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岳翻僅存的對於宋人金人和遼人的優勢——歷史走向來判斷,岳翻可以很輕易地得知這個時空因為自己的出現,或多或少改變了一些什麼,然而岳翻也不認為這是自己主動的結果,而是被動適應歷史所得到的微不足道的補償,比如另一個時空裡,宋北伐燕雲十六州是在宣和四年,兩次北伐兩次戰敗,而如今到了宣和五年,才由張英率軍進行第一次北伐。
遼國方面,也沒有在宣和四年底丟失燕京府,在宣和四年發生的兩次宋遼之戰自然沒有發生,而遼國的燕雲軍則在一個年輕將領耶律大石的率領下兩次小挫女真兵鋒,使得遼軍士氣稍微恢復了一點兒,繼而耶律大石代表遼國燕雲方面軍向徽宗皇帝上書,請求宋軍按照《澶淵之盟》的規定,出兵增援燕雲軍,並且給出理由——唇亡齒寒。
任何一個有腦子的人都會在這種事情上做一番抉擇,徽宗皇帝也不例外,滿朝文武大臣也不例外,事實上,正如岳翻之前所預料的,宋庭對於是否北伐充滿了爭議,西府大佬們幾乎全體反對北伐,而東府閣老們則幾乎全部支持北伐,看看西府和東府分別是誰做領袖就能看出來了——西府領袖張英、張叔夜,東府領袖王黼,精神領袖蔡京,雖然二人不合。
北宋末年,群魔亂舞,更別說朝廷之內,有識之士懾於王黼蔡京以及他們背後童貫和梁師成的權勢,敢怒不敢言,而西府樞密院自建立以來就低了東府一級,西府首腦樞密使是不能抗衡東府首腦宰相的,加上徽宗皇帝早就被收復燕雲的目標誘惑的幾欲瘋狂,終於在這個時刻,通過了出兵北伐的決議,把耶律大石的求援文書付之一炬。
於是最後一絲聯遼抗金的希望也沒有了,或許說不是這個時候沒有的,如果張英稍微有一點點的自己的想法或者自己行動的勇氣,那麼他就不會放棄最後一絲希望,他知道,所有人都知道,聯弱抗強才是弱國的生存之道,蜀國和吳國聯合起來抗衡了強魏數十年,宋和遼只在伯仲之間,如今遼軍被打得如此悽慘,宋軍就能戰勝女真人?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比金人要強大?
遼國人早已開始部分漢化,他們懂得盟約,遵守盟約,總體來說,一百多年以來雙方都沒有大規模的動作,但是換一個鄰居,野蠻的女真人,你指望他們和遼人一樣?就算是遼人,也是不斷的和宋朝打了幾十年才終於和解,如今的大宋,能和女真人打上幾十年嗎?大宋有四十萬的百戰精銳嗎?
岳翻不敢想像未來會怎樣,張英會怎樣,二十萬北伐宋軍又會怎樣,當時那十萬軍隊裡面的精華所在都隨著岳飛和張憲他們投奔西軍了,而剩下來的胸無大志的人們,就算見了血,又能如何?北伐燕雲?不世之功?這種假話張英自己說出來都沒有底氣,哪裡還能指望其他人說出來有底氣?
