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刀鋒
&說的,不外乎就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到手之後,就不怎麼覺得好了唄!」魏林好像不怎麼高興,答道:「說得這麼複雜!咱們說這些是不是還太早,誰能保證今天晚上咱們就能收到核電集團的面試簡訊?」
&不是這麼回事!」王豫文答道:「好多人所謂的好,其實僅僅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卻並沒有去釐清這種所謂的稀缺資源自己是否需要,自己是否合適。就像這個核電集團一樣,他們每次在咱們學校招的人很少,進而引起很多人的追捧。我們中的好多人其實完全搞不清楚,這種追捧到底是因為他真的就那麼適合每個人,還是僅僅因為他的招聘名額很少?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把稀缺性和適合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認為所有稀缺的東西都是好東西,進而盲目跟風,最後即便一些人得到了這種工作機會,也會因此之前抱有太多的不理性預期,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大失所望。你說,這些人是不是應該怪自己剛開始的時候太糊塗呢?」
&蔣文睿有點遲疑,問道:「老王的意思是,你不是太看好這個核電集團嗎?」
&不多吧!」王豫文答道:「我其實和你一樣,現在越來越堅定了回河南老家附近工作的決心,所以在我看來,其他的企業全都是用來練手的。你想想看,咱們學機械專業的,工資的差別也就是一千來塊,何必為了這多出來的一千來塊跑這麼遠呢?多出來的這點錢完全不足以抵消多出來的諸多花費。」
&蔣文睿突然嘆道:「老王你說得對!咱們學校,咱們學院之前總是說咱們有多好、有多好,現在才發現,其實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有多艱難。僅僅有極少數人可以很輕鬆地找到好工作,卻總是被當成整個學院,整個學校的人都能找到好工作,而我們卻無意間總是被這種統計的假象誤導,因而一直都自我感覺過於良好。其實再想想看,所謂的好工作,不就是每個月四千多塊工資麼?四千多塊錢能夠幹嘛!」
&得對啊!」陳龍江若有所思:「即便是年薪十萬,不吃不喝要攢一百萬也得十年,真不知道這些千萬富豪、億萬富豪們是怎麼做到的!」
&些都怪那些企業的領導者總是那麼貪婪和吝嗇,話總是說得很好聽,但是,不管是多強的人,工資就那麼點兒,一點都不慷慨大度!虛偽!」魏林沒好氣地說道。
&是因為領導者所給的職位本身,其可替代性很高,只要達到及格線要求就行了,能力太強的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他是按崗位要求,而不是個人能力發工資。這就是很多博士生不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工資不怎麼高的原因。」肖肅說道:「我表哥告訴我,很多在大學裡面的學生對商業的一些基本常識根本就不了解,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領導會按個人能力發工資,在此基礎上還想靠工資致富,其實這樣的想法只能說明咱們還並沒有搞懂商業的一些基本邏輯。捫心自問,咱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大學生,到底又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所謂個人能力呢?」
&以,現在反過來想,其實我們就是一幫出賣勞動力的工人!」王豫文接過話茬:「只是整個社會對大學生期望過高,使得我們產生一種自己高人一等的錯覺。你想想看,咱們畢業之後基本上都還要接受企業進一步的培訓,說明咱們每一個人的可替代性其實都非常高,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承認而已。很多時候我們嘲笑民工,卻不知道民工乾的那些重體力活我們根本就幹不了,讓你去工地上搬一天磚,估計你得休息一個星期才能緩過來,但是人家每天都是這樣高強度的勞動。大學生和農民工只是承擔了不同的社會分工,我們只能幹那些非體力活,但我們卻總是傾向於認為自己承擔的分工有多麼與眾不同,並在這個虛妄和無知的基礎上驗證自我感覺過於良好的不理性預期,事實上,我們這些大學生在自己圈子內的可替代性,很可能還低於在工地上搬磚的農民工,因為整個社會對農民工的需求量遠遠大於自我感覺過於良好的大學生,人家比我們更容易找到工作。」
