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來襲的「瘋狂伊萬」,周圍天空中的友軍戰機一時還無法協同,「骷髏」中隊長立即再度呼叫姍姍來遲的E-2C、讓指揮官調集更多的「大黃蜂」戰機來參與群毆。
援軍暫時還不能指望,不得已,幾架防空攔截掛載的「超級貓」只能和恐怖的紅星殺手在天空中周旋;眼見這些胖乎乎的灰色巨鳥雙翼後掠、在天空中拖出一條條蜿蜒航跡,駕駛M2型蘇霍伊戰機的龍雲並沒有一味砍殺,他的思路很清晰,就是在美國海軍的「超級大黃蜂」趕來之前,儘可能拖住這些有心無力的「雄貓」。
就在年輕人身後,此時此刻,近衛第317轟炸機航空團的二十三架T-22M3正降低高度、採取不易被雷達發現的超低空突防方式疾速前進,這只是他沖入美國海軍防空圈糾纏不清的理由之一,至於另一方面的考慮,就要看美軍指揮官的業務素質如何:: ..。
隨著龍雲的行動,西面天空中一時亂戰不斷,單機拖住好多架F-14在天上翻滾橫飛,更遠處則是一批心急火燎往前面趕的F/A-18C/D,場面真是要多亂有多亂。
亂戰之際,戰場態勢越來越複雜,紅海軍的第二波次反艦導彈還一枚都沒有發射,「西奧多*羅斯福」號上的美軍指揮官卻已滿臉是汗。
面對數量至少在兩個團、也就是四十架只多不少的俄國遠程轟炸機,手上可用的攔截機數量尚可,作戰協同卻成了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就像現在。俄國人的「逆火」從西北方向突防。分成幾個小編隊從不同方位滲透U.S.Navy艦隊防空圈,這對F-14機隊的攔截能力著實是一種考驗。
沒有「鷹眼」的縱覽全局,巡曳天空的「雄貓」沒辦法提前占位,現在雙方都處於超音速狂飆狀態,就看誰先搶到陣位!
搶占陣位,對T-22M3來說意味著作戰的成敗,對F-14A+/D來說,則意味著艦隊的生死。一架架掛滿導彈、可變翼最大後掠的「雄貓」仿佛一支支銳利箭頭,在數千米高空加速狂奔,一邊昂首繼續爬升,接近洶洶來襲的俄國轟炸機後就打出一波毫無遲疑的AIM-54C齊射,當然是在TWS模式下。
面對俄國轟炸機,「雄貓」們奢侈的開加力超音速奔襲,甚至不考慮油料剩餘,這顯然是對超音速「逆火」的一種忌憚。
關於超音速轟炸機,長久以來,一直有個誤會在流傳。不過很顯然美國人沒這麼想。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隨著戰爭技術的不斷發展。T-22M3、T-160乃至B-1A這一類超音速轟炸機,已經屬於作戰思想落伍、不能適應戰場形勢的恐龍般存在,理由是現代化防空體系對抗超音速目標的能力提升很快,低空高速突防的作戰模式已經不再適用,而變成了一種過時的能力。
這種說法,陸上的情況且不談,放在美蘇對峙的大洋上卻是一種謬論。
以紅色帝國的立場,面對美國人的航母戰鬥群,只要在岸基航空兵的作戰半徑之內,遠程轟炸機與重型反艦導彈的組合就是最有效的打擊手段。
和陸地上處處殺機的情況不同,飛越海洋上空的蘇聯轟炸機,在突防過程中只需要面對美國海軍艦載機的攔截——不管什麼樣的大型轟炸機,揚基們的遠程警戒體系發現距離大致一定,那麼關鍵就在於,你的轟炸機究竟能飛多快,在美國人緊急彈射的F-14抵達攔截線時,能不能有機會發射反艦導彈?…
這種情況下,亞音速的T-16、T-95與超音速的T-22M3、T-160,速度上的差別往往就足以左右一場較量的勝負。
按照美國人的一般部署,巡弋海空的E-2C可以在遠達七百公里的距離上發現來襲敵機,接下來,紅色帝國的導彈平台就要與美國人的艦載機來一場速度競賽,馬赫二突防的T-22M3與F-14的遭遇點距離美軍艦隊約三百公里、可以滿足KSR-5、Kh-15導彈的發射條件,但是馬赫零點八突防的T-16,這一數字就會到了五百公里開外,Kh-15射程不夠、根本無法開火,射程更遠的KSR-5雖然可以發射,卻只能設置為「全程高彈道」,遭遇攔截或者丟失目標的可能性就會激增。
所以很簡單,面對「不見『逆火』不撒『貓』」的美國海軍,超音速突防,就能爭取到開火機會,亞音速的話就只能洗洗睡,道理一點都不難理解。
