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黑前,離石趕到了白鹿縣城,騎在一匹還算雄壯的棗紅色馬上,無論是騎乘感,還是奔跑速度都比不上金元寶,凡事就怕對比。
好在這匹馬比不上金元寶,但是身邊這幫內侍,卻體現出了優秀的服務素質,彌補了馬匹帶來的不方便感,總讓他產生馬匹速度很快的錯覺。
而且這幫內侍服務意識特別的強,讓真正有種帝王的享受感,唯命是從,就是他們的特性,他們之間的競爭意識也非常的強。
除了具有先發優勢的東方不敗,能獲得他賜名的內侍越說越多,像是忠賢、雨田、大用等等。
好多有名的太監名字都冒了出來,而不是以前無名無姓的路人甲、路人乙。
而離石騎在馬背上,正想著稅收的事情,凡是一個正常的國家,稅收是保證國家正常運行的基礎,他在南朝局部地區遊歷。
就是想看看南朝人是如何收稅的,他沒穿越重生前,那時已經取消了農業稅,國家運行也要靠稅收來維持。
但那時稅收的主力是是工業稅、商業稅,至於個人稅,他還沒有資格交,因為收入太少了。
也許交了,但那是單位的事,他基本接觸不到、感覺不到稅收。
他沒有當過官員,只能憑自己有限的見識瞎猜,只是重生在這個陌生的異世,不論是社會制度、生產方式、生產力都非常的原始,實在沒有能力取消農業稅。
而收商稅,北方卻一貧如洗,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怎麼可能有商業?
社會物資貧乏,活著的人,連生存下去都是奢望,又怎麼能安心生產物資?
他只能盡力減少對農民的剝削,剛開始時大秦人口才有二百多萬,軍隊不超過十萬,官員不超過一萬,即使是不是收稅,光靠搶胡虜也能使秦廷運轉。
錢在北方胡虜橫行時,有錢也買不到物資,錢幾乎喪失應有的功能,收稅和付工資基本上都用糧食。
他當時招募勞工幹活,就支付食物,給工錢,反而沒有勞工前來應募,原因就是勞工即使拿到錢,也買不到糧食和生活物資。
等到他搶到糧食,草原上的工廠開始生產大量商品,有了物資作為商品運轉的基礎。
他又以煤礦為起點,開始對挖煤運煤的勞工發放大秦自己鑄造的錢幣,用錢幣可以購買到基本的生活物資,這才讓錢的基本功能又恢復過來了。
那時天下的錢幣混亂,有實力的世家和朝廷都在私自鑄幣,流通的錢幣就在不停的貶值,直到民間恢復到以物易物的階段。
而北秦不同,有能力鑄錢的只有大秦官府,而且鑄幣的工藝過於先進,而無法偽造。
再加之北秦錢幣確實能購買到很多生活必需品,初步在大秦境內建立起錢幣的信譽。
大秦最不缺就是鐵,可是鐵錢與銅錢的幣值相差甚遠,離石無奈之下,只能讓大秦內閣強行規定北秦鐵錢的幣值。
而能夠提供大量民用物資的,只有離石辦的各種工廠能無限量的生產各種物資,只要他控制的工廠接受鐵錢幣值,那鐵錢就有價值。
鐵錢能購買的物資慢慢變多,又讓大秦鑄造錢幣效率飛速上升,但大秦境內缺少銅礦,勉強能跟上物資生產的速度。
這時就發生了一個問題,農業、養殖業跟不上大秦飛速發展的速度,工廠生產商品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只要工廠的原料不缺,熟練工人不缺,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商品被生產出來,而且不受一年四季,天氣惡劣等因素的影響。
在與羯胡對峙時,大秦還沒有掌握鐵炮的成熟打造工藝,只能把搜集來的銅料改為鑄造青銅火炮。
這個舉動致使大秦少了使用最廣泛的中間貨幣銅錢,只剩下價值相對較低的大秦鐵錢,大秦鐵錢雖然鑄造產量穩定,供應不缺。
但是鐵錢的價值太低,一枚銅幣就能兌換100枚鐵錢,這使得價值較高的一些商品交易起來非常不方便。
而跨過銅幣是銀幣,接下來就是價值最高的金幣,少了中間過渡貨幣銅幣,直接跨越到銀幣。
雖然銀子大秦也缺白銀,但是離石一開始是打算制定金本位的,他認為只有黃金才具有真正的價值。
而銀幣使用的範圍,主要方面對應的是價值較高的商品,金幣使用的範圍則是大宗商品的交易。
大秦金銀銅鐵幣的功能和使用範圍不同,就造成了錢幣缺失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
致使大秦物資充沛,卻沒有辦去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像是爐子、玻璃、煤炭、鐵鍋等等價值稍微高一點的商品。
用四五十斤的鐵錢,去購買一個還沒有鐵錢重的烤爐,窗戶玻璃、香皂等等,這極為不方便。
鐵錢只適合購買早餐,糧、油、鹽、煤等生活必須品,數量只能很少,如果數量再多一點就需要用到銅錢。
大秦錢幣是離石設計的,有大秦為他背書強力推行,所以他懶得搞什麼創新,直接套用前世的十進制,十枚銅幣兌換一枚銀幣,一百枚銅幣才能兌換一枚金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他又覺得這樣自己太虧,黃金到手後,他就不想再兌換出去,只要想到,一萬枚鐵幣就可以兌換一枚金幣,這讓他感覺被人搶劫了。
他能想出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利用技術優勢,在鑄造金幣時,往裡面摻雜其他東西。
大秦錢幣在一開始,幣值就設計的非常高,後來大秦生產的商品非常充沛,就奠定了大秦錢幣的幣值和地位。
這時離石沒有太好辦法,解決銅料不足用的問題,只能變相搞出戰爭債券來應急,隨後發現購買戰爭債券的人非常多,人們的對債券的接受程度比較高。
初時的戰爭債券只是一張精美的借據、私人欠條,這時離石才萌生了印刷紙幣的念頭,誰知效果出奇的好。
北方漢人對大秦推出的任何措施都能很好的接受,大秦紙幣能順利的在大秦境內通暢流通。
但這只是一個方面,主要還是大秦發展的太快了,可以說一天一個樣,每天都有新鮮沒見過的商品出現。
可是農業、養殖業發展的依然緩慢,農業還好一點,可以興修水利,但是養殖業卻不一樣了。
養殖業除了餵飼料,想辦法不讓養殖的動物生病外,難道要給動物施肥?
所以,養殖業就拖了農業的後腿。
還有就是大秦人口的變化。
剛開始時,北方大草原上生產的牛奶還能每個小孩子、女子、官員、工匠都能喝上,喝不了還要製作成酸奶、奶酪,確保牛奶不會被浪費掉。
隨著地盤變大,人口變多,奶製品就變成了稀罕物,慢慢的牛奶只能供應小孩、官員、高等工匠。
現在勉強只能供應學堂里的小孩子,而且只夠每人每天半斤,成人只能供應高級工匠,當然也包括他。
究其原因,就是人口從五十多萬增加到二百萬,再增加到八百萬,這還不包括正在歸化的羌胡。
這就需要徵稅了,用食物代替錢、代替稅收,當然不可取,那是時代的退步。
但用銅錢和金銀,成本又太大了,又容易滋生中間環節的腐敗,以大秦的武力,強行徵稅,那些庶民就絲毫沒有反抗的能力,流血事件,可能天天發生。
那時大秦就真的成暴秦了。
喜歡離石遊記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9s 3.695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