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曼妞》,法國電影的經典之作,全球票房超過一億美元,相比50萬美金的成本,可以說讓製片方做夢都會笑醒了。
電影之中充斥著大量的裸露鏡頭,但與「真槍實彈」的成人電影相比,卻又顯得十分含蓄。
本片著重點放在了優美的人體造型和藝術化的攝影,並沒有硬性鏡頭的直接感官刺激。通俗點來說,人家拍的這個片講究的是氣氛,是挑逗,而不是真刀真槍,硬幹一場。
此片被梁淑儀引進之後,在藝美院線上映,吸引了非常多的觀眾前來觀賞。雖然在海報上標明兒童不宜,十八禁,但票房依舊持續攀升。
同時這部電影的口碑也非常之好,雖然是三點盡漏的電影,但表達的內涵卻非常豐富,影評人給出的評價也非常高。
對於《艾曼妞》這種票房與口碑雙贏的電影,香港那些製片公司自然不會放過。
一時間,很多製片公司都跟風搶拍同題材的電影,諸如《艾曼妞之老泥妹》、《艾曼妞之廟街十三鳳》、《艾曼妞之我性我素》等等。
連邵氏也找來《艾曼妞》的主演西爾維婭.克里斯托爾,加上電影導演何藩一起拍攝《再見艾曼妞》。
見《艾曼妞》這一部電影,攪動的香港都興起「艾曼妞熱」,許貫武也不得不感嘆香港影人就是腦子靈活,下手快,什麼都敢拍,什麼都可以拿來用。
……
《艾曼妞》的成功,多少緩解了藝美院線的壓力,不過這部電影卻沒有化解許氏兄弟公司面臨的輿論壓力。
之前許貫武回港時,就有人在許氏兄弟公司樓下抗議,攪擾的職員做事都不能專心。
《艾曼妞》上映之後,許貫武的罪狀上又加了一條,放映電影,有傷社會風化的帽子,一下子扣在了他的腦袋上。
對此許貫武感到十分委屈,自己不過才放映一部而已,邵氏每年都有好幾部風月片問世,但卻不見有人跑到邵氏影城抗議。
「妹的,擺明欺負人嘛。」許貫武看著樓下聚集的幾十個人道。
這些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僱傭的,每天準時八點就到樓下喊話了,而且還總是那麼幾個人。警察一來,這些人就麻雀般逃走,警察一走,他們就立刻匯集。許貫武都懷疑他們是不是看過我黨戰爭教學片《麻雀戰》。
對這種狗皮膏藥似的抗議,許貫武先前還有些受不了,自己一個人搬到《天天日報》辦公。
後來《天天日報》被小販兒堵門,同樣吵得受不了,許貫武只好又搬了回來。好在這麼一折騰,他的抵抗力漲了不少,對那些抗議的人也學會視而不見了。
其實許貫武也知道,之所以這麼多人抗議,不是許氏兄弟公司有什麼錯,而是整個經濟大環境差所致。
如果經濟景氣,人人有工開,有錢賺,鬼才願意每天站在樓下,仰著脖子往上喊話呢。
……
除了《艾曼妞》票房飄紅之外,還有一則好消息,就是程龍的《蛇形刁手》在美國上映了。
之前許貫武參加金球獎與奧斯卡金像獎的時候,帶去了許多港產電影拷貝,程龍的《蛇形刁手》就在其中。
而後許貫武入股國民娛樂公司,幫雷石東化解了諸多難題,雷石東投桃報李,接下了許貫武帶來的電影拷貝,答應幫他在旗下影院發行。
《蛇形刁手》先在洛杉磯唐人街影院試映,觀眾的反應都非常的好,讓雷石東增加了信心。
之後在南美裔與非洲裔聚集的社區放映,雖然趕不上《龍爭虎鬥》那麼轟動,但是觀眾的反應卻也不錯。
《蛇形刁手》精心設計的打鬥場面,給這些觀眾非常大的震撼。
70年代,美國還充斥著種族歧視現象,非洲裔、南美裔、華裔都受到歧視,所以人們內心中都充滿了怒火。
之前李小龍在《龍爭虎鬥》、《猛龍過江》等影片中,飾演的敢於反抗的功夫高手形象,如此受追捧,就是因為人們心中充滿怒火,他們迫切渴求發泄怒火的渠道。
