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城」地下的幻景!
那些場景,究竟是一幕歷史,還是他再度發生了穿越?
真相,似乎兩者必居其一,沉浸在冥想中的年輕人卻不禁有些顫抖現在,他愈發覺得,不論真實情況如何,那段幻景中展現的世界,那場戰爭,竭力死戰的對立雙方,都必然是整樁事件中的關鍵。
非但如此,思緒繼續蜿蜒,曾經的思辨又一次浮現於眼前:
倘若那一切並不只是幻覺,那麼,究竟又會是什麼樣的存在,是外星文明,還是史前世界,又或者是某種終將註定的未來?
越是思考,眼前越是迷霧重重,所謂「關心則亂」,列車一路穿過茂密的熱帶叢林,車窗外景致變換、深淺不一的片片綠色晃過,車速不快,年輕人卻著實無心欣賞,現在,他不僅一如既往為自己身處的世界而擔憂,某種程度上,愈來愈濃重的緊迫感,也讓他對自身命運有了某種不安的預感。
「龍逸雲」,幻景中的人物,名字為什麼會這樣像,「龍雲」這個名字最初是誰給的,是他自己嗎?
「維克托雷澤諾夫」,又是怎麼回事,穿越,是嗎,但為什麼偏偏是他?
撇開這一切霧靄,我,身世詭異,「自己」到底又是誰呢
一路上絞盡腦汁,到後來,腦袋開始昏昏沉沉,列車到站時,被同行者拍醒的年輕人還有些頭痛,缺氧般大口喘息片刻。
從火車站轉乘汽車,密支那市區到「503基地」的路上,因長考而神思困頓,座位上的龍雲一直都沒什麼精神,不過,為避免顯露異樣,他還是勉強掙脫無盡的思考,和同行的代表團其他成員有一搭無一搭的閒談,還好其他成員也都和他不熟,一路上倒也尋常,車子很快就駛進基地正門。
按之前擬定的兩軍交流安排,「503基地」是代表團的重要一站,成員們會在這兒盤桓兩日,就是暫住一晚。
這種安排,原本龍雲就無所謂,現在更成了一個難得的休息機會。
抵達密支那基地後,當天下午,在基地餐廳里一起吃過飯,解放軍將領們在緬方接待人員陪同下參觀場站及配套設施。
一路走馬觀花,從綠植掩映、略顯破舊的拱形機庫,到樣式陳舊的機場塔樓,再到外表洋溢上一時代氣息、內部倒還比較現代化的「503基地作戰指揮中心」,其間,龍雲和一行人都挺專注,身為行內人,他們都知道這裡是緬甸北方的防空指揮中樞,不僅掌握駐紮在此的第1272中隊,基地周邊廣袤大地的雷達站、地空導彈部隊乃至落伍的高炮部隊,都盡在其轄制之下。
參觀完整座基地,不知不覺,一晃兩小時過去,當晚的研討活動就分成若干小組,來自指揮崗位的將官們與指揮官共聚會議室,而像龍雲這種「一線作戰人員」呢,就鑽機庫跑去和緬甸空軍的飛行員、地勤們為伍。
「第1272中隊」,裝備殲11的一支緬空勁旅,說到機型,龍雲當然很熟悉。
是夜,燈光管制的密支那基地里,機庫內泛著一絲絲熟悉的煤油、滑油味,來自北方鄰國的天空驕子們與飛行員、地勤一道,在身形龐大的「梁龍」戰機旁齊聚,交流戰術心得與裝備視角,言談之間,自然也難免提到印緬邊境的緊張局勢,限於規則,訪問團成員們的話都比較謹慎,不過謹慎則矣,對1272中隊飛行員的一些問題,還是很積極的正面回應。
1272中隊,裝備約二十架殲11戰機的一支主力,面對西邊的傳統對手印度空軍,力量上是有一些單薄。
與,如果不考慮飛行員的技戰術水平、作戰意志和士氣,僅就戰機來講,來自中國的殲11「梁龍」並不差,性能與印度空軍大量裝備的30相近,即便雷達與火控系統稍遜,裝備保養及妥善率也足以拉平這一差距。
然而另一方面,數量對比則對十分不利,坐擁十多億人口,印度維持一支數百架三代、三代半戰機的空軍並無太大問題,倘若戰況危急,還可以指望印度海軍的艦載機提供支援,而緬甸國力有限,空軍的總體規模還不到一百架,這種差距,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有拉平的可能性。
當然,所謂戰爭、乃至對峙衝突,從來不是一種簡單的數字遊戲。
面對的威脅,近日,印軍戰機多次越境、與緬甸空軍戰機幾度進入目視接觸,但一直以來雙方並未爆發衝突,是力圖克制,而印度人呢,則身受巴基斯坦、中國兩重威脅,即便一線軍官頭腦發熱,也會被還知道些輕重的政客們牢牢攥住韁繩。
總之,在代表團來訪時,印緬雙方的情況大致如此,這些國家間的較量情形,龍雲略知一二、卻不太感興趣,他主要還是圍著灰色迷彩塗裝的殲11戰機參觀,一邊和口音濃重的緬方飛行員交流,一邊饒有興致的攀上登機梯,進入座艙查看儀錶盤、飛行座椅,想看看這些出口型與國內賽場上的有什麼不同。
這樣看了一會兒,不經意間,年輕人有了一個意料之中的發現,那就是「非常相似」。
和航空競技賽場上的「梁龍」相比,來自的這一批殲11戰機系出同門,都是從各部退役下來的二手貨,由於航空軍事技術突飛猛進,這些戰機的目標探測、火力控制系統並未大改,發動機是和原版27同樣的31,使用的武器也都是一些標準配置,8、12,乃至仿自301的同款航炮,就連搭載蘇系系列導彈的火控與外掛接口都一模一樣。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9s 3.65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