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神謀 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當

    測試廣告1;;;;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當

    ;;;越國的王宮後花園內,同樣的春色迷人,同樣的紅花艷麗,只是對于越王勾踐來說,他此時並沒有欣賞這些紅花粉蝶的興趣,可他卻依然十分興奮。墨子閣 www.mozige.com

    ;;;以致於他一個人在後花園的小院之中,獨自踱著步,而且來來回回,已經不知有多少次了。

    ;;;一邊守候著的宮女嬪妃都十分著急,她們還是第一次見十分沉著的勾踐有如此反常的行為,可她們卻不敢過問。

    ;;;因為勾踐在踱步的過程之中,一時歡喜,像是遇到天大喜事一樣,又一時的十分嚴肅,板著臉,像是誰欠了他一樣。

    ;;;可這種狀態還是隨著外面匆忙的腳步聲傳進小院而終止。

    ;;;「全部退下,快上好茶。」

    ;;;勾踐此時臉上透著笑意,卻是對著那些嬪妃侍女所說。

    ;;;而他卻已長舒一口氣,獨自坐在一張巨大的木桌邊上在等。

    ;;;范蠡與文種,越國一文一武兩位柱國之臣,此時一路小跑著進了花園,同時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快起來吧,一切免禮。」

    ;;;兩人站起身來,勾踐揮了揮手,示意兩人坐下,此時侍女已經把茶水端了上來。

    ;;;勾踐隨手一揮,都不讓侍女來侍候,就讓一眾閒雜人等全部退出了後花院。

    ;;;而勾踐則端起茶壺自己為兩人斟起茶來,到讓文種范蠡有些受寵若驚。

    ;;;「我知道你們來的匆忙,快喝口茶,本王有耐心。」

    ;;;文種與范蠡一聽,也都只得端起茶碗,邊小聲吹著邊喝著茶水。

    ;;;「吳國進擊巢邑的五萬大軍由誰統領?」

    ;;;「回王上,由孫武親自統領,據那邊傳來的信息,此時孫武應該已經把五萬大軍調集完畢,正向巢邑三城方向進擊。

    ;;;而巢邑城的楚軍三日前,由城主白公勝親率一萬向北方龍城匯集,楚國方面也傳來信息,說秦楚邊境的上雍城也同樣有兵甲調動,似乎也是向著同一個方向,北方龍城機動。

    ;;;而北方晉國的大軍,也直穿鄭衛兩國,向楚國邊境龍城收籠。

    ;;;據可靠的信息,此次晉國準備的是二十萬大軍,而鄭與衛國則共計五萬大軍,三國大軍共計二十五萬」

    ;;;范蠡還是十分詳實的把此時楚國境內的兵圓調動給勾踐說得清楚,看起來比王禪預估的二十萬還要多一些。

    ;;;「不錯,不錯,這該是十分準確的軍訊。

    ;;;那龍城的情況又是如何,難道除了巢邑和上雍城的兵甲,就沒有其它的兵甲調動嗎?」

    ;;;勾踐看起來早就胸有成竹,只是把這種好消息,再讓范蠡再重複一遍,他聽起來會更欣喜一些。

    ;;;「回王上,自去年端午盛會之後,聽聞楚王接手了令尹子西及子閭所獻封城二十二座,而楚王自那時開始就著手在自徵兵甲,此時應該足有五萬餘人。

    ;;;由司馬府軍備司統領魯班親率,此時應該已經北上,而且靠著楚國強大的水師,應該已秘密向龍城潛入。

    ;;;而隸屬於葉公治下的北方四城,其它三城,據微臣預估也能徵調各一萬兵甲,再加上此時龍城的五萬餘人楚國兵甲,此時龍城的兵甲總數已盡八萬。

    ;;;若等楚國其它兵甲入駐之後,整個龍城邊境之內,一共會有至少十五萬楚國兵甲。

    ;;;與北方晉國算起來也應該是棋鼓相當。」

    ;;;范蠡再把其它楚國的兵甲之事說清,也是想讓勾踐對此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哦,你說的大體不錯,有些信息,本王去年之時,就已知曉,只是不知道為何這五萬新徵兵甲為何會秘密調入,此時晉國大軍壓境,依鬼谷王禪的自負,應該是大張棋鼓,以向北方示威,實在讓人懷疑。

    ;;;別外楚國就算有十五萬楚軍對陣二十五萬晉鄭衛聯軍也處於下風,范蠡將軍為何會認為楚晉之間棋鼓相當呢?

    ;;;是因為楚國有鬼谷王禪掛帥嗎?」

    ;;;范蠡一聽,知道楚國有越姬在,所以一直為勾踐傳遞著楚國的動態,可如此直白的問范蠡,還是讓范蠡有些不習慣。

    ;;;「回王上,或許有此原故。

    ;;;此次楚國大軍能如此快集結於龍城,看起來鬼谷王禪也是早有預謀,而非倉促應對。

    ;;;聽聞秦國出兵上雍城就吃了鬼谷王禪的一個閉門羹。

    ;;;因為端午盛會之後,王禪就提議楚王把楚都附近的五萬楚國常備兵甲,由左司馬子節調往上雍城,整個上雍城也增兵至六萬楚國兵甲。

    ;;;而上雍城一直都是易守難攻之城,所以縱然秦國左庶長太子贏盤親率十萬秦軍也不敢輕易攻城,反而進退兩難。

    ;;;剛才聽王上講過,楚國自端午盛會之後,鬼谷王禪應該也已經猜測到北方晉國會有異動,所以雖然看似此次楚國有些被動,可卻有能力據城而守。

    ;;;至於北方四城,葉公治城有方也是列國聞名,而龍城之堅,不比任何列國都城差,甚至比鄭衛一些諸侯小國的都城都要牆高城固。

    ;;;若想攻入此城,實非易事。

    ;;;所以微臣認為,此次晉楚之間該是棋鼓相當之局。

    ;;;至於為何鬼谷王禪對這五萬新徵兵甲會低調行事,微臣也不知其意。」

    ;;;范蠡此時說完,才緩了口氣,重新喝了口水,剛才是心急之下,水又是燙水,卻不敢喝多了。

    ;;;此時說了些話,口乾舌燥,茶水到正適合飲用。

    ;;;勾踐見狀,再次給范蠡與文種斟滿茶水。

    ;;;「文相國,你也來說一說,此次楚國調兵為何竟然與晉國同步,只是調兵相對遠一些,而且也分散得多,才會顯得有些被動,剛才范將軍所言也有道理。

    ;;;那麼依文愛卿所看,此次楚國與晉國是否會是棋鼓相當之局呢?」

    ;;;勾踐雖然知道文種不善兵事,可對於范蠡剛才所說,心裡還是多有疑惑,想通過文種來驗證。

    ;;;文種一聽,還是嘿嘿一笑,知道範蠡其實還沒有真的把自己的分析說清楚,而他只是相國,主管越國的內務,對於兵事,他並不了解,此時勾踐問起,也只是讓范蠡休息一會兒,等會兒還是要問范蠡。

    ;;;「回王上,微臣向來不懂兵事,只是聽剛才王上與范將軍所說,微臣認為也可以說是棋鼓相當。

    ;;;畢竟楚國對於晉國會藉故攻伐楚國早有謀算,而且那個鬼谷王禪實在難與預料。

    ;;;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其實二年前就已突現了鬼谷王禪對於吳國及晉國的防範,看起來鬼谷王禪自回楚之後就一直在布局,只是直至今日時局才基本形成。

    ;;;只是微臣也不知道鬼谷王禪布此大局意欲何為。

    ;;;此次鄭衛兩國雖然僅出兵五萬,而晉國出兵二十萬,可攻城奪寨卻也並非易事,特別是遇上也懂兵法的葉公沈諸梁。

    ;;;此人是前楚國左司馬之子,本也是楚國王族之後,對楚國忠心耿耿,為人正直無私,也少有參與朝堂之爭,為楚國力抗北方列國起了關鍵作用。

    ;;;而他自有的這八萬兵甲,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兼之龍城堅固,若晉國想強攻,微臣認為,也非易事。」

    ;;;勾踐一聽,眉頭緊鎖,卻又裝得有些坦然一樣,微微一笑。

    ;;;「好好好,相國所說並無不對,鬼谷王禪是讓人難與意料,不過本王卻並不這麼想,還是讓本王來告訴你們。

    ;;;楚王這五萬新兵,訓練不足,自徵集到現在調入龍城,不過短短數月,算起來並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是一群污合之眾,權且湊個數而已,所以鬼谷王禪也知道這五萬兵甲其實並無大用,所以才不好意思顯擺,秘密調兵,而不是公然調動,以示楚國之威

    ;;;那麼現在再來看,巢邑的這一萬兵甲又會如何呢?

    ;;;白公勝此人原本在我越國多年,一直寄靠著我越國,而我越國之所以憑白養著他,也是因為他是前太子建之子。

    ;;;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他來禍亂楚國。

    ;;;而他三年前因蓮花公主之事匆忙逃走,足以見其人並非無智之人,更是野心勃勃之人。

    ;;;而且對於當年他父親之事,一直耿耿於懷,雖然他只受封巢邑三城,可據三城傳來的信息,白公勝此人也略兵法韜略,體貼下層兵甲,深得楚軍信任。

    ;;;那麼你們覺得此次楚國三面受敵之局,於他又有什麼好處。

    ;;;那自然是他的一個機會,是他奪取楚王之位的天賜良機。

    ;;;所以本王看來,他這一萬兵甲其實根本不會真的服從楚王之令,支援龍城。

    ;;;若我估計的不錯,白公勝此次會藉故突襲楚都,明正言順調動兵甲,擅離巢邑,開啟楚國內亂。

    ;;;而楚國將來局勢如何還真的不好一言以概之。

    ;;;當年太子建與晉國勾結,欲圖結盟未成,此次晉國有備而來,正是為白公勝製造內亂之機,此兩者之間必然是有聯繫的。

    ;;;之所以鬼谷王禪只調白公勝一萬兵甲,其實一是防著白公勝叛亂,二也是要把其它兵甲留在巢邑,防著吳國反目。

    ;;;從這一點看,鬼谷王禪還是有些謀略的。

    ;;;而吳國之所以出兵巢邑,也正是因為鬼谷王禪的自負與居功自傲。

    ;;;夫差小兒,當年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吳國公子,可經過鬼谷王禪一年折騰,竟把公子波與公了賢擠出,扶夫差上位。

    ;;;他覺得對夫差有大功,有恩於夫並,所以此次入吳,竟然讓夫差小兒親率文武百官十里相迎,成為列國笑談。

    ;;;這在列國之中從未有過,就算是大周天子來訪,也從未有此禮遇。

    ;;;夫差小兒本就傲慢無禮,又如何受得了這種輕謬之氣,縱然當面不發,背後也會十分惱怒。

    ;;;所以鬼谷王禪一走,晉國出兵之機,他就馬上就徵兵向巢邑進發。

    ;;;其實吳國夫並此次出兵巢邑,也並非只想重新占得巢邑三城,而是盯防著晉國。

    ;;;此時的楚國未必能抵抗晉國與鄭衛結盟的二十五萬大軍,那麼當初夫差與楚國交好,就會惹怒晉國。

    ;;;而吳國出兵以牽制巢邑之兵,也算是向晉國示好,以求緩解晉國對吳國背叛之怒。

    ;;;而且吳國也想混水摸魚,趁楚國三面受敵,而內有禍亂之際,吞併楚國封地,向西擴展。

    ;;;列國之交,從來沒有什麼朋友可言,吳國與楚國交好也是投其所好,而此時改弦易張,也是適應形勢。

    ;;;若晉國占強,那麼吳國很可能再次投靠晉國,若楚國占強,那麼吳國自然還是會再次歸還所占城池,反而體現出交好之意。

    ;;;而且秦國的走向,也決定的吳國的選擇,若秦國十萬大軍不退,同時攻擊楚國上雍,那麼吳國不僅其它兵甲還會向楚國大舉進攻,楚國就會有滅國之危。

    ;;;所以此次看似鬼谷王禪預謀在先,可卻還是過於自負,沒有想到列國之勢牽一髮而動全身。

    ;;;此時北方的事也夠他亂的了,他竟然還與宋國有賭約,明擺著也想攻伐宋國。

    ;;;這也正好被晉國利用,讓楚國與宋國之間憑添猜疑,宋國的走向將來會成為楚晉此次對峙的關鍵所在。

    ;;;而若秦國攻楚,那麼宋國說不定就會與晉結盟,這樣一來,楚國就會成為被列國瓜分的對像。

    ;;;更何況楚國內亂,這才是楚國的危患之處,讓楚國一時之間無法應對。

    ;;;棋鼓相當,只是鬼谷王禪一廂情願而已,局勢的變化已非他一個少年人可以控制的。

    ;;;文相國,王姐是否已派人去接了?」

    ;;;勾踐本一直在分析著列國形勢,可此時卻突然冒出一句看似無關之事,十分意外。

    ;;;其實於勾踐來看,縱然楚國有鬼谷王禪,可卻還是太嫩了,所以他並不看好楚國,這才提前安排要把越姬接回越國,以避將來之禍。

    ;;;「王上放心,據派去的人傳書回來,楚國王后已離開楚都,該用不了十日,就會抵達越都。」

    ;;;「好,那就好,如此本王就可以放心施行大計了。

    ;;;范將軍,現在來看楚國只有八萬有效精兵,六萬新兵,則晉國則在二年前就有備而來,有二十萬精兵,再加鄭衛的五萬精兵,若是秦國此時攻楚,而吳國亦然攻楚,楚國又因白公勝內亂,晉楚之間就不會是棋鼓相當,而是楚國有傾巢之憂。

    ;;;此事不必再議,也不必懷疑。

    ;;;現在本王再問你,吳國除了孫武親率五萬大軍向巢邑進擊之外,其它吳國兵甲又有何動向。」

    ;;;勾踐分析了所有形勢,其實都是不利於楚國的,外有三面強敵窺視而內有禍亂未除,楚國已有覆國之憂了。

    ;;;所以他才斷定此次楚與晉對峙不同以往,而是一邊倒之拋,並非棋鼓相當。

    ;;;「王上,以我對鬼谷王禪的了解,此人心智雖然未完全成熟,可其智謀卻讓人恐懼,此時的形勢他當能預料得到,可他卻依然我行我素,這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這也是在下之所以還不敢肯定晉楚對峙誰優誰劣之故。

    ;;;至於吳國,夫差此時也不在吳都,而在調集吳國大軍,似乎有向吳楚邊境聚集的動向,與王上分析十分湊巧。」

    ;;;范蠡此時雖然承認勾踐的分析,可卻並不肯定勾踐對於晉楚局勢的判定。

    ;;;畢竟王禪與他打過幾次交道,他對王禪的了解要勝過其它人。

    ;;;而最後也詳實說出吳國大軍動向,卻只用了湊巧兩字,就是覺得這一切似乎都太過巧合,與勾踐分析的一模一樣。

    ;;;吳國就是想向晉國示好,而且更想趁楚國受敵之機,內亂之時渾水摸魚。

    ;;;並且於吳國而言,並沒有什麼吃虧的,若楚國能挺過此劫,他還可以把所吞楚國之地,歸還楚國這樣反而可以討好楚國新王。

    ;;;若楚國有危,那麼也算是間接幫助晉國,讓晉國不再對吳國有屑,兩面討好,兩不得失。

    ;;;若楚國真的覆國,那麼吳國也可侵吞楚國大部分封地,甚至比之秦與晉會得利更多。

    ;;;如此一來,那麼越國又該如何選擇呢?

    ;;;其實范蠡早已知道勾踐的想法,而且也做足了準備,可范蠡畢竟也算是兵法大家,十分謹慎,而且對於利害得失,都要精密計算,從來也不想吃虧。

    ;;;「不錯,世間之事就是如此湊巧,而鬼谷王禪就是這所有湊巧之事的攪屎棍。

    ;;;他所到之處,似乎從來都是如此,不攪得天翻地覆,他會覺得沒有意思,這也是少年得志的毛病,好大喜功。

    ;;;吳楚交好,是他的功勞,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也是他的傑作。

    ;;;而這也正好刺激了北方的晉國與鄭衛宋這些弱小諸侯,讓這此諸侯感受到楚國的威脅。

    ;;;楚都端午盛會也是他出的主意,想在列國之間為楚國博得賢名,也是想為楚王出風頭。

    ;;;可到頭來,楚國未掙得半分盛名,威名到讓這小鬼給賺得盆滿杯滿。

    ;;;出使秦國,送十車重禮,卻換回了十五車回禮,世人看來,秦與楚國兵釋前嫌,到真的兄弟交好。

    ;;;可實質上,秦國卻並不撤兵,這才是真實的秦楚關係。

    ;;;對於這種虛名,也只有鬼谷王禪才能做得出來,也只有他是最喜歡的,沽名釣譽。

    ;;;出使宋國,與宋公整日把酒言歡,像是故交一樣,過了一個得意的春節。

    ;;;可他卻並不依規依禮履約出使鄭衛,這明擺著就是不把鄭國與衛國放在眼中,以大欺小,持強凌弱背信之舉,實為世人所不恥。

    ;;;這才讓鄭國與衛國對楚國喪失信心,而僅是因一個鄭國使臣被刺,此時已是鐵了心要跟著晉國。

    ;;;而他出使吳國更是囂張,竟然讓同樣傲慢的夫差小兒率吳國百官十時相迎。

    ;;;此事不論他對吳國有多大功勞,我看吳國那三位重臣都會覺得臉上無光。

    ;;;十里相迎一個楚國左相,這在列國之中簡直就是笑話。

    ;;;這個小鬼是聰慧無比,本王對他也是十分惜才,只是可惜了,人太過聰明就會把別人看得不如自己。

    ;;;而他對列國形勢實在過於自負,覺得可以憑己之意,任意控制,殊不知,列國局勢比他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利益糾葛有的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在的局勢,正是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作而自受。

    ;;;只是可憐楚王,一直不能掌控朝堂,得鬼谷王禪,像得了一個寶一樣,竟然會信任這樣一個小鬼,弄不好連自己都要命喪於這場危局。

    ;;;也罷了,聰明反被聰明誤,倒也不值得同情。

    ;;;列國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想大周文王之時大封七十一諸侯,現如今能存活的又有幾個呢?

    ;;;(越國本來並不算在大周天子之下的諸侯名列,到後期越國滅了吳國才得到天子的認可,封了爵位,現在的越國其實與大周其它諸侯並不一樣,算起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那以如此形勢,難道我越國會坐視不理嗎?

