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1856 第167章 不一樣的大戰

    在塞拉耶佛暗殺事件後一個多星期,奧匈帝國的外交部實際上是保持沉默的。

    奧匈帝國雖然是歐洲五大列強之一,但內部卻完全是一個鬆散聯盟,有匈牙利政府、奧地利政府、中央政府三個不同的政治體系,匈牙利和奧地利還有各自的議會,並不是每一個奧匈的政治派別都想戰爭。

    連奧匈帝國的皇帝弗蘭西斯.約瑟夫的侍從官帕爾伯爵都說,他的君主對任何說要指望一場戰爭的暗示,都置之不理,皇帝本人也認為這不過是又一次悲慘事件而已,它在皇帝的一生中是經常發生的。比如1889年在邁爾林的悲劇。當時皇儲魯道夫開槍打死了他的十七歲情婦費特澤拉女男爵,然後自殺,他還提到九年後伊麗莎白皇后被一名無政府主義者所暗殺的事。

    但許多奧地利的報刊和其他機構鼓動反塞爾維亞情緒,維也納街頭甚至出現廣告牌宣稱:「所有塞爾維亞人必定滅亡」。

    在維也納,奧地利外交大臣萊奧波爾德.馮.貝爾希多爾德伯爵也對戰爭充滿了渴望,他長期以來,就想伺機消滅塞爾維亞。還有奧地利參謀總長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男爵將軍。幾年前,康拉德就慫恿約瑟夫皇帝對塞爾維亞打一場預防性戰爭。但碰了釘子,他們推動了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戰爭。

    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總理特奧巴爾德.馮.貝特曼.霍爾韋格都向奧匈帝國保證,奧匈帝國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國將作為一個盟國和友邦作後盾。

    於是,康拉德將軍謁見奧地利君主約瑟夫,要他對開戰點頭。但是這位七十六歲的老皇帝仍舊能充分控制他的理智,回答說:「巴爾幹地區是火藥桶,如果英國、法國、俄國全都向我們猛撲過來,我們怎能開戰呢?」

    康拉德將軍回答道:「德國將是我們的盟友和後盾。」

    這位謹慎的君主用懷疑的眼光望著康拉德將軍的眼睛問道:「你對德國這麼有把握嗎?」

    康拉德將軍遞給皇帝一封威廉二世的親筆信,信是德皇寫給約瑟夫的:「即使事態發展到奧匈帝國同俄國開戰的極端,德國保證出於它通常作為一個盟國的忠誠,將站在奧匈帝國的一邊。」

    皇帝弗蘭西斯.約瑟夫看了德皇威廉二世的親筆信,他喃喃自語說:「現在我們不能再回頭了,將要有一場可怕的戰爭。」

    匈牙利總理伊斯特馮.蒂紹伯爵,也擔心奧匈入侵塞爾維亞會招致同俄國打仗。他還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併吞了塞爾維亞之後,在二元君主國中,匈牙利的地位將降為奧地利的一個很小的夥伴。費迪南大公之前就公開說過,主張把奧匈二元帝國,改組為奧地利、匈牙利和波赫三元體制。貝爾希多爾德則莊嚴地保證塞爾維亞繼續獨立,蒂紹受了貝爾希多爾德的欺騙,勉強同意支持奧地利。

    在四十八小時限期屆滿之前幾分鐘,一個頎長、尊嚴、飄垂著白鬍子的人出現在奧地利大使館。他就是塞爾維亞的帕西茨總理。他帶來了他的政府的答覆。對於一位總理來說,儘管他的國家小,充當信使是肯定不合外交慣例的。當遞交文件的時間到來時,帕西茨求助於他的大臣們,但是由於他們都悲痛欲絕,這項任務無疑只有他來擔當了。

    塞爾維亞政府的答覆是力求和解和充滿希望的。帕西茨總理提醒維也納它在巴爾幹戰爭期間愛好和平的態度。

    塞爾維亞政府準備正式譴責那些反奧地利的人的行動,但它不能接受侵犯其主權的兩項要求。如果奧地利不滿足,貝爾格勒建議提請海牙法庭仲裁。

    德皇威廉二世建議,奧地利應當把塞爾維亞作為「質押領土」,抵押給奧匈帝國,直到它履行了保證為止。

    俄國外交大臣謝爾蓋.薩佐諾夫也接受了塞爾維亞的答覆,並建議塞爾維亞同維也納談判。

    但奧匈帝國已經決心消滅塞爾維亞,在最後通牒限期四十八小時屆滿之前,就指揮奧地利部隊在塞爾維亞邊境動員了。

    這引起了歐洲大陸的驚慌。俄國通知奧地利,攻擊塞爾維亞會引起俄國的立即軍事動員。聖彼得堡感到無可奈何的憤怒,那時沙皇政權由於在中俄戰爭中敗於中國,接著又非常困難地鎮壓了布爾什維克的革命起義,仍處於筋疲力盡的分裂狀態。但英國和法國承諾就免除沙俄的戰爭賠款,並且支持俄國和德國作戰。所以沙皇尼古拉二世決定賭一把,讓俄國翻身。


