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曾經有過一批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這些人的發家史和人生軌跡,比YY小說里的主角還要誇張。
而在這些人裡面,最被大眾所熟知的,除了史巨人之外,大約便是那位曾經用罐頭換飛機的牟老闆了……而且這件經典案例也極大地激發了國內倒爺們的熱情,整個九十年初中期,懷揣著致富夢想,呼嘯著奔赴東北邊境的倒爺們甚至比八十年代還要壯觀。
但實際上,如果你認真研究過這位牟老闆罐頭換飛機的全過程,就會發現這個經典案例本身就存在著諸多耐人尋味之處:
1、這位牟老闆是巴蜀萬縣人,鍋爐工出身的他愛好閱讀馬哲毛選,滿腔熱血,熱愛時事和演講,早在70年代便在當地的青年中擁有了相當的聲望,甚至與人合作寫下了《中國向何處去》的萬字熱血文,然後進去裁縫機了(雖然說後來合撰者說這篇文章基本都是他寫的,牟老闆只是署名而已,但此事依舊存疑)。
2、1984年,剛剛完成二進宮的牟老闆出來後,依舊想要創業,於是在上級協調下,萬縣市農業銀行給了他1000萬元人民幣的貸款額度——你要知道那是八十年代中期,雖然當時銀行巴不得你貸款,但1000萬的額度就當時的購買力而言,是不是有些太過於誇張了些?
3、罐頭換飛機這件事,據說是他在1989年年末的時候,從萬縣到帝都的火車上認識了一個河南人,從對方口中知道毛熊國準備出售一批圖154飛機,這才起了心思的。
嗯……
這很值得人回味,1989年的毛熊國雖然遭遇了巨大的經濟困境,但國內的整體情況畢竟跟1991年還是有不小區別的,如果是一般倒爺的話,接觸到諸如輕型裝備之類的出售信息,或許並不奇怪,但重型裝備這一類的東西,人家是有專門渠道的,就算是想要擴增渠道,那也絕對是有門檻的。
換句話來說,以當時的治安環境,有這個資格知曉這則出售信息的人,會不會選擇坐火車硬座暫時不討論,
即便是因為一些原因選擇坐硬座,你覺得他當著滿車廂的人,口無遮攔地把這種事情說給一個推銷竹編和藤器的陌生小商人聽……有多少的合理性?
4、牟老闆是找上剛剛成立的川航,拿那4架圖154當由頭談合作,並最終簽下了備忘錄的,而這次合作,川航也報批了上級,得到了上級單位的批准。
做過生意的同學都知道,像川航這種單位,即便是剛剛成立,卻也不是你隨便說個什麼由頭便能跟人家的領導直接見面談合作的……況且前文說過,此時國內的騙子多的很,假借農民兄弟的名義發函給國企騙設備的行為也只不過是小兒科而已,對方在對你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真的會這麼容易跟你達成合作,並且開始走正式流程麼?
當然,如果這其中有個有份量的「牽線人」,那一切就說的通了。
5、牟老闆是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差,拿800多車皮包括罐頭和食品在內的輕工業品跟毛熊國換的那4架飛機。
雖然涉及到的生產企業數目不詳,但800多張車皮的貨物是什麼概念!?
更重要的是,這800多張車皮的貨物,不是僅僅來自於萬縣,也不僅僅是來自巴蜀,而是來自數個省份!
即便是按照牟老闆每交付一架就承兌一批貨物的做法,每一批需要發出去的貨物也高達200多張車皮。
但凡是涉及過外貿的同學應該都很清楚,這麼多跨區域的貨物,這中間涉及到的各種對接和申報,以及在一個星期內把200多車皮的貨物發出去所需要的調度工作,足以令一家中小型的貨代公司全員崩潰。
專業的貨代公司都如此了,以前從未乾過這活計的牟老闆和他手底下僅有的那三兩隻小貓,本事真的大到了這個程度?