    ;;;若吳國侵占楚國大片封地,而秦與晉分割其它楚地,這樣我越國就會被列國擠壓在東南一隅,不出三年,就會被吳、晉、秦侵吞,這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可這是擺在我越國面前的決擇。

    ;;;兩位受卿,剛才本王已說得清楚,想來兩位愛卿也聽得明白,現在也該為我越國謀算了。」

    ;;;此時勾踐把列國形勢分通透,就是把越國的機會與危險說清楚,像下棋一樣,把各方都擺出來,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變故分析清楚,這樣再來依此形勢,作出越國對此的應對之策。

    ;;;范蠡與文種相視一看,知道事已不可改變,縱有其它想法,也無法勸解勾踐了,只能依著勾踐所設想,來為越國謀略了。

    ;;;【作者題外話】:越王勾踐一開始也是志大才疏之人,在歷史上之所以一直宣揚他臥薪嘗膽,壯志不失,最後反而大敗吳國,而滅了吳國,其實也只是宣揚中華民族忍辱負重的精神,但究其根本原因,其實並非完全是勾踐之功。

    ;;;後期越能滅吳,一是孫武隱退,二是夫差欲圖北上稱霸,與齊國搞了一個黃池大會,而越國才趁夫差不在吳國的良機攻擊吳國。

    ;;;而且此書里會把此次大戰,為何夫並不殺勾踐寫明,這些都是有因緣的,並非如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賄賂了吳國太宰伯否,而是因為蓮花公主的緣故,而且伍子胥的死,也與此事有關,也正好應對了王禪入吳國時為其觀相的結論,壽不過六五。

    ;;;至於勾踐,像許多歷史人物一樣,只是留存了一部分優秀的傳承,而後期越國之所以被楚齊魏瓜分,當然也是有勾踐的原因在其中,其實他與吳國夫差是十分相似的,都是傲慢而好大喜功之人。;;;;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當

    ;;;越國的王宮後花園內,同樣的春色迷人,同樣的紅花艷麗,只是對于越王勾踐來說,他此時並沒有欣賞這些紅花粉蝶的興趣,可他卻依然十分興奮。

    ;;;以致於他一個人在後花園的小院之中,獨自踱著步,而且來來回回,已經不知有多少次了。

    ;;;一邊守候著的宮女嬪妃都十分著急,她們還是第一次見十分沉著的勾踐有如此反常的行為,可她們卻不敢過問。

    ;;;因為勾踐在踱步的過程之中,一時歡喜,像是遇到天大喜事一樣,又一時的十分嚴肅,板著臉,像是誰欠了他一樣。

    ;;;可這種狀態還是隨著外面匆忙的腳步聲傳進小院而終止。

    ;;;「全部退下,快上好茶。」

    ;;;勾踐此時臉上透著笑意,卻是對著那些嬪妃侍女所說。

    ;;;而他卻已長舒一口氣,獨自坐在一張巨大的木桌邊上在等。

    ;;;范蠡與文種,越國一文一武兩位柱國之臣,此時一路小跑著進了花園,同時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快起來吧,一切免禮。」

    ;;;兩人站起身來,勾踐揮了揮手,示意兩人坐下,此時侍女已經把茶水端了上來。

    ;;;勾踐隨手一揮,都不讓侍女來侍候,就讓一眾閒雜人等全部退出了後花院。

    ;;;而勾踐則端起茶壺自己為兩人斟起茶來,到讓文種范蠡有些受寵若驚。

    ;;;「我知道你們來的匆忙,快喝口茶,本王有耐心。」

    ;;;文種與范蠡一聽,也都只得端起茶碗,邊小聲吹著邊喝著茶水。

    ;;;「吳國進擊巢邑的五萬大軍由誰統領?」

    ;;;「回王上,由孫武親自統領,據那邊傳來的信息,此時孫武應該已經把五萬大軍調集完畢,正向巢邑三城方向進擊。

    ;;;而巢邑城的楚軍三日前,由城主白公勝親率一萬向北方龍城匯集,楚國方面也傳來信息,說秦楚邊境的上雍城也同樣有兵甲調動,似乎也是向著同一個方向,北方龍城機動。

    ;;;而北方晉國的大軍,也直穿鄭衛兩國,向楚國邊境龍城收籠。

    ;;;據可靠的信息,此次晉國準備的是二十萬大軍,而鄭與衛國則共計五萬大軍,三國大軍共計二十五萬」

    ;;;范蠡還是十分詳實的把此時楚國境內的兵圓調動給勾踐說得清楚,看起來比王禪預估的二十萬還要多一些。

    ;;;「不錯,不錯,這該是十分準確的軍訊。

    ;;;那龍城的情況又是如何,難道除了巢邑和上雍城的兵甲,就沒有其它的兵甲調動嗎?」

    ;;;勾踐看起來早就胸有成竹,只是把這種好消息,再讓范蠡再重複一遍,他聽起來會更欣喜一些。

    ;;;「回王上,自去年端午盛會之後,聽聞楚王接手了令尹子西及子閭所獻封城二十二座,而楚王自那時開始就著手在自徵兵甲,此時應該足有五萬餘人。

    ;;;由司馬府軍備司統領魯班親率,此時應該已經北上,而且靠著楚國強大的水師,應該已秘密向龍城潛入。

    ;;;而隸屬於葉公治下的北方四城,其它三城,據微臣預估也能徵調各一萬兵甲,再加上此時龍城的五萬餘人楚國兵甲,此時龍城的兵甲總數已盡八萬。

    ;;;若等楚國其它兵甲入駐之後,整個龍城邊境之內,一共會有至少十五萬楚國兵甲。

    ;;;與北方晉國算起來也應該是棋鼓相當。」

    ;;;范蠡再把其它楚國的兵甲之事說清,也是想讓勾踐對此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哦,你說的大體不錯,有些信息,本王去年之時,就已知曉,只是不知道為何這五萬新徵兵甲為何會秘密調入,此時晉國大軍壓境,依鬼谷王禪的自負,應該是大張棋鼓,以向北方示威,實在讓人懷疑。

    ;;;別外楚國就算有十五萬楚軍對陣二十五萬晉鄭衛聯軍也處於下風,范蠡將軍為何會認為楚晉之間棋鼓相當呢?

    ;;;是因為楚國有鬼谷王禪掛帥嗎?」

    ;;;范蠡一聽,知道楚國有越姬在,所以一直為勾踐傳遞著楚國的動態,可如此直白的問范蠡,還是讓范蠡有些不習慣。

    ;;;「回王上,或許有此原故。

    ;;;此次楚國大軍能如此快集結於龍城,看起來鬼谷王禪也是早有預謀,而非倉促應對。

    ;;;聽聞秦國出兵上雍城就吃了鬼谷王禪的一個閉門羹。

    ;;;因為端午盛會之後,王禪就提議楚王把楚都附近的五萬楚國常備兵甲,由左司馬子節調往上雍城,整個上雍城也增兵至六萬楚國兵甲。

    ;;;而上雍城一直都是易守難攻之城,所以縱然秦國左庶長太子贏盤親率十萬秦軍也不敢輕易攻城,反而進退兩難。

    ;;;剛才聽王上講過,楚國自端午盛會之後,鬼谷王禪應該也已經猜測到北方晉國會有異動,所以雖然看似此次楚國有些被動,可卻有能力據城而守。

    ;;;至於北方四城,葉公治城有方也是列國聞名,而龍城之堅,不比任何列國都城差,甚至比鄭衛一些諸侯小國的都城都要牆高城固。

    ;;;若想攻入此城,實非易事。

    ;;;所以微臣認為,此次晉楚之間該是棋鼓相當之局。

    ;;;至於為何鬼谷王禪對這五萬新徵兵甲會低調行事,微臣也不知其意。」

    ;;;范蠡此時說完,才緩了口氣,重新喝了口水,剛才是心急之下,水又是燙水,卻不敢喝多了。

    ;;;此時說了些話,口乾舌燥,茶水到正適合飲用。

    ;;;勾踐見狀,再次給范蠡與文種斟滿茶水。

    ;;;「文相國,你也來說一說,此次楚國調兵為何竟然與晉國同步,只是調兵相對遠一些,而且也分散得多,才會顯得有些被動,剛才范將軍所言也有道理。

    ;;;那麼依文愛卿所看,此次楚國與晉國是否會是棋鼓相當之局呢?」

    ;;;勾踐雖然知道文種不善兵事,可對於范蠡剛才所說,心裡還是多有疑惑,想通過文種來驗證。

    ;;;文種一聽,還是嘿嘿一笑,知道範蠡其實還沒有真的把自己的分析說清楚,而他只是相國,主管越國的內務,對於兵事,他並不了解,此時勾踐問起,也只是讓范蠡休息一會兒,等會兒還是要問范蠡。

    ;;;「回王上,微臣向來不懂兵事,只是聽剛才王上與范將軍所說,微臣認為也可以說是棋鼓相當。

    ;;;畢竟楚國對於晉國會藉故攻伐楚國早有謀算,而且那個鬼谷王禪實在難與預料。

    ;;;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其實二年前就已突現了鬼谷王禪對於吳國及晉國的防範,看起來鬼谷王禪自回楚之後就一直在布局,只是直至今日時局才基本形成。

    ;;;只是微臣也不知道鬼谷王禪布此大局意欲何為。

    ;;;此次鄭衛兩國雖然僅出兵五萬,而晉國出兵二十萬,可攻城奪寨卻也並非易事,特別是遇上也懂兵法的葉公沈諸梁。

    ;;;此人是前楚國左司馬之子,本也是楚國王族之後,對楚國忠心耿耿,為人正直無私,也少有參與朝堂之爭,為楚國力抗北方列國起了關鍵作用。

    ;;;而他自有的這八萬兵甲,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兼之龍城堅固,若晉國想強攻,微臣認為,也非易事。」

    ;;;勾踐一聽,眉頭緊鎖,卻又裝得有些坦然一樣,微微一笑。

    ;;;「好好好,相國所說並無不對,鬼谷王禪是讓人難與意料,不過本王卻並不這麼想,還是讓本王來告訴你們。

    ;;;楚王這五萬新兵,訓練不足,自徵集到現在調入龍城,不過短短數月,算起來並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是一群污合之眾,權且湊個數而已,所以鬼谷王禪也知道這五萬兵甲其實並無大用,所以才不好意思顯擺,秘密調兵,而不是公然調動,以示楚國之威

    ;;;那麼現在再來看,巢邑的這一萬兵甲又會如何呢?

    ;;;白公勝此人原本在我越國多年,一直寄靠著我越國,而我越國之所以憑白養著他,也是因為他是前太子建之子。

    ;;;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他來禍亂楚國。

    ;;;而他三年前因蓮花公主之事匆忙逃走,足以見其人並非無智之人,更是野心勃勃之人。

    ;;;而且對於當年他父親之事,一直耿耿於懷,雖然他只受封巢邑三城,可據三城傳來的信息,白公勝此人也略兵法韜略,體貼下層兵甲,深得楚軍信任。

    ;;;那麼你們覺得此次楚國三面受敵之局,於他又有什麼好處。

    ;;;那自然是他的一個機會,是他奪取楚王之位的天賜良機。

    ;;;所以本王看來,他這一萬兵甲其實根本不會真的服從楚王之令,支援龍城。

    ;;;若我估計的不錯,白公勝此次會藉故突襲楚都,明正言順調動兵甲,擅離巢邑,開啟楚國內亂。

    ;;;而楚國將來局勢如何還真的不好一言以概之。

    ;;;當年太子建與晉國勾結,欲圖結盟未成,此次晉國有備而來,正是為白公勝製造內亂之機,此兩者之間必然是有聯繫的。

    ;;;之所以鬼谷王禪只調白公勝一萬兵甲,其實一是防著白公勝叛亂,二也是要把其它兵甲留在巢邑,防著吳國反目。

    ;;;從這一點看,鬼谷王禪還是有些謀略的。

    ;;;而吳國之所以出兵巢邑,也正是因為鬼谷王禪的自負與居功自傲。

    ;;;夫差小兒,當年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吳國公子,可經過鬼谷王禪一年折騰,竟把公子波與公了賢擠出,扶夫差上位。

    ;;;他覺得對夫差有大功,有恩於夫並,所以此次入吳,竟然讓夫差小兒親率文武百官十里相迎,成為列國笑談。

    ;;;這在列國之中從未有過,就算是大周天子來訪,也從未有此禮遇。

    ;;;夫差小兒本就傲慢無禮,又如何受得了這種輕謬之氣,縱然當面不發,背後也會十分惱怒。

    ;;;所以鬼谷王禪一走,晉國出兵之機,他就馬上就徵兵向巢邑進發。

    ;;;其實吳國夫並此次出兵巢邑,也並非只想重新占得巢邑三城,而是盯防著晉國。

    ;;;此時的楚國未必能抵抗晉國與鄭衛結盟的二十五萬大軍,那麼當初夫差與楚國交好,就會惹怒晉國。

    ;;;而吳國出兵以牽制巢邑之兵,也算是向晉國示好,以求緩解晉國對吳國背叛之怒。

    ;;;而且吳國也想混水摸魚,趁楚國三面受敵,而內有禍亂之際,吞併楚國封地,向西擴展。

    ;;;列國之交,從來沒有什麼朋友可言,吳國與楚國交好也是投其所好,而此時改弦易張,也是適應形勢。

    ;;;若晉國占強,那麼吳國很可能再次投靠晉國,若楚國占強,那麼吳國自然還是會再次歸還所占城池,反而體現出交好之意。

    ;;;而且秦國的走向,也決定的吳國的選擇,若秦國十萬大軍不退,同時攻擊楚國上雍,那麼吳國不僅其它兵甲還會向楚國大舉進攻,楚國就會有滅國之危。

    ;;;所以此次看似鬼谷王禪預謀在先,可卻還是過於自負,沒有想到列國之勢牽一髮而動全身。

    ;;;此時北方的事也夠他亂的了,他竟然還與宋國有賭約,明擺著也想攻伐宋國。

    ;;;這也正好被晉國利用,讓楚國與宋國之間憑添猜疑,宋國的走向將來會成為楚晉此次對峙的關鍵所在。

    ;;;而若秦國攻楚,那麼宋國說不定就會與晉結盟,這樣一來,楚國就會成為被列國瓜分的對像。

    ;;;更何況楚國內亂,這才是楚國的危患之處,讓楚國一時之間無法應對。

    ;;;棋鼓相當,只是鬼谷王禪一廂情願而已,局勢的變化已非他一個少年人可以控制的。

    ;;;文相國,王姐是否已派人去接了?」

    ;;;勾踐本一直在分析著列國形勢,可此時卻突然冒出一句看似無關之事,十分意外。

    ;;;其實於勾踐來看,縱然楚國有鬼谷王禪,可卻還是太嫩了,所以他並不看好楚國,這才提前安排要把越姬接回越國,以避將來之禍。

    ;;;「王上放心,據派去的人傳書回來,楚國王后已離開楚都,該用不了十日,就會抵達越都。」

    ;;;「好,那就好,如此本王就可以放心施行大計了。

    ;;;范將軍,現在來看楚國只有八萬有效精兵,六萬新兵,則晉國則在二年前就有備而來,有二十萬精兵,再加鄭衛的五萬精兵,若是秦國此時攻楚,而吳國亦然攻楚,楚國又因白公勝內亂,晉楚之間就不會是棋鼓相當,而是楚國有傾巢之憂。

    ;;;此事不必再議,也不必懷疑。

    ;;;現在本王再問你,吳國除了孫武親率五萬大軍向巢邑進擊之外,其它吳國兵甲又有何動向。」

    ;;;勾踐分析了所有形勢,其實都是不利於楚國的,外有三面強敵窺視而內有禍亂未除,楚國已有覆國之憂了。

    ;;;所以他才斷定此次楚與晉對峙不同以往,而是一邊倒之拋,並非棋鼓相當。

    ;;;「王上,以我對鬼谷王禪的了解,此人心智雖然未完全成熟,可其智謀卻讓人恐懼,此時的形勢他當能預料得到,可他卻依然我行我素,這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這也是在下之所以還不敢肯定晉楚對峙誰優誰劣之故。

    ;;;至於吳國,夫差此時也不在吳都,而在調集吳國大軍,似乎有向吳楚邊境聚集的動向,與王上分析十分湊巧。」

    ;;;范蠡此時雖然承認勾踐的分析,可卻並不肯定勾踐對於晉楚局勢的判定。

    ;;;畢竟王禪與他打過幾次交道,他對王禪的了解要勝過其它人。

    ;;;而最後也詳實說出吳國大軍動向,卻只用了湊巧兩字,就是覺得這一切似乎都太過巧合,與勾踐分析的一模一樣。

    ;;;吳國就是想向晉國示好,而且更想趁楚國受敵之機,內亂之時渾水摸魚。

    ;;;並且於吳國而言,並沒有什麼吃虧的,若楚國能挺過此劫,他還可以把所吞楚國之地,歸還楚國這樣反而可以討好楚國新王。

    ;;;若楚國有危,那麼也算是間接幫助晉國,讓晉國不再對吳國有屑,兩面討好,兩不得失。

    ;;;若楚國真的覆國,那麼吳國也可侵吞楚國大部分封地,甚至比之秦與晉會得利更多。

    ;;;如此一來,那麼越國又該如何選擇呢?

    ;;;其實范蠡早已知道勾踐的想法,而且也做足了準備,可范蠡畢竟也算是兵法大家,十分謹慎,而且對於利害得失,都要精密計算,從來也不想吃虧。

    ;;;「不錯,世間之事就是如此湊巧,而鬼谷王禪就是這所有湊巧之事的攪屎棍。

    ;;;他所到之處,似乎從來都是如此,不攪得天翻地覆,他會覺得沒有意思,這也是少年得志的毛病,好大喜功。

    ;;;吳楚交好,是他的功勞,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也是他的傑作。

    ;;;而這也正好刺激了北方的晉國與鄭衛宋這些弱小諸侯,讓這此諸侯感受到楚國的威脅。

    ;;;楚都端午盛會也是他出的主意,想在列國之間為楚國博得賢名,也是想為楚王出風頭。

    ;;;可到頭來,楚國未掙得半分盛名,威名到讓這小鬼給賺得盆滿杯滿。

    ;;;出使秦國,送十車重禮,卻換回了十五車回禮,世人看來,秦與楚國兵釋前嫌,到真的兄弟交好。

    ;;;可實質上,秦國卻並不撤兵,這才是真實的秦楚關係。

    ;;;對於這種虛名,也只有鬼谷王禪才能做得出來,也只有他是最喜歡的,沽名釣譽。

    ;;;出使宋國,與宋公整日把酒言歡,像是故交一樣,過了一個得意的春節。

    ;;;可他卻並不依規依禮履約出使鄭衛,這明擺著就是不把鄭國與衛國放在眼中,以大欺小,持強凌弱背信之舉,實為世人所不恥。

    ;;;這才讓鄭國與衛國對楚國喪失信心,而僅是因一個鄭國使臣被刺,此時已是鐵了心要跟著晉國。

    ;;;而他出使吳國更是囂張,竟然讓同樣傲慢的夫差小兒率吳國百官十時相迎。

    ;;;此事不論他對吳國有多大功勞,我看吳國那三位重臣都會覺得臉上無光。

    ;;;十里相迎一個楚國左相,這在列國之中簡直就是笑話。

    ;;;這個小鬼是聰慧無比,本王對他也是十分惜才,只是可惜了,人太過聰明就會把別人看得不如自己。

    ;;;而他對列國形勢實在過於自負,覺得可以憑己之意,任意控制,殊不知,列國局勢比他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利益糾葛有的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在的局勢,正是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作而自受。

    ;;;只是可憐楚王,一直不能掌控朝堂,得鬼谷王禪,像得了一個寶一樣,竟然會信任這樣一個小鬼,弄不好連自己都要命喪於這場危局。

    ;;;也罷了,聰明反被聰明誤,倒也不值得同情。

    ;;;列國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想大周文王之時大封七十一諸侯,現如今能存活的又有幾個呢?

    ;;;(越國本來並不算在大周天子之下的諸侯名列,到後期越國滅了吳國才得到天子的認可,封了爵位,現在的越國其實與大周其它諸侯並不一樣,算起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那以如此形勢,難道我越國會坐視不理嗎?

