孫中山閱電後猶如三九天中吞冰棍頓時涼透了心,急與胡漢民等人商議道:「葉舉等人鬧餉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陳炯明所主使,為使前方將士無後顧之憂,我決意親赴廣州去說服那些受矇騙的將士們,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胡漢民聞言大吃一驚:「先生,陳炯明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此時你親去以身犯險想說服他的親信葉舉等,這何異於與虎謀皮?還是由我代先生前往較為穩妥些」。
其他人亦勸孫中山不要去以身餵虎,紛紛毛遂自薦的願代孫中山前往廣州,並建議孫中山召回許崇智等速率部回師平叛。孫中山不以為然的拒絕道:「競存與我相交近二十年,他這樣做無非是想向我索取他應該得到的權力,我看他還不至於會要我的性命吧。砥定中原是我畢生之心愿,絕不可因鬧餉之事而功虧一簣的半途而廢。我回廣州期間,韶關大本營的一切事務均由展堂兄代為籌劃,望諸君齊心協力共同襄贊為盼」。
再說手握重兵的陳炯明自恃功高蓋世,便目空一切的再不想雌伏於孫中山之下;其部屬便迎合陳炯明欲自立為王的心理,也想鯉魚躍龍門的追隨陳炯明而加官晉爵。就在孫中山督師行至三水時,葉舉等人就推波助瀾的慫恿陳炯明當即與孫中山決裂。老謀深算的陳炯明因鄧鏗新死,擔心其舊部會與孫中山裡應外合而使己無有勝算。當即假意用請辭的手段以退為進來麻痹孫中山,同時派心腹葉舉立即嚴密控制鄧鏗舊部並加以整頓。
直系軍閥在如火如荼的直奉戰爭中,因無暇顧及其在江西的地盤,被孫中山乘火打劫的幾乎席捲了江西全境。為保住江西勢力不遭丟失,曹錕、吳佩孚等只得釜底抽薪的請其英美主子出面,緊急密約野心勃勃有心想做華南王的陳炯明。料想時機已經成熟的陳炯明,在得到直系軍閥的承諾和英美列強的援助後,遂不顧一切的露出其猙獰面目:令葉舉為前敵總指揮,以鬧餉為名率50個營的粵軍藉機開赴廣州。想以圍魏救趙的手段達到既解直系在江西之危,又乘機控制省城截斷孫中山之歸路,令孫中山死無葬身之地這一石二鳥之目的。自己再乘亂混水摸漁,兵不血刃即坐收兩廣漁利,名正言順的取孫而代之自做華南王。
孫中山在貼身衛士的護送下行至廣州,見城內蕭條冷落,滿街到處都是荷槍實彈錯蹤來回的軍人,心中暗叫不好的仍硬著頭皮直奔總統府。與夫人未及喧寒就厲聲質問同來迎接的廣州留守廖仲凱:「仲凱兄,你不是拍著胸脯保證陳炯明他永遠都不會背叛於我的嗎?為什麼現在廣州到處都是他的人馬」?
無限愧疚的廖仲凱輕聲分辯道:「先生,廣西新定糧草難籌也是實事,廣東的所有財政收入又全都提供給先生北伐,因此對陳炯明部也確有數月未發軍餉了。為平息該部的鬧餉情緒,在先生未到之前我正與夫人商議,擬由我去南寧敦請陳炯明,請他前來約束已來廣州的兵馬克日撤出廣州,再由我迅速籌措資金,補發其所拖欠的軍餉」。
孫中山在沉默中緊握廖仲凱之手,眼含淚花默默無聲的目送廖仲凱大步流星的離去,心中暗自祈禱廖仲凱此行能馬到成功。孰料廖仲凱剛離廣州就被葉舉將之秘密扣押在石龍的石井兵工廠,焦灼不安的孫中山在總統府內放眼望去,儘是越來越不把總統府放在眼裡的叛軍人馬。度時如年的孫中山見廖仲凱一去即杳無音信,頓時回想起在三水時蔣介石的辭歸之語,真是國難思良將、家貧念賢妻的追悔莫及。立即向蔣介石致電云:「粵局危急,軍事無人負責,無論如何,請兄即來助我!千鈞一髮,有船即來,至盼」!
