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宵坐在帥府,看著趙滋發來的公文,眉頭不由皺了起來。依他現在知道的消息,高昌一是對契丹留戀,再一個對宋朝有所懷疑,一直下不了派使節的決心。隨著趙滋進伊州,高昌與黑汗的戰事已經停了,正在抽兵回高昌,似有武力對抗的意圖。
把公文放下,杜中宵想了一會,對另一邊的李復圭道:「高昌的物資,可以支撐多久?還有,前幾天下了大雪,冬天風又大,鐵路運輸受不受影響?修鐵路的那些人,是不是停了下來?」
李復圭拱手:「回節帥,高昌的物資按儲量計,糧草可以支撐半年,火藥槍彈則不行,如果發生大仗,一戰可能就打完了。火車可以走,只是速度會比較慢,一個時辰可能就二三十里,不足以前正常時候的一半。修鐵路的大部已經停了,只有修路基的人,還在施工。」
杜中宵道:「趙滋三千兵馬在伊州,給高昌的壓力太小了。高昌雖小,還不會怕幾千人。如果幾萬人在伊州,整個西域就會震動。你命西邊修路的人,只要有可能,就要繼續修路。」
李復圭拱手應諾。
杜中宵又道:「修到西域的鐵路,朝廷撥付了許多物資,只是拿下伊州,那是遠遠不夠的。最低限度,要把西域的商路打通。現在高昌在猶豫,只允許商路向北到契丹,實際斷了商路。此事,不能夠一直這樣下去。等到來年,鐵路到了伊州,高昌要麼臣服,要麼就只能打一場了。」
李復圭道:「節帥,如果與高昌作戰,不知黑汗會如何?」
杜中宵搖了搖頭:「還能夠如何?朝廷一進西域,就是雙方共同的敵人。現在只到伊州,高昌與黑汗的戰事就已經停了。如果大軍進駐,高昌和黑汗合起兵來,與朝廷作戰也不稀奇。」
李復圭道:「聽說黑汗與高昌相比,是個大國,如果兩國合兵,會不會有威脅?」
杜中宵道:「只要我們是沿著鐵路進攻,不冒進,他們兩國聯合也沒有什麼。黑汗是綠教,高昌則是佛國,雙方矛盾很深。一時聯合可能,如果作戰失敗了,哪裡能夠親密無間?此事不用考慮,只要鐵路到了伊州,一切就都不是問題。西域實在太大,兩地之間動輒數百里,修路可不容易。」
說到這裡,杜中宵站起身來,走到了官廳之外。轉身看去,北方的陰山山脈如一條巨龍一般,橫亘在天際之下。天上艷陽高照,卻沒有什麼暖意,寒風輕輕地掠過樹梢。
從高昌到于闐,沿著沙漠邊緣、大山腳下行進,還有約摸三千餘里。就是修河州到居延這樣的簡易鐵路,也要幾年的時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自己所能做到的極限,只怕就是來年鐵路到伊州,大軍直進高昌城,拿下那一帶的盆地。尉遲三郎要復國,不知道要多少年之後了。
想到這裡,杜中宵有些煩躁。河曲路其實也不小,自己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占住了,現在面對西域卻感到無從下手。那裡地方實在太大了,而人口又太少了,必須要時間。
自中晚唐以後,西域的絲綢之路實際就已經斷了,中國的對外交往改為了海上貿易為主。最主要的原因,只怕還是宋朝興起之後,無法恢復前代疆土,路不暢通。中亞地區,粟特商人依然數量眾多,但向中原地區販運的道路,卻被党項遮斷了。失去了中原市場,絲綢之路也就沒了存在的意義。
杜中宵要進軍西域,還是想在這個時候,中亞依然興盛的條件下,打通陸上的東西商路。此時的拜占庭帝國依然存在,只要打通中亞,東西商路暢通,一切就有了不一樣的條件。
想起此事,杜中宵就覺得有些煩躁。河曲路沒有什麼事情,對契丹和党項開戰的條件不成熟,沒有什麼難度的西域,卻因為距離和人口,就是摸不到。
李復圭從裡面出來,對杜中宵道:「節帥,居延的張副使來信,問現在居延到伊州的路依然可以通行,是否多派一些人到伊州去。鐵路通到居延,那裡的兵馬,活動半徑已經大了許多。」
杜中宵搖頭:「告訴張副使,兵馬先在居延,只要護住修路隊伍即可。居延到伊州之間,只有兩處要地,一是馬鬃山下,可以到達党項瓜州,另一處就是星星峽。這兩個地方都不能駐大軍,人多了連水都沒地方去找。這種情況下,增加伊州駐軍沒有用處。等到鐵路到星星峽,才可以大軍進伊州。」
李復圭應諾,又道:「張岊大軍,前些日子已向河州轉移,分布於勝州到河州的鐵路線上。聽聞党項這兩年不斷地鑄炮築城,增加兵力,如果張岊大軍一走,會不會——」
杜中宵道:「賈逵到河曲路之後,一直在武都軍城學習,同時帶麟府路兵馬。他所部兩萬餘,再加上鄜延路兵馬的協助,党項沒有能力進攻。兩年來,秦鳳路的兵馬已經完成整訓,大軍集中於鎮戎軍,党項要防著靈州。他們多大的膽子,敢對河曲路兵馬動手?我們兵馬布置,不必考慮党項。」
說到這裡,杜中宵嘆了口氣:「加上麟府路賈逵手下兵馬,現在河曲路有大軍十七八萬人。若是沒有戰功,豈不跟其他各路一樣?所以此次進西域,鐵路只要修到伊州,要重兵出擊!」
李復圭一驚:「節帥的意思,如果高昌不及時來朝貢,要動用武力?」
杜中宵點了點頭:「諸事齊備,不能坐等他們來。這些人還是以前的性子,以為一兩年的時間,不會有什麼變化。卻不知有了鐵路,一兩年間,鐵路到了地方,就不能按以前的地理來了。」
按照以前的習慣,從高昌到京城路上的時間,就要一年左右。河曲路戰後,高昌用幾年的時間探聽消息,慢慢找到合適的與宋朝相處的方法,其實是正常的。可現在不同了,鐵路一旦修通,遙遠的距離就再是距離,大軍可以迅速到達。對於宋朝來說,遠距離出征的成本大降低了。
契丹兩帝並立後,宋朝的鐵路向前線沿伸,河北路到了保州,數十萬大軍隨時可以前出。按照以前與契丹作戰時,宋朝的動員程度,前線集中百萬大軍也不是難事。這樣數量的大軍,對於契丹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特別是宋朝還沒有充分發揮國力。
有了鐵路,國家的動員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戰爭對民間的影響則大大縮小了。杜中宵對西域的想法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一個方向十萬大軍,對於現在的宋朝,並不是特別大的事情,而對於西域的高昌和黑汗來說,則是不可抵擋的。手握絕對優勢兵力,枯燥地等在這裡,不是什麼令人高興的事情。
嘆了口氣,杜中宵道:「鐵路修起來不容易,特別是在這一帶,冬天必須停工,沒有辦法。等到來年鐵路修到了伊州,就不容高昌猶豫不決。無非是大軍齊出,在西域再打一仗。當年三萬兵馬,便就打了河曲路來。現在手中十數萬大軍,還解決不了西域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5s 3.64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