轟炸機與攔截機的較量,理論分析大概如此,美國人很快陷入了一種彼此難顧的困局裡。
「逆火」來襲,「雄貓」挺身,前方將士拼死搶位,一場反艦導彈與「不死鳥」的大亂鬥就在眼前,精神緊繃的威廉*普拉特等人卻一陣情緒波動;沃爾什上校和緊張推算的參謀們剛剛報告,面對俄國人的第二波導彈攻擊,U.S.Navy的滯空戰機數量不夠、沒法攔截下足夠數量的空對艦導彈,這樣內層艦隊防空的壓力就比較大,無法保證三艘重型航空母艦的絕對安全。
不僅如此,這種推演的前提,還是俄國轟炸機掛載的是AS-6「王魚」。
如果伊萬們做的更瘋狂一點,每架「逆火」都掛上六枚、甚至更多的AS-16「回馬槍」,那麼接下來的對抗形勢就會更加複雜。
一方面,據情報人員的描述,這種導彈的射程不及「王魚」,意味著俄國轟炸機必須衝刺到艦隊防空攔截線上才能開火,提供給F-14「雄貓」的攔截機會會更多;但另一方面,AS-16這種技術上明顯比AS-6先進的空對艦導彈並不好應付,投擲數量也比後者至少多一倍,這樣的話,航母戰鬥群甚至可能面對超過一百二十枚「回馬槍」的密集突擊,這個數字簡直離譜,根本就不是「宙斯盾」系統能應付得了!
誠然,倘若俄國人的轟炸機真攜帶AS-16,發射導彈前後的「逆火」難免會被F-14打出去的「不死鳥」攢射,損失慘重是肯定的。
但是戰爭這種事,拼著挨打也要「兌子」的情況一點都不少,北極熊的戰鬥意志如何揣測都不為過,也許,那些駕駛「逆火」的赤黨真就打算這麼做,拼著座機中彈、掉進大海,也要把「回馬槍」都扔到合眾國艦隊頭上?
威脅一點點迫近,局面簡直就空前惡劣,手握重兵的威廉*普拉特中將卻著實難以定奪,幕僚們的分析和他的看法大致一樣,掉入亂戰漩渦的U.S.Navy戰鬥群處境十分危險,滯空戰機不能同時應付兩個方向的轟炸機威脅,即便不計算那一個惡魔般的「鐮刀」,身為指揮官的他也必須當機立斷,為前方單位指出一個準確的方向。
但是……
但是現在,這卻又談何容易!
從進入戰場到現在,面對大舉迎擊的蘇聯太平洋艦隊,普拉特中將的感覺一直不太妙。
開戰伊始,明明手上的艦載航空兵力量要勝過俄國佬,艦隊卻只能按照USPACOM、乃至五角大樓的命令行動,冒險抵近蘇聯海岸線,結果呢,海上決戰的場面倒是如期出現,伊萬們的轟炸機卻來了一波又一波,這樣下去不要說派出大機隊消滅俄國艦隊,就連航母戰鬥群的自保都會成問題。…
戰術,往往要取決於戰略,軍人的行為又會受到政治的制約,普拉特現在的情緒著實有一點異樣波動,他忽然開始質疑,自己麾下的這支艦隊從一開始就沒駛上正確的航路。
哪怕有三艘重型航空母艦坐鎮,艦載機數量、乃至質量都占上風,接近蘇聯海岸線也是一種冒險,雖然在上千公里的作戰半徑以外,俄國人的轟炸機只能獨自突防、幾乎沒可能突破F-14、「宙斯盾」這兩層防禦。
指揮艦隊和俄國人在海上決鬥,普拉特和幕僚們的想法本來是很簡單——只要反覆試探、確定了俄國艦隊主力的位置,一波大機群放出去就能炸沉對手,而對俄國人的「逆火」,從七百公里到三百公里的搶位子遊戲,嚴陣以待的「雄貓」可不是好惹的,它們肯定能搞定這些呼嘯而來的大梭鏢。
然而……正所謂「世事無常」,憑空跳出來的一柄「鐮刀」就將這些都打得粉碎。
面對梯次來襲的紅海軍T-22M3,戰機眾多的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原本可以從容應付,現在卻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因素而陣腳大亂;就在艦載機部隊應接不暇,航空母艦上作業混亂的時候,失敗的陰雲就已經在美國人頭頂飄蕩。
面對危局,威廉*普拉特等人眉頭緊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
而正是這個推測,把美國海軍的龐大艦隊推入了「回馬槍」肆虐的恐怖深淵。(未完待續……)
第一二六〇章 回馬槍之憂。
第一二六〇章 回馬槍之憂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1s 3.66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