程龍飾演的人物雖然沒有李小龍那麼充滿英雄氣概,但是勤奮、善良的品性,以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行為,依然使他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見這部《蛇形刁手》陸續獲得不錯的口碑與票房,雷石東當即決定擴大電影的上映規模。
在白人社區,雖然《蛇形刁手》沒有《龍爭虎鬥》那麼受追捧,但票房收入還是很不錯的。
許貫武在電話中,得知《蛇形刁手》在美國很受歡迎,也不禁十分的高興。
達瑞爾.扎紐克見這部電影賣座,還有心打算請程龍到好萊塢發展,替20世紀福克斯拍幾部動作片。
不過對於他的提議,許貫武想了想還是拒絕了。
美國好萊塢,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混,演員在那裡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就是製片人和導演手中的玩偶,讓你怎樣就怎樣,沒有多少發揮的空間。
程龍在香港這邊,可以自己兼任主演、導演和製片,大權一人獨攬,但在好萊塢,這幾乎完全是不可能的。
那些好萊塢製片人一次投資幾十萬幾百萬美元,是要讓你帶回上千萬上億的票房回報,不是讓你一個人作威作福的。
如果你的電影失敗了,那無論你之前多紅,多麼有人氣,多麼有才華,也會立刻被打入冷宮,很難再有翻身的機會。
所以許貫武為程龍的演藝生涯考慮,在自己沒有掌握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前,不會冒險把程龍推向好萊塢。
「就先用這些港產功夫片替他打基礎吧,這樣幾年之後,等我收購了20世紀福克斯,再進軍好萊塢市場,走的路就要平坦的多了。」許貫武拒絕了達瑞爾.扎紐克的提議之後,在心裡琢磨道。
……
就在《艾曼妞》熱映,許貫武為程龍在美國打響知名度而開心的時候,《天天日報》的發行渠道也初步構建完成。
經過一周的試行推廣,免費發行的《天天日報》,的確為所在的商店創造了不少的客流。
很多人在領取免費報紙時,會隨手拿杯豆奶、礦泉水等小商品,而來購物的人也會隨手帶走一份報紙。
所以《天天日報》和那些商店、超市就都實現了雙贏。
《天天日報》之前受到小販兒抵制的緣故,發行量一度跌破十萬份,但四天之後,就馬上回到了四十五萬份的佳績,創造了新的銷售記錄。
有了兩份加起來超過七十萬份發行量的報紙,許貫武在香港的話語權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之前其他報紙全部加起來的銷售量,也不過一百萬份,加上《天天日報.財經版》的衝擊,現在已經大幅下滑到七十幾萬份,而且銷量還在不斷下滑之中。
這就是免費發行帶來的巨大衝擊。
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自然能省幾毛錢就省幾毛錢。既然有免費發行的,而且內容質量又不錯,何必非要花錢再買呢?
香港人一向算盤打得精,這筆賬早就算的通透了。
每天拿免費報紙,一天省三毛錢,一個月就是九塊錢。
九塊錢買的菜,可以吃一周的時間。
而且報紙攢的多了,回頭賣廢品照樣可以賺錢。
總之,免費報紙好處多多。
在許貫武這兩份免費報紙的衝擊下,其他日報在底層群眾中的銷量大為減少,不過在中產階級、富商階級中的銷量卻沒有變化。
在那些有錢人看來,幾毛錢的報紙並不算貴,而且廣告少得多,看起來也舒服。
最新全本:、、、、、、、、、、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1s 3.68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