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訓練新式軍隊這種事情,趙諶還是很有心得的。
他本身就是一個出色的軍人,從新兵開始,一直到成為一個職業軍人,他完全清楚如何將一支隊伍建立起來。
雖然不可能像現代軍隊那樣,知道為何而戰,可是放在這個時代,已經足夠用了。
儘管蕩寇銃現在其實只能算是初級火器,沒有那麼牛逼,冷兵器格鬥能力依舊是最重要的,可是卻可以增加宋軍在野戰中面對鐵浮屠這種具裝騎兵的手段,這一點,非常重要。
實際上這一批宋軍還是經驗很豐富的,雖然在之前被消滅了不少,然而主力尚存,他們不管是面對重甲步兵、輕騎兵,都有著很豐富的對抗經驗,面對具甲騎兵也不是沒有手段,只不過死戰不退的士兵太少了。
蕩寇軍練出來之後,在野戰中能夠保持足夠的對抗能力,這對現在的宋軍來說很重要。
接下來的訓練,就是訓練對蕩寇銃的使用了。
這些操作並不複雜,不過有很多工序,陳規整理了一下之後,足足有二十多條,從用通條清理槍管,到放火藥,到放彈丸,再插引線,用火繩點燃引信,平舉瞄準……這一切要做到統一,其實非常難。
還好,趙諶從一開始,就給陳規引進了標準化流程的思維。
槍管都是用模具打造,彈頭也同樣如此,這樣裝起來會很統一,同時火藥也用紙包著,份量統一,用的時候咬破紙包,往槍筒里倒一點火藥,接著把紙包放進去,然後再放彈丸,同時插入的引信長度也都是一樣的,這樣一來,只要點火時間統一,那麼基本上就能在接近的時間裡一同發射。
這種流程已經基本上達到火繩槍的規模了。
實際上趙諶是直接想上燧發槍的,這玩意技術難度其實並不高,和現在的火藥槍差不多,但是最難的就是材料,尤其是製造彈簧的材料,這東西用鐵水不行,得上真正的鋼。
碳素鋼。
這玩意得至少上平爐才行,現在的冶煉方式還達不到那個水平。
不過原理趙諶大概知道,也對陳規說了,讓他帶著工匠好好去研究,看看能不能煉一兩爐這個級別的鋼水出來打造彈簧,反正一個彈簧就意味著有一把燧發槍,到時候只要組建一支數百人的部隊,就足夠在野戰中幹掉所有對手了!
在射程、威力和裝填速度上,燧發槍並沒有多大的優勢,但是它的優勢在於成本的低廉和製造速度足夠快,而且在戰場上,不怕風,不怕雨——這讓戰爭的優勢,變得更大!
以宋朝的技術累積,做到這一點並不難,就是需要時間。
現階段新軍的訓練,就是讓他們熟悉蕩寇銃的操作流程,要形成那種熟練之極的做法,實際上看過馬擴交上來的訓練報告之後,趙諶已經決定,將這千餘人全部留下,通過考核之後,分成正兵和輔兵,正兵射擊的時候,輔兵在後面負責裝填,這樣能讓蕩寇銃的火力變得更加的兇猛。
本來趙諶還想著把這些操作流程分割開來,兩人配合裝填,動作會快很多,可是考慮到戰場上隨時會有變化,萬一陣型衝散了,士兵們還是得一個人干,所以基本上還是每個人都要熟悉那一套流程才行。
做得好的,當正兵,可是如果輔兵在訓練中展現出了更熟練的動作,就會替代正兵成為輔兵,形成良好的競爭模式。
同時輔兵還有個作用,就是在敵人沖近了之後,拿著長矛和對方進行格鬥,組成密集的長矛陣,頂住對方的進攻,給正兵重新裝填爭取時間。
經過熟悉的訓練之後,基本上十到十五息就能完成一次射擊,戰爭在短時間裡,就能夠結束。
時間就這樣來到了二月底,天氣已經逐漸的開始轉暖,雙方的對峙也接近了兩個月的時間,對於宋軍和金軍雙方來說,也到了逐漸開始顯得疲憊的時候。
雙方的使節來往比之前變得慢了一些,宋方依舊堅持除非金人退兵,否則不會和談,而且還要金人直接退到海上之盟時候劃分的邊界那裡,同時交出大宋的叛逆,也就是常勝軍和義勝軍這兩支軍隊以及他們的主要將領,包括了常勝軍的首領郭藥師,義勝軍的首領耿守忠、李嗣本、崔忠等人,還有之前投降過宋朝,後來又投降金人的遼國重臣左企弓等人,以及賠償河北西路的損失若干……
這樣的條件金人當然不肯答應,而金人的條件雖然比之前減少了許多,卻依舊苛刻,比如承認金人在燕雲十六州的統治。賠償金人出兵的費用共計金一百萬兩,銀一千萬兩。
和之前的要求比起來,確實顯得低了很多,錢少了百分之八十不說,還沒有繼續要求割讓太原中山真定這三座重鎮,在金人看來,已經是非常優厚的待遇了……
然而……
「既然金人還覺得可以用武力來獲得這些東西,我們就給他們一個好看!」趙諶在軍事會議上冷笑著。
參加軍事會議的有大宋官家趙桓,太子趙諶,宰執吳敏、李綱,軍方統帥种師道和范瓊。
「繼續下去的話,金人必然會退卻。」种師道想了想之後說。
「但是繼續下去的話,我們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糧食,二十多萬士兵不說,城內百萬餘民眾,也都需要糧食來維持生存,現在已經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如果來不及春耕,明年必定會出現饑荒,對我大宋可不是什麼好事。」趙諶道。
种師道默默點頭,他的考慮是軍事上的,而軍事,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打仗!
「命令諸軍,繼續提高警惕,預防金人攻城,而本太子要帶大軍出去,斷掉金人的後路!消滅真定、中山和河間的金人,切斷他們的後路!至少,也要讓他們後路運糧變得更加困難!」趙諶道。
「太子打算帶多少人去?」种師道問。
「一千蕩寇軍,四千騎兵,一萬五千步兵,共計兩萬人,人人騎馬,襲取金人後路。」趙諶回答道。
「兩萬人,很容易就驚動沿途的金人啊。」种師道皺眉道。
「誰說我要走陸路?金人沒有水軍,我沿著水路上去不行嗎?還能節省運輸的力量。」趙諶笑道。
喜歡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3s 3.897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