更何況,不出意外的話,這些貨物應該大多出自地方國企,畢竟當下的罐頭廠十之七八都是國營企業。以當時的時代背景,一個小小的民營企業竟然能靠著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完美地整合那麼多國企的資源,並且讓他們聽從調度……
嗯,不得不說,這的確很神奇。
………………
總之,罐頭換飛機這個案例中值得令人玩味的細節還有很多,甚至如果你願意去研究牟老闆這個人後面的種種主張和行動的話,很容易就能推敲出一些不方便寫出來的東西(順便說一句,某些電影經常拿牟老闆的「給喜馬拉雅山開個洞」來當成調侃素材,其實是非常不當的;牟老闆的許多在當時聽起來驚世駭俗的大計劃,其實非常具有前瞻性,也壓根底不像一個普通商人該具有的視角,所以有些事回過頭來看,才愈發令人覺得意味深長。)。
但整體而言,楊默更傾向於這是一場為了破局而組織的半官方行動。
就如同他剛才跟宋友龍強調的,經濟的本質是流通,商業的本質也是不過就是交換而已;只要能確保在各取所需的情況下保持商品的流通性和價值的循環,這個過程到底是不是用貨幣結算,其實並不重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此,他才會提出這個五十億規模的「輕重工業品互換計劃」。
毛熊國緊缺以輕工業品為主的各種民生物資,而此時的華夏缺乏相對先進的部分重工業設備和技術,因此在雙方經濟情況都不是非常理想的情況下進行需求互換,絕對是互利互惠的做法,而且華夏絕對是占便宜的那一方,這其中的原由,地球人都知道。
至於你說為什麼楊默會閒得蛋疼似的忽然提出這麼一個計劃,甚至還喪心病狂地把商品交換規模提升到50億/年這種誇張的級別?
原因很簡單,這個計劃其實並不需要他付出多少成本,但如果這個計劃得以推行,他才是那個得到最大好處的人:
1、以成衣、被子、手套、帽子、襪子等為主的棉紡織品,對於毛熊國而言是剛需產品,而且由於氣候的原因,出口到那邊的棉紡織品更加厚實、消耗原棉量更大,價格也更貴。
大量的原棉消耗,可以有效助推孤島二號項目的落地;而孤島二號項目一旦在德州真的落地了,那麼穆思遠在東營指揮部那邊的話語權就會立即攀升一個層級,而楊默也能通過大華公司這個中轉站,源源不斷地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支持。
2、德州是老工業區,產業慣性在那放著,而像這種老工業區要想徹底走出泥潭,那就必然需要大力推動工業技術和設備的升級。
在這一塊,毛熊國在當下而言是具有相對的技術優勢的,尤其是冶金、發動機、電子設備、晶片、軟體、系統工程這一塊,更是國內眼饞無比的好東西。
你沒聽錯,毛熊國的這些東西都是真正的好東西。
一個不算冷門的知識,毛熊國在趴下之前,不但可以海量出口半導體,還已經研發出32位的55萬個以上電晶體的EI-90超標量晶片,其電子工業的技術水平,與阿美莉卡僅差一個摩爾定律周期,也就是18個月;而他的軟體水平其實甚至要比阿美莉卡還要高一線(你拿84年推出的俄羅斯方塊跟90年代初期的歐美遊戲對比一下,就感覺出來了。)
簡單來講,此時的毛熊國其實工業技術已經開始超越阿美莉卡,工業整合能力更是吊打全球,尤其是系統工程這一塊,更是公認的全世界之巔;
後來華夏的工業水平之所以能那麼快地提升起來,從那邊學習吸收到的系統工程技術,絕對是最大的功臣之一。
毛熊國那邊的情況現在大家都清楚,只要能在這個輕重工業品互換計劃中順利地引進一些對DZ市工業升級有幫助的設備和技術,那麼帶來的好處,簡直傻子都能看出來。
因此,如果東營指揮部以大華公司的名義牽頭,私底下動員德州主管單位參與這個計劃的話,德州主管單位絕對不會吝嗇於充當第二中轉平台,依靠朝廷的轉移支付來吞下這些引進的設備和技術(五十億規模的交換計劃,單憑北方貿易線原本的那個中轉平台,顯然是沒辦法全部吃下的,這超出了對方的資金結算能力,因此尋找第二中轉平台乃是必然的事情)。
不但如此,他們承楊默這個人情承大了,甚至不需要楊默刻意透露意思,他們也絕對會投桃報李地在產業升級的時候,邀約大華公司以資金或者其它形式入股,介入到一些高新企業或者重要企業的重組過程中去。
一旦如此,大華公司這些股份的權重就截然不一樣了,多方因果牽扯之下,就算老王總要想把構築了雙層防火牆的楊默調離大華公司,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3、跟當下的毛熊國一樣,DZ市屬於以重工業為主的老工業城市,除了紡織品之外,包括食品在內的其餘輕工業品產能,遠遠無法滿足50億/年的交換規模,因此就必須依靠各鄉鎮的集體企業把這一塊的產能補足。
