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龍嘯大明最新章節!
清廷在南陽地區防禦的主將是懷順王耿仲明,駐守兵力約有八萬五千左右,其中也還包括一支新軍神兵營,兵力約有一萬三千餘人,神兵營的統領是李永芳的五子巴顏,也就是駐守山東兗州的李率泰的弟弟。
雖然和徐州、山東相比,南陽的駐軍顯得少了一些,但清軍在南陽西北的陝西西安府,還有尼甚和韓岱的駐軍約四萬五千人,另然在湖廣以西,就是吳三桂的四川,不管什麼說,現在吳三桂也是偏向清廷一邊的,因此南陽地區有諸多的後援,防禦實力並不算差。
但讓耿仲明覺得十分苦惱的是,清廷所封的四大異姓王中,孔有徳已死,尚可喜在廣東奉立朱以海為帝,成為南明永安朝廷的實際掌權者,在名議上已經叛清,而吳三桂也在四川形同割據,當上了土皇帝,都屬於是在我的地盤我做主的那一類,只有耿仲明現在仍然不得不受制於清廷,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雖然現在耿仲明奉清廷之命,在南陽駐守,儘管在名議上,南陽的所有守軍都歸耿仲明節制,但其中真正屬於耿仲明嫡系的部隊,只有四萬餘人,而在其他有部隊除了神兵營之外,還有漢軍正白旗固山額真石延柱部約一萬八千人馬,神兵營其實是聽命於石延柱的。其實耿仲明根本就調動不了他們。另外還有降將、原明大將左玉良之子左夢庚部,約一萬五千人馬,也是直接聽命於清廷。
因此現在的南陽地區,其實是耿仲明和石延柱兩人一起駐守,俱體的兵力分布是,耿仲明部駐守南陽,部將徐得功、連得成率一萬五千人馬,駐守鄧州,左夢庚部駐守新野;而石延柱部駐守唐縣、神兵營駐守泌陽。南陽在古時也被稱為宛城,實際上是由耿仲明駐守宛西,石延柱駐守宛東。之所以這樣安排,也主要是因為清廷對耿仲明並不放心。
北方舉義反正發生之後,駐守西安府的尼甚、韓岱部人馬奉多爾袞之命,去甘肅的叛亂,也使南陽地區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外援,因此這也讓耿仲明和石延柱兩人十分擔心,如果這個時候,中華軍向南陽發動進攻,自己恐怕就難以應付了。
幸好多爾袞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以川北四府之地,換取了吳三桂威逼湖廣西境。
一來是得到了清廷的四府之地,二來吳三桂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因此在接收了川北四府之後,吳三桂也命自己手下的大將郭壯圖、高大節、王屏藩三人分別率軍進駐興安、夔州、黔江三地,三路人馬合兵約有近六萬,全部都威逼湖北西部。這一來也讓耿仲明和石延柱安心了不少,如果吳三桂肯幫忙,當然比尼甚、韓岱要強得多了。
而也就在同時,湖廣軍區也收到南京統戰部的命令,準備發動南陽戰役,進取南陽之地,配合山東軍區的作戰,同時也為下一步鉗制中原,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
湖廣軍區是南京設立的五大軍區中,額定兵員最多的一個,包括有五個師、五個旅、騎兵師、特種兵師各一個,總兵力約在十一萬五千左右,司令部設在武昌府。
收到南京統戰部的命令之後,湖廣軍區司令部的成員李定國、楊武丞、李牟等人也立刻招集各軍軍部成員回到武昌,參加軍事會議,討論怎樣完成統戰部下達的命令。
第六軍的軍長李漢軍首先發言道:「現在清軍在南陽兵力並不多,只有八萬多人,而且還分為耿仲明和石延柱兩部,各自為政,正好有利於我們逐個擊破,而且西安府的尼甚和韓岱去甘肅平亂,無法援助南陽,因此我認為這一次的作戰計劃,應該是很容易實現的。」
第六軍一直駐守在襄陽一線,和南陽的清軍對持,因此李漢軍對清軍在南陽的情況十分了解。
十七軍的軍長李元胤道:「如果僅僅只是南陽,並沒有多少困難,但現在吳三桂派遣人馬,進駐興安、夔州、黔江,全部都逼近我們西面邊境,一但我們全力進取南陽,吳三桂從西邊再打過來,我們怎麼應付。」
十七軍是駐守恩施-荊州一線,夔州、黔江兩路的川軍都威逼到了他的防區,因此李元胤也各軍當中,倍感川軍的壓力。
這時楊武丞道:「進取南陽之地,我看只要兩個軍就各夠了,剩下兩個軍,留守兩湖地區,能不能抵擋得住吳三桂的進攻呢?」
