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上陸續有幾個表現欲強的人唱唱跳跳就結束了。最後,誰愛上台誰去,簡直像個卡拉ok,大多數人只顧著聊天、吃東西。唐小甜看不過去,就打電話約了些香港本地明星來公司演出,才沒有冷場。
張畢玄一直陪員工們混到結束,三個多小時浪費掉了只得到一片狼藉的現場。
第二天,恢復公司正常後,張畢玄開始計劃把《賭神》這部影片上映。張畢玄計劃讓香港本地所有院線同時放映《賭神》。龍騰電影公司為了讓更多的院線放映《賭神》,甚至所有放映商的電影院同時放映,必須犧牲一點利益。
這部《賭神》張畢玄和所有放映商進行友好的談判後,龍騰電影公司統一隻收三成片租。再加上張畢玄請了香港當地最強勢的幾名富豪幫他發幾句話,若是哪個院線不肯放映,張畢玄就會打壓院線老闆們的其他方面生意。
胡蘿蔔加大棒政策果然起作用了!實力強大的院線公司投資者主要生意是其他方面的,雖然他們不懼龍騰電影公司在圈內的實力,卻不想和張畢玄結怨導致這位爆發戶打壓他們其他方面的生意。實力弱的小電影院老闆見龍騰電影公司大製作的電影片租很低,也欣然同意放映《賭神》了。
《賭神》是龍騰電影公司向全世界宣布自己進入電影行業的信號,但並不能阻止以後對手們的模仿跟風。原本歷史上89年周潤發主演王晶導演的《賭神》,《賭神》全球總票房狂收一個億港幣,這個驚人的數字足以使所有的香港所有電影商眼紅。於是,無數電影投資者把資金投向了「賭片」。《賭神》之後有《賭聖》,《賭聖》之後有《賭煞》,《賭煞》之後有《賭王》,《賭王》之後有《賭俠》,賭個沒完沒了。直接把賭片給拍到能毒死觀眾的程度了.....
八十年時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電影公司不計其數而八十年代的十大賣座香港電影之中,「新藝城」占了四部,「嘉禾」占了五部,再加上多產量的「德寶」整個八十年代可稱為「三雄各據」的時期。
張畢玄硬要插手香港電影市場要是處理不好,勢必會激起這三巨頭聯合起來對抗他。張畢玄不怕對抗,他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拿出一小部分就能把這三家香港最強大的電影公司壓迫到絕路。香港電影必須要有一個強權把他們統一起來,否則就會像原來的歷史那樣陷入惡性競爭,跟風、爛片、對電影投資太少等等都是能夠毀滅香港電影的因素。
最起碼,龍騰電影公司的《賭神》還沒有上映,張畢玄已經擬稿可以想像若是自己不採取手段,競爭對手們會如何喪心病狂的跟風拍出無數部賭片。
不過,能用收購電影公司的手段更好,把競爭對手變成自己得力助手,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張畢玄雖然有錢有勢,但在娛樂界還不夠分量,要想成功收購那些電影公司需要要有權威的人物為自己做說客。
這樣的說客必須是有足夠資歷、人緣好,而且已經退出或者準備退出電影業就更好了。因為沒有退出電影業必然和其他電影公司產生競爭,再德高望重競爭們也不會服他。
這樣的人,張畢玄知道有一個人是合適的——邵氏兄弟電影公司董事長邵逸夫先生。這位邵翁是包玉剛的同學,而張畢玄和包玉剛在事業上的合作越來越緊密。
張畢玄通過包玉剛做中間人請動了邵逸夫為自己做說客和其他電影公司的投資人談收購。邵逸夫是個大方的慈善家,卻又是個對員工很小氣的老闆。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在60年代打敗了唯一有資格和他相提並論的對手電懋電影公司後,曾經輝煌一時,成為香港電影霸主。
六十年代邵逸夫傾力打造位於香港清水灣,占地近80萬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這一工程歷時七年始告完工。其規模宏大,氣勢恢宏,隔音片廠、置影場所、攝影棚、行政大樓、製片大樓、暗房、沖印所、貨倉、服裝道具庫、放映室全部具備,香港被稱為「東方的好萊塢」主要的功勞還是這座邵氏影城的功勞。而當時在清水灣購買大面積地皮成本低的讓人難以置信每平方英尺僅0.45港元,總共只花了36萬港元。
從此,從這裡拍攝的影片源源不斷地流向邵氏電影發行網,每年高達40多部影片,歷經數十年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視拍攝製作基地。而邵氏公司為了每年發行更多的影片,竟然抄襲成癮,經常把外國電影的橋段改頭換面拍成自己的電影。香港電影喜歡跟風這個惡習也是從邵氏開始的。後來美國好萊塢一抱還一報,所有動作片的武打設計全抄襲中國的武術動作,還聘請中國人當武術動作指導。從觀賞角度看,中國武術確實是最誇張,最有藝術表現力度的搏擊套路。所有好萊塢電影的動最片都帶有中國武術套路中的動作,好象中國武術也成了美國國術似的。
最讓後人暈的是邵氏兄弟的簡稱了。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標識與兄長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經營戲院及影片發行,「邵氏兄弟」則主管制片業務,簡稱sb。看過邵氏出品電影的人都知道,那個sb的logo。張畢玄每次看到那個sb的logo,被被震暈了,那有把自己標記設計成這個樣子的電影公司?