&這麼說,意思就是我們讀這麼多年的書,完全都是白費勁?」魏林很不高興地問道:「不如初中畢業之後立馬去工地搬磚?」
&實你仔細想一想,搬磚是不是也是一個技術活呢?」王豫文轉過頭來看著魏林,答道:「就像咱們工程訓練的時候看到的車鉗銑刨磨,在外行看來,不也一樣是沒什麼技術含量嗎?我們總是在排他的自我潛意識驅使的本能下,習慣於忽視別人的專業,進而否認別人的努力,但是現在反過來想一下,我們在讀大學,人家農民工也沒閒著,人家也和我們一樣,不管是否情願,也在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其實,說得客觀一點,咱們這些自我感覺過於良好的大學生,和那些農民工不就是承擔了不同的社會分工而已嗎?有什麼好自以為是的?你這樣想,所謂的碩士、博士,在古代,不就是高級一點的匠人麼?咱們捫心自問,我們這樣的本科生,真的接觸過什麼好高大上的技能嗎?全都是一些基本的概論而已!」
&麼,社會上那些讚賞大學生,對大學生寄予厚望的輿論都是一種存心的欺騙麼?」魏林繼續追問道。
&主要是因為這一代人正好是以獨生子女居多,天然地就更吸引輿論的關注。」王豫文答道。
&的意思是,咱們這幫人大多數都是因為小時候嬌生慣養,所有人都圍著他們轉的緣故,有少爺病、公主病,因此才會自視甚高麼?」魏林不依不饒:「可是我是從農村出來的,農忙的時候,我還要幫著家裡干農活呢!」
&恰相反,一個真正被當作少爺、公主養大的男孩或女孩,是不會有少爺病、公主病的。那些自以為是少爺和公主的人,表現出的種種讓人討厭的跡象,都是源於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長期性的不被重視,不夠被愛的記憶,可能是父母親與其他親人由於各方面原因的無法兼顧,因而,現在則在潛意識中報復性地需要別人過量的注意與重視,糾結於一些瑣碎的細節,吹毛求疵,斤斤計較,反應過敏。」王豫文笑道:「所以,請恕我直言,正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的家庭狀況不是太好,我們自己乃至整個家庭,才會把讀大學視為改變自己社會底層命運的救命稻草,對大學文憑抱有太多的不理性預期,還認為讀個大學就像古代考上了進士一樣,好像一輩子就此高枕無憂了,對各種大學的排名過於重視的社會現象,就是這種想法的現實表現。其實不管是考大學,還是讀碩士、博士,僅僅是現代社會一種分工的手段,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僅此而已,為什麼總要習慣性地給這種社會分工賦予太多的意義呢?」
&以,在剛開始的幾年,咱們能勝任的,都是一些可替代性很高的崗位,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太專業和精深的技能。」王豫文繼續說道:「很可能是因為,企業定義的專業與精深技能和我們自認為的不一樣,我們因為在學校裡面待久了,沒事就喜歡自吹自擂,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企業也會和我們想得一樣,想當然地認為技術就應該一家獨大,然而,企業定義的技能多半不是你我能夠駕馭的。其實想想,咱們中的絕大多數,除了頂著一個大學生的名頭,會啥呢?」
&呵!雖然我們現在掙錢少,但是,我們比那些只知道錢的商人更懂道理!」魏林好像很不服氣,答道。
&哈,類似的說法,我們是不是在網上和自己成長的經歷中,聽說過很多次呢?」王豫文突然笑起來:「比如咱們在初中、高中的時候,那些成績不怎麼好的同學是不是經常會對我們說『雖然我學習成績比學霸差,但是我比他更懂社會上的規矩河道里!』進而,把我們說成是只會讀書的書呆子,以獲取心理安慰。所以,在這種完全相同的自我潛意識驅使的本能下,我們這些自視甚高的大學生,在發現自己不如別人的時候,基本也都會習慣性地認為別人在其他方面必然比自己差,以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平衡。那麼,現在我們屏蔽掉這種自我潛意識的影響,好好想一想,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別人之所以比我們強,就是因為別人比我們知道得更多,能夠理解我們無法理解,甚至根本就察覺不到的現象呢?那些在我們看來蠅營狗苟、不屑一顧的社會運作過程,在別人那裡,很可能是一個很專業的技術活。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將是一個多麼殘酷的真相!」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7s 3.70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