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顯出生後不久,高宗李治便頒發敕旨,宣布改元,以永徽七年為顯慶元年,所謂顯慶,本就是「為顯而慶」之意,可見高宗對於李顯的出世有多麼的欣喜。
可是李顯卻沒有過多的欣喜,因為他知道,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又談何容易?因為他所面對的可是歷史上第一女強人,面酸心狠,搖搖手指頭都有可能要了自己的小命,要想對付這樣的人,手底下沒有足夠的力量和智慧又如何應付的過來?所以,在隨後的日子裡,李顯一直在努力思考自己該如何改變命運,可是由於自己只能躺在床榻上接受乳母餵養雖然由於先天體弱,武后也多次探望,可每次都行色匆匆的樣子,這讓他根本就沒有機會了解時局,再者說了,就算了解了,以自己這嬰兒之軀,又如何能夠抓住?
所以,儘管心中焦急,李顯卻還是沒有一點辦法。
轉眼之間已是顯慶元年臘月二十六,這一日正是李顯滿月之期,宮中到處張燈結彩,充滿了喜慶。
本來今日並非朝會之期,可是心中歡喜的高宗卻下旨在太極殿舉辦宴會,慶賀愛子滿月。
由於年關將近,太子李弘、宗室諸王以及京中大小官員、各州各地官長、四夷使節等等畢集,將整個寬闊的太極殿擠得滿滿的,高宗高居寶座,滿臉紅光,向百官頻頻敬酒,並時不時與陪坐在一旁的武后笑談兩句。
可是這一切都和李顯沒有任何關係,雖然今日慶賀的主角應該是他,可是帝後以及百官好像是把他忘了一般,由得他一個人在立政殿的一所偏殿中「小睡」。
當然,他的身邊還有形影不離的乳母和隨侍的宮女。
李顯當然沒有睡去,他只是在習慣性的閉眼沉思而已,雖然他並沒有找到絲毫頭緒,可是卻已經把這些當成了一種習慣。
可是總有人會不長眼睛,打破這種沉寂。
只聽得殿門吱呀一聲被打開,隨即便聽得一道尖細的聲音喊道:「聖上有旨,傳乳母干氏攜七皇子至太極殿見駕。」
雖然作為皇子的乳母,可是能夠見到聖駕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到太極殿百官公卿面前露臉,如果不是因為聖上對李顯的待見,她干氏恐怕就算再過一百年,也難以遇到這樣的大機緣,再者說了,李顯身邊也不只一個乳母,今日該輪到她干氏當值,這豈不是天上掉下了一塊大餡餅?所以,饒是干氏在宮中廝混十餘年,聽到這道聖諭也不由得激動萬分,連忙跪倒在地,感激涕零的叩謝聖上隆恩。
過不了多長時間,李顯便被乳母干氏抱著來到了太極殿,這干氏能夠進入宮中十餘年並爭取到皇帝最鍾愛的皇子的乳母,自然也是一個八面玲瓏之輩,面對著帝後和百官公卿,雖然心中緊張,可是表面上卻顯得很是鎮定,緩緩來到丹墀之下,恭敬行禮道:「奴婢干氏奉旨,請七郎拜見聖人、皇后殿下。」
高宗雖是皇帝,可也是凡人,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自然也是興奮不已,連忙命隨侍宦官高成接過李顯,然後不顧武后在一旁,直接將李顯抱在懷中,又仔細的端詳了幾眼,看到原本眼睛緊閉的李顯忽然醒來,並對著自己咯咯一笑,頓時喜笑顏看,呵呵笑道:「朕的好兒子,呵呵,媚娘你看,原本他還是睡著的,可一到了朕的懷抱中,立刻便醒來,非但如此,他還對著朕發笑,如此佳兒,豈非天授?」
高宗貴為一國之主,殿中自有不少逢迎之輩,只見高宗下首不遠處的一位中年官員,從容的宴席上站起,舉起酒杯,微笑著躬身說道:「陛下聰慧聖明,仁義理(本來當是「治」字,因避高宗之諱,故稱「理」)天下,如今四海昇平,萬邦來朝,我朝繁盛氣象,雖太宗文皇帝一朝亦不及也,故此天降祥瑞,將七郎賜予陛下。臣聞七郎初誕之時,啼聲震天,便即料定此子必定非凡,今日一見,果乃人中龍鳳,便是太子當時,或有所不及。」
李顯聽得此言不乏溜須拍馬之意,而且此人極力誇讚自己,表面上看起來是順從高宗之意,卻讓他感覺到了其中的一點挑撥之意,不由得心中凜凜,暗自猜測此人的身份,可是以他現在的見識卻又如何知道此人乃是當朝新貴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廣平縣男、太子中庶子李義府?此人說話隨和,但心中狹隘,陰狠殘忍,時人謂之笑裡藏刀,今日雖為太子中庶子,實是武后安排進來「輔佐」太子的,今日見李顯出彩,而李弘素日對自己不冷不熱,便出言挑撥,為製造雙方的矛盾埋下隱患。
