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號基地通往內陸田獨工業區的陸路在這次的風暴中也受到了一定的損毀。雖然建設部在施工時已經按照鄉村公路的標準,每隔一定距離就挖出橫穿道路的排水溝,並且在上面覆蓋青石板,但由於前幾天雨勢太大,不少地方的排水溝還是被山上流下來的雨水沖毀,一部分地勢較為低洼的地方出現了池塘一樣的雨水淤積。
施耐德為李奈安排了特別的交通工具牛車,雖然速度比較慢,但也省去了踩在爛泥中行進的麻煩。李奈注意到沿途被雨水沖毀的地方都已經有勞工在海漢人的指揮下對道路進行搶修,即便是一些因為積水太多暫時無法施工的地段,也在水窪里搭起了跳板,以便於運貨的牛車能夠通過。除了驚嘆於海漢人的災後應對速度之外,李奈也注意到海漢人對於保持交通順暢的重視。
因為路上的耽擱,十幾里的路程走了將近四個小時才到,但下車之後的李奈卻並沒有多少疲勞感,反而顯得異常興奮。他下車之後所看到的第一個建築物,便是一處類似於一號基地的寨堡,只是寨牆的似乎不如一號基地那麼堅固高大而已。但從大門兩邊左右延伸開去的寨牆幅度來看,其占地面積應該不會比一號基地小。
這裡自然便是田獨工業區的中心樞紐二號基地,雖然從一開始的設計目的就不是將其建成軍事堡壘,但在不斷的完善修建當中,還是具備了一定的防禦能力。基地內除了有能夠容納三百人居住的營房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是各種各樣的倉庫,用以儲備工業所需的各種設備、原材料和出產的商品。
雖然防禦能力上不如一號基地,但這裡的建築因為其功用的關係,大部分都修建得比較牢實,每一棟庫房外面都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因此二號基地在這場連綿多日的大雨中並未遭受到大的損失。簡單吃過一點東西之後,施耐德便帶著李奈出了基地,開始參觀工業區。
施耐德為李奈安排的第一個參觀單位是工業部的試驗車間,這裡主要利用現有工藝,開發各種新產品,並製備一些暫時無法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和化工原料,比如火炮拉火管所用的氯酸鉀等等。而玻璃文具、香皂、火柴等產品最早都是在這個地方進行的研發,並且後續的產品深度開發也將在這裡繼續進行。
在施耐德的授意下,技術人員向李奈展示了玻璃蝕刻等幾個效果比較誇張的化學反應,看得李奈是連連驚嘆不已。雖然不太明白施耐德所說的「化學」究竟是什麼意思,但在李奈看來這種東西應該已經與傳說中的法術相當接近了,而掌握了「化學」技術的海漢人簡直就是深不可測。
第二個參觀單位是建材生產基地,這裡除了燒制水泥的幾個小水泥窯之外,還有一排磚窯。雖然帶來的那台聯合制磚機運轉良好,制磚的速度也很快,但依然滿足不了現在遍地開花的基建工程需求,所以建設部打了報告,又在這裡興建了幾個磚窯。但對於這玩意兒李奈明顯缺乏興趣,加之這裡灰塵又大,李奈用衣袖捂著口鼻轉了一圈就示意施耐德可以走人了。
而第三個參觀單位根本就沒能進去,化工口的生產車間外豎著大大「生產重地閒人莫進」的牌子,並且還有民團的士兵站崗,於是兩人在廠房外就吃了閉門羹。軍警部無疑是把這些哨兵訓練得極好,只認出入證不認人,哪怕是面對施耐德這個「海漢首長」也是毫不退讓。
隨後聞訊從廠房出來喬志亞向他們解釋了為何現在要對外封閉:「這幾天正在搞硫酸的大規模試製,廠房裡比較危險,所以不能讓閒雜人等入內。」
喬志亞自覺這話有點地圖炮,歉然笑道:「當然我不是指你們,但這個時機的確不太合適。再說我們這廠房也沒什麼可看的,裡面全部是大大小小的鐵罐子和管道,沒什麼視覺衝擊力啊!要不你們還是去看看煉鐵吧,聽說他們那邊昨天重新點火開爐了。」
告別了喬志亞之後,李奈的好奇心又犯了:「施先生,這硫酸是何物?」
如果換個人可能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李奈這個問題,施耐德也算是有點學識,立刻便答道:「硫酸就是綠礬油。」