    因為俄國和英國、法國的同盟,加劇這場危機。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參加進來,提議德、法、英、意開會調停奧、塞不和,他還說,如果拒不同意,會導致世界輿論以為奧地利和德國在故意發動一場戰爭。

    作為答覆,奧地利對塞爾維亞宣戰。為了使奧匈帝國的皇帝在宣戰書上簽字,德國指使貝爾希多爾德偽造一份報告交給奧匈帝國的皇帝,聲稱塞爾維亞士兵已經向多瑙河上奧地利的部隊運輸船舶開火,更有甚者,塞爾維亞部隊已經襲擊在特梅斯.庫賓的帝國皇家部隊的一支分遣隊。

    翌日,貝爾希多爾德答覆英國,他未能考慮格雷的建議感到抱憾,因為它「已被事變所壓倒了」。

    戰鬥的陣容不久就包括其他國家在內,包括德國、法國、英國、俄國等,還有一些小國。門的內哥羅加入塞爾維亞這一邊,反對奧地利。長期以來對俄國圖謀君士坦丁堡感到驚慌的土耳其,同德國結盟。義大利宣布中立,聲稱奧、德從事侵略已使它們所訂的條約無效。保加利亞不久參加中歐強國的陣營,所有歐洲強國和巴爾幹國家最後都卷進去了。

    德國和法國的戰線。很快變成了主戰場。

    自從1870年代普法戰爭之後,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已經成為法蘭西民族堅定的怨念。正是在這種從強烈渴望演變而來的心理驅使,法國人一直將他地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南部的德法邊境,以待有一天能夠收復失地,甚至攻入柏林。

    在施利芬那份著名的施利芬戰略計劃中,正是利用法國人急於奪回失地的心理。故意在阿爾薩斯.洛林一線部署較弱兵力,吸引在北方也就是德軍的右翼部署重兵。改用右翼重兵一側包抄的方式,從馬斯河兩岸鋪天蓋地越過整個比利時,象一把可怕地大草耙那樣橫耙全境,而後沿整個比法交界線進入法國,再循瓦茲河流域直下巴黎。

    因為法國軍事工程師於是以沿著一百五十英里法德邊界的四個城市為中心。構築了一系列堡壘。東南從瑞士的堅不可摧的屏障阿爾卑斯山開始,堅固的混凝土堡壘從貝耳福、厄比納爾、土爾和凡爾登伸展開來。在厄比納爾和土爾之間設計了一個寬闊的缺口,作為準備敵人進入的巨大陷阱,然後用從掩護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體中發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殲滅。凡爾登以北約二十英里,就是盧森堡、比利時和崎嶇的阿登森林。

    面對著這種難以克服的棱堡,德國參謀總長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伯爵設計了一個通過廣闊的比利時平原侵入法國的戰略。比利時這個小小工業化國家,提供了有充分鐵路、公路、河流和運河的一條不費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國的邊境是不設防的。

    施里芬這位能幹的戰略家,是軍事史上博覽群書的人之一。他從坎尼之戰中得到許多啟示,漢尼拔用包圍兩翼和後衛擊敗了較強的羅馬人。施里芬擬定了相似的計劃集中在梅斯,這是一個最靠近法國邊境的德國城市,距離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

    以這個築壘地區為樞軸,由七十九個師組成的右翼,將以閃電戰經過比利時進入法國,後面馬上由戰時後備軍之類的第二後備軍跟上來。由八個師組成的較小的左翼,將留在法德邊界。像一扇巨大的旋轉門一樣,德國人在這個繞著樞軸旋轉的運動中,將一直橫掃到法國沿海地區,從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圍巴黎,然後轉向東面。

    如果法國士兵離開他們的洛林要塞,這樣就更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東進的德國人將從後面來攻打法國人。法國的要塞炮只能面對德國,不能轉向西面來對付從法國方面進攻的德國人。