遼人雖然已經勢頹,七十萬遠征軍被女真人打敗之後,遼人就徹底失去了和女真人繼續戰鬥下去的力量,所剩下的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但是燕雲十六州是非常重要的地方,遼國的燕雲軍從來也是非常精銳的軍隊,即使天祚帝失去主力軍隊準備出逃的時候,也是打算逃到燕雲地區尋求燕雲軍的保護,只是後來覺得燕雲地區距離女真兵鋒太近,這才逃到了雲中,但是燕雲軍也沒有辜負他,開始兩戰就打了兩場勝仗。
但是這種勝仗能夠持久嗎?能夠繼續下去嗎?遼和女真之間的力量比例已經完全調換了位置,遼國已經失去了輕鬆捏死完顏阿骨打的最佳時機,現在的完顏阿骨打,擁有十萬女真正兵和超過二十萬的各族僕從軍,戰鬥力之強悍,讓遼軍膽寒,和吉虔二州土匪不理解為什麼岳翻的軍隊主力來自於他們卻殺他們殺得那麼狠一樣,遼人也不理解被女真人俘虜的遼人加入女真軍隊以後突然變成了老虎,殺起自己人來毫不留情……
耶律大石打敗的兩支女真軍就全部是以原遼正規軍、現在的僕從軍為主力,裡面的女真正兵數量很少,但是戰鬥力一樣強悍,耶律大石以精銳的燕雲兵團幾乎不能抵抗,還是要靠弓弩和城池才遏制了他們的攻勢,靠著夜襲放火才殲滅了這支不久之前還是遼軍,一起腐敗一起衰落的軍隊……
這種情況讓耶律大石非常擔憂,他不止一次的和前南京留守、現在的天賜皇帝耶律淳商量,憑藉如今燕雲兵團的軍力,恐怕不足以阻止女真正兵人數越來越多的女真兵團繼續南下西進,兩次小勝面對的還是之前投降的遼軍還不是女真正兵,據稱數量有十萬人的女真正兵要是真的來了,我們怎麼辦?
所以,惟今之路,除了向南朝宋求援,別無他路,如果不求援,遲早會被女真人奪了燕雲十六州。
耶律淳對這種情況也非常擔憂,當然,他更擔憂天祚帝的下落就是了,雖然之前就有不少次群臣商議廢立之事,但是真正的廢立,還是因為天祚帝下落不明,至今沒有消息,留守燕雲的遼臣為了穩固人心才決議立他為皇帝,帶領大家抵抗女真人,但是真的可以打敗女真嗎?大家心裡都沒有底,更別說天祚帝還下落不明,要是天祚帝死了還好,沒死的話,一國二主,誰說了算?外敵還沒趕走,就要內亂?
他看著眼前年輕的耶律大石,沒錯,這個年輕人說的一點錯都沒有,惟今之計,的確就是向南朝宋求援,據說這幾年宋軍連續打了幾場勝仗,現在宋軍的精銳西軍還在西夏暴打党項人,靈州城岌岌可危,党項人的求援文書早就來了,但是遼人自顧不暇,再者說了宋神宗時期就已經默許宋軍滅夏,拖了那麼多年,多敲了人家二十萬一年的歲幣,現在他們也不好意思舊事重提。
他不願意投降,他已經六十歲了,時日無多,他真的不想向女真人投降,早些年的時候,他因為女真人的戰爭而喪盡威望,他對於女真人的痛恨絕對是位居全遼前幾位的,但是他沒有實力,沒有足夠的力量保衛燕雲,乃至於反攻東北,奪回他的榮耀。
失去的國土回不來,失去的兵馬也回不來,整個燕雲地區遼軍不超過十萬,就算再組織那些漢人組建成軍隊,也不見得多有用,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宋朝求援,幾十年未曾打仗,澶淵之盟歷歷在目,宋軍沒有理由不出兵相助,唇亡齒寒的道理,還是從漢人那裡學來的,他們是這些道理的祖宗,不會不明白裡面的利害關係。
所以他允許耶律大石寫信甚至是準備出使宋,請求宋軍援助,最好還能請到宋軍中的名將帶領能征善戰的軍隊來幫助他們,之前耶律大石已經寫了國書送往宋國,還沒有消息,但是他相信宋國一定會派兵來援,共保燕雲,哪怕此戰之後給宋朝一些好處也不為過,燕雲對宋朝重要,對遼國一樣重要。
而且一定要快,一定要趕在女真人主力軍隊趕到之前,讓宋軍馳援,只有這樣,才能保住燕雲不被女真人所得,同樣身為蠻族,契丹人更清楚他們因為什麼而能和宋朝對抗那麼久,如果不是燕雲之地和燕雲之地的漢人,他們一定會在趙光義北伐時期被消滅掉!
燕雲!不能丟!
