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85章 物是人非

    鐵監深處,一條小河從山裡面流出來,在兩座小山夾峙的地方,被一座堤堰攔腰截斷,成了一個小湖。這一帶四季降雨不均衡,山間河流雨季奔騰咆哮,冬春旱季則成涓涓細流。今年夏秋雨水特別多,河雖然不大,截出來的湖卻碧波蕩漾,填滿了周邊幾座小山之間的深溝。

    這就是鐵監現在用的鍛造動力的來源,所有的水力機械,都由這裡引出去的水推動。利用地形挖渠引水,在合適的地方設置轉輪,在鐵監內形成了幾個加工中心。

    這一日天氣晴朗,附近山上漫山金黃,湖裡的水平靜無波。幾十個鐵監的士卒在閘門處,正在更換水閘。現在產鐵了,以前的木斗門自然要換掉,改成包鐵的。

    杜中宵站在湖邊,看著士卒們把木閘升起,卸下木閘,換了重製的包鐵閘門上去。提升閘門並不容易,好幾個人推著絞盤,緩緩提起。新的閘門是用螺旋升降,把舊的換下,新的裝上。

    這個年代製造螺栓、螺杆並不容易,鐵監能夠生產出大致通用的這種螺柱,是了不起的事。

    見一切順利,杜中宵離開湖邊,看天氣晴好,信步而行。不多時,到了湖邊的一排大房子前,聽見裡面聲音熱烈,便走了進去。

    這處房子非常高大,蘇頌正與包括聶茂、童安路在內的二十多個人圍在一起,議論旁邊被拆開的蒸汽機。這台當年杜中宵在永城時制出來的機器,數年之間經過陶十七和蘇頌許多次改進,現在只是留下了當初的大框架,裡面的具體結構早已面目全非。這本就是實驗機器,此次到了鐵監,終於完成使命。

    前些日子到處修路,這機器裝上了兩個大石碾,到處壓路。這次被拆,兩個大石碾擺在門口,倒像是守門的神獸。這台機器已經沒有用處了,成了鐵監教學的工具。

    見到杜中宵進來,蘇頌和眾人急忙行禮。

    到中間的位子坐下來,杜中宵道:「如何?這機器到底是怎樣構造,所有人都清楚了吧?」

    蘇頌道:「這裡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聰明之士,費了這些日子,已經清楚了。」

    杜中宵點了點頭,道:「最重要的,是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只是要清楚機器構造,還要知道是個什麼道理,為什麼要燒煤,怎麼就能夠轉起來做事。從這機器出來的力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性子,用要怎麼用。把這些統統都搞熟了,將來前途無量。」

    眾人一起稱是。他們都是經過最近幾個月學習,挑選出來對機械方面有天賦的。他們不是工匠,是從最淺顯的理論開始,一步一步深入,再親自動手實踐,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他們在這裡研究的,主要是機器的原理和結構,怎麼改進,怎麼利用。真要動手製做零件,有配合的巧手匠人。

    問了眾人這些日子的情況,杜中宵站起身,看一邊拆開的機器。

    蘇頌做事很有條理,龐大的機身畫出一個一個小區域,擺了許多小桌,上面放著拆出的零件。每個零件前邊一張字條,寫了零件名字,裝在哪裡,有什麼樣的用處。不要小看了每張字條上的幾十個字,能夠完全搞清,都代表了一定的知識。

    裡面的具體結構和零件,杜中宵都有些陌生。蘇頌和陶十七改了太多,而且另起名字,命名跟他從前學的不是一個系統。他們起的名字,大量使用箭、評、盤、軛等字樣,杜中宵熟悉的軸、輪、杆等字樣則很少出現。這種事情沒法強求,杜中宵只能要求他們起名有所據,統一按照功能起名,成一系統。

    看著這些自己既熟悉又陌生零件,杜中宵暗暗嘆了口氣。這機器,已經慢慢從自己熟悉的那種東西變成了這個時代的東西,從實物到名稱,都會跟自己熟悉的不同,只能慢慢適應。


    看過一遍,杜中宵重又坐下,道:「這台蒸汽機,你們一起拆開,想來也重新裝過了。這些日子已經熟悉,接下來要想辦法,做得更輕便些,更好用些。」

    眾人一起應諾。

    杜中宵又道:「以前初制這機器的時候,好鋼難尋,多用生鐵,既笨且重。現在鐵監產好鋼,做成各種形狀也方便,應該雙比前容易多了。」

    看看旁邊地上堆著的黃銅,杜中宵又道:「鋼鐵切削不易,所以給你們運了些銅來。想做什麼樣的形狀,若有必要,可以先用銅試。真有那種形狀複雜,難以製造的,都可以用銅。」

    蘇頌道:「用銅製件,只能看其功用如何。真正要用在機器上,還是要制鋼件,不然怎麼知道能不能用?銅比起鋼來,還是差了許多。」

    杜中宵點了點頭。用銅製零件,是試驗機械結構的,看其能不能達到運動學的要求。真正要用在機器上,還牽扯到強度和硬度,必須要用鋼件。不過這個時代沒法精確計算強度,只能依據經驗,一點一點試出來。自己編的小冊子內容,運動學上還可以用用,更深的知識,就只能靠這些人摸索了。