接到孫中山加急電報的蔣介石不禁暗自冷笑:孫大炮,此時你就知道什麼是良藥苦口逆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了吧!也不直接給孫中山回電,只把自己對廣州時局的建議發給韶關北伐大本營。稱對陳炯明「非從速回兵解決廣州根本,決無安全和平之道,吾軍能先發制人則無論其集中於東江、或盤踞省城均不難一網打盡。否則猶豫不決、迂延隱忍,必致有束手無策、噬臍莫及不可挽救之一日,惟願吾言之不中耳」。
坐鎮韶關的胡漢民接到蔣介石之電報後拿不定主意,遂將蔣介石之電報原封不動的發往江西北伐前線,請許崇智和李烈鈞等人裁定。粵桂兩省倚仗地理之優勢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祥地,故該地的革命黨人無不自命不凡,向來就瞧不起其他省藉的革命同志。所以當許崇智在接到胡漢民轉來的蔣介石之電報後,認為這是蔣介石在危言聳聽借題發揮。說廣州即使真的發生了兵變,只要有孫中山親臨坐鎮,就是天大的事也必能迎刃而解。隨即以前線指揮部的名義致電胡漢民,稱廣州之事乃癬疥之瘡,有孫先生坐鎮必能保萬無一失;當務之急是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以致定鼎中原完成北伐。
聞知孫中山已返回總統府的葉舉,擔心孫中山會以其威望鎮攝住已進駐廣州的粵軍,而使陳炯明南面稱孤的計劃半途流產。為防夜長夢多,故於1922年6月16日凌晨三時即分兵四路:東路由蓮塘、洪橋西街出擊,南路由中央公園、惠愛路一帶出擊;西路由越秀街、大北直街沿線出擊;另外還組成一支千多人的敢死隊強攻觀音山要隘。四路叛軍不僅同時向總統府及觀音山上的孫中山住宅粵秀樓發起圍攻,還公然張榜懸賞二十萬大洋謀取孫中山之首級。
驚天動地的槍炮聲,徹底擊碎了孫中山對陳炯明尚餘存的一絲幻想,只得同夫人宋慶齡親臨前線督導警衛團將士憑險抵抗。警衛團團長陳可鈺見叛軍之攻勢極為凌厲猛烈,便一面親臨前線督戰,一面敦促孫中山和夫人乘叛軍尚未合圍之機迅速撤離險境。憤怒至極的孫中山聲稱一定要與總統府共存亡,並令貼身衛士立即帶夫人宋慶齡速出城避難。
俊俏嫵媚的宋慶齡按上天垂象乃地後星臨凡,其出生時半空中隱聞天簌之音,落地後更是紫氳繚繞香氣沁人。其母倪氏見狀不顧產後疲憊,仍翹首仰觀窗外,只見一輪彎月十分明亮的懸掛天空,月旁呈現出一片斑斕雲彩,隨即搖首嘆息道:「乖女,宋家將因你為榮,你卻為何天生一個守寡之命」?
宋慶齡自美國威斯里安女校畢業時,適逢孫中山的英文秘書、也就是宋慶齡的姐姐宋靄齡,正準備與孔聖的七十五代嫡裔孔祥熙結婚。宋慶齡便依父親宋嘉樹之令,接替姐姐做起了孫中山的英文秘書。自幼就極富主見的宋慶齡來到仰慕極久的孫中山身邊工作不久,即為孫中山的人品及其對革命事業的執著精神所折服,隨之雙雙墜入愛河而不能自拔。本是孫中山結義兄弟的宋嘉樹使盡了渾身解數,也未能阻止住這樁老夫少妻的金玉良緣,真是夫妻本是前生定,不是冤家不聚頭。
此時懷有身孕的宋慶齡面對越來越逼近的槍炮聲,當即義正詞嚴的向孫中山勸諫道:「先生,您萬金之軀實有關革命之成功與否,怎能如此迂腐固執的鬥氣以身犯險?於公您是革命領袖,於私您是我的丈夫,無論怎樣理所當然都應由我留下來掩護。慶齡乃女流之輩,就是被叛軍擒拿了他們也不會把我怎麼樣;只要先生能安然無恙的脫險,慶齡又夫復何求」?
