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莫夫少校的建議,也正是龍雲現在想做的事。
雖然自己就是這一計劃的提出者,真的進入「魯斯蘭」運輸機內部,見到了項目組的出色工作,龍雲一路走過來都在挺讚賞的頻頻點頭,他走進隔間四下打量一番,看到這間面積不大的隔間與其他「房間」一樣,由於沒有吊頂的緣故,天花板直接就是運輸機那筋梁交錯的頂部艙壁。
除此之外,另有一條底部固定的金屬爬梯,抬頭看上去,在挺複雜的一套作動機構旁邊,似乎還有艙門式的結構。
見到了「魯斯蘭」機背中後段新增的這一處艙門,對少校先前介紹的情況就有了很直觀的理解,接下來,龍雲嘗試著爬上去走了一遍操作流程,發現這樣登機的難度並不高,當然等飛機真飛起來也許會更費點事,但既然試飛員們已經成功完成過不止一次,那麼,他也應該能順利進入座機:: ..才是。
搭乘An-124B出擊,如果只是把一架S-27M2馱在機背上,飛行員在座艙里度過前往戰區的漫長旅途,那未免也太辛苦了些。
試驗過登機流程,感覺這套裝置改裝的相當不錯,龍雲從爬梯上下來,和納西莫夫少校說了幾句話,機艙里就響起一陣電鈴聲,一名隨行克格勃探員過來報告,「魯斯蘭」的飛行準備已經就緒,上面也發來了最新命令:
「中將同志,司令部剛發來了一攬子行動計劃,您看。我們什麼時候出擊?」
「怎麼。——計劃上沒詳細說?」
身為這次秘密行動的計劃者。龍雲一開始還沒完全進入狀態,他和來報告的人員對視了幾秒鐘,才意識到自己現在是這架An-124B「魯斯蘭」的乘客和最高指揮官:對維克托*雷澤諾夫航空兵中將來講,作戰命令就直接下達給他,至於具體的戰術安排,就需要他自己根據戰況來拿一拿主意。
既然如此,反應過來的龍雲很快意識到,在戰鬥在即之時。司令部傳過來的計劃自然不會再只是語焉不詳的描述,他需要好好研究一下:
「好吧,現在是晚上八點四十分,司令部的計劃呢,我需要先了解一下戰鬥流程。」
雖然事出倉促,之前已經做好了一切出擊準備,也有了參與遠海決戰的一攬子作戰規劃,現在需要獨自做出決策,心事重重的龍雲才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是何等重大,他趕緊招呼瓦蓮京娜去拿資料。跑到臨時改裝的「作戰指揮室」里研究眼下的遠東戰況。
海洋上的較量如火如荼,現在卻有時間在待命的「魯斯蘭」運輸機上研究戰局、決定何時出動。這聽起來好像有一點荒謬。
關起門來研究情報,這時候的龍雲卻顧不上那許多。
作為一名VVS高級軍官,早在伊爾庫茨克提出要參加戰鬥時,作戰經驗豐富的他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場維克托*雷澤諾夫的個人表演,而應該是把自己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螺絲釘,嵌入到紅色帝國在遠東戰區的龐大戰爭機器中;就在此時此刻,除去浩瀚大洋上的紅海軍第一、二海空戰鬥群之外,這場戰役的重要角色——紅海軍遠程轟炸機部隊,四個轟炸機團的T-22M3都在幾處瀕海基地中蟄伏,一旦維克托發出指令,經過總司令部核准,這些掛載著KSR-5、Kh-15反艦導彈的噴火巨獸就將傾巢而出,在紅空軍S-27M/UBM戰鬥機的掩護下直奔遠海,對美國航母戰鬥群發起大規模空中火力投射。…
T-22M3,T-22M(T-26)家族的改進發展型號,相比原型T-22M/M2的改動比較大,不僅最大飛行速度從馬赫一點六提升到馬赫二點二,最大航程也達到了七千公里,換算下來,使用機內彈倉掛載方案的遠程轟炸機作戰半徑可以達到三千公里。
如果不考慮護航問題,那麼T-22M3從蘇聯遠東基地起飛,就可以直接奔赴戰場,而不需要進行空中加油。
三千公里的航路,對一等戰備的紅海軍轟炸機部隊來說,接到命令後立即升空,只要三個小時就能進入交戰海域,那麼對維克托來說,他搭乘的「魯斯蘭」速度比較慢,就要比反艦導彈機隊提前一小時左右出發,此外還要協調水面作戰編隊和潛艇部隊,可想而知,這樣一場戰役的規模會有多大,協調起來又是多麼困難。
感覺肩負的責任極其重大,躲起來翻看一下情報,龍雲先大概弄清楚了數千公里外的海上作戰形勢。
