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電影產業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商業化體系的成熟和完善,不僅使得電影票房極限得到了進一步的上漲,先後出現了「阿凡達」突破七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突破九億的壯舉,還使得電影平均票房水平從一億提升到了兩億,同時還讓以電影為核心、為起點而誕生的周邊產業得到了繁榮旺盛的發展,繼而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在這之中,漫畫改編電影無疑占據了重中之重的地位。
以2002年「蜘蛛俠」的驚艷爆發為起點,它不僅是北美影史第一部首映周末票房破億的作品,並且北美累積票房突破了四億,成為影史第七部達到這一高度的作品——而在此之前的六部作品之中,有兩部是「星球大戰」系列作品。於是,這自然而然給了北美各大電影公司一個啟示:「星球大戰」被開發成為北美影史上最重要的系列電影,商業價值源源不斷地得到了挖掘,那麼,「蜘蛛俠」為首的漫畫電影,是否也具備這樣的潛力呢?
眾所周知,迪斯尼能夠在長達三十年的歲月里,位列好萊塢頂尖行列,不是因為他們的電影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是因為以動畫、童話為中心展開的主題公園和周邊銷售長盛不衰。而漫畫顯然也具備著相似的屬性。
此後的發展脈絡令世人震驚,「蜘蛛俠」、「x戰警」相繼取得了輝煌之後,以「美國隊長」、「雷神」、「鋼鐵俠」和「復仇者聯盟」等作品開啟的漫威宇宙,橫掃千軍,開創了一個全新紀元。截止到2015年為止,北美影史票房排行榜的前二十名,漫畫改編電影就占據了六個席位,而其中漫威包攬了四個。
整個漫威宇宙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知名的系列作品,吸粉能力長盛不衰,完成了對漫威收購的迪斯尼更是開創了全新時代,將自己二次元文化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真正改變了電影市場的構成與發展方向;而作為漫威在漫畫市場裡最大對手的dc漫畫,卻一蹶不振,被死死壓制,難以翻身。
諷刺的是,dc漫畫曾經開創了漫畫改編電影的先河,並且取得了難以置信的輝煌,可是最後卻成為了漫威的探路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競爭對手的橫掃千軍,創建了一個屬於漫畫的輝煌時代。
這也使得dc漫畫的忠實粉絲們恨鐵不成鋼,始終秉持著「漫畫是非主流,dc才是正統」的觀點,期待著dc漫畫可以重新掌控市場主動權,再現輝煌。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將時針撥回上個世紀三十、四十年代,dc漫畫和漫威漫畫先後創建。一直以來,漫畫被認為是自由年輕人——尤其是宅男才會喜歡的亞文化,根本搬不上檯面,甚至於在傳統觀念之中,漫畫都被拒絕承認是一種文學藝術。但不可否認的是,漫畫的問世正在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二次元亞文化。
在1968年以前,dc漫畫是銷售市場的統治者,「超人」和「蝙蝠俠」是他們的王牌支柱,兩個系列的平均銷量高達七十萬冊,輕鬆秒殺所有漫畫角色,開創了漫畫英雄的全盛時代。在六十年代達到了巔峰,最誇張時,dc漫畫的銷量是漫威的三倍有餘!
可是1968年之後,漫威漫畫迎頭趕上,「神奇四俠」成為了改變時代的關鍵因素,平均銷量高達六十萬冊,逐漸完成了對競爭對手的反超,而「蜘蛛俠」所塑造的高中生英雄更是贏得了無數宅男的支持,平均銷量突破四十萬冊之後,這使得漫威漫畫在接下來的二十年時間裡,始終保持著銷量領先,占據了市場超過百分之六十的份額,巔峰時期甚至可以達到七成!
事實上,dc漫畫在八十年代幾乎破產,甚至甘願向漫威拋售旗下所有漫畫角色,但由於當時的dc漫畫根本賣不動,所以漫威將其當做垃圾股一律拒收。
不可否認的是,dc漫畫和漫威漫畫二分天下,兩家公司聯手統治了整個市場,但從歷史來看,dc先崛起,漫威而後實現了反超。那麼,為什麼dc漫畫的粉絲們卻一直在強調著「dc才是正統」呢?這就需要將視線轉移到電影市場了。
親眼目睹了漫畫二次元亞文化的強大影響力之後,時代華納於1969年收購了巔峰時期的dc漫畫,將所有漫畫英雄的電影改編權掌握在了手中,致力於將漫畫搬上大屏幕,結果他們成功了!