    ;;;若吳國侵占楚國大片封地,而秦與晉分割其它楚地,這樣我越國就會被列國擠壓在東南一隅,不出三年,就會被吳、晉、秦侵吞,這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可這是擺在我越國面前的決擇。

    ;;;兩位受卿,剛才本王已說得清楚,想來兩位愛卿也聽得明白,現在也該為我越國謀算了。」

    ;;;此時勾踐把列國形勢分通透,就是把越國的機會與危險說清楚,像下棋一樣,把各方都擺出來,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變故分析清楚,這樣再來依此形勢,作出越國對此的應對之策。

    ;;;范蠡與文種相視一看,知道事已不可改變,縱有其它想法,也無法勸解勾踐了,只能依著勾踐所設想,來為越國謀略了。

    ;;;【作者題外話】:越王勾踐一開始也是志大才疏之人,在歷史上之所以一直宣揚他臥薪嘗膽,壯志不失,最後反而大敗吳國,而滅了吳國,其實也只是宣揚中華民族忍辱負重的精神,但究其根本原因,其實並非完全是勾踐之功。

    ;;;後期越能滅吳,一是孫武隱退,二是夫差欲圖北上稱霸,與齊國搞了一個黃池大會,而越國才趁夫差不在吳國的良機攻擊吳國。

    ;;;而且此書里會把此次大戰,為何夫並不殺勾踐寫明,這些都是有因緣的,並非如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賄賂了吳國太宰伯否,而是因為蓮花公主的緣故,而且伍子胥的死,也與此事有關,也正好應對了王禪入吳國時為其觀相的結論,壽不過六五。

    ;;;至於勾踐,像許多歷史人物一樣,只是留存了一部分優秀的傳承,而後期越國之所以被楚齊魏瓜分,當然也是有勾踐的原因在其中,其實他與吳國夫差是十分相似的,都是傲慢而好大喜功之人。;;;;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當

    ;;;越國的王宮後花園內,同樣的春色迷人,同樣的紅花艷麗,只是對于越王勾踐來說,他此時並沒有欣賞這些紅花粉蝶的興趣,可他卻依然十分興奮。

    ;;;以致於他一個人在後花園的小院之中,獨自踱著步,而且來來回回,已經不知有多少次了。

    ;;;一邊守候著的宮女嬪妃都十分著急,她們還是第一次見十分沉著的勾踐有如此反常的行為,可她們卻不敢過問。

    ;;;因為勾踐在踱步的過程之中,一時歡喜,像是遇到天大喜事一樣,又一時的十分嚴肅,板著臉,像是誰欠了他一樣。

    ;;;可這種狀態還是隨著外面匆忙的腳步聲傳進小院而終止。

    ;;;「全部退下,快上好茶。」

    ;;;勾踐此時臉上透著笑意,卻是對著那些嬪妃侍女所說。

    ;;;而他卻已長舒一口氣,獨自坐在一張巨大的木桌邊上在等。

    ;;;范蠡與文種,越國一文一武兩位柱國之臣,此時一路小跑著進了花園,同時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快起來吧,一切免禮。」

    ;;;兩人站起身來,勾踐揮了揮手,示意兩人坐下,此時侍女已經把茶水端了上來。

    ;;;勾踐隨手一揮,都不讓侍女來侍候,就讓一眾閒雜人等全部退出了後花院。

    ;;;而勾踐則端起茶壺自己為兩人斟起茶來,到讓文種范蠡有些受寵若驚。

    ;;;「我知道你們來的匆忙,快喝口茶,本王有耐心。」

    ;;;文種與范蠡一聽,也都只得端起茶碗,邊小聲吹著邊喝著茶水。

    ;;;「吳國進擊巢邑的五萬大軍由誰統領?」

    ;;;「回王上,由孫武親自統領,據那邊傳來的信息,此時孫武應該已經把五萬大軍調集完畢,正向巢邑三城方向進擊。

    ;;;而巢邑城的楚軍三日前,由城主白公勝親率一萬向北方龍城匯集,楚國方面也傳來信息,說秦楚邊境的上雍城也同樣有兵甲調動,似乎也是向著同一個方向,北方龍城機動。

    ;;;而北方晉國的大軍,也直穿鄭衛兩國,向楚國邊境龍城收籠。

    ;;;據可靠的信息,此次晉國準備的是二十萬大軍,而鄭與衛國則共計五萬大軍,三國大軍共計二十五萬」

    ;;;范蠡還是十分詳實的把此時楚國境內的兵圓調動給勾踐說得清楚,看起來比王禪預估的二十萬還要多一些。

    ;;;「不錯,不錯,這該是十分準確的軍訊。

    ;;;那龍城的情況又是如何,難道除了巢邑和上雍城的兵甲,就沒有其它的兵甲調動嗎?」

    ;;;勾踐看起來早就胸有成竹,只是把這種好消息,再讓范蠡再重複一遍,他聽起來會更欣喜一些。

    ;;;「回王上,自去年端午盛會之後,聽聞楚王接手了令尹子西及子閭所獻封城二十二座,而楚王自那時開始就著手在自徵兵甲,此時應該足有五萬餘人。

    ;;;由司馬府軍備司統領魯班親率,此時應該已經北上,而且靠著楚國強大的水師,應該已秘密向龍城潛入。

    ;;;而隸屬於葉公治下的北方四城,其它三城,據微臣預估也能徵調各一萬兵甲,再加上此時龍城的五萬餘人楚國兵甲,此時龍城的兵甲總數已盡八萬。

    ;;;若等楚國其它兵甲入駐之後,整個龍城邊境之內,一共會有至少十五萬楚國兵甲。

    ;;;與北方晉國算起來也應該是棋鼓相當。」

    ;;;范蠡再把其它楚國的兵甲之事說清,也是想讓勾踐對此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哦,你說的大體不錯,有些信息,本王去年之時,就已知曉,只是不知道為何這五萬新徵兵甲為何會秘密調入,此時晉國大軍壓境,依鬼谷王禪的自負,應該是大張棋鼓,以向北方示威,實在讓人懷疑。

    ;;;別外楚國就算有十五萬楚軍對陣二十五萬晉鄭衛聯軍也處於下風,范蠡將軍為何會認為楚晉之間棋鼓相當呢?

    ;;;是因為楚國有鬼谷王禪掛帥嗎?」

    ;;;范蠡一聽,知道楚國有越姬在,所以一直為勾踐傳遞著楚國的動態,可如此直白的問范蠡,還是讓范蠡有些不習慣。

    ;;;「回王上,或許有此原故。

    ;;;此次楚國大軍能如此快集結於龍城,看起來鬼谷王禪也是早有預謀,而非倉促應對。

    ;;;聽聞秦國出兵上雍城就吃了鬼谷王禪的一個閉門羹。

    ;;;因為端午盛會之後,王禪就提議楚王把楚都附近的五萬楚國常備兵甲,由左司馬子節調往上雍城,整個上雍城也增兵至六萬楚國兵甲。

    ;;;而上雍城一直都是易守難攻之城,所以縱然秦國左庶長太子贏盤親率十萬秦軍也不敢輕易攻城,反而進退兩難。

    ;;;剛才聽王上講過,楚國自端午盛會之後,鬼谷王禪應該也已經猜測到北方晉國會有異動,所以雖然看似此次楚國有些被動,可卻有能力據城而守。

    ;;;至於北方四城,葉公治城有方也是列國聞名,而龍城之堅,不比任何列國都城差,甚至比鄭衛一些諸侯小國的都城都要牆高城固。

    ;;;若想攻入此城,實非易事。

    ;;;所以微臣認為,此次晉楚之間該是棋鼓相當之局。

    ;;;至於為何鬼谷王禪對這五萬新徵兵甲會低調行事,微臣也不知其意。」

    ;;;范蠡此時說完,才緩了口氣,重新喝了口水,剛才是心急之下,水又是燙水,卻不敢喝多了。

    ;;;此時說了些話,口乾舌燥,茶水到正適合飲用。

    ;;;勾踐見狀,再次給范蠡與文種斟滿茶水。

    ;;;「文相國,你也來說一說,此次楚國調兵為何竟然與晉國同步,只是調兵相對遠一些,而且也分散得多,才會顯得有些被動,剛才范將軍所言也有道理。

    ;;;那麼依文愛卿所看,此次楚國與晉國是否會是棋鼓相當之局呢?」

    ;;;勾踐雖然知道文種不善兵事,可對於范蠡剛才所說,心裡還是多有疑惑,想通過文種來驗證。

    ;;;文種一聽,還是嘿嘿一笑,知道範蠡其實還沒有真的把自己的分析說清楚,而他只是相國,主管越國的內務,對於兵事,他並不了解,此時勾踐問起,也只是讓范蠡休息一會兒,等會兒還是要問范蠡。

    ;;;「回王上,微臣向來不懂兵事,只是聽剛才王上與范將軍所說,微臣認為也可以說是棋鼓相當。

    ;;;畢竟楚國對於晉國會藉故攻伐楚國早有謀算,而且那個鬼谷王禪實在難與預料。

    ;;;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其實二年前就已突現了鬼谷王禪對於吳國及晉國的防範,看起來鬼谷王禪自回楚之後就一直在布局,只是直至今日時局才基本形成。

    ;;;只是微臣也不知道鬼谷王禪布此大局意欲何為。

    ;;;此次鄭衛兩國雖然僅出兵五萬,而晉國出兵二十萬,可攻城奪寨卻也並非易事,特別是遇上也懂兵法的葉公沈諸梁。

    ;;;此人是前楚國左司馬之子,本也是楚國王族之後,對楚國忠心耿耿,為人正直無私,也少有參與朝堂之爭,為楚國力抗北方列國起了關鍵作用。

    ;;;而他自有的這八萬兵甲,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兼之龍城堅固,若晉國想強攻,微臣認為,也非易事。」

    ;;;勾踐一聽,眉頭緊鎖,卻又裝得有些坦然一樣,微微一笑。

    ;;;「好好好,相國所說並無不對,鬼谷王禪是讓人難與意料,不過本王卻並不這麼想,還是讓本王來告訴你們。

    ;;;楚王這五萬新兵,訓練不足,自徵集到現在調入龍城,不過短短數月,算起來並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是一群污合之眾,權且湊個數而已,所以鬼谷王禪也知道這五萬兵甲其實並無大用,所以才不好意思顯擺,秘密調兵,而不是公然調動,以示楚國之威

    ;;;那麼現在再來看,巢邑的這一萬兵甲又會如何呢?

    ;;;白公勝此人原本在我越國多年,一直寄靠著我越國,而我越國之所以憑白養著他,也是因為他是前太子建之子。

    ;;;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他來禍亂楚國。

    ;;;而他三年前因蓮花公主之事匆忙逃走,足以見其人並非無智之人,更是野心勃勃之人。

    ;;;而且對於當年他父親之事,一直耿耿於懷,雖然他只受封巢邑三城,可據三城傳來的信息,白公勝此人也略兵法韜略,體貼下層兵甲,深得楚軍信任。

    ;;;那麼你們覺得此次楚國三面受敵之局,於他又有什麼好處。

    ;;;那自然是他的一個機會,是他奪取楚王之位的天賜良機。

    ;;;所以本王看來,他這一萬兵甲其實根本不會真的服從楚王之令,支援龍城。

    ;;;若我估計的不錯,白公勝此次會藉故突襲楚都,明正言順調動兵甲,擅離巢邑,開啟楚國內亂。

    ;;;而楚國將來局勢如何還真的不好一言以概之。

    ;;;當年太子建與晉國勾結,欲圖結盟未成,此次晉國有備而來,正是為白公勝製造內亂之機,此兩者之間必然是有聯繫的。

    ;;;之所以鬼谷王禪只調白公勝一萬兵甲,其實一是防著白公勝叛亂,二也是要把其它兵甲留在巢邑,防著吳國反目。

    ;;;從這一點看,鬼谷王禪還是有些謀略的。

    ;;;而吳國之所以出兵巢邑,也正是因為鬼谷王禪的自負與居功自傲。

    ;;;夫差小兒,當年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吳國公子,可經過鬼谷王禪一年折騰,竟把公子波與公了賢擠出,扶夫差上位。

    ;;;他覺得對夫差有大功,有恩於夫並,所以此次入吳,竟然讓夫差小兒親率文武百官十里相迎,成為列國笑談。

    ;;;這在列國之中從未有過,就算是大周天子來訪,也從未有此禮遇。

    ;;;夫差小兒本就傲慢無禮,又如何受得了這種輕謬之氣,縱然當面不發,背後也會十分惱怒。

    ;;;所以鬼谷王禪一走,晉國出兵之機,他就馬上就徵兵向巢邑進發。

    ;;;其實吳國夫並此次出兵巢邑,也並非只想重新占得巢邑三城,而是盯防著晉國。

    ;;;此時的楚國未必能抵抗晉國與鄭衛結盟的二十五萬大軍,那麼當初夫差與楚國交好,就會惹怒晉國。

    ;;;而吳國出兵以牽制巢邑之兵,也算是向晉國示好,以求緩解晉國對吳國背叛之怒。

    ;;;而且吳國也想混水摸魚,趁楚國三面受敵,而內有禍亂之際,吞併楚國封地,向西擴展。

    ;;;列國之交,從來沒有什麼朋友可言,吳國與楚國交好也是投其所好,而此時改弦易張,也是適應形勢。

    ;;;若晉國占強,那麼吳國很可能再次投靠晉國,若楚國占強,那麼吳國自然還是會再次歸還所占城池,反而體現出交好之意。

    ;;;而且秦國的走向,也決定的吳國的選擇,若秦國十萬大軍不退,同時攻擊楚國上雍,那麼吳國不僅其它兵甲還會向楚國大舉進攻,楚國就會有滅國之危。

    ;;;所以此次看似鬼谷王禪預謀在先,可卻還是過於自負,沒有想到列國之勢牽一髮而動全身。

    ;;;此時北方的事也夠他亂的了,他竟然還與宋國有賭約,明擺著也想攻伐宋國。

    ;;;這也正好被晉國利用,讓楚國與宋國之間憑添猜疑,宋國的走向將來會成為楚晉此次對峙的關鍵所在。

    ;;;而若秦國攻楚,那麼宋國說不定就會與晉結盟,這樣一來,楚國就會成為被列國瓜分的對像。

    ;;;更何況楚國內亂,這才是楚國的危患之處,讓楚國一時之間無法應對。

    ;;;棋鼓相當,只是鬼谷王禪一廂情願而已,局勢的變化已非他一個少年人可以控制的。

    ;;;文相國,王姐是否已派人去接了?」

    ;;;勾踐本一直在分析著列國形勢,可此時卻突然冒出一句看似無關之事,十分意外。

    ;;;其實於勾踐來看,縱然楚國有鬼谷王禪,可卻還是太嫩了,所以他並不看好楚國,這才提前安排要把越姬接回越國,以避將來之禍。

    ;;;「王上放心,據派去的人傳書回來,楚國王后已離開楚都,該用不了十日,就會抵達越都。」

    ;;;「好,那就好,如此本王就可以放心施行大計了。

    ;;;范將軍,現在來看楚國只有八萬有效精兵,六萬新兵,則晉國則在二年前就有備而來,有二十萬精兵,再加鄭衛的五萬精兵,若是秦國此時攻楚,而吳國亦然攻楚,楚國又因白公勝內亂,晉楚之間就不會是棋鼓相當,而是楚國有傾巢之憂。

    ;;;此事不必再議,也不必懷疑。

    ;;;現在本王再問你,吳國除了孫武親率五萬大軍向巢邑進擊之外,其它吳國兵甲又有何動向。」

    ;;;勾踐分析了所有形勢,其實都是不利於楚國的,外有三面強敵窺視而內有禍亂未除,楚國已有覆國之憂了。

    ;;;所以他才斷定此次楚與晉對峙不同以往,而是一邊倒之拋,並非棋鼓相當。

    ;;;「王上,以我對鬼谷王禪的了解,此人心智雖然未完全成熟,可其智謀卻讓人恐懼,此時的形勢他當能預料得到,可他卻依然我行我素,這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這也是在下之所以還不敢肯定晉楚對峙誰優誰劣之故。

    ;;;至於吳國,夫差此時也不在吳都,而在調集吳國大軍,似乎有向吳楚邊境聚集的動向,與王上分析十分湊巧。」

    ;;;范蠡此時雖然承認勾踐的分析,可卻並不肯定勾踐對於晉楚局勢的判定。

    ;;;畢竟王禪與他打過幾次交道,他對王禪的了解要勝過其它人。

    ;;;而最後也詳實說出吳國大軍動向,卻只用了湊巧兩字,就是覺得這一切似乎都太過巧合,與勾踐分析的一模一樣。

    ;;;吳國就是想向晉國示好,而且更想趁楚國受敵之機,內亂之時渾水摸魚。

    ;;;並且於吳國而言,並沒有什麼吃虧的,若楚國能挺過此劫,他還可以把所吞楚國之地,歸還楚國這樣反而可以討好楚國新王。

    ;;;若楚國有危,那麼也算是間接幫助晉國,讓晉國不再對吳國有屑,兩面討好,兩不得失。

    ;;;若楚國真的覆國,那麼吳國也可侵吞楚國大部分封地,甚至比之秦與晉會得利更多。

    ;;;如此一來,那麼越國又該如何選擇呢?

    ;;;其實范蠡早已知道勾踐的想法,而且也做足了準備,可范蠡畢竟也算是兵法大家,十分謹慎,而且對於利害得失,都要精密計算,從來也不想吃虧。

    ;;;「不錯,世間之事就是如此湊巧,而鬼谷王禪就是這所有湊巧之事的攪屎棍。

    ;;;他所到之處,似乎從來都是如此,不攪得天翻地覆,他會覺得沒有意思,這也是少年得志的毛病,好大喜功。

    ;;;吳楚交好,是他的功勞,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也是他的傑作。

    ;;;而這也正好刺激了北方的晉國與鄭衛宋這些弱小諸侯,讓這此諸侯感受到楚國的威脅。

    ;;;楚都端午盛會也是他出的主意,想在列國之間為楚國博得賢名,也是想為楚王出風頭。

    ;;;可到頭來,楚國未掙得半分盛名,威名到讓這小鬼給賺得盆滿杯滿。

    ;;;出使秦國,送十車重禮,卻換回了十五車回禮,世人看來,秦與楚國兵釋前嫌,到真的兄弟交好。

    ;;;可實質上,秦國卻並不撤兵,這才是真實的秦楚關係。

    ;;;對於這種虛名,也只有鬼谷王禪才能做得出來,也只有他是最喜歡的,沽名釣譽。

    ;;;出使宋國,與宋公整日把酒言歡,像是故交一樣,過了一個得意的春節。

    ;;;可他卻並不依規依禮履約出使鄭衛,這明擺著就是不把鄭國與衛國放在眼中,以大欺小,持強凌弱背信之舉,實為世人所不恥。

    ;;;這才讓鄭國與衛國對楚國喪失信心,而僅是因一個鄭國使臣被刺,此時已是鐵了心要跟著晉國。

    ;;;而他出使吳國更是囂張,竟然讓同樣傲慢的夫差小兒率吳國百官十時相迎。

    ;;;此事不論他對吳國有多大功勞,我看吳國那三位重臣都會覺得臉上無光。

    ;;;十里相迎一個楚國左相,這在列國之中簡直就是笑話。

    ;;;這個小鬼是聰慧無比,本王對他也是十分惜才,只是可惜了,人太過聰明就會把別人看得不如自己。

    ;;;而他對列國形勢實在過於自負,覺得可以憑己之意,任意控制,殊不知,列國局勢比他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利益糾葛有的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在的局勢,正是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作而自受。

    ;;;只是可憐楚王,一直不能掌控朝堂,得鬼谷王禪,像得了一個寶一樣,竟然會信任這樣一個小鬼,弄不好連自己都要命喪於這場危局。

    ;;;也罷了,聰明反被聰明誤,倒也不值得同情。

    ;;;列國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想大周文王之時大封七十一諸侯,現如今能存活的又有幾個呢?

    ;;;(越國本來並不算在大周天子之下的諸侯名列,到後期越國滅了吳國才得到天子的認可,封了爵位,現在的越國其實與大周其它諸侯並不一樣,算起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那以如此形勢,難道我越國會坐視不理嗎?