在宋慶齡的推搡下孫中山只得化裝成出診的醫生,由貼身衛士化裝成病人的家屬,冒著槍林彈雨衝出了總統府。一路跌跌撞撞的躲過叛軍無數次盤查,方衝出重圍逃到停泊在長堤天字碼頭的寶璧號軍艦上。隨即號召海軍官兵奮勇平叛,將憤怒的炮火射向已被叛軍占領的海岸沿線之炮台,同時電令許崇智等迅速督師回援廣州平叛。稍微歇息中的孫中山又想起了蔣介石,便再次急電蔣介石「事緊,急盼速來,共挽危局」。
為貪圖二十萬大洋的重賞,廣州城內的叛軍真是人人恐後賣命,個個奮勇當先,因而槍炮聲喊叫聲響徹雲霄,令人聞之無不膽顫心驚。在孫中山撤離總統府後,宋慶齡即令人找來各色布匹,然後親自剪裁成旗幟的形狀四處懸掛,藉以虛張聲勢的迷惑叛軍之心。同時打開總統府的所有燈光,讓自己倩麗的身影時隱時現在燈光之中,以此吸引叛軍的注意力,從而掩護孫中山能安全脫險。隨後又親臨前線救護傷員,總統府的衛士們無不為之捨己救人的義舉所感動,頓時士氣陡增的紛紛據險反擊,直打得強攻下的叛軍一天一夜仍未能越雷池半步。到17日晚,不知打退了叛軍多少次進攻的衛士們,在彈盡糧絕又無後援的境況下,警衛團長陳可鈺見宋慶齡仍不肯獨自撤離,為確保宋慶齡之安全,便令身邊的一個小衛士,強行將宋慶齡攙扶出總統府消失在夜幕之中。
剛出總統府不遠就被一群氣勢洶洶的叛軍攔截住,急中生智的宋慶齡沉著冷靜的從手提的包袱中抓去一把雪花花的銀毫子,突然向遠處拋出。叛軍的黑眼珠子見了散落在地上的白銀毫子,那還有心思去盤查宋慶齡和小衛士,無不棄槍丟刀的去奮力搶奪。宋慶齡和小衛士則乘機逃入到茫茫的夜色之中,慌不擇路的往前狂奔,逃到廣州市郊時已是臨近拂曉。面對身後隱約可聞的槍炮聲。暗自慶幸終於脫險的宋慶齡方長噓了一口氣,忽覺腹中疼痛難忍,如潮般的液物陡然從下體中湧出沿腿直流。機靈的小衛士見宋慶齡嘆氣未完便搖晃欲倒,急上前攙扶時仿佛聞到了一股血腥味,還以為宋慶齡在逃亡的路上為流彈所傷,遂背起宋慶齡急向不遠處的燈光之處飛跑。
驚惶失措的老嫗在緊急的敲門聲中把宋慶齡接進室內,經過仔細檢查,方知宋慶齡是由勞累驚嚇過度,導致氣血不和的小產後大流血。幸虧這個老嫗是個過來人,當即予以及時處理宋慶齡的產後事宜,並加以精心照料方救回了宋慶齡之命。對孫中山之安危時刻牽腸掛肚的宋慶齡,待身體稍微恢復一點後即要小衛士去四處打探其消息。化裝成叫花子的小衛士經過多日探訪,終於探聽明白孫中山正在永豐艦上指揮海軍平叛。
聞知確切消息的宋慶齡心中稍安,身體也就恢復得很快,不日便急不可待的拜別老嫗直赴永豐艦。這對大難之後驟然相聚的老夫少妻,自有一番道不盡的悲喜,噓寒問暖中敘說起各自逃難避險的經歷。聽完訴說的孫中山情不自禁的捧著宋慶齡之雙頰,仔細端詳一會她蒼白憔悴的面容痛心疾首的說道:「夫人,文此次敗逃廣州,遠比當年劉備兵敗新野更為狼狽,這是老天對我有眼無珠、少知人之明的應有懲罰。只是夫人無辜受到連累,捨身救文之情遠勝甘糜二夫人多矣,令文真是悔斷肝腸銘刻肺腑」。
宋慶齡嬌羞的搖首道:「先生之安危關係到國運之興衰成敗,慶齡助您脫險於公於私都是天經地義的份內之事,先生又何必耿耿於懷?慶齡此次能安然無恙的保全性命,全靠這位小衛士,希望先生今後多善待於他就是了」。