    施里芬制訂的戰略,包括一支十萬人的英國遠征軍「和法國人協同作戰」在內。考慮到俄國的原始鐵路系統會造成蝸牛般步伐的動員,施里芬只在東線安排十個師以推遲沙皇部隊的前進,直到法國被壓倒為止。

    對於德國人實行右翼包圍的戰略,法國人是知情的,法國甚至還有情報人員得到過施利芬計劃的一部分副本,並報告給法軍總參謀部。但法國人依然不願意將一兵一卒調到北方戰線防守,而是執著的向阿爾薩斯挺進。法國總參謀部認為,德國人在他們的右翼投入的兵力越大。他們在左翼和中路的兵力就要相應地減弱,法軍就可以計劃在這一帶突破。法國的戰略是背靠比利時邊界面對萊茵河。只要德國人遠道迂迴包抄法軍翼側,法國就計劃動鉗形攻勢。在德軍設防的梅斯地區的兩側突破德軍中路和左翼,並乘勝切斷德軍右翼和它地基地的聯繫,使其無法出擊。

    基於這種的戰略構想,法國人制定了17號計劃:法國5集團軍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德法邊境上,而北部時地防務則由比利時6個師負責。後來法國還將英國人也拉入了這個計劃,並讓英國陸軍協助防守比利時。

    德國的部署,則很好體現了施利芬計劃。開戰之初,德軍只在東線部署了一個集團軍——第八集團軍——以防範俄國人可能的進攻,另外七個集團軍則在西線從北向南一字排開:部署在比利時列日城以東的是德軍陣線右翼頂端的第一集團軍,部署在阿爾薩斯的左翼末端的第七集團軍。第六、七兩集團軍組成德軍左翼,計十六個師,他們將擔負起阻擋法軍進攻的重任;第四、五兩集團軍組成中路,計二十個師,負責盧森堡的突破;而第一、二、三集團軍組成右翼,計三十四個師,按計劃將穿越比利時,直接攻入巴黎郊區。

    於是,戰爭開始後,德國人開始進攻比利時,而法國人開始向阿爾薩斯進攻。如果將雙方的行軍路線同時繪製在地圖上,宛若一個太極圖案:德國人在北方從東向西迂迴,而法國人則在南方從西向東挺進。關鍵問題是,此時的「陰陽雙魚」並不是勻等運動,哪一方主力先突破對方的防線,哪一方將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自從德國閃電入侵盧森堡和比利時後,大漢帝國的皇帝曾紀澤每天早晨一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要看中國派往歐洲戰場的數百軍事觀察員發回來的戰報。

    曾紀澤之所以這麼關心歐洲的戰爭,除了中國企業要發戰爭財,還因為他預料到戰爭結果很可能會跟歷史上的一戰不一樣,因為奧匈帝國的軍隊可能在塞爾維亞不會慘敗而歸,德國的總參謀長施利芬本來應該已經退休,但是德皇威廉二世為了在1908年發動戰爭,又把他召了回來,他絕對不會像歷史上小毛奇那樣背離「施利芬計劃」,肯定會集中優勢兵力打右翼的戰爭,那麼德國未必會在一戰中遭到失敗。而沙俄帝國已經奔潰,烏克蘭和波蘭已經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分裂後的俄國在1908年已經虛弱不堪,雖然有法國和英國的支援,要跟德國作戰,是以卵擊石。所以。歷史已經改變,一旦德國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說不定義大利這牆頭草會倒向同盟國。德國一旦稱霸歐洲,會不會真像歷史上威廉二世19世紀末想的那樣。派德軍奇襲美國紐約和波士頓港口城市,扶持墨西哥攻打美國,這也未可知。

    所以,歷史的「蝴蝶效應」已經太大了,這次世界大戰肯定跟歷史上的不一樣,曾紀澤不得不每天靠收集大量情報,讓中國的將領參與分析,來判斷未來的世界發展趨勢,看中國參戰的時機什麼時候成熟。

    戰爭初期,西線德國與法國的戰爭是主線。而根據德國參謀長施利芬的估計,西線戰鬥大約39天就能結束。他跟奧匈帝國保證,39天之後德軍就會結束閃電戰,去東線支持奧匈帝國的軍隊。



第167章 不一樣的大戰  
相關:  學院版三國  超級答題系統  三國英雄學院  大明君  穿越歷史之門  重生之大總統    特戰之王  我在異界有座城  真實的克蘇魯跑團遊戲  軍工科技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龍騰1856第167章 不一樣的大戰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龍騰1856"
360搜"龍騰1856"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1s 3.67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