    ;;;若吳國侵占楚國大片封地,而秦與晉分割其它楚地,這樣我越國就會被列國擠壓在東南一隅,不出三年,就會被吳、晉、秦侵吞,這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可這是擺在我越國面前的決擇。

    ;;;兩位受卿,剛才本王已說得清楚,想來兩位愛卿也聽得明白,現在也該為我越國謀算了。」

    ;;;此時勾踐把列國形勢分通透,就是把越國的機會與危險說清楚,像下棋一樣,把各方都擺出來,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變故分析清楚,這樣再來依此形勢,作出越國對此的應對之策。

    ;;;范蠡與文種相視一看,知道事已不可改變,縱有其它想法,也無法勸解勾踐了,只能依著勾踐所設想,來為越國謀略了。

    ;;;【作者題外話】:越王勾踐一開始也是志大才疏之人,在歷史上之所以一直宣揚他臥薪嘗膽,壯志不失,最後反而大敗吳國,而滅了吳國,其實也只是宣揚中華民族忍辱負重的精神,但究其根本原因,其實並非完全是勾踐之功。

    ;;;後期越能滅吳,一是孫武隱退,二是夫差欲圖北上稱霸,與齊國搞了一個黃池大會,而越國才趁夫差不在吳國的良機攻擊吳國。

    ;;;而且此書里會把此次大戰,為何夫並不殺勾踐寫明,這些都是有因緣的,並非如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賄賂了吳國太宰伯否,而是因為蓮花公主的緣故,而且伍子胥的死,也與此事有關,也正好應對了王禪入吳國時為其觀相的結論,壽不過六五。

    ;;;至於勾踐,像許多歷史人物一樣,只是留存了一部分優秀的傳承,而後期越國之所以被楚齊魏瓜分,當然也是有勾踐的原因在其中,其實他與吳國夫差是十分相似的,都是傲慢而好大喜功之人。;;;;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當

    ;;;越國的王宮後花園內,同樣的春色迷人,同樣的紅花艷麗,只是對于越王勾踐來說,他此時並沒有欣賞這些紅花粉蝶的興趣,可他卻依然十分興奮。

    ;;;以致於他一個人在後花園的小院之中,獨自踱著步,而且來來回回,已經不知有多少次了。

    ;;;一邊守候著的宮女嬪妃都十分著急,她們還是第一次見十分沉著的勾踐有如此反常的行為,可她們卻不敢過問。

    ;;;因為勾踐在踱步的過程之中,一時歡喜,像是遇到天大喜事一樣,又一時的十分嚴肅,板著臉,像是誰欠了他一樣。

    ;;;可這種狀態還是隨著外面匆忙的腳步聲傳進小院而終止。

    ;;;「全部退下,快上好茶。」

    ;;;勾踐此時臉上透著笑意,卻是對著那些嬪妃侍女所說。

    ;;;而他卻已長舒一口氣,獨自坐在一張巨大的木桌邊上在等。

    ;;;范蠡與文種,越國一文一武兩位柱國之臣,此時一路小跑著進了花園,同時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快起來吧,一切免禮。」

    ;;;兩人站起身來,勾踐揮了揮手,示意兩人坐下,此時侍女已經把茶水端了上來。

    ;;;勾踐隨手一揮,都不讓侍女來侍候,就讓一眾閒雜人等全部退出了後花院。

    ;;;而勾踐則端起茶壺自己為兩人斟起茶來,到讓文種范蠡有些受寵若驚。

    ;;;「我知道你們來的匆忙,快喝口茶,本王有耐心。」

    ;;;文種與范蠡一聽,也都只得端起茶碗,邊小聲吹著邊喝著茶水。

    ;;;「吳國進擊巢邑的五萬大軍由誰統領?」

    ;;;「回王上,由孫武親自統領,據那邊傳來的信息,此時孫武應該已經把五萬大軍調集完畢,正向巢邑三城方向進擊。

    ;;;而巢邑城的楚軍三日前,由城主白公勝親率一萬向北方龍城匯集,楚國方面也傳來信息,說秦楚邊境的上雍城也同樣有兵甲調動,似乎也是向著同一個方向,北方龍城機動。

    ;;;而北方晉國的大軍,也直穿鄭衛兩國,向楚國邊境龍城收籠。

    ;;;據可靠的信息,此次晉國準備的是二十萬大軍,而鄭與衛國則共計五萬大軍,三國大軍共計二十五萬」

    ;;;范蠡還是十分詳實的把此時楚國境內的兵圓調動給勾踐說得清楚,看起來比王禪預估的二十萬還要多一些。

    ;;;「不錯,不錯,這該是十分準確的軍訊。

    ;;;那龍城的情況又是如何,難道除了巢邑和上雍城的兵甲,就沒有其它的兵甲調動嗎?」

    ;;;勾踐看起來早就胸有成竹,只是把這種好消息,再讓范蠡再重複一遍,他聽起來會更欣喜一些。

    ;;;「回王上,自去年端午盛會之後,聽聞楚王接手了令尹子西及子閭所獻封城二十二座,而楚王自那時開始就著手在自徵兵甲,此時應該足有五萬餘人。

    ;;;由司馬府軍備司統領魯班親率,此時應該已經北上,而且靠著楚國強大的水師,應該已秘密向龍城潛入。

    ;;;而隸屬於葉公治下的北方四城,其它三城,據微臣預估也能徵調各一萬兵甲,再加上此時龍城的五萬餘人楚國兵甲,此時龍城的兵甲總數已盡八萬。

    ;;;若等楚國其它兵甲入駐之後,整個龍城邊境之內,一共會有至少十五萬楚國兵甲。

    ;;;與北方晉國算起來也應該是棋鼓相當。」

    ;;;范蠡再把其它楚國的兵甲之事說清,也是想讓勾踐對此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哦,你說的大體不錯,有些信息,本王去年之時,就已知曉,只是不知道為何這五萬新徵兵甲為何會秘密調入,此時晉國大軍壓境,依鬼谷王禪的自負,應該是大張棋鼓,以向北方示威,實在讓人懷疑。

    ;;;別外楚國就算有十五萬楚軍對陣二十五萬晉鄭衛聯軍也處於下風,范蠡將軍為何會認為楚晉之間棋鼓相當呢?

    ;;;是因為楚國有鬼谷王禪掛帥嗎?」

    ;;;范蠡一聽,知道楚國有越姬在,所以一直為勾踐傳遞著楚國的動態,可如此直白的問范蠡,還是讓范蠡有些不習慣。

    ;;;「回王上,或許有此原故。

    ;;;此次楚國大軍能如此快集結於龍城,看起來鬼谷王禪也是早有預謀,而非倉促應對。

    ;;;聽聞秦國出兵上雍城就吃了鬼谷王禪的一個閉門羹。

    ;;;因為端午盛會之後,王禪就提議楚王把楚都附近的五萬楚國常備兵甲,由左司馬子節調往上雍城,整個上雍城也增兵至六萬楚國兵甲。

    ;;;而上雍城一直都是易守難攻之城,所以縱然秦國左庶長太子贏盤親率十萬秦軍也不敢輕易攻城,反而進退兩難。

    ;;;剛才聽王上講過,楚國自端午盛會之後,鬼谷王禪應該也已經猜測到北方晉國會有異動,所以雖然看似此次楚國有些被動,可卻有能力據城而守。

    ;;;至於北方四城,葉公治城有方也是列國聞名,而龍城之堅,不比任何列國都城差,甚至比鄭衛一些諸侯小國的都城都要牆高城固。

    ;;;若想攻入此城,實非易事。

    ;;;所以微臣認為,此次晉楚之間該是棋鼓相當之局。

    ;;;至於為何鬼谷王禪對這五萬新徵兵甲會低調行事,微臣也不知其意。」

    ;;;范蠡此時說完,才緩了口氣,重新喝了口水,剛才是心急之下,水又是燙水,卻不敢喝多了。

    ;;;此時說了些話,口乾舌燥,茶水到正適合飲用。

    ;;;勾踐見狀,再次給范蠡與文種斟滿茶水。

    ;;;「文相國,你也來說一說,此次楚國調兵為何竟然與晉國同步,只是調兵相對遠一些,而且也分散得多,才會顯得有些被動,剛才范將軍所言也有道理。

    ;;;那麼依文愛卿所看,此次楚國與晉國是否會是棋鼓相當之局呢?」

    ;;;勾踐雖然知道文種不善兵事,可對於范蠡剛才所說,心裡還是多有疑惑,想通過文種來驗證。

    ;;;文種一聽,還是嘿嘿一笑,知道範蠡其實還沒有真的把自己的分析說清楚,而他只是相國,主管越國的內務,對於兵事,他並不了解,此時勾踐問起,也只是讓范蠡休息一會兒,等會兒還是要問范蠡。

    ;;;「回王上,微臣向來不懂兵事,只是聽剛才王上與范將軍所說,微臣認為也可以說是棋鼓相當。

    ;;;畢竟楚國對於晉國會藉故攻伐楚國早有謀算,而且那個鬼谷王禪實在難與預料。

    ;;;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其實二年前就已突現了鬼谷王禪對於吳國及晉國的防範,看起來鬼谷王禪自回楚之後就一直在布局,只是直至今日時局才基本形成。

    ;;;只是微臣也不知道鬼谷王禪布此大局意欲何為。

    ;;;此次鄭衛兩國雖然僅出兵五萬,而晉國出兵二十萬,可攻城奪寨卻也並非易事,特別是遇上也懂兵法的葉公沈諸梁。

    ;;;此人是前楚國左司馬之子,本也是楚國王族之後,對楚國忠心耿耿,為人正直無私,也少有參與朝堂之爭,為楚國力抗北方列國起了關鍵作用。

    ;;;而他自有的這八萬兵甲,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兼之龍城堅固,若晉國想強攻,微臣認為,也非易事。」

    ;;;勾踐一聽,眉頭緊鎖,卻又裝得有些坦然一樣,微微一笑。

    ;;;「好好好,相國所說並無不對,鬼谷王禪是讓人難與意料,不過本王卻並不這麼想,還是讓本王來告訴你們。

    ;;;楚王這五萬新兵,訓練不足,自徵集到現在調入龍城,不過短短數月,算起來並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是一群污合之眾,權且湊個數而已,所以鬼谷王禪也知道這五萬兵甲其實並無大用,所以才不好意思顯擺,秘密調兵,而不是公然調動,以示楚國之威

    ;;;那麼現在再來看,巢邑的這一萬兵甲又會如何呢?

    ;;;白公勝此人原本在我越國多年,一直寄靠著我越國,而我越國之所以憑白養著他,也是因為他是前太子建之子。

    ;;;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他來禍亂楚國。

    ;;;而他三年前因蓮花公主之事匆忙逃走,足以見其人並非無智之人,更是野心勃勃之人。

    ;;;而且對於當年他父親之事,一直耿耿於懷,雖然他只受封巢邑三城,可據三城傳來的信息,白公勝此人也略兵法韜略,體貼下層兵甲,深得楚軍信任。

    ;;;那麼你們覺得此次楚國三面受敵之局,於他又有什麼好處。

    ;;;那自然是他的一個機會,是他奪取楚王之位的天賜良機。

    ;;;所以本王看來,他這一萬兵甲其實根本不會真的服從楚王之令,支援龍城。

    ;;;若我估計的不錯,白公勝此次會藉故突襲楚都,明正言順調動兵甲,擅離巢邑,開啟楚國內亂。

    ;;;而楚國將來局勢如何還真的不好一言以概之。

    ;;;當年太子建與晉國勾結,欲圖結盟未成,此次晉國有備而來,正是為白公勝製造內亂之機,此兩者之間必然是有聯繫的。

    ;;;之所以鬼谷王禪只調白公勝一萬兵甲,其實一是防著白公勝叛亂,二也是要把其它兵甲留在巢邑,防著吳國反目。

    ;;;從這一點看,鬼谷王禪還是有些謀略的。

    ;;;而吳國之所以出兵巢邑,也正是因為鬼谷王禪的自負與居功自傲。

    ;;;夫差小兒,當年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吳國公子,可經過鬼谷王禪一年折騰,竟把公子波與公了賢擠出,扶夫差上位。

    ;;;他覺得對夫差有大功,有恩於夫並,所以此次入吳,竟然讓夫差小兒親率文武百官十里相迎,成為列國笑談。

    ;;;這在列國之中從未有過,就算是大周天子來訪,也從未有此禮遇。

    ;;;夫差小兒本就傲慢無禮,又如何受得了這種輕謬之氣,縱然當面不發,背後也會十分惱怒。

    ;;;所以鬼谷王禪一走,晉國出兵之機,他就馬上就徵兵向巢邑進發。

    ;;;其實吳國夫並此次出兵巢邑,也並非只想重新占得巢邑三城,而是盯防著晉國。

    ;;;此時的楚國未必能抵抗晉國與鄭衛結盟的二十五萬大軍,那麼當初夫差與楚國交好,就會惹怒晉國。

    ;;;而吳國出兵以牽制巢邑之兵,也算是向晉國示好,以求緩解晉國對吳國背叛之怒。

    ;;;而且吳國也想混水摸魚,趁楚國三面受敵,而內有禍亂之際,吞併楚國封地,向西擴展。

    ;;;列國之交,從來沒有什麼朋友可言,吳國與楚國交好也是投其所好,而此時改弦易張,也是適應形勢。

    ;;;若晉國占強,那麼吳國很可能再次投靠晉國,若楚國占強,那麼吳國自然還是會再次歸還所占城池,反而體現出交好之意。

    ;;;而且秦國的走向,也決定的吳國的選擇,若秦國十萬大軍不退,同時攻擊楚國上雍,那麼吳國不僅其它兵甲還會向楚國大舉進攻,楚國就會有滅國之危。

    ;;;所以此次看似鬼谷王禪預謀在先,可卻還是過於自負,沒有想到列國之勢牽一髮而動全身。

    ;;;此時北方的事也夠他亂的了,他竟然還與宋國有賭約,明擺著也想攻伐宋國。

    ;;;這也正好被晉國利用,讓楚國與宋國之間憑添猜疑,宋國的走向將來會成為楚晉此次對峙的關鍵所在。

    ;;;而若秦國攻楚,那麼宋國說不定就會與晉結盟,這樣一來,楚國就會成為被列國瓜分的對像。

    ;;;更何況楚國內亂,這才是楚國的危患之處,讓楚國一時之間無法應對。

    ;;;棋鼓相當,只是鬼谷王禪一廂情願而已,局勢的變化已非他一個少年人可以控制的。

    ;;;文相國,王姐是否已派人去接了?」

    ;;;勾踐本一直在分析著列國形勢,可此時卻突然冒出一句看似無關之事,十分意外。

    ;;;其實於勾踐來看,縱然楚國有鬼谷王禪,可卻還是太嫩了,所以他並不看好楚國,這才提前安排要把越姬接回越國,以避將來之禍。

    ;;;「王上放心,據派去的人傳書回來,楚國王后已離開楚都,該用不了十日,就會抵達越都。」

    ;;;「好,那就好,如此本王就可以放心施行大計了。

    ;;;范將軍,現在來看楚國只有八萬有效精兵,六萬新兵,則晉國則在二年前就有備而來,有二十萬精兵,再加鄭衛的五萬精兵,若是秦國此時攻楚,而吳國亦然攻楚,楚國又因白公勝內亂,晉楚之間就不會是棋鼓相當,而是楚國有傾巢之憂。

    ;;;此事不必再議,也不必懷疑。

    ;;;現在本王再問你,吳國除了孫武親率五萬大軍向巢邑進擊之外,其它吳國兵甲又有何動向。」

    ;;;勾踐分析了所有形勢,其實都是不利於楚國的,外有三面強敵窺視而內有禍亂未除,楚國已有覆國之憂了。

    ;;;所以他才斷定此次楚與晉對峙不同以往,而是一邊倒之拋,並非棋鼓相當。

    ;;;「王上,以我對鬼谷王禪的了解,此人心智雖然未完全成熟,可其智謀卻讓人恐懼,此時的形勢他當能預料得到,可他卻依然我行我素,這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這也是在下之所以還不敢肯定晉楚對峙誰優誰劣之故。

    ;;;至於吳國,夫差此時也不在吳都,而在調集吳國大軍,似乎有向吳楚邊境聚集的動向,與王上分析十分湊巧。」

    ;;;范蠡此時雖然承認勾踐的分析,可卻並不肯定勾踐對於晉楚局勢的判定。

    ;;;畢竟王禪與他打過幾次交道,他對王禪的了解要勝過其它人。

    ;;;而最後也詳實說出吳國大軍動向,卻只用了湊巧兩字,就是覺得這一切似乎都太過巧合,與勾踐分析的一模一樣。

    ;;;吳國就是想向晉國示好,而且更想趁楚國受敵之機,內亂之時渾水摸魚。

    ;;;並且於吳國而言,並沒有什麼吃虧的,若楚國能挺過此劫,他還可以把所吞楚國之地,歸還楚國這樣反而可以討好楚國新王。

    ;;;若楚國有危,那麼也算是間接幫助晉國,讓晉國不再對吳國有屑,兩面討好,兩不得失。

    ;;;若楚國真的覆國,那麼吳國也可侵吞楚國大部分封地,甚至比之秦與晉會得利更多。

    ;;;如此一來,那麼越國又該如何選擇呢?

    ;;;其實范蠡早已知道勾踐的想法,而且也做足了準備,可范蠡畢竟也算是兵法大家,十分謹慎,而且對於利害得失,都要精密計算,從來也不想吃虧。

    ;;;「不錯,世間之事就是如此湊巧,而鬼谷王禪就是這所有湊巧之事的攪屎棍。

    ;;;他所到之處,似乎從來都是如此,不攪得天翻地覆,他會覺得沒有意思,這也是少年得志的毛病,好大喜功。

    ;;;吳楚交好,是他的功勞,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也是他的傑作。

    ;;;而這也正好刺激了北方的晉國與鄭衛宋這些弱小諸侯,讓這此諸侯感受到楚國的威脅。

    ;;;楚都端午盛會也是他出的主意,想在列國之間為楚國博得賢名,也是想為楚王出風頭。

    ;;;可到頭來,楚國未掙得半分盛名,威名到讓這小鬼給賺得盆滿杯滿。

    ;;;出使秦國,送十車重禮,卻換回了十五車回禮,世人看來,秦與楚國兵釋前嫌,到真的兄弟交好。

    ;;;可實質上,秦國卻並不撤兵,這才是真實的秦楚關係。

    ;;;對於這種虛名,也只有鬼谷王禪才能做得出來,也只有他是最喜歡的,沽名釣譽。

    ;;;出使宋國,與宋公整日把酒言歡,像是故交一樣,過了一個得意的春節。

    ;;;可他卻並不依規依禮履約出使鄭衛,這明擺著就是不把鄭國與衛國放在眼中,以大欺小,持強凌弱背信之舉,實為世人所不恥。

    ;;;這才讓鄭國與衛國對楚國喪失信心,而僅是因一個鄭國使臣被刺,此時已是鐵了心要跟著晉國。

    ;;;而他出使吳國更是囂張,竟然讓同樣傲慢的夫差小兒率吳國百官十時相迎。

    ;;;此事不論他對吳國有多大功勞,我看吳國那三位重臣都會覺得臉上無光。

    ;;;十里相迎一個楚國左相,這在列國之中簡直就是笑話。

    ;;;這個小鬼是聰慧無比,本王對他也是十分惜才,只是可惜了,人太過聰明就會把別人看得不如自己。

    ;;;而他對列國形勢實在過於自負,覺得可以憑己之意,任意控制,殊不知,列國局勢比他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利益糾葛有的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在的局勢,正是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作而自受。

    ;;;只是可憐楚王,一直不能掌控朝堂,得鬼谷王禪,像得了一個寶一樣,竟然會信任這樣一個小鬼,弄不好連自己都要命喪於這場危局。

    ;;;也罷了,聰明反被聰明誤,倒也不值得同情。

    ;;;列國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想大周文王之時大封七十一諸侯,現如今能存活的又有幾個呢?

    ;;;(越國本來並不算在大周天子之下的諸侯名列,到後期越國滅了吳國才得到天子的認可,封了爵位,現在的越國其實與大周其它諸侯並不一樣,算起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那以如此形勢,難道我越國會坐視不理嗎?