就如同老王總顧忌的一樣,楊默最大的底牌在於他在那幾百個村子中的良好群眾基礎,因此他一點也不介意把這個基礎打的更牢靠一些。
想想看,只要用於交換的商品清單規劃的合理,不但可以幫著DZ市裡的輕工業單位大量去庫存,還能給農村基層帶來每年不低於20億的外貿單子……商業示範區衍生的許多項目立馬就能進入盈利期不說,那些分到了生產任務的村子也能一下子把經濟徹底盤活起來。
除此之外,他還可以和德州主管單位達成另一則合作協議,DZ市區在進行引進新設備,工業升級的同時,把大量合適的二手設備和相關產業,以置換結算的形式轉移到廣大農村地區。
如此一來,DZ市產業升級的阻力得到了一定降低,而獲得了設備和產業製造能力的農村地區也可以進行技術疊代,並且具備了業務擴充的潛力;擴產增益後的村民們,對於楊默一系的向心力自然又會上升一個台階,可謂是一舉三得。
4、量變產生質變,如果是十億甚至二十億規模以下的輕重工業品交換計劃的話,那麼對於一域的經濟而言,雖然極為重要,但卻也僅限如此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到了50億/年這種規模,就當下的經濟環境來講,已經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地區的支柱產業了,其產生的連鎖反應和帶動效果,將會數倍甚至十倍於本身,甚至就此形成新的商業生態,兩者之間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一旦形成了新的商業生態,而且還是這種規模的商業生態,DZ市提級的事情十拿九穩不說,甚至用不到再等上4年,就能如願以償;說不定運氣大爆發之下,提前變成高配的地級市也說不定……別以為這不可能,未來幾年的國際形勢走向,沒有人能比楊默更清楚;事實上那位牟老闆後來之所以喊出要投資百億開發滿洲里,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但不管會不會高配,一旦德州能提前升為地級市,那麼楊默即便不甩出發動群眾的這張最後底牌,也基本上可以高枕無憂了……其中的原因,前文已經說過,就不在贅述了。
………………
當然,楊默並不會傻到直接把自己的真正想法當著林開全等人說出來,只是將那位牟老闆的做法調整為正常的賒銷-交換-結算流程後說了出來,並且把指揮部得到的好處分析出來而已。
掃了一眼被楊默這個膽大妄為的計劃驚的目瞪口呆的三位老戰友,林開全緩緩搖了搖頭:「小默,雖然孤島二號項目很重要,但僅僅只是為了推動這個項目落地的話,指揮部那邊恐怕很難就這個計劃達成統一意見。」
其實除了群眾基礎這一塊之外,其餘幾點東營指揮部這邊能得到相應的好處。
但問題是,對於指揮部而言,除了能讓孤島二號項目按照原本的軌跡推動落地之外,其餘的好處,他們並不放在心上。
DZ市的工業升級關他們什麼事?
德州從縣級市升為地級市又關他們什麼事?
德州與東營一個在西,一個在東,就算他們能收穫DZ市主管單位的好感,又有什麼用?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懂?
甚至就連與毛熊國交換重工業品這件事本身,對於他們而言也沒多少意義。
是,的確國內目前還缺一些比較先進的重工業設備,出於一些心照不宣的東西,他們也的確可以利用這個交換計劃獲得一些比較有價值的技術、甚至是專家。
但那又如何?
指揮部當初開設的那條半官方的北方貿易線,本就是義務多過責任;
他們是石油系統,這種與主業其實沒什麼關聯的事情就算做的再好,無非也就是私下誇獎誇獎罷了,其餘的屁都撈不著,甚至如果不是為了他的小舅子,林開全根本不會把這件事當成正經事去抓。
至於說北方貿易線賺到的那些錢……
拜託,統管著當下國內第二大油田,你以為指揮部真的有多在乎那仨瓜倆棗?
但對應的,如果真的要推動這個五十億規模的輕重工業品互換計劃,那麼指揮部這邊就需要去各個地區,各家單位,各個部門去協調關係和資源……東營港運力有限不說,毛熊國那邊的港口也有長達半年的冰凍期,到時候你總歸不可能跟萬里長征似的,讓人把這麼多商品挑到那邊去吧?
與地方主管單位協調工作固然很麻煩,但跟鐵老大這樣的單位打交道,同樣讓他們頭疼。
而且,你別忘了,如果要涉及到陸上運輸的話,那就必然繞不開東北……東北有啥?大慶啊!
