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本島,以倫敦為中心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準備。
先是英格蘭國教會製作了新鉛塊,印刷小冊子宣傳關於大批英格蘭殖民者在愛爾蘭慘遭殺害、大量貴族商人死在普利茅斯的消息。
並使這些消息傳遍英格蘭的大街小巷、莊園郊野。
而後議會開始譴責『愛爾蘭與普利茅斯的暴徒』,街頭巷尾隨處流傳著屬於英格蘭的商船在海上被明軍艦隊擊沉、船員水手被肆意屠殺的消息。
當輿情爆發,一切變得順理成章,議會終於丟出最重要的議題——舉債!
說到底還是為了錢,因為女王身邊激進的清教徒羅伯特·達德利打算親自率軍出征,但他不能離開倫敦,只要他離開倫敦幾個星期,英格蘭的事務就完全無法運作了。
而財政大臣、伯利勳爵威廉·塞西爾也經過計算,真正與普利茅斯開戰,他們的國庫僅夠召集三萬軍隊作戰一星期。
也就是說,召集軍隊到倫敦出發,走到普利茅斯所在的德文郡,他們的部隊就沒軍餉、沒輜重了。
有普利茅斯前車之鑑,也沒人敢讓各地貴族召集軍隊向前線集結,誰也不知道明軍一旦出擊,他們的小股精銳部隊會越過戰線多遠進行穿插。
早在普利茅斯戰爭時期,普利茅斯四百里外的溫切斯特侯爵就在城堡外遠遠瞭望到一身棉甲的騎兵在溪邊餵馬,用石頭墊著紙張勾畫什麼,但當衛兵出城搜尋卻沒有找到蹤跡。
只有幾灘溫熱的馬糞與忽然在某個地方消失的蹄印證明曾經有人來過。
情勢逼迫他們必須進行戰爭,現實卻是面對強敵的情況下,鬆散聯盟形態的貴族不願自掏腰包把戰爭進行下去,宮廷需要為戰爭籌集大量金錢。
女王原本都已經與商人們商量好,把利凡特公司今年的利潤拿去準備戰爭,但那些船艦有去無回,讓他們不得不向國內百姓散播恐懼與仇恨,待時機成熟發動價值一百五十萬鎊的公債。
在財政大臣威廉·塞西爾的運作下,這批公債將以愛爾蘭涵蓋艾蘭王國與中部不負管教的六個郡土地為抵押,總共三百萬英畝的田地擔保。
這些土地將隨戰爭進行,被沒收給債券持有人,並成為私人土地。
女王本不願把這些土地交給別人,但這是國會認為唯一有可能籌集到足夠戰爭所用資金的方法,最後不得不在內心滴血的情況下應允。
但……認購併不順利,百姓們確實被煽動起來了,可是百姓沒錢,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商人來說煽動的效果要差得多,絕大多數商人並不在乎普利茅斯在誰手上,事實上現在普利縣的大明會館還給英格蘭船上發船引,准他們到普利茅斯旁邊的文博里貿易絲綢和瓷器呢。
愛爾蘭的土地大量土地確實對人們有驚人的吸引力,但那對聰明人來說,是打贏了才有的東西,普利縣的勢力觸角伸得越來越長,國內成立不久的海軍連一艘軍艦都沒有,聚在港口裡裝王八的全是武裝商船。
海軍都成陸戰隊了,還想要愛爾蘭的土地?
至於貴族們就別提了,他們都得在王命的要求下出兵,都賣命了,還想要我的錢?
這認購能順利了才怪!
廢了老鼻子勁,認購才進行到十九萬鎊,對花了錢的人問題就來了:我買公債的錢都花了,女王到底出兵不出兵?
出兵,認購的錢很快就花完了;不出兵,對那些購買公債的人又不夠公平。
對普利參將應明來說,對峙過程中同樣的反擊也很有必要。
明軍對印刷機的使用不像歐羅巴國家僅將其局限於印刷經書,教會能印刷小冊子,他們一樣也能。
又忠又賢的魏四爺在普利縣又成了改良印刷機的大師,讓他狠狠地收穫了一把普縣妓女的敬仰。
而真相是他揣著依舊在修養的老道士畫的製圖去找上木工,訂做了一批木活字,事實上離得不遠的教堂里就有一套鉛活字印刷設備,但沒有用……誰都沒見過。
鉛活字在魏四爺腦子裡是個非常諷刺的事,他不像陳矩,陳矩在梵蒂岡見到印經書的鉛活字古登堡第一想法就是帶回去,魏四爺在這看見鉛子印刷,第一想法是教會真乃傻屌也。
大明常見的印刷術,兩種,一種是雕版印刷,整頁雕刻出來大量印刷;一種是活字印刷,用木、銅、鐵等各種金屬做出來,大量印刷。
前者用的多,後者用的少,當然用的最多的還是手寫。
連魏四這個識字不多隻知道飛鷹走狗的小混子都知道,印刷術關係到文化、知識,教會硬是把這東西藏起來了,他在普利縣認識的所有人都幾乎是文盲。
當然這個結果最大可能是因為戰爭,識字的往往也意味著有更多的財產和更高的地位,鬧瘟疫時就都跑出城了。
魏四一點不覺得這個技術有多牛,因為他根本就不覺得這一技術能應用於大明——實際上除了陳沐這種錢多的沒出使的人拿活字印刷,別人都用雕版。
為什麼?
這邊印刷是二十六個拉丁文羅馬字母,每個字母準備一百份,基本上一個小印刷廠就能開起來。
在大明要想印書,常用字上萬,每個字準備十個就是十萬個印塊,各類工匠從業者極多、手藝熟練、價錢便宜、識字率高,有那功夫幹嘛不直接上雕版?
這種印刷難度下,魏四所見英格蘭識字率低下就很令人髮指了。
當然退一萬步講,識字率就是百分百,對魏四來說也全是文盲,他們又不懂漢語,不懂漢語不就是文盲?
本來魏四爺還能當個輿論戰前鋒,但他不識字,這活兒只能由應明親自光膀子上陣,大量印刷對英格蘭百姓承諾的報紙。
應明承諾,當明軍向東發起總攻,作為大明普利縣最高軍事長官,只要百姓不參與對抗明軍,將嚴厲禁止士兵劫掠、並將為富不仁的商賈貴族占有土地分給窮苦百姓並保護他們的身家性命。
並且,在進軍途中,凡尚未攻城即開城者,將得到來自大明的賞賜,也許是財產、也許是世襲貴族身份。
這些報紙使英格蘭炸了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2s 3.61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