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火」再度出現,美國人全力迎擊,一場激烈的攻守較量就在眼前。
朝陽初升的西北太平洋,波濤洶湧的幽藍海面上,分布著一艘艘作業繁忙的重型航空母艦,戰機引擎轟然作響,一架架掛滿空空導彈、副油箱的F-14戰機,雙翼平展,舵面擺動,在起飛區的擋焰板後列隊待命,蒸汽彈射器驟然發動,滿油滿彈的「雄貓」在飛離甲板後微微下沉,然後才拖著兩道尾焰衝上藍天。
接到俄國轟炸機出現的警報,在幾分鐘內緊急放飛一個中隊的F-14「雄貓」戰機,CV-67「約翰*甘迺迪」號的彈射作業十分頻繁,南側位於艦隊中央的CVN-73「西奧多*羅斯福」號也一樣。
三艘重型航空母艦的戰鬥群,和一艘航母組成的戰鬥群相比,在艦載機出動方面有莫大的優勢。
就像現在,除了專司進攻、** ..載機回收工作剛剛結束的CV-71「喬治*華盛頓」外,兩艘航母緊急起飛F-14的能力也翻了一番,這意味著如果俄國人拼死突防、一個勁開加力往前沖,「雄貓」們也能從容占據方位、高度都符合「不死鳥」攔射要求的防禦陣位,而不會給對手留一點可乘之機。
面對強敵,「雄貓」們的反應很迅速,不過就在同一時刻,前方天空中攔截「鐮刀」的VF-122中隊卻陷入了苦戰。
駕機突防,襲擾破壞美國人的空中防禦體系,這任務對龍雲來說一點都不難。
雖然乍看起來。面對體系完善、戰機充裕的美國航母戰鬥群。一架僅僅依靠自身雷達的戰鬥機會居於絕對劣勢。擁有E-2C的美國海軍完全可以有「單向透明」般的戰場便利,隨便調動一些戰機就能把突防者打下來。
但是現如今,且不說駕機滲透的人是誰,在偵察機到處出沒、T-22M3滿天飛的時候,美國人的防禦重心顯然不是「側衛」,意在為紅海軍轟炸機隊開路、指示目標的白色二十號就沒幾個敵人來款待,身為掩護者,還能沾一點被掩護者的光。這說起來有點滑稽,卻早就在龍雲的戰前規劃之內。
沿著一條筆直航線前飛,路上迫退了美國人部署在艦隊西側的「鷹眼」預警機,龍雲耳邊終於響起了雷達照射的RWR提示音。
在嚴重干擾環境下,N011雷達只能概略探測到幾個迎頭目標,距離信息卻一點都沒有,身經百戰的龍雲卻猜了個八九不離十,他從迎頭接近目標的飛行高度、速度與編隊態勢上就推斷出,美國人派過來應戰、或者說就是送死的飛機,應該不會是「雄貓」。而是一群「超級大黃蜂」。
這種猜測,基本上也符合眼下的戰局。按照「魯斯蘭」發來的情報,紅海軍的幾個轟炸機團都在接近預定海域,美國人現在恐怕是焦頭爛額、也沒多少心思來和自己打一場傳統意義上的空戰。
帶著這樣的揣測,進一步向美國人的空防腹地滲透,龍雲駕機靈活躲閃、用一組發揮得當的連續側轉甩脫了美國艦載機的雷達跟蹤。
進入側轉後,RWR很快恢復了平靜,不過瀰漫式電子干擾的效果還在,龍雲就知道這些攔截者距離還遠——大概,怎麼說也有一百公里,否則以AN/APG-73的能力,他們才不會這麼容易被幾個側轉動作甩脫掉。
在浩瀚無際的大洋上作戰,與陸地上的情況不同,飽受地面雜波困擾而沒有一點下視能力的NDS(Nn-Dppr_San,非都卜勒掃描)模式也可以發揮一些作用。…
所以理論上講,如果PD模式因為目標的徑向機動而脫鎖,「大黃蜂」們可以切換到其它模式重新截獲,但現在雙方距離還遠,NDS模式的AN/APG-73可看不了一百公里。於是,就在天上「逆火」咆哮而來、「雄貓」全力撲擊之時,派去攔截「鐮刀」的幾架F/A-18E/F仍然需要占用寶貴的「鷹眼」指揮通道,按照預警機提供的目標訊息調整部署,兵分兩路向前方天空中的「死神」撲去。
從甩脫跟蹤,到被盤旋換位的VF-122中隊戰機重新截獲,「雄貓」與「大黃蜂」的迎擊戰術差別甚大,這一點當然沒逃過龍雲的眼睛。
雖然越接近美軍艦群、電子干擾的情況就越嚴重,年輕人還是綜合雷達、IRST與RWR的訊息綜合推測出了對手的意圖,他在短暫的脫鎖過程中一路加力爬升,等到美國人包圍上來、準備發射導彈攔截時,白色二十號已經取得了至少四千米高度差,一時間就讓中空的U.S.Navy戰機徒喚奈何。