    ;;;若吳國侵占楚國大片封地,而秦與晉分割其它楚地,這樣我越國就會被列國擠壓在東南一隅,不出三年,就會被吳、晉、秦侵吞,這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可這是擺在我越國面前的決擇。

    ;;;兩位受卿,剛才本王已說得清楚,想來兩位愛卿也聽得明白,現在也該為我越國謀算了。」

    ;;;此時勾踐把列國形勢分通透,就是把越國的機會與危險說清楚,像下棋一樣,把各方都擺出來,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變故分析清楚,這樣再來依此形勢,作出越國對此的應對之策。

    ;;;范蠡與文種相視一看,知道事已不可改變,縱有其它想法,也無法勸解勾踐了,只能依著勾踐所設想,來為越國謀略了。

    ;;;【作者題外話】:越王勾踐一開始也是志大才疏之人,在歷史上之所以一直宣揚他臥薪嘗膽,壯志不失,最後反而大敗吳國,而滅了吳國,其實也只是宣揚中華民族忍辱負重的精神,但究其根本原因,其實並非完全是勾踐之功。

    ;;;後期越能滅吳,一是孫武隱退,二是夫差欲圖北上稱霸,與齊國搞了一個黃池大會,而越國才趁夫差不在吳國的良機攻擊吳國。

    ;;;而且此書里會把此次大戰,為何夫並不殺勾踐寫明,這些都是有因緣的,並非如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賄賂了吳國太宰伯否,而是因為蓮花公主的緣故,而且伍子胥的死,也與此事有關,也正好應對了王禪入吳國時為其觀相的結論,壽不過六五。


    ;;;至於勾踐,像許多歷史人物一樣,只是留存了一部分優秀的傳承,而後期越國之所以被楚齊魏瓜分,當然也是有勾踐的原因在其中,其實他與吳國夫差是十分相似的,都是傲慢而好大喜功之人。;;;;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當

    ;;;越國的王宮後花園內,同樣的春色迷人,同樣的紅花艷麗,只是對于越王勾踐來說,他此時並沒有欣賞這些紅花粉蝶的興趣,可他卻依然十分興奮。

    ;;;以致於他一個人在後花園的小院之中,獨自踱著步,而且來來回回,已經不知有多少次了。

    ;;;一邊守候著的宮女嬪妃都十分著急,她們還是第一次見十分沉著的勾踐有如此反常的行為,可她們卻不敢過問。

    ;;;因為勾踐在踱步的過程之中,一時歡喜,像是遇到天大喜事一樣,又一時的十分嚴肅,板著臉,像是誰欠了他一樣。

    ;;;可這種狀態還是隨著外面匆忙的腳步聲傳進小院而終止。

    ;;;「全部退下,快上好茶。」

    ;;;勾踐此時臉上透著笑意,卻是對著那些嬪妃侍女所說。

    ;;;而他卻已長舒一口氣,獨自坐在一張巨大的木桌邊上在等。

    ;;;范蠡與文種,越國一文一武兩位柱國之臣,此時一路小跑著進了花園,同時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快起來吧,一切免禮。」

    ;;;兩人站起身來,勾踐揮了揮手,示意兩人坐下,此時侍女已經把茶水端了上來。

    ;;;勾踐隨手一揮,都不讓侍女來侍候,就讓一眾閒雜人等全部退出了後花院。

    ;;;而勾踐則端起茶壺自己為兩人斟起茶來,到讓文種范蠡有些受寵若驚。

    ;;;「我知道你們來的匆忙,快喝口茶,本王有耐心。」

    ;;;文種與范蠡一聽,也都只得端起茶碗,邊小聲吹著邊喝著茶水。

    ;;;「吳國進擊巢邑的五萬大軍由誰統領?」

    ;;;「回王上,由孫武親自統領,據那邊傳來的信息,此時孫武應該已經把五萬大軍調集完畢,正向巢邑三城方向進擊。

    ;;;而巢邑城的楚軍三日前,由城主白公勝親率一萬向北方龍城匯集,楚國方面也傳來信息,說秦楚邊境的上雍城也同樣有兵甲調動,似乎也是向著同一個方向,北方龍城機動。

    ;;;而北方晉國的大軍,也直穿鄭衛兩國,向楚國邊境龍城收籠。

    ;;;據可靠的信息,此次晉國準備的是二十萬大軍,而鄭與衛國則共計五萬大軍,三國大軍共計二十五萬」

    ;;;范蠡還是十分詳實的把此時楚國境內的兵圓調動給勾踐說得清楚,看起來比王禪預估的二十萬還要多一些。

    ;;;「不錯,不錯,這該是十分準確的軍訊。

    ;;;那龍城的情況又是如何,難道除了巢邑和上雍城的兵甲,就沒有其它的兵甲調動嗎?」

    ;;;勾踐看起來早就胸有成竹,只是把這種好消息,再讓范蠡再重複一遍,他聽起來會更欣喜一些。

    ;;;「回王上,自去年端午盛會之後,聽聞楚王接手了令尹子西及子閭所獻封城二十二座,而楚王自那時開始就著手在自徵兵甲,此時應該足有五萬餘人。

    ;;;由司馬府軍備司統領魯班親率,此時應該已經北上,而且靠著楚國強大的水師,應該已秘密向龍城潛入。

    ;;;而隸屬於葉公治下的北方四城,其它三城,據微臣預估也能徵調各一萬兵甲,再加上此時龍城的五萬餘人楚國兵甲,此時龍城的兵甲總數已盡八萬。

    ;;;若等楚國其它兵甲入駐之後,整個龍城邊境之內,一共會有至少十五萬楚國兵甲。

    ;;;與北方晉國算起來也應該是棋鼓相當。」

    ;;;范蠡再把其它楚國的兵甲之事說清,也是想讓勾踐對此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哦,你說的大體不錯,有些信息,本王去年之時,就已知曉,只是不知道為何這五萬新徵兵甲為何會秘密調入,此時晉國大軍壓境,依鬼谷王禪的自負,應該是大張棋鼓,以向北方示威,實在讓人懷疑。

    ;;;別外楚國就算有十五萬楚軍對陣二十五萬晉鄭衛聯軍也處於下風,范蠡將軍為何會認為楚晉之間棋鼓相當呢?

    ;;;是因為楚國有鬼谷王禪掛帥嗎?」

    ;;;范蠡一聽,知道楚國有越姬在,所以一直為勾踐傳遞著楚國的動態,可如此直白的問范蠡,還是讓范蠡有些不習慣。

    ;;;「回王上,或許有此原故。

    ;;;此次楚國大軍能如此快集結於龍城,看起來鬼谷王禪也是早有預謀,而非倉促應對。

    ;;;聽聞秦國出兵上雍城就吃了鬼谷王禪的一個閉門羹。

    ;;;因為端午盛會之後,王禪就提議楚王把楚都附近的五萬楚國常備兵甲,由左司馬子節調往上雍城,整個上雍城也增兵至六萬楚國兵甲。

    ;;;而上雍城一直都是易守難攻之城,所以縱然秦國左庶長太子贏盤親率十萬秦軍也不敢輕易攻城,反而進退兩難。

    ;;;剛才聽王上講過,楚國自端午盛會之後,鬼谷王禪應該也已經猜測到北方晉國會有異動,所以雖然看似此次楚國有些被動,可卻有能力據城而守。

    ;;;至於北方四城,葉公治城有方也是列國聞名,而龍城之堅,不比任何列國都城差,甚至比鄭衛一些諸侯小國的都城都要牆高城固。

    ;;;若想攻入此城,實非易事。

    ;;;所以微臣認為,此次晉楚之間該是棋鼓相當之局。

    ;;;至於為何鬼谷王禪對這五萬新徵兵甲會低調行事,微臣也不知其意。」

    ;;;范蠡此時說完,才緩了口氣,重新喝了口水,剛才是心急之下,水又是燙水,卻不敢喝多了。

    ;;;此時說了些話,口乾舌燥,茶水到正適合飲用。

    ;;;勾踐見狀,再次給范蠡與文種斟滿茶水。

    ;;;「文相國,你也來說一說,此次楚國調兵為何竟然與晉國同步,只是調兵相對遠一些,而且也分散得多,才會顯得有些被動,剛才范將軍所言也有道理。

    ;;;那麼依文愛卿所看,此次楚國與晉國是否會是棋鼓相當之局呢?」

    ;;;勾踐雖然知道文種不善兵事,可對於范蠡剛才所說,心裡還是多有疑惑,想通過文種來驗證。

    ;;;文種一聽,還是嘿嘿一笑,知道範蠡其實還沒有真的把自己的分析說清楚,而他只是相國,主管越國的內務,對於兵事,他並不了解,此時勾踐問起,也只是讓范蠡休息一會兒,等會兒還是要問范蠡。

    ;;;「回王上,微臣向來不懂兵事,只是聽剛才王上與范將軍所說,微臣認為也可以說是棋鼓相當。

    ;;;畢竟楚國對於晉國會藉故攻伐楚國早有謀算,而且那個鬼谷王禪實在難與預料。

    ;;;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其實二年前就已突現了鬼谷王禪對於吳國及晉國的防範,看起來鬼谷王禪自回楚之後就一直在布局,只是直至今日時局才基本形成。

    ;;;只是微臣也不知道鬼谷王禪布此大局意欲何為。

    ;;;此次鄭衛兩國雖然僅出兵五萬,而晉國出兵二十萬,可攻城奪寨卻也並非易事,特別是遇上也懂兵法的葉公沈諸梁。

    ;;;此人是前楚國左司馬之子,本也是楚國王族之後,對楚國忠心耿耿,為人正直無私,也少有參與朝堂之爭,為楚國力抗北方列國起了關鍵作用。

    ;;;而他自有的這八萬兵甲,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兼之龍城堅固,若晉國想強攻,微臣認為,也非易事。」

    ;;;勾踐一聽,眉頭緊鎖,卻又裝得有些坦然一樣,微微一笑。

    ;;;「好好好,相國所說並無不對,鬼谷王禪是讓人難與意料,不過本王卻並不這麼想,還是讓本王來告訴你們。

    ;;;楚王這五萬新兵,訓練不足,自徵集到現在調入龍城,不過短短數月,算起來並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是一群污合之眾,權且湊個數而已,所以鬼谷王禪也知道這五萬兵甲其實並無大用,所以才不好意思顯擺,秘密調兵,而不是公然調動,以示楚國之威

    ;;;那麼現在再來看,巢邑的這一萬兵甲又會如何呢?

    ;;;白公勝此人原本在我越國多年,一直寄靠著我越國,而我越國之所以憑白養著他,也是因為他是前太子建之子。

    ;;;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他來禍亂楚國。

    ;;;而他三年前因蓮花公主之事匆忙逃走,足以見其人並非無智之人,更是野心勃勃之人。

    ;;;而且對於當年他父親之事,一直耿耿於懷,雖然他只受封巢邑三城,可據三城傳來的信息,白公勝此人也略兵法韜略,體貼下層兵甲,深得楚軍信任。

    ;;;那麼你們覺得此次楚國三面受敵之局,於他又有什麼好處。

    ;;;那自然是他的一個機會,是他奪取楚王之位的天賜良機。

    ;;;所以本王看來,他這一萬兵甲其實根本不會真的服從楚王之令,支援龍城。

    ;;;若我估計的不錯,白公勝此次會藉故突襲楚都,明正言順調動兵甲,擅離巢邑,開啟楚國內亂。

    ;;;而楚國將來局勢如何還真的不好一言以概之。

    ;;;當年太子建與晉國勾結,欲圖結盟未成,此次晉國有備而來,正是為白公勝製造內亂之機,此兩者之間必然是有聯繫的。

    ;;;之所以鬼谷王禪只調白公勝一萬兵甲,其實一是防著白公勝叛亂,二也是要把其它兵甲留在巢邑,防著吳國反目。

    ;;;從這一點看,鬼谷王禪還是有些謀略的。

    ;;;而吳國之所以出兵巢邑,也正是因為鬼谷王禪的自負與居功自傲。

    ;;;夫差小兒,當年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吳國公子,可經過鬼谷王禪一年折騰,竟把公子波與公了賢擠出,扶夫差上位。

    ;;;他覺得對夫差有大功,有恩於夫並,所以此次入吳,竟然讓夫差小兒親率文武百官十里相迎,成為列國笑談。

    ;;;這在列國之中從未有過,就算是大周天子來訪,也從未有此禮遇。

    ;;;夫差小兒本就傲慢無禮,又如何受得了這種輕謬之氣,縱然當面不發,背後也會十分惱怒。

    ;;;所以鬼谷王禪一走,晉國出兵之機,他就馬上就徵兵向巢邑進發。

    ;;;其實吳國夫並此次出兵巢邑,也並非只想重新占得巢邑三城,而是盯防著晉國。

    ;;;此時的楚國未必能抵抗晉國與鄭衛結盟的二十五萬大軍,那麼當初夫差與楚國交好,就會惹怒晉國。

    ;;;而吳國出兵以牽制巢邑之兵,也算是向晉國示好,以求緩解晉國對吳國背叛之怒。

    ;;;而且吳國也想混水摸魚,趁楚國三面受敵,而內有禍亂之際,吞併楚國封地,向西擴展。

    ;;;列國之交,從來沒有什麼朋友可言,吳國與楚國交好也是投其所好,而此時改弦易張,也是適應形勢。

    ;;;若晉國占強,那麼吳國很可能再次投靠晉國,若楚國占強,那麼吳國自然還是會再次歸還所占城池,反而體現出交好之意。

    ;;;而且秦國的走向,也決定的吳國的選擇,若秦國十萬大軍不退,同時攻擊楚國上雍,那麼吳國不僅其它兵甲還會向楚國大舉進攻,楚國就會有滅國之危。

    ;;;所以此次看似鬼谷王禪預謀在先,可卻還是過於自負,沒有想到列國之勢牽一髮而動全身。

    ;;;此時北方的事也夠他亂的了,他竟然還與宋國有賭約,明擺著也想攻伐宋國。

    ;;;這也正好被晉國利用,讓楚國與宋國之間憑添猜疑,宋國的走向將來會成為楚晉此次對峙的關鍵所在。

    ;;;而若秦國攻楚,那麼宋國說不定就會與晉結盟,這樣一來,楚國就會成為被列國瓜分的對像。

    ;;;更何況楚國內亂,這才是楚國的危患之處,讓楚國一時之間無法應對。

    ;;;棋鼓相當,只是鬼谷王禪一廂情願而已,局勢的變化已非他一個少年人可以控制的。

    ;;;文相國,王姐是否已派人去接了?」

    ;;;勾踐本一直在分析著列國形勢,可此時卻突然冒出一句看似無關之事,十分意外。

    ;;;其實於勾踐來看,縱然楚國有鬼谷王禪,可卻還是太嫩了,所以他並不看好楚國,這才提前安排要把越姬接回越國,以避將來之禍。

    ;;;「王上放心,據派去的人傳書回來,楚國王后已離開楚都,該用不了十日,就會抵達越都。」

    ;;;「好,那就好,如此本王就可以放心施行大計了。

    ;;;范將軍,現在來看楚國只有八萬有效精兵,六萬新兵,則晉國則在二年前就有備而來,有二十萬精兵,再加鄭衛的五萬精兵,若是秦國此時攻楚,而吳國亦然攻楚,楚國又因白公勝內亂,晉楚之間就不會是棋鼓相當,而是楚國有傾巢之憂。

    ;;;此事不必再議,也不必懷疑。

    ;;;現在本王再問你,吳國除了孫武親率五萬大軍向巢邑進擊之外,其它吳國兵甲又有何動向。」

    ;;;勾踐分析了所有形勢,其實都是不利於楚國的,外有三面強敵窺視而內有禍亂未除,楚國已有覆國之憂了。

    ;;;所以他才斷定此次楚與晉對峙不同以往,而是一邊倒之拋,並非棋鼓相當。

    ;;;「王上,以我對鬼谷王禪的了解,此人心智雖然未完全成熟,可其智謀卻讓人恐懼,此時的形勢他當能預料得到,可他卻依然我行我素,這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這也是在下之所以還不敢肯定晉楚對峙誰優誰劣之故。

    ;;;至於吳國,夫差此時也不在吳都,而在調集吳國大軍,似乎有向吳楚邊境聚集的動向,與王上分析十分湊巧。」

    ;;;范蠡此時雖然承認勾踐的分析,可卻並不肯定勾踐對於晉楚局勢的判定。

    ;;;畢竟王禪與他打過幾次交道,他對王禪的了解要勝過其它人。

    ;;;而最後也詳實說出吳國大軍動向,卻只用了湊巧兩字,就是覺得這一切似乎都太過巧合,與勾踐分析的一模一樣。

    ;;;吳國就是想向晉國示好,而且更想趁楚國受敵之機,內亂之時渾水摸魚。

    ;;;並且於吳國而言,並沒有什麼吃虧的,若楚國能挺過此劫,他還可以把所吞楚國之地,歸還楚國這樣反而可以討好楚國新王。

    ;;;若楚國有危,那麼也算是間接幫助晉國,讓晉國不再對吳國有屑,兩面討好,兩不得失。

    ;;;若楚國真的覆國,那麼吳國也可侵吞楚國大部分封地,甚至比之秦與晉會得利更多。

    ;;;如此一來,那麼越國又該如何選擇呢?

    ;;;其實范蠡早已知道勾踐的想法,而且也做足了準備,可范蠡畢竟也算是兵法大家,十分謹慎,而且對於利害得失,都要精密計算,從來也不想吃虧。

    ;;;「不錯,世間之事就是如此湊巧,而鬼谷王禪就是這所有湊巧之事的攪屎棍。

    ;;;他所到之處,似乎從來都是如此,不攪得天翻地覆,他會覺得沒有意思,這也是少年得志的毛病,好大喜功。

    ;;;吳楚交好,是他的功勞,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也是他的傑作。

    ;;;而這也正好刺激了北方的晉國與鄭衛宋這些弱小諸侯,讓這此諸侯感受到楚國的威脅。

    ;;;楚都端午盛會也是他出的主意,想在列國之間為楚國博得賢名,也是想為楚王出風頭。

    ;;;可到頭來,楚國未掙得半分盛名,威名到讓這小鬼給賺得盆滿杯滿。

    ;;;出使秦國,送十車重禮,卻換回了十五車回禮,世人看來,秦與楚國兵釋前嫌,到真的兄弟交好。

    ;;;可實質上,秦國卻並不撤兵,這才是真實的秦楚關係。

    ;;;對於這種虛名,也只有鬼谷王禪才能做得出來,也只有他是最喜歡的,沽名釣譽。

    ;;;出使宋國,與宋公整日把酒言歡,像是故交一樣,過了一個得意的春節。

    ;;;可他卻並不依規依禮履約出使鄭衛,這明擺著就是不把鄭國與衛國放在眼中,以大欺小,持強凌弱背信之舉,實為世人所不恥。

    ;;;這才讓鄭國與衛國對楚國喪失信心,而僅是因一個鄭國使臣被刺,此時已是鐵了心要跟著晉國。

    ;;;而他出使吳國更是囂張,竟然讓同樣傲慢的夫差小兒率吳國百官十時相迎。

    ;;;此事不論他對吳國有多大功勞,我看吳國那三位重臣都會覺得臉上無光。

    ;;;十里相迎一個楚國左相,這在列國之中簡直就是笑話。

    ;;;這個小鬼是聰慧無比,本王對他也是十分惜才,只是可惜了,人太過聰明就會把別人看得不如自己。

    ;;;而他對列國形勢實在過於自負,覺得可以憑己之意,任意控制,殊不知,列國局勢比他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利益糾葛有的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在的局勢,正是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作而自受。

    ;;;只是可憐楚王,一直不能掌控朝堂,得鬼谷王禪,像得了一個寶一樣,竟然會信任這樣一個小鬼,弄不好連自己都要命喪於這場危局。

    ;;;也罷了,聰明反被聰明誤,倒也不值得同情。

    ;;;列國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想大周文王之時大封七十一諸侯,現如今能存活的又有幾個呢?

    ;;;(越國本來並不算在大周天子之下的諸侯名列,到後期越國滅了吳國才得到天子的認可,封了爵位,現在的越國其實與大周其它諸侯並不一樣,算起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那以如此形勢,難道我越國會坐視不理嗎?