孫中山聞言扶宋慶齡坐下後,方緊握小衛士之手和顏悅色的感謝道:「小同志,你是夫人的救命恩人,才十多歲就為革命立下了大功真是可欽可敬。好好干,今後的國民革命,就是要仰仗你們這些年輕有為的忠誠同志去完成」。
再說遠在江西北伐前線的許崇智、李烈鈞等,接到孫中山回師救駕的電令後,方知陳炯明還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炮轟了總統府。這才如夢初醒的曉得蔣介石這個浙江佬前次電報所言,確有先見之明的絕非危言聳聽。全體將士聞知孫中山險遭遇難後無不義憤填膺,硬是立馬從硝煙瀰漫的北伐戰場撤回,不顧鞍馬勞苦的連夜趕往廣州平叛靖難。叛軍葉舉率部早就以逸待勞的潛伏在韶關附近據險阻擊,風塵赴赴疲乏不堪的回援將士只得力不從心的發起反擊,結果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倉皇突圍。
孫中山在永豐艦上盼望救兵真是望眼欲穿,等到的結果卻是許崇智等正四下收集被擊潰的殘部,向福建江西交界的深山老林中撤離集結。接到電訊的孫中山當即捶胸頓足的仰天長哭:「天哪,文受滅頂之災是自作自受,你為何不佑我那些無辜的忠勇將士啊。難道我欲完成北伐統一大業真的是逆天而行嗎」?在陪著落淚的海軍將士之再三勸說下,孫中山方好不容易的止住悲泣,只得把希望寄託於蔣介石身上,再次電令蔣介石速來廣州共赴國難。
蔣介石自三水負氣辭別孫中山後,猶如離群的孤雁勞燕歸巢的回至溪口,惟有髮妻毛福梅和側室姚怡誠二人相迎。望著門可羅雀的宅園,想起去年老母新歿時高朋滿座之景,兩相比較真是有天壤之別。蔣介石面無表情神色嚴峻的與妻妾稍事喧寒,即獨上東岱山蔣母墓廬處假意伴母讀書,藉以養精蓄銳的消磨時光。
蔣母新歿時,一些趨炎附勢之輩紛紛向蔣介石引薦名師卜地安葬,蔣介石几經篩選,最終選定了因**癮奇大而流落上海的湖北著名堪輿師肖萱。肖萱帶上蔣介石為之準備的足夠**,一路吞雲吐霧的踏遍了雪竇山八十一岱,後來選中了東岱白岩魚麟坳的一塊牛眠吉地,再把蔣介石請到斯處指點道:「此處前臨剡溪、背靠白岱,形同彌勒佛在溪邊打座。蔣公你看那邊白岱高聳,就是彌勒佛的胖頭寬肩;這邊左右各一岱逶迤伸向剡溪,正是彌勒佛之雙臂;我們所站之處白岩挺拔,麟光閃耀,即為彌勒佛之腹臍。再看對面山勢由遠而近層層緊扣,宛若一條游龍正向這腹臍處奔騰而來,故這腹臍處就是山環水抱虎踞龍蟠的真穴寶地。太夫人之千年屋址若選定此處,後世子孫必會大富大貴,只是我泄露了天機,定會遭滅子絕孫之天譴。」
順著肖萱手勢之指點,蔣介石見斯處果如肖萱所言的如同一尊彌勒佛,思量老母一生吃齋念佛,若能安葬在彌勒佛的肚臍里清修冥世,老母的在天之靈也一定會歡悅九泉。於是以重金酬謝肖萱,並按其之指點擇日將老母入土為安,其葬儀之風光真可謂一時無雙的轟動天下,令溪口的老少爺們至今仍津津樂道的稱羨不已。時正忙於組建桂林北伐大本營的孫中山,仍在日理萬機中抽空撰寫墓碑及祭文,令陳果夫前往代讀云:「文與郎君介石游十餘年,其歷艱辛、出生入死,如身之肩、如驂之勒,朝夕未嘗離失……以全其昂昂千里之姿,雖夷險不測、成敗無定,而守經達變、如江河之自適,山嶽之不移……」汪兆銘、胡漢民、譚延凱等國民黨要員亦紛紛錦上添花的題碑文、寫墓誌,得意忘形的蔣介石亦自撰聯語銘刻於墓前:
禍及賢慈,當年頑梗悔也晚;
愧為逆子,終日沉痛恨靡涯。
再說四明山南麓、也就是溪深水美的奉溪上游有一雪竇寺,四周重巒迭翠幽林茂密,其別致的拱斗飛檐,以及空氣中飄蕩的濃郁月桂芳香,令人仿佛已臨仙境的陶然若醉。謐靜清幽的雪竇寺自唐初建成後,千餘年來象常通禪師、石奇和尚這樣的高僧真是人才輩出枚不勝舉,雪竇寺也因之成了名揚天下香火鼎盛的佛門重地。民國初年的太虛主持之道行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被方圓數百里的香客奉之為通慧活佛。
太虛方丈乃浙江崇德人,俗姓呂名淦森,幼年即對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無所不通,詩詞歌賦楷草行隸無有不能,真是胸羅萬卷下筆千言,在咸豐年間曾被欽點為榜眼。只因流年不利為情所困,使之頓生厭惡喧囂塵世,鄙薄爭權逐利之心的拜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為師,落髮為僧參禪修行後取法名唯心字太虛。因他刻苦鑽研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律宗、三論宗等,隨即成了佛門中的皎皎者,為廣智益慧,每隔三年兩載他必雲遊四方以增長見聞。幾經歷練,太虛不僅精熟琴棋書畫經史梵文,還對批爻卜卦面相測字亦頗有心得。由於其學識淵博佛法弘深,成了雪竇寺百年難得一遇的佛門高僧,被人尊奉為活菩薩。
就在蔣介石從三水歸返老母墓廬挑燈夜讀的當晚,本已修煉得心如止水的太虛,竟然在方丈室內坐立不安,至三更時更是心潮澎湃。心想今天這是怎麼了,難道是我參禪的定力不夠引發了走火入魔之徵兆?心神不寧的太虛步出禪房,突見寺前的溪水在月朗星疏的夜幕里,正閃耀出從未出現過的五彩毫光,整個四明山麓也頓時鳥啼獸嚎聲浪震天。暗自驚訝的太虛急趨步來到溪邊,只見碧綠的水面上浮著一隻大如圓桌的巨龜,五彩毫光正是從其甲上苔狀毛髮間森然閃爍出來,其間似乎還隱現出一幅中華地圖。太虛見狀忙在溪邊席地盤腿打座,雙眼微合口中念念有詞的吐出佛法真言。稍頓即覺靈台方寸地已空明至極,再睜眼掃視四周,唯覺不遠處仿佛有一股血光之氣,正沿溪與巨龜身上閃爍的毫光交相輝應循環繚繞。
太虛靜心斂神的掐指推算一會,方知今後數十年內之天下將會更亂,黎民百姓將要遭受更加殘酷的血光之災,追根尋源其禍頭就在四明山麓。當即雙手合十依照天意口占一偈,只見那巨龜好似向他點頭致意後,方長吸一口星輝月華再緩緩地潛入溪底,四周亦頓時趨於寂靜。已是心平氣和的太虛隨後步入方丈室,入定潛修中立意明天即去尋訪那血光之源,藉以上達天意。正是投機取巧顯高明,力挽狂瀾建殊勛;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7s 3.53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