高宗卻似沒有聽出言中之意,只是呵呵一笑,又回顧武后,點頭說道:「李卿之言甚是,皆為人中龍鳳,此既是天命,又何嘗無有皇后之功?媚娘,今日朕便命我三位麟兒,向你敬上一杯。弘兒,汝兩位幼弟不能飲,汝便一併代勞罷。」
說完之後,高宗便把目光轉向了下首正襟危坐的太子李弘,然後笑呵呵的說道。
太子李弘雖然只有五歲,可是卻也頗為豪爽幹練,聞言之下立刻依命而行,舉起酒盞,向著武后一躬身,從容飲下。
武后受了李弘的敬酒,卻又謙遜的說道:「陛下方才之言實乃過謙,吾這三個孩兒,聰慧之處像極了陛下,臣妾何敢言功?只是這七郎,臣妾倒是敢斗膽邀功的,因為臣妾當生產之時恰遇難產,命懸一線,說也奇怪,正當臣妾以為此一番定然難保之際,顯兒竟然順利降生,臣妾日後反思,如此異事並非沒有緣由,實乃玄奘法師日日念經,我佛護佑之力,呵呵,法師乃是臣妾所薦,令臣妾能夠繼續侍奉陛下,故曰有功。」
高宗聞言頓時恍然大悟,笑著說道:「皇后之言是矣,玄奘法師救了汝母子二人,乃是朕的大恩人,理當受賞,依朕看來,既然顯兒降生得法師之力,此足以證明顯兒與其緣法非淺,朕便命內侍請法師至宮中,令顯兒拜其為師,不知皇后意下如何?」
武后聞言也是大喜,點頭說道:「臣妾正有此意。」
且不說高宗在酒宴結束之後立刻命內侍前去請玄奘,李顯自從聽了帝後的對話之後也是心潮澎湃不已,自己一個月的苦思沒有任何頭緒,可這一番對話卻讓他心頭一震,就像是一個溺水之人忽然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感覺到人生從此充滿了希望。
唐玄奘的大名在後世那可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知名度不僅超過了唐太宗,甚至連鼎鼎大名的女皇都望塵莫及。而李顯對於此人的了解也絕不限於此人是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還有此人在唐朝佛教界的超級名望和地位。
作為一名宗師級的盜墓賊,李顯的前世不僅精通盜墓,同時也對佛法有著比較深入的研究。你說他一個盜墓賊為何會研究佛法?這自然和盜墓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有關。
在民間傳說中,由於盜墓這個行業需要驚動死人屍首,攪擾得死人不得安寧,所以最損陰德,報應極快,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罪孽,有不少盜墓賊同時修行佛法,在盜墓的時候念誦往生咒,或在事後為死者做法事,對其進行超度,雖然有的人對此並不相信,可是為了減少良心上的不安,還是堅持這樣去做。
而李顯的前世就是為數不多的一直這樣堅持下去的盜墓賊之一,也正是如此,他對唐玄奘的了解還是相對比較詳細,不僅限於傳說中的那個唐三藏。
唐玄奘,中國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佛教中兩大宗派法相宗和唯識宗的創始人,在大唐的佛門有著極高的聲望,說是佛門領袖也毫不為過,如果李顯能夠拜在此人門下並且得到其賞識,將來在佛門振臂一呼,戳破武后所謂彌勒轉世的謊言,豈不是對他大大有利?
更何況,李顯可是聽說,玄奘大師與天下名剎少林寺的淵源極深,如果能夠藉此機會學到少林武藝,之後自己再藉助一身武藝建立功業,掌握兵權,對於武后之流的野心家還有必要再懼怕嗎?如果自己再乘機收服些少林武僧,重演「少林十三棍僧保唐王」的一幕,豈不是一番歷史佳話?
李顯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可行性,於是便考慮,如何能夠用自己在前世學到的那些佛法知識打動玄奘,讓他幫助自己達到目的。
「嘿嘿,原本的那個李顯有眼不識金鑲玉,白白放過了這麼一個擁有巨大能量的人物,結果導致自己的命運被別人捏在手中,連老婆和兒女都保護不了,可是我卻絕對不會失去這麼一個機會,玄奘法師,唐三藏,御弟哥哥,唐僧小鮮肉,我來了,你可要好好的等著我哦。」李顯的臉上全是得意,小嘴巴一張一合,像是在說著什麼,直驚得乳母干氏和侍女春燕面面相覷,詫異不已。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67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