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快聽罷守卒的話,心中對兄長膠東王劉殷失望透頂,也感到顏面盡失。
然而,事已至此,已然是無退路可言,只有硬著頭皮繼續向前。
最後對著城門上的守卒高聲喊道:
「你們身為大漢的軍卒,世代受我劉氏恩澤,如今怎能助紂為虐?
還不趕快放下武器,開門迎接我進城!」
守卒們卻毫不買賬,大聲回敬道:
「少來這套!
大漢早已名存實亡,我們幾年都沒領到軍餉了!
哪像現在的大新天子,一登基就給我們加餉,這才是真正的明君!
你若真想幫我們,就趕緊下馬投降!」
劉快頓時怒火中燒,拔出寶劍,一揮而下,大聲命令道:
「弟兄們,給我攻城!
架雲梯!
今天要是拿不下即墨城,我還怎麼去代莽興漢?」
在他的帶領下,一群人蜂擁而上,開始猛烈地攻城。
然而,即墨城的軍民卻堅守陣地,一時間滾油和礌石等武器將劉快的軍隊打得傷亡慘重。
儘管劉快許下了豐厚的獎賞,但始終也無法攻破城門。
另一邊,王莽在得知膠東的叛亂消息後,並未顯露出絲毫的緊張。
他深知,權力更迭總會伴隨著風浪。
這些小規模的叛亂,不過是新朝肌膚上的一些微小癬疥,雖有些瘙癢,卻並無大礙。
他的心中可是裝著更為宏大的計劃,那就是繼續推進改制。
畢竟這是他稱帝之前,向天下、向神祇許下的莊重承諾。
上天神聖的符命,朝野的臣民們都盼望他能夠改制到底,
從而引領這個國家走向太平盛世,恢復堯舜的三代之治
另一邊,一連幾日後,劉快看著傷亡慘重的部下,心中明白再這樣下去只會全軍覆沒。
無奈之下,只好下令撤軍。
然而,即墨守軍卻看準了時機,乘勝追擊,劉快的軍隊被徹底擊潰。
劉快也在亂軍中落荒而逃,一直跑到長廣縣的荒山野嶺。
疲憊不堪的他實在跑不動了,只好找了一棵歪脖子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為大漢盡了所謂的「忠」。
當這個喜訊傳到京師時,王莽大喜過望,感嘆道:
「果不其然,真是老天有眼。
大新朝出現了這樣的忠臣良將和軍民,成功殲滅了反賊劉快,真是大快人心!
對於那些陣亡的軍民,予要好好弔唁他們,一律發給喪葬費,每人五萬錢!」
這時,有人提醒王莽:
「皇上,劉殷還在大牢裡等您發落呢!」
王莽連忙道:「趕緊放人!
劉殷是大功臣啊!
他知道天命無違,斷然拒絕了劉快的拉攏。
這樣的忠臣理應重賞!
予要將他的封國擴大到一萬戶,土地縱橫各一百里。
除了劉快的妻女外,其他應當連坐受罰的親屬也都免於追究!」
王莽又開始自我標榜,認為自己不愧是上天輔佑的真命天子,
連劉氏宗親自家兄弟,都反過來幫助自己平定反叛,可見天下歸心。
處理完封賞之後,王莽不在多想,拿起桌面上的竹簡。
這份竹簡上承載著一段往事,
哀帝時期,他被罷免大司馬之職時,當時的繼任者師丹給漢哀帝遞上過的一封奏疏。
奏疏之中,師丹詳細描述了一項未曾得以實施的改制措施——恢復井田制。
「古之聖王莫不設井田,然後治乃可平」
王莽細細思忖著師丹的奏疏。
確實,這奏疏當年曾頒布天下,然而,漢哀帝卻帶頭不遵守。
他口口聲聲讓官民限田,自己卻大肆賞賜,董賢一人便得田產兩千頃。
再者,限田令雖多次重申,卻如同虛設,朝野上下百般抵制,敷衍了事。
待漢哀帝一死,此事便也不了了之。
想到此處,王莽眉頭緊鎖。
回憶起自己在平帝元始年間,當宰衡之時,也曾重訂過奴婢田宅制度。
但那時,因事務繁忙,也是時機未至,未能訂出細則,也未能專意去推廣。
如今想來,實是遺憾。
念及此處,王莽心中頓時充滿了堅定。
「正所謂,新朝,新氣象!
我王莽決不會重蹈漢哀帝的覆轍。
此番必要親自推動改制,讓井田制在新朝得以實施。
讓這片土地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讓人民安居樂業,讓國家長治久安。」
而與這緊密相關的,還有奴婢問題。
在王莽心中,儒家思想的核心,若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那便是「仁」。
仁者愛人,倡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關愛。
但是在這個時代,大量的私人奴婢卻成為了社會的不平等之源。
儒學大家董仲舒就曾尖銳地指出,並建議禁止主人擅殺奴婢。
這足以說明,任意殺害奴婢的現象在當時並不鮮見。
更為深遠的是,奴婢問題與土地問題之間存在著根本的關聯。
當一個人失去土地,就不得不賣身為奴,以求得一線生機。
因此王莽認為,若要解決奴婢問題,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問題。
倘若能將田地平均分配,奴婢問題也將如冰雪消融般迎刃而解。
而王莽更是曾因為兒子殺了一個奴婢而痛心疾首,甚至迫使兒子自殺以謝天下。
所以他認為,拯救奴隸不僅是他個人的夙願,更是新朝改制的一面鮮明旗幟。
於是,在國師劉歆等人的協助下,王莽大刀闊斧的開始了改革。
首先便是舉起大刀,無情地劈向了土地與奴隸制度的枷鎖。
要求天下重歸那古老淳樸的「井田制」。
將廣袤的土地重新收歸國有,堅決制止土地的自由買賣。
隨後更是嚴令禁止奴隸買賣,要讓那些長期生活在黑暗與絕望中的奴隸們重獲自由。
王莽這一改革,從名義上終結了土地私人占有的不公制度,
使得天下萬民皆成為他王莽的子民,腳下的土地皆為他所守護。
然而王莽沒料到,這一刀卻深深刺痛了王莽過去的鐵桿戰友——豪族的心。
他們曾與王莽並肩作戰,共享榮辱,但如今卻成了他改革路上的絆腳石。
王莽卻帶著崇高的理想,渴望通過恢復古書中的「井田制」,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和諧的社會。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s 3.68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