70年代邵逸夫把權利交給方逸華,導致邵氏最重要的核心大將鄒文懷的出走。這直接讓採用家族企業模式管理的邵氏衰微跡象表面化了。接著旗下藝員紛紛跳槽,人才接二連三地流失。
最致命的還是邵逸夫對於員工的吝嗇,不但讓原本的老員工心懷怨言,也讓邵氏錯失把李小龍拉到旗下的機會。當時李小龍自己要求的片酬1萬美元,而邵逸夫只願意付港幣3000到9000片酬。鄒文懷乘機把李小龍拉進嘉禾,幾部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大賣不但成就了李小龍輝煌的名聲也讓早期的嘉禾迅速成長成有資格抗衡邵氏的巨人。只需稍為留意任何一種流行媒介,幾乎都可發現影響西方文化最深的亞洲電影,就是香港電影。好萊塢的習慣打法也因功夫片面目一新。李小龍象徵了反叛青少年與民族自豪,成為超越時空的符號。
而邵氏在七十年代拍的電影為了吸引人去觀看不斷的加入色情成分,邵逸夫對於電影已經完全用商業化的眼光看待了。許多影片只要邵逸夫審閱便會用筆批註,加入黃色戲份。
八十年代,邵逸夫入主香港廣播電視有限公司後認為電影業賺錢越來越困難,便逐漸的把事業中心轉到了無線電視。邵氏影業拍片越來越稀少,漸漸的邵氏片場和院線資源幾乎完全出租給別的電影公司使用。
「你知道嗎?我已厭倦了別人老是問:『閣下是否要挑戰好萊塢?』我真的覺得,我們有自己的一套,跟好萊塢的不一樣,但卻不比好萊塢差。」邵逸夫曾經這樣說過。
當張畢玄到了清水灣的邵氏影城看到邵逸夫老先生獨自一個人,手持文件在四處走,精神抖擻,健步如飛,不由仰慕地大聲叫:「六叔!」這時候,邵氏已經擬稿沒有多少電影拍了,可是邵逸夫還是經常喜歡在影城轉轉。
邵逸夫悠閒地應一聲:「你好!」仿佛就是和一個普通人打招呼一般親切,一點沒有顧及張畢玄的身份。
包玉剛不由一楞,笑道:「你兩一老一少一見如故啊,看來我不用多做介紹了啊。」
張畢玄道:『哪能啊,要不是您老牽線,畢玄哪能輕易這麼短時間就能見到邵老呢。」
張畢玄對於邵氏電影公司的資源也是很垂涎,直接用他手上近20的無線電視和邵逸夫換邵氏影業所有的電影資源。電視傳媒業張畢玄以後也想進入,張畢玄買的股票太多五花八門,其實是電視業的股票也不少還有機會收購其他的電視台。既然邵翁認為電視業比比電影更賺錢張畢玄投其所好,果然邵逸夫愉快答應了張畢玄的請求。
至此,張畢玄掌握了邵氏龐大的電影資源和眾多的院線。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7s 3.674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