讓他們為了這種事大張旗鼓地費老鼻子事不說,還要放低姿態去向大慶尋求支持……想啥呢!
…………
對於林開全的婉拒,楊默也並沒有感到多驚奇,當下只是很無所謂地攤了攤手:「諸位叔叔,我不妨直說,要不是我本身就是齊魯人,外加跟小雅的關係放在這,我是才懶得專門把諸位請過來溝通這個計劃。」
「這種規模的跨國商品交換計劃,變現程序遠要比普通的外貿業務麻煩、收益比普通的外貿業務低了一大截不說,就連我這邊需要做的工作,也不會比諸位叔叔伯伯的少多少……光是那數以千計的生產單位的統籌和溝通工作,就令人頭大三圈。」
說到這,楊默笑了笑:「其實,站在鑽探公司職工的角度上來講,我是不應該給諸位叔叔伯伯出這個主意的……畢竟鑽探公司屬於西南石油局嘛,而我不過是暫時借調到大華公司這邊來主持工作而已!」
穆思遠皺起了眉頭:「小默,你林叔叔跟我是十幾年的老戰友……有話好好說,不要陰陽怪氣的!」
楊默非常配合地給林開全道了個歉,然後輕輕嘆了口氣:「好吧,既然穆叔叔開口了,那我也就有話直說了。」
「林叔叔、宋叔叔、卓叔叔,你們想過一個問題沒有?」
「小子我自問也不是一個不知輕重的人,如果僅僅只是為了推動孤島二號項目的落地,即便當下國內紡織品對歐美地區的出口貿易在未來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我大不了換一個方向切入就行……反正石油化工品的用途又不只有人工纖維這一種,給德州地區創造足夠的需求缺口,也不一定非要在這顆歪脖子樹上吊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人齊齊點頭,剛才楊默在說那個商品交換計劃的時候,他們就想提醒他這個了。
楊默見狀,身子微微前傾,雙手交叉,一臉認真地看著他們:「既然我明明知道孤島二號項目的推動還有其它的切入口,可我為什麼還是提出這麼一個規模龐大,但卻是看上去吃力不討好的計劃?」
不待眾人回答,楊默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因為我也有自己的工作,我也有我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
「我不想在跟小雅結婚以後,跟個救火隊員似的,天天給指揮部這邊救場!」
「而且說句喪氣話,小火小苗的話,小子我自認為還可以撲一撲,但如果火勢已成,小子我就算有通天本領,那也是一籌莫展。」
「所以,與其等到火勢逐漸蔓延,最終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反倒不如一開始就辛苦點,挖一條隔火帶出來,一勞永逸!」
說到這裡,楊默平靜地笑了笑:「在火勢未大之前挖防火帶,或許在許多人眼裡看來是費力不討好的蠢事;但只有當大火都燒到了自己身邊,才會知道這個決定有多麼先見之明!」
聽出了楊默的潛台詞,林開業皺了皺眉頭:「小默,我知道你肯定知道了一些事,但問題是……你憑什麼覺得我們齊魯油田最終會被劃撥進石化一系,而不是留在石油這邊?」
齊魯的位置決定了,一旦他們被劃入南方的石化一系,將會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有區位上的原因,有歷史的原因,有優勢產業側重的原因,有油品提煉費效比的原因,還有許多客觀因素之外的原因。
老王總這段時間朝著本地小型地煉廠做的那些動作,他們也有所耳聞,也大致猜得到對方究竟想要幹什麼,但他們其實沒怎麼放在心上。
無它,以長江為線分南北,已經是大家心裏面默認的規則了;
即便是以秦嶺淮河為界,他們也依然屬於北方,依然屬於重探勘和生產的石油一系;
退一萬步講,即便是最糟糕的情況發生,以黃河為線,這固然會讓他們有些難受,卻也傷不到他們的根本……你只需要查一查黃河路經區域,就會發現,齊魯的大部分油田,都集中在黃河北邊。
楊默聞言,卻是笑了起來:「憑什麼?我剛才已經暗示的很明白了……就憑南邊已經開始跨系統聯動了!而你們還在那墨守成規!」
「諸位叔叔,你們該不會是真的認為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就真的有那麼保險吧?」
「真要是那麼保險,那麼國家這些年來就不會一輪接一輪地推動方方面面的改革了……連稅收這麼重要的東西都在開始分稅制改革嘗試了,你們覺得,等到我們整個石油系統再次重組和分拆的時候,就一定會如同你們想像的那樣麼?」