    ;;;若吳國侵占楚國大片封地,而秦與晉分割其它楚地,這樣我越國就會被列國擠壓在東南一隅,不出三年,就會被吳、晉、秦侵吞,這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可這是擺在我越國面前的決擇。

    ;;;兩位受卿,剛才本王已說得清楚,想來兩位愛卿也聽得明白,現在也該為我越國謀算了。」

    ;;;此時勾踐把列國形勢分通透,就是把越國的機會與危險說清楚,像下棋一樣,把各方都擺出來,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變故分析清楚,這樣再來依此形勢,作出越國對此的應對之策。

    ;;;范蠡與文種相視一看,知道事已不可改變,縱有其它想法,也無法勸解勾踐了,只能依著勾踐所設想,來為越國謀略了。

    ;;;【作者題外話】:越王勾踐一開始也是志大才疏之人,在歷史上之所以一直宣揚他臥薪嘗膽,壯志不失,最後反而大敗吳國,而滅了吳國,其實也只是宣揚中華民族忍辱負重的精神,但究其根本原因,其實並非完全是勾踐之功。

    ;;;後期越能滅吳,一是孫武隱退,二是夫差欲圖北上稱霸,與齊國搞了一個黃池大會,而越國才趁夫差不在吳國的良機攻擊吳國。

    ;;;而且此書里會把此次大戰,為何夫並不殺勾踐寫明,這些都是有因緣的,並非如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賄賂了吳國太宰伯否,而是因為蓮花公主的緣故,而且伍子胥的死,也與此事有關,也正好應對了王禪入吳國時為其觀相的結論,壽不過六五。

    ;;;至於勾踐,像許多歷史人物一樣,只是留存了一部分優秀的傳承,而後期越國之所以被楚齊魏瓜分,當然也是有勾踐的原因在其中,其實他與吳國夫差是十分相似的,都是傲慢而好大喜功之人。;;;;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當

    ;;;越國的王宮後花園內,同樣的春色迷人,同樣的紅花艷麗,只是對于越王勾踐來說,他此時並沒有欣賞這些紅花粉蝶的興趣,可他卻依然十分興奮。

    ;;;以致於他一個人在後花園的小院之中,獨自踱著步,而且來來回回,已經不知有多少次了。

    ;;;一邊守候著的宮女嬪妃都十分著急,她們還是第一次見十分沉著的勾踐有如此反常的行為,可她們卻不敢過問。

    ;;;因為勾踐在踱步的過程之中,一時歡喜,像是遇到天大喜事一樣,又一時的十分嚴肅,板著臉,像是誰欠了他一樣。

    ;;;可這種狀態還是隨著外面匆忙的腳步聲傳進小院而終止。

    ;;;「全部退下,快上好茶。」

    ;;;勾踐此時臉上透著笑意,卻是對著那些嬪妃侍女所說。

    ;;;而他卻已長舒一口氣,獨自坐在一張巨大的木桌邊上在等。

    ;;;范蠡與文種,越國一文一武兩位柱國之臣,此時一路小跑著進了花園,同時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快起來吧,一切免禮。」

    ;;;兩人站起身來,勾踐揮了揮手,示意兩人坐下,此時侍女已經把茶水端了上來。

    ;;;勾踐隨手一揮,都不讓侍女來侍候,就讓一眾閒雜人等全部退出了後花院。

    ;;;而勾踐則端起茶壺自己為兩人斟起茶來,到讓文種范蠡有些受寵若驚。

    ;;;「我知道你們來的匆忙,快喝口茶,本王有耐心。」

    ;;;文種與范蠡一聽,也都只得端起茶碗,邊小聲吹著邊喝著茶水。

    ;;;「吳國進擊巢邑的五萬大軍由誰統領?」

    ;;;「回王上,由孫武親自統領,據那邊傳來的信息,此時孫武應該已經把五萬大軍調集完畢,正向巢邑三城方向進擊。

    ;;;而巢邑城的楚軍三日前,由城主白公勝親率一萬向北方龍城匯集,楚國方面也傳來信息,說秦楚邊境的上雍城也同樣有兵甲調動,似乎也是向著同一個方向,北方龍城機動。

    ;;;而北方晉國的大軍,也直穿鄭衛兩國,向楚國邊境龍城收籠。

    ;;;據可靠的信息,此次晉國準備的是二十萬大軍,而鄭與衛國則共計五萬大軍,三國大軍共計二十五萬」

    ;;;范蠡還是十分詳實的把此時楚國境內的兵圓調動給勾踐說得清楚,看起來比王禪預估的二十萬還要多一些。

    ;;;「不錯,不錯,這該是十分準確的軍訊。

    ;;;那龍城的情況又是如何,難道除了巢邑和上雍城的兵甲,就沒有其它的兵甲調動嗎?」

    ;;;勾踐看起來早就胸有成竹,只是把這種好消息,再讓范蠡再重複一遍,他聽起來會更欣喜一些。

    ;;;「回王上,自去年端午盛會之後,聽聞楚王接手了令尹子西及子閭所獻封城二十二座,而楚王自那時開始就著手在自徵兵甲,此時應該足有五萬餘人。

    ;;;由司馬府軍備司統領魯班親率,此時應該已經北上,而且靠著楚國強大的水師,應該已秘密向龍城潛入。

    ;;;而隸屬於葉公治下的北方四城,其它三城,據微臣預估也能徵調各一萬兵甲,再加上此時龍城的五萬餘人楚國兵甲,此時龍城的兵甲總數已盡八萬。

    ;;;若等楚國其它兵甲入駐之後,整個龍城邊境之內,一共會有至少十五萬楚國兵甲。

    ;;;與北方晉國算起來也應該是棋鼓相當。」

    ;;;范蠡再把其它楚國的兵甲之事說清,也是想讓勾踐對此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哦,你說的大體不錯,有些信息,本王去年之時,就已知曉,只是不知道為何這五萬新徵兵甲為何會秘密調入,此時晉國大軍壓境,依鬼谷王禪的自負,應該是大張棋鼓,以向北方示威,實在讓人懷疑。

    ;;;別外楚國就算有十五萬楚軍對陣二十五萬晉鄭衛聯軍也處於下風,范蠡將軍為何會認為楚晉之間棋鼓相當呢?

    ;;;是因為楚國有鬼谷王禪掛帥嗎?」

    ;;;范蠡一聽,知道楚國有越姬在,所以一直為勾踐傳遞著楚國的動態,可如此直白的問范蠡,還是讓范蠡有些不習慣。

    ;;;「回王上,或許有此原故。

    ;;;此次楚國大軍能如此快集結於龍城,看起來鬼谷王禪也是早有預謀,而非倉促應對。

    ;;;聽聞秦國出兵上雍城就吃了鬼谷王禪的一個閉門羹。

    ;;;因為端午盛會之後,王禪就提議楚王把楚都附近的五萬楚國常備兵甲,由左司馬子節調往上雍城,整個上雍城也增兵至六萬楚國兵甲。

    ;;;而上雍城一直都是易守難攻之城,所以縱然秦國左庶長太子贏盤親率十萬秦軍也不敢輕易攻城,反而進退兩難。

    ;;;剛才聽王上講過,楚國自端午盛會之後,鬼谷王禪應該也已經猜測到北方晉國會有異動,所以雖然看似此次楚國有些被動,可卻有能力據城而守。

    ;;;至於北方四城,葉公治城有方也是列國聞名,而龍城之堅,不比任何列國都城差,甚至比鄭衛一些諸侯小國的都城都要牆高城固。

    ;;;若想攻入此城,實非易事。

    ;;;所以微臣認為,此次晉楚之間該是棋鼓相當之局。

    ;;;至於為何鬼谷王禪對這五萬新徵兵甲會低調行事,微臣也不知其意。」

    ;;;范蠡此時說完,才緩了口氣,重新喝了口水,剛才是心急之下,水又是燙水,卻不敢喝多了。

    ;;;此時說了些話,口乾舌燥,茶水到正適合飲用。

    ;;;勾踐見狀,再次給范蠡與文種斟滿茶水。

    ;;;「文相國,你也來說一說,此次楚國調兵為何竟然與晉國同步,只是調兵相對遠一些,而且也分散得多,才會顯得有些被動,剛才范將軍所言也有道理。

    ;;;那麼依文愛卿所看,此次楚國與晉國是否會是棋鼓相當之局呢?」

    ;;;勾踐雖然知道文種不善兵事,可對於范蠡剛才所說,心裡還是多有疑惑,想通過文種來驗證。

    ;;;文種一聽,還是嘿嘿一笑,知道範蠡其實還沒有真的把自己的分析說清楚,而他只是相國,主管越國的內務,對於兵事,他並不了解,此時勾踐問起,也只是讓范蠡休息一會兒,等會兒還是要問范蠡。

    ;;;「回王上,微臣向來不懂兵事,只是聽剛才王上與范將軍所說,微臣認為也可以說是棋鼓相當。

    ;;;畢竟楚國對於晉國會藉故攻伐楚國早有謀算,而且那個鬼谷王禪實在難與預料。

    ;;;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其實二年前就已突現了鬼谷王禪對於吳國及晉國的防範,看起來鬼谷王禪自回楚之後就一直在布局,只是直至今日時局才基本形成。

    ;;;只是微臣也不知道鬼谷王禪布此大局意欲何為。

    ;;;此次鄭衛兩國雖然僅出兵五萬,而晉國出兵二十萬,可攻城奪寨卻也並非易事,特別是遇上也懂兵法的葉公沈諸梁。

    ;;;此人是前楚國左司馬之子,本也是楚國王族之後,對楚國忠心耿耿,為人正直無私,也少有參與朝堂之爭,為楚國力抗北方列國起了關鍵作用。

    ;;;而他自有的這八萬兵甲,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兼之龍城堅固,若晉國想強攻,微臣認為,也非易事。」

    ;;;勾踐一聽,眉頭緊鎖,卻又裝得有些坦然一樣,微微一笑。

    ;;;「好好好,相國所說並無不對,鬼谷王禪是讓人難與意料,不過本王卻並不這麼想,還是讓本王來告訴你們。

    ;;;楚王這五萬新兵,訓練不足,自徵集到現在調入龍城,不過短短數月,算起來並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是一群污合之眾,權且湊個數而已,所以鬼谷王禪也知道這五萬兵甲其實並無大用,所以才不好意思顯擺,秘密調兵,而不是公然調動,以示楚國之威

    ;;;那麼現在再來看,巢邑的這一萬兵甲又會如何呢?

    ;;;白公勝此人原本在我越國多年,一直寄靠著我越國,而我越國之所以憑白養著他,也是因為他是前太子建之子。

    ;;;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他來禍亂楚國。

    ;;;而他三年前因蓮花公主之事匆忙逃走,足以見其人並非無智之人,更是野心勃勃之人。

    ;;;而且對於當年他父親之事,一直耿耿於懷,雖然他只受封巢邑三城,可據三城傳來的信息,白公勝此人也略兵法韜略,體貼下層兵甲,深得楚軍信任。

    ;;;那麼你們覺得此次楚國三面受敵之局,於他又有什麼好處。

    ;;;那自然是他的一個機會,是他奪取楚王之位的天賜良機。

    ;;;所以本王看來,他這一萬兵甲其實根本不會真的服從楚王之令,支援龍城。

    ;;;若我估計的不錯,白公勝此次會藉故突襲楚都,明正言順調動兵甲,擅離巢邑,開啟楚國內亂。

    ;;;而楚國將來局勢如何還真的不好一言以概之。

    ;;;當年太子建與晉國勾結,欲圖結盟未成,此次晉國有備而來,正是為白公勝製造內亂之機,此兩者之間必然是有聯繫的。

    ;;;之所以鬼谷王禪只調白公勝一萬兵甲,其實一是防著白公勝叛亂,二也是要把其它兵甲留在巢邑,防著吳國反目。

    ;;;從這一點看,鬼谷王禪還是有些謀略的。

    ;;;而吳國之所以出兵巢邑,也正是因為鬼谷王禪的自負與居功自傲。

    ;;;夫差小兒,當年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吳國公子,可經過鬼谷王禪一年折騰,竟把公子波與公了賢擠出,扶夫差上位。

    ;;;他覺得對夫差有大功,有恩於夫並,所以此次入吳,竟然讓夫差小兒親率文武百官十里相迎,成為列國笑談。

    ;;;這在列國之中從未有過,就算是大周天子來訪,也從未有此禮遇。

    ;;;夫差小兒本就傲慢無禮,又如何受得了這種輕謬之氣,縱然當面不發,背後也會十分惱怒。

    ;;;所以鬼谷王禪一走,晉國出兵之機,他就馬上就徵兵向巢邑進發。

    ;;;其實吳國夫並此次出兵巢邑,也並非只想重新占得巢邑三城,而是盯防著晉國。

    ;;;此時的楚國未必能抵抗晉國與鄭衛結盟的二十五萬大軍,那麼當初夫差與楚國交好,就會惹怒晉國。

    ;;;而吳國出兵以牽制巢邑之兵,也算是向晉國示好,以求緩解晉國對吳國背叛之怒。

    ;;;而且吳國也想混水摸魚,趁楚國三面受敵,而內有禍亂之際,吞併楚國封地,向西擴展。

    ;;;列國之交,從來沒有什麼朋友可言,吳國與楚國交好也是投其所好,而此時改弦易張,也是適應形勢。

    ;;;若晉國占強,那麼吳國很可能再次投靠晉國,若楚國占強,那麼吳國自然還是會再次歸還所占城池,反而體現出交好之意。

    ;;;而且秦國的走向,也決定的吳國的選擇,若秦國十萬大軍不退,同時攻擊楚國上雍,那麼吳國不僅其它兵甲還會向楚國大舉進攻,楚國就會有滅國之危。

    ;;;所以此次看似鬼谷王禪預謀在先,可卻還是過於自負,沒有想到列國之勢牽一髮而動全身。

    ;;;此時北方的事也夠他亂的了,他竟然還與宋國有賭約,明擺著也想攻伐宋國。

    ;;;這也正好被晉國利用,讓楚國與宋國之間憑添猜疑,宋國的走向將來會成為楚晉此次對峙的關鍵所在。

    ;;;而若秦國攻楚,那麼宋國說不定就會與晉結盟,這樣一來,楚國就會成為被列國瓜分的對像。

    ;;;更何況楚國內亂,這才是楚國的危患之處,讓楚國一時之間無法應對。

    ;;;棋鼓相當,只是鬼谷王禪一廂情願而已,局勢的變化已非他一個少年人可以控制的。

    ;;;文相國,王姐是否已派人去接了?」

    ;;;勾踐本一直在分析著列國形勢,可此時卻突然冒出一句看似無關之事,十分意外。

    ;;;其實於勾踐來看,縱然楚國有鬼谷王禪,可卻還是太嫩了,所以他並不看好楚國,這才提前安排要把越姬接回越國,以避將來之禍。

    ;;;「王上放心,據派去的人傳書回來,楚國王后已離開楚都,該用不了十日,就會抵達越都。」

    ;;;「好,那就好,如此本王就可以放心施行大計了。

    ;;;范將軍,現在來看楚國只有八萬有效精兵,六萬新兵,則晉國則在二年前就有備而來,有二十萬精兵,再加鄭衛的五萬精兵,若是秦國此時攻楚,而吳國亦然攻楚,楚國又因白公勝內亂,晉楚之間就不會是棋鼓相當,而是楚國有傾巢之憂。

    ;;;此事不必再議,也不必懷疑。

    ;;;現在本王再問你,吳國除了孫武親率五萬大軍向巢邑進擊之外,其它吳國兵甲又有何動向。」

    ;;;勾踐分析了所有形勢,其實都是不利於楚國的,外有三面強敵窺視而內有禍亂未除,楚國已有覆國之憂了。

    ;;;所以他才斷定此次楚與晉對峙不同以往,而是一邊倒之拋,並非棋鼓相當。

    ;;;「王上,以我對鬼谷王禪的了解,此人心智雖然未完全成熟,可其智謀卻讓人恐懼,此時的形勢他當能預料得到,可他卻依然我行我素,這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這也是在下之所以還不敢肯定晉楚對峙誰優誰劣之故。

    ;;;至於吳國,夫差此時也不在吳都,而在調集吳國大軍,似乎有向吳楚邊境聚集的動向,與王上分析十分湊巧。」

    ;;;范蠡此時雖然承認勾踐的分析,可卻並不肯定勾踐對於晉楚局勢的判定。

    ;;;畢竟王禪與他打過幾次交道,他對王禪的了解要勝過其它人。

    ;;;而最後也詳實說出吳國大軍動向,卻只用了湊巧兩字,就是覺得這一切似乎都太過巧合,與勾踐分析的一模一樣。

    ;;;吳國就是想向晉國示好,而且更想趁楚國受敵之機,內亂之時渾水摸魚。

    ;;;並且於吳國而言,並沒有什麼吃虧的,若楚國能挺過此劫,他還可以把所吞楚國之地,歸還楚國這樣反而可以討好楚國新王。

    ;;;若楚國有危,那麼也算是間接幫助晉國,讓晉國不再對吳國有屑,兩面討好,兩不得失。

    ;;;若楚國真的覆國,那麼吳國也可侵吞楚國大部分封地,甚至比之秦與晉會得利更多。

    ;;;如此一來,那麼越國又該如何選擇呢?

    ;;;其實范蠡早已知道勾踐的想法,而且也做足了準備,可范蠡畢竟也算是兵法大家,十分謹慎,而且對於利害得失,都要精密計算,從來也不想吃虧。

    ;;;「不錯,世間之事就是如此湊巧,而鬼谷王禪就是這所有湊巧之事的攪屎棍。

    ;;;他所到之處,似乎從來都是如此,不攪得天翻地覆,他會覺得沒有意思,這也是少年得志的毛病,好大喜功。

    ;;;吳楚交好,是他的功勞,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也是他的傑作。

    ;;;而這也正好刺激了北方的晉國與鄭衛宋這些弱小諸侯,讓這此諸侯感受到楚國的威脅。

    ;;;楚都端午盛會也是他出的主意,想在列國之間為楚國博得賢名,也是想為楚王出風頭。

    ;;;可到頭來,楚國未掙得半分盛名,威名到讓這小鬼給賺得盆滿杯滿。

    ;;;出使秦國,送十車重禮,卻換回了十五車回禮,世人看來,秦與楚國兵釋前嫌,到真的兄弟交好。

    ;;;可實質上,秦國卻並不撤兵,這才是真實的秦楚關係。

    ;;;對於這種虛名,也只有鬼谷王禪才能做得出來,也只有他是最喜歡的,沽名釣譽。

    ;;;出使宋國,與宋公整日把酒言歡,像是故交一樣,過了一個得意的春節。

    ;;;可他卻並不依規依禮履約出使鄭衛,這明擺著就是不把鄭國與衛國放在眼中,以大欺小,持強凌弱背信之舉,實為世人所不恥。

    ;;;這才讓鄭國與衛國對楚國喪失信心,而僅是因一個鄭國使臣被刺,此時已是鐵了心要跟著晉國。

    ;;;而他出使吳國更是囂張,竟然讓同樣傲慢的夫差小兒率吳國百官十時相迎。

    ;;;此事不論他對吳國有多大功勞,我看吳國那三位重臣都會覺得臉上無光。

    ;;;十里相迎一個楚國左相,這在列國之中簡直就是笑話。

    ;;;這個小鬼是聰慧無比,本王對他也是十分惜才,只是可惜了,人太過聰明就會把別人看得不如自己。

    ;;;而他對列國形勢實在過於自負,覺得可以憑己之意,任意控制,殊不知,列國局勢比他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利益糾葛有的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在的局勢,正是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作而自受。

    ;;;只是可憐楚王,一直不能掌控朝堂,得鬼谷王禪,像得了一個寶一樣,竟然會信任這樣一個小鬼,弄不好連自己都要命喪於這場危局。

    ;;;也罷了,聰明反被聰明誤,倒也不值得同情。

    ;;;列國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想大周文王之時大封七十一諸侯,現如今能存活的又有幾個呢?

    ;;;(越國本來並不算在大周天子之下的諸侯名列,到後期越國滅了吳國才得到天子的認可,封了爵位,現在的越國其實與大周其它諸侯並不一樣,算起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那以如此形勢,難道我越國會坐視不理嗎?