華納兄弟將「超人」和「蝙蝠俠」搬上了大屏幕,塑造了名垂青史的經典超級英雄形象,即使在信息傳播並不發達的八十年代,超人形象也風靡全球,深入人心,甚至一度成為超級英雄的代名詞,真正地改變了人們對漫畫超級英雄的看法。這也使得漫畫角色搖身一變,成為了足以改變文化潮流的先驅者。
超人和蝙蝠俠完全統治了八十、九十年代的電影屏幕,雖然dc漫畫的銷量依舊難有起色,但這兩個角色卻在大屏幕上大放光彩,一度讓扮演超級英雄成為好萊塢每位演員的夢想;相對而言,漫威的「流行化」旅程卻顯得十分掙扎。
漫威曾經在1944年推出了電影版的「美國隊長」,但卻以慘敗告終,其後漫威旗下的「奇異博士」、「綠巨人」都被拍成了電視電影,1979年版的「美國隊長」甚至沒有獲得大屏幕上映的機會,直接進入家庭錄像帶市場,一直到1986年,「天降神兵」的上映,這才是漫威第二部獲得公映的作品,可惜票房依舊慘敗。
在電影市場方面,截止到1998年「刀鋒戰士」上映為止,漫威僅僅只有三部作品獲得了公映機會,成績慘澹。即使是「刀鋒戰士」,這部作品也是以r級影片的風格,相對於低廉成本取得了不俗回報,但影響力方面卻十分有限。
可以說,在超人和蝙蝠俠的帶領之下,漫威漫畫幾乎沒有還手之力。進入九十年代之後,整個漫畫市場的銷量都在下滑,但dc漫畫卻依靠電影改編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漫威缺少了其他力量的支持,逐漸開始走下坡路,1996年,漫威漫畫申請破產。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十年前,漫威目睹了dc漫畫的谷底;而僅僅不過十年之後,二者之間的處境卻發生了顛倒,決定性的關鍵因素,就是電影。
這也是粉絲觀點的來源,dc漫畫依靠著超人和蝙蝠俠統治電影市場長達二十多年,而漫威在整整半個世紀裡都沒有能夠走出漫畫的「二次元亞文化」圈子。可以說,對於那些不看漫畫的普通觀眾來說,超人和蝙蝠俠就是漫畫的代表人物,至於漫威……「那是什麼公司來著?」
可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真正在電影市場完成爆發,並且帶動了整個電影市場翻天覆地變革的,卻是漫威。
這不僅讓dc漫畫的粉絲們無法接受,同時也讓許多美國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就連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都頗為意外。如果深究歷史成因,市場、時機、決策等等都不容忽視,但簡單來說,成也超人和蝙蝠俠、敗也超人和蝙蝠俠。
華納兄弟很早以前就發現了漫畫改編電影的商業價值,於是從七十年代開始就堅持不懈地開發dc漫畫改編電影的可能性,成功地塑造了超人和蝙蝠俠兩個角色。九十年代後半期,「蝙蝠俠與羅賓」的慘敗讓華納兄弟狠狠栽了一個跟頭,甚至就連漫畫改編電影都一時聲名狼藉,這也使得華納兄弟將漫畫改編權束之高閣,再加上「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所以他們暫時放棄了任何嘗試。
2002年「蜘蛛俠」的大獲成功,讓華納兄弟再次將dc漫畫改編權拿了出來——他們率先考慮的自然還是超人和蝙蝠俠。
可事情顯然沒有那麼簡單,由於超人太過著名,在過去三十年時間裡無數次被搬上大小屏幕,緊身衣搭配紅色內褲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為了標誌性的英雄配件,電影新作在沒有任何新意的情況下,難以讓產生審美疲勞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超人的改編變成了原地打轉的死胡同,尤其是克拉克-肯特的熒幕形象無法產生化學反應,於是超人的開發連續受阻。
而交給克里斯多福-諾蘭(ch日stopher-nolan)的蝙蝠俠系列則煥發出全新生命力,克里斯多福為蝙蝠俠注入了黑暗元素,重新構建了系列故事和來龍去脈,圍繞著正義與邪惡之間對立卻又相依的哲學核心展開討論,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了全新高度,「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更是成為了影史經典。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納兄弟自然而然地開始向蝙蝠俠傾斜,這也使得dc漫畫的改編作品都具有一抹黑暗氣質,同時著力於深入探討英雄的個人掙扎和責任,但他們卻忽略了重要的事實:不是每一部漫畫都適合黑暗風格的,也不是每一個導演都是克里斯多福-諾蘭。
一個決策的失誤,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導致了難以置信的潰敗,一盤棋局變得七零八落,使得華納兄弟不得不推翻所有設定,從頭再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s 3.667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