說到這裡,楊默重重嘆了口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知道你們未必會把莪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子這些莫須有的猜測放在心上;」
「但你們既然都看出來我們那位老王總這次的突然回歸帶著一絲不尋常;也看出了他朝本地的小型煉油廠下手是打著別樣的心思的;」
「那麼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這位西南鑽探公司的創始人,憑什麼明目張胆地在你們眼皮子底下逐步介入煉油業務?」
哼哼了兩聲:「諸位叔叔伯伯就別當鴕鳥了……如今國內南風北漸的情況越發明顯,你們總歸不會以為這還是十年前吧?」
「分稅制改革在即,在這個越來越以經濟發展為首要目標的年代,鑽探公司憑藉著過去一年多時間裡打下的良好基礎和越發膨大的社會經濟影響力,老王總本就占據著極大地潛在優勢;」
「說句不中聽的話,如果我依然還在鑽探公司,那也就罷了,鑽探公司過去一年多來做出的成績大部分都是我主導的,只要我不表態,老王總沒那麼容易把這些關係網借為己用……或者說借過去了,也沒辦法發揮全部的價值;」
「但如果有一天,我被調走了,被調到了外省,然後三五年內都不能回來呢?」
「到時候那位老王總就算明目張胆地依託這些資源和社會影響力,與本地主管單位接觸後,借用本地第三方單位的殼子,全面介入石油化工的生產、銷售領域,你們又能拿他有什麼辦法?」
「到時候人家再拿那些優質的三產項目為餌,與其餘地區的主管單位或者企業合作,繼續擴大石油化工終端產品的輻射範圍,你又能拿他有什麼辦法?」
「不給鑽探公司鑽井指標?只要人家能保持現有的業務水平,你覺得這事你們真的做得了主?」
「也不需要多,等到鑽探公司的石油化工終端產品和服務站在齊魯1/3的境內鋪設完畢,並且保持合適的密度和年成交額,把表面數據給做足了……到時候齊魯油田到底是劃為化工系還是石油系,由得你們做主?」
說到最後,楊默一臉地冷笑:「諸位叔叔伯伯,現在知道為什麼我為什麼會給你們提出這個50億規模的輕重工業品交換計劃了吧……如果指揮部這邊不按葫蘆畫瓢地跟南方一樣,跟各地主管單位和本土企業聯動起來,到時候你們將毫無還手之力,甚至在重組分拆的時候,連談條件的本錢都沒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四人聽的額頭冒出了冷汗,他們原本以為老王總這次回來的種種動作,無非是想通過種種運作,讓鑽探公司重新獲得他們十幾年前就該有的石油加工權而已,對於這件事,雖然指揮部那邊有各種各樣的意見,但整體來說卻沒有太多的想法……人家只是拿回原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已,並不過分。
但經楊默這麼一「暢想」,原來人家竟然是直接衝著未來的南北重組和拆分去的,而且還把北線的劃分範圍瞄準了整個齊魯,那這就截然是兩碼事了……重組必然伴隨著權力的再分配,真要是讓老王總把數據做出來了,到時候人家翻身成為自己等人的直屬領導也不一定。
雖然楊默說的只是「猜想」,但在這種級別的小會上,幾乎沒有人會認為他說的是空穴來風……楊默在鑽探公司里雖然跟那位老王總有些不對付,但作為鑽探公司當下的希望之星,各科室的負責人幾乎就沒有不想與他親近的。
再加上老王總回歸後,對於各科室負責人的架空舉動大家都看在眼裡,因此各科室的負責人在不經意間得到了種種碎片化的消息,再由楊默推演出一個大致的輪廓,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他們都是對各自的前景有所規劃的人物,自然知道一旦在重組和拆分的過程中落於下風,那麼便幾乎不太可能翻身,自己胸中規劃的種種,也將成為泡湯。
這種結果,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
所以……
有樣學樣地跨系統聯動,把主動防禦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麼?
似乎……
或許很有必要呢!
四人開始低頭沉吟起來……
——————
PS:上一章進去了,刪改了上千字依然沒能出來,所以本章一些數據和內容也就不能寫了,邏輯鏈也一下子斷了好幾處,你們讀起來或許覺得不順暢,我寫的也很難受。
但沒法子,就這樣吧,見諒!
喜歡1988:重回人間混幾年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5s 3.749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