現在他是皇帝,但是這個皇帝是多麼的悽慘多麼的可笑,他自己心裡清楚,他連倉皇而逃的天祚帝都不如,所以他一登基,也不管別的,就把天祚帝降格為王爵,鞏固自己的地位,可是近來他的身子骨越來越不好,他意識到,留給自己的時間恐怕不多了,而大遼復興的最後希望,就在眼前的年輕人手上,大遼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契丹人進士。
「大石,我老了,身子骨不行了,環視周圍諸人,只有你可以託付大事,我已經撐不了多久了,但是有些事情,就算我死了,你也要記住!」咳了幾聲,感到有些疲憊的耶律淳這樣對耶律大石說道。
「陛下何出此言?陛下身體康健,定可以率領臣等殲滅女真賊人,奪回國土!」耶律大石滿臉憤慨和不甘。
要的就是你這種氣勢啊!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個人有你這樣的氣勢?還是我契丹族唯一的進士,看到你,我就不由得想起了老人們在我幼年時常常說起的老祖宗阿保機和德光,你一定可以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中興大遼的!
「我自己的身子骨我自己清楚,那麼多年了,我太累了,大石,我不知道我還有多久的壽命,但是我肯定活不過今年了,你要記住一件事情,無論如何,都不能丟掉燕雲,我們可以丟掉上京,可以丟掉中京,甚至西京都可以丟掉,唯獨不能丟失南京和燕雲!只要有燕雲,有燕雲的漢人在,我們還能復國,沒了燕雲,我們就再也無法回到這片土地上復國了!」耶律淳緊緊握住了耶律大石的手,一臉沉痛。
「陛下!」耶律大石大驚失色。
耶律淳苦笑了幾聲,開口道:「我們心裡都清楚,漢人聰明,會做生意,會技藝,會權謀,更會打仗,就是他們的皇帝太無能了而已,否則,漢人一定不會放任燕雲十六州一百多年不在手上,燕雲在漢人手上就是阻擋我們南下的壁壘,而在我們手上,卻是我們命和根,你不要認為我是在危言聳聽,想想匈奴人,想想羌人,想想鮮卑人,都曾經狠狠的欺凌過漢人,但是結果呢?
漢人很可怕,非常可怕,非常厲害,只要他們有一個強勢睿智的皇帝和燕雲十六州!我們很幸運,生在了漢人沒有強勢皇帝和燕雲十六州的時候,所以大遼一百多年了始終可以壓著宋國,燕雲的漢人制度給了我們多少幫助,你也不是不知道,你精通漢學,更是我契丹唯一一個進士,這些事情,你一定知道!
但是眼下,我們最大的威脅不是漢人,而是女真人,他們的戰鬥力太強,兵鋒太銳利,我們難以抵擋,唯有拉上漢人一起,才能對付他們,你要記住,漢人擅長守城,我們擅長野戰,只有我們和漢人聯起手來,才能真的遏制住女真人,無論我們哪一方單獨作戰,現在都不是女真人的對手,除非漢人立刻就有比我們更強的騎兵,或者我們立刻就有比漢人更高大的城池!
我們都有弱點,所以才要聯合,女真人人口不多,兵馬也不多,只要我們堅持,不投降,打著打著,女真人就沒有人口了,絕對不能讓女真人得到燕雲的人口,更不能讓女真成為大國,死死的守在燕雲,和漢人一起守住燕雲,只要守住燕雲,不讓女真人得到漢人的人口和土地,他們就一定不能長久!大石,你一定要記住!」
耶律淳說著,激動起來,蒼白的老練突然變得通紅,劇烈的咳了起來,用手捂住嘴巴,待得咳喘平息,拿開手,赫然一片鮮紅!
耶律大石大驚失色,大喊道:「陛下!您……」
耶律淳喘息著搖搖頭,死死地盯著大石:「我死之後,你要協助皇后,抓住權柄,穩住內部,然後,找到廢帝的兒子繼位,不論廢帝生死,尊廢帝為太上皇,這樣,才能平息廢帝的憤怒,然後,死守燕雲,讓漢人協助你,無論如何,不能把燕雲丟給女真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否則,我們,和南朝,都難逃劫難!你一定要記住!也要告訴宋人,他們清楚,他們清楚!你一定要記住!」xh211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64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