    ;;;若吳國侵占楚國大片封地,而秦與晉分割其它楚地,這樣我越國就會被列國擠壓在東南一隅,不出三年,就會被吳、晉、秦侵吞,這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可這是擺在我越國面前的決擇。

    ;;;兩位受卿,剛才本王已說得清楚,想來兩位愛卿也聽得明白,現在也該為我越國謀算了。」

    ;;;此時勾踐把列國形勢分通透,就是把越國的機會與危險說清楚,像下棋一樣,把各方都擺出來,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變故分析清楚,這樣再來依此形勢,作出越國對此的應對之策。

    ;;;范蠡與文種相視一看,知道事已不可改變,縱有其它想法,也無法勸解勾踐了,只能依著勾踐所設想,來為越國謀略了。

    ;;;【作者題外話】:越王勾踐一開始也是志大才疏之人,在歷史上之所以一直宣揚他臥薪嘗膽,壯志不失,最後反而大敗吳國,而滅了吳國,其實也只是宣揚中華民族忍辱負重的精神,但究其根本原因,其實並非完全是勾踐之功。

    ;;;後期越能滅吳,一是孫武隱退,二是夫差欲圖北上稱霸,與齊國搞了一個黃池大會,而越國才趁夫差不在吳國的良機攻擊吳國。

    ;;;而且此書里會把此次大戰,為何夫並不殺勾踐寫明,這些都是有因緣的,並非如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賄賂了吳國太宰伯否,而是因為蓮花公主的緣故,而且伍子胥的死,也與此事有關,也正好應對了王禪入吳國時為其觀相的結論,壽不過六五。

    ;;;至於勾踐,像許多歷史人物一樣,只是留存了一部分優秀的傳承,而後期越國之所以被楚齊魏瓜分,當然也是有勾踐的原因在其中,其實他與吳國夫差是十分相似的,都是傲慢而好大喜功之人。;;;;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當

    ;;;越國的王宮後花園內,同樣的春色迷人,同樣的紅花艷麗,只是對于越王勾踐來說,他此時並沒有欣賞這些紅花粉蝶的興趣,可他卻依然十分興奮。

    ;;;以致於他一個人在後花園的小院之中,獨自踱著步,而且來來回回,已經不知有多少次了。

    ;;;一邊守候著的宮女嬪妃都十分著急,她們還是第一次見十分沉著的勾踐有如此反常的行為,可她們卻不敢過問。

    ;;;因為勾踐在踱步的過程之中,一時歡喜,像是遇到天大喜事一樣,又一時的十分嚴肅,板著臉,像是誰欠了他一樣。

    ;;;可這種狀態還是隨著外面匆忙的腳步聲傳進小院而終止。

    ;;;「全部退下,快上好茶。」

    ;;;勾踐此時臉上透著笑意,卻是對著那些嬪妃侍女所說。

    ;;;而他卻已長舒一口氣,獨自坐在一張巨大的木桌邊上在等。

    ;;;范蠡與文種,越國一文一武兩位柱國之臣,此時一路小跑著進了花園,同時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快起來吧,一切免禮。」

    ;;;兩人站起身來,勾踐揮了揮手,示意兩人坐下,此時侍女已經把茶水端了上來。

    ;;;勾踐隨手一揮,都不讓侍女來侍候,就讓一眾閒雜人等全部退出了後花院。

    ;;;而勾踐則端起茶壺自己為兩人斟起茶來,到讓文種范蠡有些受寵若驚。

    ;;;「我知道你們來的匆忙,快喝口茶,本王有耐心。」

    ;;;文種與范蠡一聽,也都只得端起茶碗,邊小聲吹著邊喝著茶水。

    ;;;「吳國進擊巢邑的五萬大軍由誰統領?」

    ;;;「回王上,由孫武親自統領,據那邊傳來的信息,此時孫武應該已經把五萬大軍調集完畢,正向巢邑三城方向進擊。

    ;;;而巢邑城的楚軍三日前,由城主白公勝親率一萬向北方龍城匯集,楚國方面也傳來信息,說秦楚邊境的上雍城也同樣有兵甲調動,似乎也是向著同一個方向,北方龍城機動。

    ;;;而北方晉國的大軍,也直穿鄭衛兩國,向楚國邊境龍城收籠。

    ;;;據可靠的信息,此次晉國準備的是二十萬大軍,而鄭與衛國則共計五萬大軍,三國大軍共計二十五萬」

    ;;;范蠡還是十分詳實的把此時楚國境內的兵圓調動給勾踐說得清楚,看起來比王禪預估的二十萬還要多一些。

    ;;;「不錯,不錯,這該是十分準確的軍訊。

    ;;;那龍城的情況又是如何,難道除了巢邑和上雍城的兵甲,就沒有其它的兵甲調動嗎?」

    ;;;勾踐看起來早就胸有成竹,只是把這種好消息,再讓范蠡再重複一遍,他聽起來會更欣喜一些。

    ;;;「回王上,自去年端午盛會之後,聽聞楚王接手了令尹子西及子閭所獻封城二十二座,而楚王自那時開始就著手在自徵兵甲,此時應該足有五萬餘人。

    ;;;由司馬府軍備司統領魯班親率,此時應該已經北上,而且靠著楚國強大的水師,應該已秘密向龍城潛入。

    ;;;而隸屬於葉公治下的北方四城,其它三城,據微臣預估也能徵調各一萬兵甲,再加上此時龍城的五萬餘人楚國兵甲,此時龍城的兵甲總數已盡八萬。

    ;;;若等楚國其它兵甲入駐之後,整個龍城邊境之內,一共會有至少十五萬楚國兵甲。

    ;;;與北方晉國算起來也應該是棋鼓相當。」

    ;;;范蠡再把其它楚國的兵甲之事說清,也是想讓勾踐對此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哦,你說的大體不錯,有些信息,本王去年之時,就已知曉,只是不知道為何這五萬新徵兵甲為何會秘密調入,此時晉國大軍壓境,依鬼谷王禪的自負,應該是大張棋鼓,以向北方示威,實在讓人懷疑。

    ;;;別外楚國就算有十五萬楚軍對陣二十五萬晉鄭衛聯軍也處於下風,范蠡將軍為何會認為楚晉之間棋鼓相當呢?

    ;;;是因為楚國有鬼谷王禪掛帥嗎?」

    ;;;范蠡一聽,知道楚國有越姬在,所以一直為勾踐傳遞著楚國的動態,可如此直白的問范蠡,還是讓范蠡有些不習慣。

    ;;;「回王上,或許有此原故。

    ;;;此次楚國大軍能如此快集結於龍城,看起來鬼谷王禪也是早有預謀,而非倉促應對。

    ;;;聽聞秦國出兵上雍城就吃了鬼谷王禪的一個閉門羹。

    ;;;因為端午盛會之後,王禪就提議楚王把楚都附近的五萬楚國常備兵甲,由左司馬子節調往上雍城,整個上雍城也增兵至六萬楚國兵甲。

    ;;;而上雍城一直都是易守難攻之城,所以縱然秦國左庶長太子贏盤親率十萬秦軍也不敢輕易攻城,反而進退兩難。

    ;;;剛才聽王上講過,楚國自端午盛會之後,鬼谷王禪應該也已經猜測到北方晉國會有異動,所以雖然看似此次楚國有些被動,可卻有能力據城而守。

    ;;;至於北方四城,葉公治城有方也是列國聞名,而龍城之堅,不比任何列國都城差,甚至比鄭衛一些諸侯小國的都城都要牆高城固。

    ;;;若想攻入此城,實非易事。

    ;;;所以微臣認為,此次晉楚之間該是棋鼓相當之局。

    ;;;至於為何鬼谷王禪對這五萬新徵兵甲會低調行事,微臣也不知其意。」

    ;;;范蠡此時說完,才緩了口氣,重新喝了口水,剛才是心急之下,水又是燙水,卻不敢喝多了。

    ;;;此時說了些話,口乾舌燥,茶水到正適合飲用。

    ;;;勾踐見狀,再次給范蠡與文種斟滿茶水。

    ;;;「文相國,你也來說一說,此次楚國調兵為何竟然與晉國同步,只是調兵相對遠一些,而且也分散得多,才會顯得有些被動,剛才范將軍所言也有道理。

    ;;;那麼依文愛卿所看,此次楚國與晉國是否會是棋鼓相當之局呢?」

    ;;;勾踐雖然知道文種不善兵事,可對於范蠡剛才所說,心裡還是多有疑惑,想通過文種來驗證。

    ;;;文種一聽,還是嘿嘿一笑,知道範蠡其實還沒有真的把自己的分析說清楚,而他只是相國,主管越國的內務,對於兵事,他並不了解,此時勾踐問起,也只是讓范蠡休息一會兒,等會兒還是要問范蠡。

    ;;;「回王上,微臣向來不懂兵事,只是聽剛才王上與范將軍所說,微臣認為也可以說是棋鼓相當。

    ;;;畢竟楚國對於晉國會藉故攻伐楚國早有謀算,而且那個鬼谷王禪實在難與預料。

    ;;;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其實二年前就已突現了鬼谷王禪對於吳國及晉國的防範,看起來鬼谷王禪自回楚之後就一直在布局,只是直至今日時局才基本形成。

    ;;;只是微臣也不知道鬼谷王禪布此大局意欲何為。

    ;;;此次鄭衛兩國雖然僅出兵五萬,而晉國出兵二十萬,可攻城奪寨卻也並非易事,特別是遇上也懂兵法的葉公沈諸梁。

    ;;;此人是前楚國左司馬之子,本也是楚國王族之後,對楚國忠心耿耿,為人正直無私,也少有參與朝堂之爭,為楚國力抗北方列國起了關鍵作用。

    ;;;而他自有的這八萬兵甲,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兼之龍城堅固,若晉國想強攻,微臣認為,也非易事。」

    ;;;勾踐一聽,眉頭緊鎖,卻又裝得有些坦然一樣,微微一笑。

    ;;;「好好好,相國所說並無不對,鬼谷王禪是讓人難與意料,不過本王卻並不這麼想,還是讓本王來告訴你們。

    ;;;楚王這五萬新兵,訓練不足,自徵集到現在調入龍城,不過短短數月,算起來並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是一群污合之眾,權且湊個數而已,所以鬼谷王禪也知道這五萬兵甲其實並無大用,所以才不好意思顯擺,秘密調兵,而不是公然調動,以示楚國之威

    ;;;那麼現在再來看,巢邑的這一萬兵甲又會如何呢?

    ;;;白公勝此人原本在我越國多年,一直寄靠著我越國,而我越國之所以憑白養著他,也是因為他是前太子建之子。

    ;;;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他來禍亂楚國。

    ;;;而他三年前因蓮花公主之事匆忙逃走,足以見其人並非無智之人,更是野心勃勃之人。

    ;;;而且對於當年他父親之事,一直耿耿於懷,雖然他只受封巢邑三城,可據三城傳來的信息,白公勝此人也略兵法韜略,體貼下層兵甲,深得楚軍信任。

    ;;;那麼你們覺得此次楚國三面受敵之局,於他又有什麼好處。

    ;;;那自然是他的一個機會,是他奪取楚王之位的天賜良機。

    ;;;所以本王看來,他這一萬兵甲其實根本不會真的服從楚王之令,支援龍城。

    ;;;若我估計的不錯,白公勝此次會藉故突襲楚都,明正言順調動兵甲,擅離巢邑,開啟楚國內亂。

    ;;;而楚國將來局勢如何還真的不好一言以概之。

    ;;;當年太子建與晉國勾結,欲圖結盟未成,此次晉國有備而來,正是為白公勝製造內亂之機,此兩者之間必然是有聯繫的。

    ;;;之所以鬼谷王禪只調白公勝一萬兵甲,其實一是防著白公勝叛亂,二也是要把其它兵甲留在巢邑,防著吳國反目。

    ;;;從這一點看,鬼谷王禪還是有些謀略的。

    ;;;而吳國之所以出兵巢邑,也正是因為鬼谷王禪的自負與居功自傲。

    ;;;夫差小兒,當年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吳國公子,可經過鬼谷王禪一年折騰,竟把公子波與公了賢擠出,扶夫差上位。

    ;;;他覺得對夫差有大功,有恩於夫並,所以此次入吳,竟然讓夫差小兒親率文武百官十里相迎,成為列國笑談。

    ;;;這在列國之中從未有過,就算是大周天子來訪,也從未有此禮遇。

    ;;;夫差小兒本就傲慢無禮,又如何受得了這種輕謬之氣,縱然當面不發,背後也會十分惱怒。

    ;;;所以鬼谷王禪一走,晉國出兵之機,他就馬上就徵兵向巢邑進發。

    ;;;其實吳國夫並此次出兵巢邑,也並非只想重新占得巢邑三城,而是盯防著晉國。

    ;;;此時的楚國未必能抵抗晉國與鄭衛結盟的二十五萬大軍,那麼當初夫差與楚國交好,就會惹怒晉國。

    ;;;而吳國出兵以牽制巢邑之兵,也算是向晉國示好,以求緩解晉國對吳國背叛之怒。

    ;;;而且吳國也想混水摸魚,趁楚國三面受敵,而內有禍亂之際,吞併楚國封地,向西擴展。

    ;;;列國之交,從來沒有什麼朋友可言,吳國與楚國交好也是投其所好,而此時改弦易張,也是適應形勢。

    ;;;若晉國占強,那麼吳國很可能再次投靠晉國,若楚國占強,那麼吳國自然還是會再次歸還所占城池,反而體現出交好之意。

    ;;;而且秦國的走向,也決定的吳國的選擇,若秦國十萬大軍不退,同時攻擊楚國上雍,那麼吳國不僅其它兵甲還會向楚國大舉進攻,楚國就會有滅國之危。

    ;;;所以此次看似鬼谷王禪預謀在先,可卻還是過於自負,沒有想到列國之勢牽一髮而動全身。

    ;;;此時北方的事也夠他亂的了,他竟然還與宋國有賭約,明擺著也想攻伐宋國。

    ;;;這也正好被晉國利用,讓楚國與宋國之間憑添猜疑,宋國的走向將來會成為楚晉此次對峙的關鍵所在。

    ;;;而若秦國攻楚,那麼宋國說不定就會與晉結盟,這樣一來,楚國就會成為被列國瓜分的對像。

    ;;;更何況楚國內亂,這才是楚國的危患之處,讓楚國一時之間無法應對。

    ;;;棋鼓相當,只是鬼谷王禪一廂情願而已,局勢的變化已非他一個少年人可以控制的。

    ;;;文相國,王姐是否已派人去接了?」

    ;;;勾踐本一直在分析著列國形勢,可此時卻突然冒出一句看似無關之事,十分意外。

    ;;;其實於勾踐來看,縱然楚國有鬼谷王禪,可卻還是太嫩了,所以他並不看好楚國,這才提前安排要把越姬接回越國,以避將來之禍。

    ;;;「王上放心,據派去的人傳書回來,楚國王后已離開楚都,該用不了十日,就會抵達越都。」

    ;;;「好,那就好,如此本王就可以放心施行大計了。

    ;;;范將軍,現在來看楚國只有八萬有效精兵,六萬新兵,則晉國則在二年前就有備而來,有二十萬精兵,再加鄭衛的五萬精兵,若是秦國此時攻楚,而吳國亦然攻楚,楚國又因白公勝內亂,晉楚之間就不會是棋鼓相當,而是楚國有傾巢之憂。

    ;;;此事不必再議,也不必懷疑。

    ;;;現在本王再問你,吳國除了孫武親率五萬大軍向巢邑進擊之外,其它吳國兵甲又有何動向。」

    ;;;勾踐分析了所有形勢,其實都是不利於楚國的,外有三面強敵窺視而內有禍亂未除,楚國已有覆國之憂了。

    ;;;所以他才斷定此次楚與晉對峙不同以往,而是一邊倒之拋,並非棋鼓相當。

    ;;;「王上,以我對鬼谷王禪的了解,此人心智雖然未完全成熟,可其智謀卻讓人恐懼,此時的形勢他當能預料得到,可他卻依然我行我素,這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這也是在下之所以還不敢肯定晉楚對峙誰優誰劣之故。

    ;;;至於吳國,夫差此時也不在吳都,而在調集吳國大軍,似乎有向吳楚邊境聚集的動向,與王上分析十分湊巧。」

    ;;;范蠡此時雖然承認勾踐的分析,可卻並不肯定勾踐對於晉楚局勢的判定。

    ;;;畢竟王禪與他打過幾次交道,他對王禪的了解要勝過其它人。

    ;;;而最後也詳實說出吳國大軍動向,卻只用了湊巧兩字,就是覺得這一切似乎都太過巧合,與勾踐分析的一模一樣。

    ;;;吳國就是想向晉國示好,而且更想趁楚國受敵之機,內亂之時渾水摸魚。

    ;;;並且於吳國而言,並沒有什麼吃虧的,若楚國能挺過此劫,他還可以把所吞楚國之地,歸還楚國這樣反而可以討好楚國新王。

    ;;;若楚國有危,那麼也算是間接幫助晉國,讓晉國不再對吳國有屑,兩面討好,兩不得失。

    ;;;若楚國真的覆國,那麼吳國也可侵吞楚國大部分封地,甚至比之秦與晉會得利更多。

    ;;;如此一來,那麼越國又該如何選擇呢?

    ;;;其實范蠡早已知道勾踐的想法,而且也做足了準備,可范蠡畢竟也算是兵法大家,十分謹慎,而且對於利害得失,都要精密計算,從來也不想吃虧。

    ;;;「不錯,世間之事就是如此湊巧,而鬼谷王禪就是這所有湊巧之事的攪屎棍。

    ;;;他所到之處,似乎從來都是如此,不攪得天翻地覆,他會覺得沒有意思,這也是少年得志的毛病,好大喜功。

    ;;;吳楚交好,是他的功勞,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也是他的傑作。

    ;;;而這也正好刺激了北方的晉國與鄭衛宋這些弱小諸侯,讓這此諸侯感受到楚國的威脅。

    ;;;楚都端午盛會也是他出的主意,想在列國之間為楚國博得賢名,也是想為楚王出風頭。

    ;;;可到頭來,楚國未掙得半分盛名,威名到讓這小鬼給賺得盆滿杯滿。

    ;;;出使秦國,送十車重禮,卻換回了十五車回禮,世人看來,秦與楚國兵釋前嫌,到真的兄弟交好。

    ;;;可實質上,秦國卻並不撤兵,這才是真實的秦楚關係。

    ;;;對於這種虛名,也只有鬼谷王禪才能做得出來,也只有他是最喜歡的,沽名釣譽。

    ;;;出使宋國,與宋公整日把酒言歡,像是故交一樣,過了一個得意的春節。

    ;;;可他卻並不依規依禮履約出使鄭衛,這明擺著就是不把鄭國與衛國放在眼中,以大欺小,持強凌弱背信之舉,實為世人所不恥。

    ;;;這才讓鄭國與衛國對楚國喪失信心,而僅是因一個鄭國使臣被刺,此時已是鐵了心要跟著晉國。

    ;;;而他出使吳國更是囂張,竟然讓同樣傲慢的夫差小兒率吳國百官十時相迎。

    ;;;此事不論他對吳國有多大功勞,我看吳國那三位重臣都會覺得臉上無光。

    ;;;十里相迎一個楚國左相,這在列國之中簡直就是笑話。

    ;;;這個小鬼是聰慧無比,本王對他也是十分惜才,只是可惜了,人太過聰明就會把別人看得不如自己。

    ;;;而他對列國形勢實在過於自負,覺得可以憑己之意,任意控制,殊不知,列國局勢比他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利益糾葛有的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在的局勢,正是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作而自受。

    ;;;只是可憐楚王,一直不能掌控朝堂,得鬼谷王禪,像得了一個寶一樣,竟然會信任這樣一個小鬼,弄不好連自己都要命喪於這場危局。

    ;;;也罷了,聰明反被聰明誤,倒也不值得同情。

    ;;;列國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想大周文王之時大封七十一諸侯,現如今能存活的又有幾個呢?

    ;;;(越國本來並不算在大周天子之下的諸侯名列,到後期越國滅了吳國才得到天子的認可,封了爵位,現在的越國其實與大周其它諸侯並不一樣,算起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那以如此形勢,難道我越國會坐視不理嗎?