最近幾天來,隨著蘇聯軍方對各路情報的匯總,宿敵美國海軍的動向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尤其是大約一周前,蘇聯軍事機構從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了兩顆低軌道偵察衛星,加強對北太平洋地區的間斷偵測,美國人的策略也差不多,兩支規模龐大的艦艇編隊一邊互相接近,一邊試探對手的虛實,雙方前哨兵力發生過幾次接觸,但一直沒有爆發決戰。
面對美國海軍的三航母戰鬥群,越過千島島鏈後,紅海軍的部署也進行了一些調整。
在編隊離開鄂霍次克海之後,為了等待因主機檢修而耽誤了時間的「提比里西」號,「瓦良格」號重型載機巡洋艦組成的第二海空戰鬥群起先在島鏈附近游弋,順便進行一些攻勢反潛作業,三天後才接到了護送「提比里西」號的第一海空戰鬥群,然後與從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方向駛來的第三海空戰鬥群一部匯合。
三支艦艇編隊兵合一處,為遠洋海戰準備的兵力基本到齊,規模龐大的紅海軍艦隊就重新編組成兩個戰鬥集群。
在這其中,作為遠洋海戰的主力之一,1143.5型「提比里西」、1143.6型「瓦良格」兩艘重型載機巡洋艦與1144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伏龍芝」號一起組成海空戰鬥群,編成有956/956E型導彈驅逐艦四艘,1155型大型反潛艦三艘,1135型警戒艦三艘,971A型攻擊型核潛艇兩艘,新一代945A型攻擊型核潛艇兩艘。
通過海空戰鬥群的重組,紅海軍太平洋艦隊把手上的艦載航空兵集結在一起,作為遠洋戰鬥的核心力量部署在二線。
除此之外,原先配屬在第一、二海空戰鬥群的三艘1164型導彈巡洋艦「白俄羅斯」、「烏克蘭」與「塔吉克」號則組成一個水面戰鬥群,編成有949A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四艘,1134.2型導彈巡洋艦兩艘,956E型導彈驅逐艦三艘,1155型大型反潛艦兩艘,971A型攻擊型核潛艇四艘。
一個海空戰鬥群,外加一個水面戰鬥群,兩支艦艇編隊的規模都著實不小,不過這基本上是一種指揮體系上的劃分,兩個戰鬥群一般也不會遠遠分離各自為戰,而是前後保持一定間距東進,這樣既可以減輕指揮協調難度,提高自動化防空網絡的運作效率,又可以互相支援,在艦載航空兵的掩護下尋機發動密集的反艦導彈齊射。
要攻擊美國航母戰鬥群,正如龍雲此前的分析那樣,紅海軍主要還是依靠「三位一體」的導彈作戰體系,對正在與敵對峙的遠洋艦隊來說,水面導彈艦艇和巡航導彈潛艇才是真正的反艦主力。…
看一看紅海軍的水面戰鬥群,三艘1164型導彈巡洋艦,四艘949A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包括P-500、P-700導彈在內,遠程重型反艦導彈的數量一共是一百四十四枚——這數字,的確堪稱恐怖,畢竟反艦導彈之間的差別也很大,紅海軍導彈巡洋艦與導彈核潛艇上搭載的這些大傢伙,打中一枚就可以讓萬噸級艦艇報銷,即使U.S.Navy的重型航空母艦,吃上兩三枚也會失去戰鬥力,再多上幾枚就要直接完蛋,威脅可以說是非常大的。
當然,考慮到P-500、P-700等重型反艦導彈五百公里左右的射程,還有目標搜索、中繼制導方面的極高需求,單純的水面戰鬥艦艇很難突破美國海軍的空中攔截,戰術價值並不像紙面上看起來那樣高,必須得到海空戰鬥群的空中掩護和支援才能發揮作用。
另一方面,對太平洋艦隊的海空戰鬥群來講,蘇聯航母艦載機部隊的作戰模式也和美國航母艦載機部隊完全不同,前者主要是承擔艦隊防空、反潛任務,也就是用於戰術防禦而不是進攻,後者則偏重於戰術進攻,即使面對俄國人的反艦導彈威脅,也是通過戰鬥攻擊機搭載空射反艦導彈實施反制,是一種「用進攻來防守」的典型思維。
正因如此,在紅海軍與美國海軍的兩三天對峙中,採取不同建軍思路的兩支遠洋艦隊一直沒有出現紕漏,同時也就抓不到消滅對手的機會。(未完待續……)
第一二一一章 兩個戰鬥群。
第一二一一章 兩個戰鬥群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4s 3.68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