面對狡猾的俄國佬,駕駛著機體龐大、發動機很不適應高速區間的「超級大黃蜂」,一萬米以上高度的「側衛」讓美國飛行員們十分頭疼,小伙子們一邊咒罵著加速爬高,為AIM-120B導彈創造發射條件。
拂曉天空中,四下里一片染金的蒼茫,加速疾飛的F/A-18戰鬥機,身形仿佛一支支凌厲的十字架,前機身兩側的寬厚邊條卻破壞了流暢的線條,機首雷達罩內,平板縫陣天線在持續進動,火控系統正在解算,一枚枚灰白色「Sar」導彈蓄勢待發,然而它們需要撲擊的目標也在爬高,攻防雙方的高度差也並沒有接近的跡象。
AIM-120B,美國海軍接收不久的一種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本身射程大大超過AIM-7系列導彈,不過和「麻雀」M型相比,接戰的負高度上限卻沒多少提升。
究其原因,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首先對於AIM-7F/M來說,因為沒有數據鏈,制約導彈射程的並非推進器、而是彈上半主動雷達導引頭的回波截獲距離,對一般空中目標,這數字很少能超過四十公里,即使「麻雀」的推進器再強悍也不能延伸射程。
其次,ARHM相對於SARHM的射程提升,彈道優化方面的貢獻也不小,一種SARHM,別的什麼都不改、僅僅把半主動雷達導引頭換成主動雷達導引頭,射程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為在接戰過程中,ARHM不需要對目標方位的變化做頻繁的跟隨機動,這樣就可以少跑一些彎路、同時節約自身的寶貴動能。
至於導彈射程的重要因素——推進器,從「麻雀」到「斯萊姆」,後者的推進器性能顯然更先進一些,可是個頭也比前者要小一圈。
正因如此,AIM-120B的負高差攔截能力提升有限,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對「Sar」的射高問題,在此之前,於高加索上空頻繁遭遇這種導彈,龍雲倒是很有一些忌憚,畢竟掛載這種導彈的基本上都是F-15「鷹」,而這種戰機的高空高速能力相當了得,即使初始占位不利,也可以很快加速爬升上來然後發射導彈。
但是現在,面對幾架掛滿導彈圍攻過來的「大黃蜂」,他卻沒有類似的擔心。
到了高空高速區間,F/A-18E/F差不多就是一隻焊著翅膀的鐵餅,雖然現在正以一己之力對抗美國海軍的空中防禦體系,暫時沒發現F-14蹤跡的年輕人還是胸有成竹。
孤身一人深陷重圍,這時候,尋常飛行員最擔心的就是沒看好六點——如果敵機被預警機導引過來、保持雷達靜默發射紅外彈,就很可能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被偷襲;可是對龍雲來說,憑藉洞悉一切的意識窺探,他只要集中精神掃掠四周,就能發現試圖接近的敵機,「偷襲」這種事在他眼前沒有任何市場,接下來的戰鬥,也就因此而少了很多懸念。…
越來越接近航母戰鬥群中心,天空中的紅星巨鳥還在閒庭信步,一批心急火燎、卻有點無計可施的「大黃蜂」在旁邊亂轉,勉強發射的AIM-120B沒有一枚招呼到了俄國佬身上,此時的艦隊西側天空中,卻又有一波戰機進入了「鷹眼」的視線。
剛剛發現了一批「逆火」,兩艘航母上的F-14戰機緊急起飛、現在剛剛完成放飛工作,發現艦隊方位二零方向又來了一批轟炸機,滯空的「鷹眼」很快發出警訊。
警報聲響起,一體化防空指揮體系的屏幕上多了一簇標記,指揮官們的臉色也隨之一變。
果然就是決戰了嗎,俄國人的轟炸機團居然在兩個方向上紛至沓來,這種情形,U.S.Navy還不至於無從應對,但威脅卻著實不小——更不要說那個該死的「鐮刀」,「飛鷹」中隊到現在也沒完成任務,看樣子俄國人是志在必得,難道說,他們已經弄到了具體的目標參數、然後才來了這麼一場大手筆?(未完待續……)
第一二五四章 第三批逆火。
第一二五四章 第三批逆火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66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