    ;;;若吳國侵占楚國大片封地,而秦與晉分割其它楚地,這樣我越國就會被列國擠壓在東南一隅,不出三年,就會被吳、晉、秦侵吞,這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可這是擺在我越國面前的決擇。

    ;;;兩位受卿,剛才本王已說得清楚,想來兩位愛卿也聽得明白,現在也該為我越國謀算了。」

    ;;;此時勾踐把列國形勢分通透,就是把越國的機會與危險說清楚,像下棋一樣,把各方都擺出來,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變故分析清楚,這樣再來依此形勢,作出越國對此的應對之策。

    ;;;范蠡與文種相視一看,知道事已不可改變,縱有其它想法,也無法勸解勾踐了,只能依著勾踐所設想,來為越國謀略了。

    ;;;【作者題外話】:越王勾踐一開始也是志大才疏之人,在歷史上之所以一直宣揚他臥薪嘗膽,壯志不失,最後反而大敗吳國,而滅了吳國,其實也只是宣揚中華民族忍辱負重的精神,但究其根本原因,其實並非完全是勾踐之功。

    ;;;後期越能滅吳,一是孫武隱退,二是夫差欲圖北上稱霸,與齊國搞了一個黃池大會,而越國才趁夫差不在吳國的良機攻擊吳國。

    ;;;而且此書里會把此次大戰,為何夫並不殺勾踐寫明,這些都是有因緣的,並非如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賄賂了吳國太宰伯否,而是因為蓮花公主的緣故,而且伍子胥的死,也與此事有關,也正好應對了王禪入吳國時為其觀相的結論,壽不過六五。

    ;;;至於勾踐,像許多歷史人物一樣,只是留存了一部分優秀的傳承,而後期越國之所以被楚齊魏瓜分,當然也是有勾踐的原因在其中,其實他與吳國夫差是十分相似的,都是傲慢而好大喜功之人。;;;;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當

    ;;;越國的王宮後花園內,同樣的春色迷人,同樣的紅花艷麗,只是對于越王勾踐來說,他此時並沒有欣賞這些紅花粉蝶的興趣,可他卻依然十分興奮。

    ;;;以致於他一個人在後花園的小院之中,獨自踱著步,而且來來回回,已經不知有多少次了。

    ;;;一邊守候著的宮女嬪妃都十分著急,她們還是第一次見十分沉著的勾踐有如此反常的行為,可她們卻不敢過問。

    ;;;因為勾踐在踱步的過程之中,一時歡喜,像是遇到天大喜事一樣,又一時的十分嚴肅,板著臉,像是誰欠了他一樣。

    ;;;可這種狀態還是隨著外面匆忙的腳步聲傳進小院而終止。

    ;;;「全部退下,快上好茶。」

    ;;;勾踐此時臉上透著笑意,卻是對著那些嬪妃侍女所說。

    ;;;而他卻已長舒一口氣,獨自坐在一張巨大的木桌邊上在等。

    ;;;范蠡與文種,越國一文一武兩位柱國之臣,此時一路小跑著進了花園,同時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快起來吧,一切免禮。」

    ;;;兩人站起身來,勾踐揮了揮手,示意兩人坐下,此時侍女已經把茶水端了上來。

    ;;;勾踐隨手一揮,都不讓侍女來侍候,就讓一眾閒雜人等全部退出了後花院。

    ;;;而勾踐則端起茶壺自己為兩人斟起茶來,到讓文種范蠡有些受寵若驚。

    ;;;「我知道你們來的匆忙,快喝口茶,本王有耐心。」

    ;;;文種與范蠡一聽,也都只得端起茶碗,邊小聲吹著邊喝著茶水。

    ;;;「吳國進擊巢邑的五萬大軍由誰統領?」

    ;;;「回王上,由孫武親自統領,據那邊傳來的信息,此時孫武應該已經把五萬大軍調集完畢,正向巢邑三城方向進擊。

    ;;;而巢邑城的楚軍三日前,由城主白公勝親率一萬向北方龍城匯集,楚國方面也傳來信息,說秦楚邊境的上雍城也同樣有兵甲調動,似乎也是向著同一個方向,北方龍城機動。

    ;;;而北方晉國的大軍,也直穿鄭衛兩國,向楚國邊境龍城收籠。

    ;;;據可靠的信息,此次晉國準備的是二十萬大軍,而鄭與衛國則共計五萬大軍,三國大軍共計二十五萬」

    ;;;范蠡還是十分詳實的把此時楚國境內的兵圓調動給勾踐說得清楚,看起來比王禪預估的二十萬還要多一些。

    ;;;「不錯,不錯,這該是十分準確的軍訊。

    ;;;那龍城的情況又是如何,難道除了巢邑和上雍城的兵甲,就沒有其它的兵甲調動嗎?」

    ;;;勾踐看起來早就胸有成竹,只是把這種好消息,再讓范蠡再重複一遍,他聽起來會更欣喜一些。

    ;;;「回王上,自去年端午盛會之後,聽聞楚王接手了令尹子西及子閭所獻封城二十二座,而楚王自那時開始就著手在自徵兵甲,此時應該足有五萬餘人。

    ;;;由司馬府軍備司統領魯班親率,此時應該已經北上,而且靠著楚國強大的水師,應該已秘密向龍城潛入。

    ;;;而隸屬於葉公治下的北方四城,其它三城,據微臣預估也能徵調各一萬兵甲,再加上此時龍城的五萬餘人楚國兵甲,此時龍城的兵甲總數已盡八萬。

    ;;;若等楚國其它兵甲入駐之後,整個龍城邊境之內,一共會有至少十五萬楚國兵甲。

    ;;;與北方晉國算起來也應該是棋鼓相當。」

    ;;;范蠡再把其它楚國的兵甲之事說清,也是想讓勾踐對此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哦,你說的大體不錯,有些信息,本王去年之時,就已知曉,只是不知道為何這五萬新徵兵甲為何會秘密調入,此時晉國大軍壓境,依鬼谷王禪的自負,應該是大張棋鼓,以向北方示威,實在讓人懷疑。

    ;;;別外楚國就算有十五萬楚軍對陣二十五萬晉鄭衛聯軍也處於下風,范蠡將軍為何會認為楚晉之間棋鼓相當呢?

    ;;;是因為楚國有鬼谷王禪掛帥嗎?」

    ;;;范蠡一聽,知道楚國有越姬在,所以一直為勾踐傳遞著楚國的動態,可如此直白的問范蠡,還是讓范蠡有些不習慣。

    ;;;「回王上,或許有此原故。

    ;;;此次楚國大軍能如此快集結於龍城,看起來鬼谷王禪也是早有預謀,而非倉促應對。

    ;;;聽聞秦國出兵上雍城就吃了鬼谷王禪的一個閉門羹。

    ;;;因為端午盛會之後,王禪就提議楚王把楚都附近的五萬楚國常備兵甲,由左司馬子節調往上雍城,整個上雍城也增兵至六萬楚國兵甲。

    ;;;而上雍城一直都是易守難攻之城,所以縱然秦國左庶長太子贏盤親率十萬秦軍也不敢輕易攻城,反而進退兩難。

    ;;;剛才聽王上講過,楚國自端午盛會之後,鬼谷王禪應該也已經猜測到北方晉國會有異動,所以雖然看似此次楚國有些被動,可卻有能力據城而守。

    ;;;至於北方四城,葉公治城有方也是列國聞名,而龍城之堅,不比任何列國都城差,甚至比鄭衛一些諸侯小國的都城都要牆高城固。

    ;;;若想攻入此城,實非易事。

    ;;;所以微臣認為,此次晉楚之間該是棋鼓相當之局。

    ;;;至於為何鬼谷王禪對這五萬新徵兵甲會低調行事,微臣也不知其意。」

    ;;;范蠡此時說完,才緩了口氣,重新喝了口水,剛才是心急之下,水又是燙水,卻不敢喝多了。

    ;;;此時說了些話,口乾舌燥,茶水到正適合飲用。

    ;;;勾踐見狀,再次給范蠡與文種斟滿茶水。

    ;;;「文相國,你也來說一說,此次楚國調兵為何竟然與晉國同步,只是調兵相對遠一些,而且也分散得多,才會顯得有些被動,剛才范將軍所言也有道理。

    ;;;那麼依文愛卿所看,此次楚國與晉國是否會是棋鼓相當之局呢?」

    ;;;勾踐雖然知道文種不善兵事,可對於范蠡剛才所說,心裡還是多有疑惑,想通過文種來驗證。

    ;;;文種一聽,還是嘿嘿一笑,知道範蠡其實還沒有真的把自己的分析說清楚,而他只是相國,主管越國的內務,對於兵事,他並不了解,此時勾踐問起,也只是讓范蠡休息一會兒,等會兒還是要問范蠡。

    ;;;「回王上,微臣向來不懂兵事,只是聽剛才王上與范將軍所說,微臣認為也可以說是棋鼓相當。

    ;;;畢竟楚國對於晉國會藉故攻伐楚國早有謀算,而且那個鬼谷王禪實在難與預料。

    ;;;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其實二年前就已突現了鬼谷王禪對於吳國及晉國的防範,看起來鬼谷王禪自回楚之後就一直在布局,只是直至今日時局才基本形成。

    ;;;只是微臣也不知道鬼谷王禪布此大局意欲何為。

    ;;;此次鄭衛兩國雖然僅出兵五萬,而晉國出兵二十萬,可攻城奪寨卻也並非易事,特別是遇上也懂兵法的葉公沈諸梁。

    ;;;此人是前楚國左司馬之子,本也是楚國王族之後,對楚國忠心耿耿,為人正直無私,也少有參與朝堂之爭,為楚國力抗北方列國起了關鍵作用。

    ;;;而他自有的這八萬兵甲,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兼之龍城堅固,若晉國想強攻,微臣認為,也非易事。」

    ;;;勾踐一聽,眉頭緊鎖,卻又裝得有些坦然一樣,微微一笑。

    ;;;「好好好,相國所說並無不對,鬼谷王禪是讓人難與意料,不過本王卻並不這麼想,還是讓本王來告訴你們。

    ;;;楚王這五萬新兵,訓練不足,自徵集到現在調入龍城,不過短短數月,算起來並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是一群污合之眾,權且湊個數而已,所以鬼谷王禪也知道這五萬兵甲其實並無大用,所以才不好意思顯擺,秘密調兵,而不是公然調動,以示楚國之威

    ;;;那麼現在再來看,巢邑的這一萬兵甲又會如何呢?

    ;;;白公勝此人原本在我越國多年,一直寄靠著我越國,而我越國之所以憑白養著他,也是因為他是前太子建之子。

    ;;;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他來禍亂楚國。

    ;;;而他三年前因蓮花公主之事匆忙逃走,足以見其人並非無智之人,更是野心勃勃之人。

    ;;;而且對於當年他父親之事,一直耿耿於懷,雖然他只受封巢邑三城,可據三城傳來的信息,白公勝此人也略兵法韜略,體貼下層兵甲,深得楚軍信任。

    ;;;那麼你們覺得此次楚國三面受敵之局,於他又有什麼好處。

    ;;;那自然是他的一個機會,是他奪取楚王之位的天賜良機。

    ;;;所以本王看來,他這一萬兵甲其實根本不會真的服從楚王之令,支援龍城。

    ;;;若我估計的不錯,白公勝此次會藉故突襲楚都,明正言順調動兵甲,擅離巢邑,開啟楚國內亂。

    ;;;而楚國將來局勢如何還真的不好一言以概之。

    ;;;當年太子建與晉國勾結,欲圖結盟未成,此次晉國有備而來,正是為白公勝製造內亂之機,此兩者之間必然是有聯繫的。

    ;;;之所以鬼谷王禪只調白公勝一萬兵甲,其實一是防著白公勝叛亂,二也是要把其它兵甲留在巢邑,防著吳國反目。

    ;;;從這一點看,鬼谷王禪還是有些謀略的。

    ;;;而吳國之所以出兵巢邑,也正是因為鬼谷王禪的自負與居功自傲。

    ;;;夫差小兒,當年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吳國公子,可經過鬼谷王禪一年折騰,竟把公子波與公了賢擠出,扶夫差上位。

    ;;;他覺得對夫差有大功,有恩於夫並,所以此次入吳,竟然讓夫差小兒親率文武百官十里相迎,成為列國笑談。

    ;;;這在列國之中從未有過,就算是大周天子來訪,也從未有此禮遇。

    ;;;夫差小兒本就傲慢無禮,又如何受得了這種輕謬之氣,縱然當面不發,背後也會十分惱怒。

    ;;;所以鬼谷王禪一走,晉國出兵之機,他就馬上就徵兵向巢邑進發。

    ;;;其實吳國夫並此次出兵巢邑,也並非只想重新占得巢邑三城,而是盯防著晉國。

    ;;;此時的楚國未必能抵抗晉國與鄭衛結盟的二十五萬大軍,那麼當初夫差與楚國交好,就會惹怒晉國。

    ;;;而吳國出兵以牽制巢邑之兵,也算是向晉國示好,以求緩解晉國對吳國背叛之怒。

    ;;;而且吳國也想混水摸魚,趁楚國三面受敵,而內有禍亂之際,吞併楚國封地,向西擴展。

    ;;;列國之交,從來沒有什麼朋友可言,吳國與楚國交好也是投其所好,而此時改弦易張,也是適應形勢。

    ;;;若晉國占強,那麼吳國很可能再次投靠晉國,若楚國占強,那麼吳國自然還是會再次歸還所占城池,反而體現出交好之意。

    ;;;而且秦國的走向,也決定的吳國的選擇,若秦國十萬大軍不退,同時攻擊楚國上雍,那麼吳國不僅其它兵甲還會向楚國大舉進攻,楚國就會有滅國之危。

    ;;;所以此次看似鬼谷王禪預謀在先,可卻還是過於自負,沒有想到列國之勢牽一髮而動全身。

    ;;;此時北方的事也夠他亂的了,他竟然還與宋國有賭約,明擺著也想攻伐宋國。

    ;;;這也正好被晉國利用,讓楚國與宋國之間憑添猜疑,宋國的走向將來會成為楚晉此次對峙的關鍵所在。

    ;;;而若秦國攻楚,那麼宋國說不定就會與晉結盟,這樣一來,楚國就會成為被列國瓜分的對像。

    ;;;更何況楚國內亂,這才是楚國的危患之處,讓楚國一時之間無法應對。

    ;;;棋鼓相當,只是鬼谷王禪一廂情願而已,局勢的變化已非他一個少年人可以控制的。

    ;;;文相國,王姐是否已派人去接了?」

    ;;;勾踐本一直在分析著列國形勢,可此時卻突然冒出一句看似無關之事,十分意外。

    ;;;其實於勾踐來看,縱然楚國有鬼谷王禪,可卻還是太嫩了,所以他並不看好楚國,這才提前安排要把越姬接回越國,以避將來之禍。

    ;;;「王上放心,據派去的人傳書回來,楚國王后已離開楚都,該用不了十日,就會抵達越都。」

    ;;;「好,那就好,如此本王就可以放心施行大計了。

    ;;;范將軍,現在來看楚國只有八萬有效精兵,六萬新兵,則晉國則在二年前就有備而來,有二十萬精兵,再加鄭衛的五萬精兵,若是秦國此時攻楚,而吳國亦然攻楚,楚國又因白公勝內亂,晉楚之間就不會是棋鼓相當,而是楚國有傾巢之憂。

    ;;;此事不必再議,也不必懷疑。

    ;;;現在本王再問你,吳國除了孫武親率五萬大軍向巢邑進擊之外,其它吳國兵甲又有何動向。」

    ;;;勾踐分析了所有形勢,其實都是不利於楚國的,外有三面強敵窺視而內有禍亂未除,楚國已有覆國之憂了。

    ;;;所以他才斷定此次楚與晉對峙不同以往,而是一邊倒之拋,並非棋鼓相當。

    ;;;「王上,以我對鬼谷王禪的了解,此人心智雖然未完全成熟,可其智謀卻讓人恐懼,此時的形勢他當能預料得到,可他卻依然我行我素,這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這也是在下之所以還不敢肯定晉楚對峙誰優誰劣之故。

    ;;;至於吳國,夫差此時也不在吳都,而在調集吳國大軍,似乎有向吳楚邊境聚集的動向,與王上分析十分湊巧。」

    ;;;范蠡此時雖然承認勾踐的分析,可卻並不肯定勾踐對於晉楚局勢的判定。

    ;;;畢竟王禪與他打過幾次交道,他對王禪的了解要勝過其它人。

    ;;;而最後也詳實說出吳國大軍動向,卻只用了湊巧兩字,就是覺得這一切似乎都太過巧合,與勾踐分析的一模一樣。

    ;;;吳國就是想向晉國示好,而且更想趁楚國受敵之機,內亂之時渾水摸魚。

    ;;;並且於吳國而言,並沒有什麼吃虧的,若楚國能挺過此劫,他還可以把所吞楚國之地,歸還楚國這樣反而可以討好楚國新王。

    ;;;若楚國有危,那麼也算是間接幫助晉國,讓晉國不再對吳國有屑,兩面討好,兩不得失。

    ;;;若楚國真的覆國,那麼吳國也可侵吞楚國大部分封地,甚至比之秦與晉會得利更多。

    ;;;如此一來,那麼越國又該如何選擇呢?

    ;;;其實范蠡早已知道勾踐的想法,而且也做足了準備,可范蠡畢竟也算是兵法大家,十分謹慎,而且對於利害得失,都要精密計算,從來也不想吃虧。

    ;;;「不錯,世間之事就是如此湊巧,而鬼谷王禪就是這所有湊巧之事的攪屎棍。

    ;;;他所到之處,似乎從來都是如此,不攪得天翻地覆,他會覺得沒有意思,這也是少年得志的毛病,好大喜功。

    ;;;吳楚交好,是他的功勞,北方四城與巢邑三城自徵兵甲,也是他的傑作。

    ;;;而這也正好刺激了北方的晉國與鄭衛宋這些弱小諸侯,讓這此諸侯感受到楚國的威脅。

    ;;;楚都端午盛會也是他出的主意,想在列國之間為楚國博得賢名,也是想為楚王出風頭。

    ;;;可到頭來,楚國未掙得半分盛名,威名到讓這小鬼給賺得盆滿杯滿。

    ;;;出使秦國,送十車重禮,卻換回了十五車回禮,世人看來,秦與楚國兵釋前嫌,到真的兄弟交好。

    ;;;可實質上,秦國卻並不撤兵,這才是真實的秦楚關係。

    ;;;對於這種虛名,也只有鬼谷王禪才能做得出來,也只有他是最喜歡的,沽名釣譽。

    ;;;出使宋國,與宋公整日把酒言歡,像是故交一樣,過了一個得意的春節。

    ;;;可他卻並不依規依禮履約出使鄭衛,這明擺著就是不把鄭國與衛國放在眼中,以大欺小,持強凌弱背信之舉,實為世人所不恥。

    ;;;這才讓鄭國與衛國對楚國喪失信心,而僅是因一個鄭國使臣被刺,此時已是鐵了心要跟著晉國。

    ;;;而他出使吳國更是囂張,竟然讓同樣傲慢的夫差小兒率吳國百官十時相迎。

    ;;;此事不論他對吳國有多大功勞,我看吳國那三位重臣都會覺得臉上無光。

    ;;;十里相迎一個楚國左相,這在列國之中簡直就是笑話。

    ;;;這個小鬼是聰慧無比,本王對他也是十分惜才,只是可惜了,人太過聰明就會把別人看得不如自己。

    ;;;而他對列國形勢實在過於自負,覺得可以憑己之意,任意控制,殊不知,列國局勢比他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利益糾葛有的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在的局勢,正是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作而自受。

    ;;;只是可憐楚王,一直不能掌控朝堂,得鬼谷王禪,像得了一個寶一樣,竟然會信任這樣一個小鬼,弄不好連自己都要命喪於這場危局。

    ;;;也罷了,聰明反被聰明誤,倒也不值得同情。

    ;;;列國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想大周文王之時大封七十一諸侯,現如今能存活的又有幾個呢?

    ;;;(越國本來並不算在大周天子之下的諸侯名列,到後期越國滅了吳國才得到天子的認可,封了爵位,現在的越國其實與大周其它諸侯並不一樣,算起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那以如此形勢,難道我越國會坐視不理嗎?

    ;;;若吳國侵占楚國大片封地,而秦與晉分割其它楚地,這樣我越國就會被列國擠壓在東南一隅,不出三年,就會被吳、晉、秦侵吞,這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可這是擺在我越國面前的決擇。

    ;;;兩位受卿,剛才本王已說得清楚,想來兩位愛卿也聽得明白,現在也該為我越國謀算了。」

    ;;;此時勾踐把列國形勢分通透,就是把越國的機會與危險說清楚,像下棋一樣,把各方都擺出來,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變故分析清楚,這樣再來依此形勢,作出越國對此的應對之策。

    ;;;范蠡與文種相視一看,知道事已不可改變,縱有其它想法,也無法勸解勾踐了,只能依著勾踐所設想,來為越國謀略了。

    ;;;【作者題外話】:越王勾踐一開始也是志大才疏之人,在歷史上之所以一直宣揚他臥薪嘗膽,壯志不失,最後反而大敗吳國,而滅了吳國,其實也只是宣揚中華民族忍辱負重的精神,但究其根本原因,其實並非完全是勾踐之功。

    ;;;後期越能滅吳,一是孫武隱退,二是夫差欲圖北上稱霸,與齊國搞了一個黃池大會,而越國才趁夫差不在吳國的良機攻擊吳國。

    ;;;而且此書里會把此次大戰,為何夫並不殺勾踐寫明,這些都是有因緣的,並非如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賄賂了吳國太宰伯否,而是因為蓮花公主的緣故,而且伍子胥的死,也與此事有關,也正好應對了王禪入吳國時為其觀相的結論,壽不過六五。

    ;;;至於勾踐,像許多歷史人物一樣,只是留存了一部分優秀的傳承,而後期越國之所以被楚齊魏瓜分,當然也是有勾踐的原因在其中,其實他與吳國夫差是十分相似的,都是傲慢而好大喜功之人。測試廣告2


https://sg.emcszyg.com/%E9%AC%BC%E8%B0%B7%E7%A5%9E%E8%B0%8B-399880/694.html
相關:    都市神醫:開局九張婚書  師娘,請自重  扼元  諸天影視劇變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鬼穀神謀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當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鬼穀神謀"
360搜"鬼穀神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77s 3.589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