李奈恍然道:「原來如此。可這綠礬油不是道士用來煉丹的一味丹藥麼?」
「煉丹?」施耐德先是一愣,接著便哈哈大笑起來:「不,我們可沒有煉丹的打算,對我們來說,硫酸的作用可比煉丹大多了。」
「施先生可否細說一二?」李奈不依不饒地追問道。
這下可把施耐德給難住了,他雖然也算博學,但化工方面的知識終究不是他的專業,能分得清三酸二鹼就算不錯了,哪裡還說得出多少具體的應用來。施耐德靈機一動道:「具體的作用太多,有些我也不便細說,但剛才閣下看過的玻璃蝕刻,那種用來腐蝕玻璃的溶液,就是由硫酸加工而成的。」
事實上不僅僅是蝕刻玻璃的氫氟酸這類無機酸需要用硫酸來進行加工,硫酸在煉焦、電鍍、製革、顏料、橡膠、造紙、油漆以及軍工技術等許多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三酸二鹼項目一直都是執委會重點關注的對象,並且在穿越時就帶來了大量的成套設備,只是礙於本時空的實際條件,一直未能建成生產線。
李奈根本不懂化學,自然也就猜不到施耐德心裡那些曲里拐彎的念頭,當下只是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施耐德的答覆。
有很多涉及到軍工的生產單位都有保密原則,執委會是不能讓李奈去看的。施耐德琢磨了一下,似乎也只有喬志亞推薦的冶煉車間可以去看一看了。現在冶煉和鑄炮已經分開成兩個不同的廠房,倒是不用擔心有泄密之嫌。
李奈早年也去佛山看過不少的冶鐵作坊,自認對於這方面還是有點見識的,不過當他看到廠房裡那碩大無比的煉鐵高爐時還是受到了極大的衝擊。雖然隔著老遠,但憑藉爐前那些操作工人的身形對比,仍可以判斷出這個高爐的尺寸至少是他以前見過那些煉鐵爐的數倍之大。
冶煉車間的負責人劉星禮熱情地向他們介紹了目前的生產情況:「目前我們這座高爐主要是使用焦炭進行煉鐵,每煉出千斤生鐵大概需要消耗焦炭七百斤左右,生產效率還比較低,不過等我們解決了焦炭的供應之後,很快就能把產量提高,在今年年底前我們要達成的目標是日產生鐵十五噸以上。」
李奈這段時間天天跟海漢人打交道,對於他們所採用的度量衡也慢慢熟悉了,十五海漢噸大致相當於三萬斤,這種產量放到佛山足以嚇尿一大堆老鐵匠了。但或許是這段時間在海漢人地盤上看到的不可思議的奇蹟實在太多了,李奈並沒有對這個數字感覺到特別的驚訝。他心中只是在想,自己這些天在這裡所看到的海邊鐵船、勞工們用的鐵製農具、海漢民團裝備的鳥銃和紅夷大炮,其原料大概都是來自於這裡的煉鐵高爐吧。
冶煉廠房中的溫度實在太高,兩人在這裡沒有待太長時間就感覺大汗淋漓,在劉星禮的建議下,他們又來到了旁邊的選礦車間參觀。在這裡李奈終於看到了傳說中擁有千人之力的機關三台蒸汽動力的礦石粉碎機。
之所以會有三台,是按照礦石的不同尺寸來進行粉碎作業。最大的礦石會被先送進顎式破碎機壓碎到下一台機器能夠操作的尺寸,經過三台粉碎機的連續作業之後,原本大塊大塊的礦石便已經變成了可以直接送進煉鐵高爐的大小。
冒著白煙的鍋爐,吭哧吭哧緩慢而堅定地轉動著的巨大飛輪,來回往復運動的曲柄連杆,加上機器里礦石被不斷粉碎的破裂聲,讓李奈十分直觀地領略到了蒸汽機械的巨大力量。當那些碩大的礦石變成了碎渣從出料口倒出來的時候,李奈深深地倒抽了一口冷氣這些原本要耗費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礦石粉碎工作,海漢人憑藉這些古怪的自動機關僅僅在片刻之內就做到了!
李奈的見識可比水寨把總羅升東廣得多,雖然他不懂這台機關是如何運轉起來的,但他已經能想到這東西更多的用途接上吊錘就可以用來打鐵,連上磨盤就能用來磨米磨麵,但凡是需要大量人力才可完成的工作,都可以用這種機關來替代!若是這種機關夠多夠大,恐怕用來移山填海都不是問題。海漢人手裡掌握了這樣的技術,也難怪他們僅僅以數百人之眾,便能在勝利港這地方做出如此之大的局面。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3s 3.6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