十三軍的軍長黃向東道:「聽說現在吳三桂在川中號稱擁兵二十萬,雖然誇大了一些,但十五六萬總會有的,如果用來進攻我們,出動的人馬不會少於十萬,兩個軍的兵力雖然不算少,但要防守的區域太廣了,恐怕兵力會分散得很厲害?」
第八軍的軍長黃慶文連連搖頭,道:「我們為什麼一定要防守呢?難道就不會集中兵力,主動出擊,進攻四川,迫使吳三桂撤軍嗎?」
楊武丞道:「依我看這次雖然吳三桂出兵逼近鄂西地區,不過是作出一個姿態,最多也只會對湖北發動幾次中小規模的進攻,全面進攻的可能性不大。吳三桂比誰都要狡猾,絕不會輕易來進攻湖北,因此我看有兩個軍駐守兩湖,應該是足夠了。」
李牟搖了搖頭,道:「這樣把希望寄托在』敵軍不會…』,太冒險了,萬一吳三桂真的會全面進攻湖北呢?誰敢說就絕対沒有這種可能性。」
李漢軍道:「那麼統戰部的命令怎麼辦?」
李牟道:「我們可以將情況如實向南京反應,請求給湖廣増派兵力,然後再出兵,現在吳三桂出兵是事實,統戰部應該是能夠理解的。」
楊武丞道:「等増派的兵力到達湖北,至少要一個月,會不會拖得太久了,不要忘了我們這一次作戰,還有一個重要的目地,就是配合山東那邊作戰,如果再拖一個月,這個目地恐怕就達不到了。」
這時一直沒有開口的李定國終於發言,道:「我看可以雙管齊下,一面向統戰部反應,請求増派兵力,一面也可以出兵進攻南陽。就目前川軍的情況來看,留下兩個軍駐守兩湖是綽綽有餘了,如果吳三桂再出大軍,我們的援軍也差不多就到了。而且我們也不用守住全境,只要分守住幾個重要的城市,等吳三桂真的進攻過來,只要守住幾個耍點,那麼是我們的援軍晚幾天,也足堅守到援軍趕來,就算丟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也不會影響大局,只要援軍來了,或是我們攻占了南陽府,就可以立刻回兵救援,把川軍趕走,返樣一來,也就不會耽誤時間,一舉兩得。」
其他人聽了,也都認為李定國這個辦法很好,因此也決定按統戰部的要求,首先出擊進攻南陽。同時也立刻給南京統戰部發文,要求增派兵力。
而這一次出兵的分工是,甴司令員李定國,參謀長李牟率領第六、八兩個軍,另加一個特種兵團和一個騎兵團,共計約六萬二千兵力,進攻南陽。而副司令員楊武丞留守,率領十三、十七軍的剩餘兵力,守衛兩湖地區,由十三軍十九師駐守勛陽,拒敵興安的川軍。二十八旅駐守夷陵,拒敵夔州的川軍,十七軍六旅駐守恩施,拒敵潛江川軍,十七旅駐守湖南辰州,特種兵師和騎兵師的剩餘兵力為總預備隊。
同時李定國又給吳三桂寫了一封信,首先措辭嚴厲的質問吳三桂,兩湖和四川近年以來,一直各守彊界,相安無事,何況中華軍是以抗清為已任,並未以吳三桂為敵,而這次吳三桂無故增兵邊境,威逼湖北,莫非是想與中華軍一戰嗎?隨後又警告吳三桂,現在他是出兵救援清廷,如果中華軍調轉槍口,對四川用兵,清廷又是否會援救四川呢?因此何去何從,還想吳三桂三思而行。
吳三桂接信之後,也陷入沉思中,他心裡當然清楚,前面的一大堆都是廢話,中華軍不是與自己為敵,那是因為清廷還沒完,一但清廷滅亡,下一個就輪到自己。但後面的一但中華軍進攻四川,清廷會不會來救援自己,以前吳三桂到真沒想過這個問題。
現在清廷最大的問題是需要時間來緩過這一口氣,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清廷能夠有個二三年時間,平定內亂,製造火器、練好新軍,積草屯糧,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希望和南京爭雄的,當然真要是那樣,南京會不會容清廷從容發展,會不會再弄幾個北京暴亂的事情,那又另當別論了。
因此如果現在中華軍改變目標,把槍口對準四川,恐怕是清廷最希望看到的結果,要說吳三桂不怕中華軍,絕對是假話,吳三桂本身和中華軍交過手,這幾年的戰績也擺在那裡,如果清廷對中華軍還能頂一陣,但中華軍全力進攻四川,吳三桂絕對是完了,而清廷就箅是救援四川,估計也不會比自己現在做的好多少,指望發舉國之兵,絕不可能。
想到這裡,吳三桂也不禁打了一個寒顫,自己這次不會是引火上身吧。
但問題是清廷真的完了,自己同樣也難倖免,那麼自己應該怎麼辦呢?該不該救援清廷呢?這一下吳三桂可真是左右為難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68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