    杜中宵所能夠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機械結構,如曲柄、齒輪、棘輪、飛輪等等成熟機構,基本原理講清楚,就看各人的悟性,怎麼組合使用了。至於跟實際結合,杜中宵沒有精力深入。蒸汽機到了現在這個程度,杜中宵其實已經不好插手,這些人經過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考方法。最後他們做出來的實用機器,當然只能跟後世的差不多,但過程,就大不一樣了。

    中國傳統的機械,如秦漢的銅車馬,後來的天文儀器,甚至各種農具,習慣上都會做成特別複雜的系統,跟後世根本不是一個路子。旁邊用銅試製的零件,杜中宵已經可以看出來,很多靈巧精緻,跟自己簡單粗暴不是一個路子。這些人里,不少是招募來的讀書人,讀書人的品位,實在讓人一言難盡。

    討論了一些大致框架,如動力系統,蒸汽壓力檢測控制系統,傳動系統,杜中宵便就停下,叫了蘇頌一起出來。之所以讓蘇頌在這裡,是現在的機器設計,莫名其妙帶上了文人風格。不但追求精緻,有的還帶著詩情畫意,別人介紹起來,讓杜中宵一愣一愣的。

    這沒什麼奇怪,任何事物必然有其時代特色。便如歐洲早期的機器,經常會帶精美紋飾,那是人家的審美趣味。這個時代也一樣,做出來的機器,必然精美而又簡約,這是宋朝的審美,沒法強行去除。等到普及開來,真正應用到了大眾之中,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自然會慢慢消失。

    出了房門,杜中宵微微搖了搖頭。到了這個時候,招的人慢慢成長起來,一切會自成系統,自己個人的色彩慢慢變淡。等到他們真正製做出實用的機器,說不定杜中宵也要適應這個系統。

    在湖邊坐下,看著碧波蕩漾的湖面,杜中宵道:「幾個月的時間,沒想到這些人就能學會,可以自己想出辦法,制出新的東西來。我們幾年時間積累下來的東西,但願能夠發揚光大。」

    蘇頌道:「這有什麼稀奇的。這些人,是從數州之地精挑細選出來的,邊學邊做,教學相長,有今天的成就並不奇怪。據我估計,再有幾個月,制出來的機器,就遠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杜中宵想了想,其實也正常。鐵監招人的範圍,涵蓋了京西路的大部分州縣,這樣的面積,這樣的人口規模,這樣的歷史傳統,工業革命的時期歐洲只怕沒有幾個國家比得上。精選出來的人才,做出什麼來也不奇怪。大的方向上有自己領路,不會走彎路,進步飛速才是正常的。

    杜中宵和蘇頌,長處是在大方向和思路上,真正一些精細的地方,是比不了這些底層經常動手的年輕人的。他們又沒有思想包袱,敢想敢幹,不能小看了。

    杜中宵道:「天下之理,一通百通。這次制這機器,不只是要制出能用的來,還要總結出道理。比如怎麼從前後往復,變成輪子旋轉。除了我們現在用的辦法,還有沒有其他辦法?比如運轉不穩,加上一個大鐵輪作為飛輪,便就科穩下來。諸如此種,跟我們一樣總結成冊子,更加重要。」

    蘇頌點頭:「我明白。鐵監有今日,不就是從幾本小冊子開始的。萬事開頭最難,一個人做出來一樣東西,不能用冊子教給別人,另一人再從頭做,自然徒耗心力。」

    這就是文人的長處了,喜歡著書立說,一有所得,讓他們編成冊子總結經驗,人人踴躍。這是這個時代的風氣,如燕肅研究海潮有所得,便就寫書。歷史上發明濕法煉銅的人,也寫一本《浸銅要略》。這樣有利於經驗的積累,初期發展會非常快速。



第85章 物是人非  
相關:  一世富貴  天水歸汴  天漢之國    百世契約:藥妃,寵不停  嘉平關紀事  重生之都市仙尊  正義的使命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風雨大宋第85章 物是人非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風雨大宋"
360搜"風雨大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2s 3.63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