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歷
塔齊布早年的軍旅生涯始於滿洲鑲黃旗的火器營,作為鳥槍護軍開始他的軍事生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憑藉自己的才能和努力,逐步晉升為藍翎侍衛,直至三等侍衛。這一系列的升遷不僅證明了塔齊布在軍隊中的能力,也為他後來成為湘軍中的重要將領奠定了基礎。
咸豐元年(1851年),塔齊布被派往湖南綠營,擔任都司銜,署理撫標左營守備。這一調動使他得以接觸湖南的地方防務,並逐漸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隨著太平天國起義軍的北上,湖南成為了重要的戰略要地。當太平軍攻打長沙時,塔齊布積極參與守城行動,表現突出,因此在咸豐二年(1852年)被提升為游擊,並在次年署理撫標中軍參將。
此時,前禮部侍郎曾國藩受命在長沙編練地方武裝——練勇,經常與綠營兵進行聯合操練。塔齊布在每次會操中都積極參與,並且他的部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贏得了曾國藩的高度讚賞。曾國藩不僅讓塔齊布負責訓練練勇,還讓他每天抽調綠營兵進行操練,這種安排引起了綠營高級將領如湖南提督鮑起豹、長沙協副將清德的不滿。
綠營兵對曾國藩和塔齊布的做法感到怨恨,導致雙方經常發生衝突。曾國藩意識到這種情況不利於團結作戰,於是向朝廷奏請參劾清德,並大力推薦塔齊布,表示願意與其共擔責任。清廷接受了曾國藩的意見,將清德革職,並給予塔齊布副將銜,使其兼領練軍。
然而,綠營兵與練勇之間的矛盾並未因此得到緩解,反而進一步激化。在一次衝突中,綠營兵在鮑起豹的煽動下,搗毀了塔齊布的參將署,並試圖衝擊曾國藩的公館。這一事件迫使曾國藩不得不離開長沙,前往衡州繼續練兵,並調塔齊布帶領寶勇和辰勇共計八百人移駐醴陵。塔齊布自此正式加入了曾國藩的麾下,隨後參與了對茶陵、安仁等地的平叛行動,為穩定地方局勢作出了貢獻。
二、擢升提督
咸豐四年(1854年),曾國藩終於將練勇整合成軍,號為湘軍,並發表了《討粵匪檄》,正式向已經定都天京(今江蘇南京)的太平天國宣戰。湘軍分為水、陸兩路,從衡州出發,大舉北進,迎戰太平軍的西征部隊。在這次行動中,塔齊布被委以重任,作為陸軍中的先鋒將領,率領部隊與太平軍交戰。
起初,塔齊布率部征剿太平軍,一路征戰至通城、崇陽等地。隨著戰事的發展,太平軍從岳州(今湖南嶽陽)進犯湖北,塔齊布立即率軍前往寧鄉支援。然而,湘潭的失陷使得太平軍的士氣大增,塔齊布隨即調整戰略,轉而救援湘潭。他率領部隊長驅直入,抵達高嶺與太平軍遭遇。在這場戰鬥中,塔齊布親自執旗衝鋒,以身作則,激勵士兵奮勇殺敵,最終大敗太平軍,追擊至湘潭城下。
次日,太平軍再次出戰,塔齊布巧妙地布置伏兵,並利用炮火攻擊太平軍,成功燒毀了敵軍的城柵。不久後,塔齊布與湘軍水師會合,合力焚燒了太平軍的戰艦。太平軍被迫棄城而逃,湘潭得以收復。這次勝利極大地提振了湘軍的士氣,同時也穩定了民心。尤其是在曾國藩于靖港戰敗,長沙震動的情況下,塔齊布的勝利顯得尤為重要,他成功地挽回了局面,穩固了湘軍的地位。
塔齊布的出色表現得到了清廷的高度認可,清廷加授他總兵銜,並賜號「喀屯巴圖魯」,以表彰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不久之後,清廷以「畏葸不出戰」的罪名將鮑起豹革職,並任命塔齊布為提督。面對曾經與自己有過矛盾的提標兵,塔齊布採取了寬厚的態度,對他們大加賞賜,以此來修補關係,贏得了軍心。塔齊布的這一舉動不僅顯示了他的胸襟和領導能力,也讓將士們對他肅然起敬。塔齊布在短短三年內,從一名都司晉升為提督,這樣的升遷速度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
三、轉戰湘鄂
太平軍在湘潭失利後,退守岳州,並分兵攻陷了常德、澧州等地。塔齊布此時正在新牆馳援,與羅澤南會合湘軍水師,共同攻打岳州。1854年七月,太平軍放棄岳州,撤退至城陵磯,並趁湘軍立足未穩之際,組織了一次反攻,重創了湘軍水師。然而,塔齊布並沒有因此退縮,次日便組織反擊。他親自率領部隊分兵迎擊,並單騎沖陣,首先擊破了敵軍中路,隨後越戰越勇,追擊太平軍至擂鼓台。在與羅澤南的協同作戰中,塔齊布十日內連續取得三次勝利,最終保住了岳州。
閏七月,塔齊布與羅澤南、李續賓一起進軍高橋。在一場大雨中,他們與太平軍展開激戰,連續攻破了敵軍的十三座營壘。與此同時,湘軍水師也分兵剿殺,迫使太平軍敗退。塔齊布乘勝追擊二百餘里,在羊樓峒、崇陽等地接連擊敗敵軍,並成功收復了咸寧。
緊接著,塔齊布率軍繼續前進。當曾國藩抵達金口時,命令羅澤南攻打花園,同時令塔齊布進駐洪山,扼守要地。八月間,太平軍撤離武昌時,塔齊布率軍截殺,共殲滅、擊斃太平軍八九千人。塔齊布收復了武昌、漢陽,並繼續推進,奪取了大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到了十月,塔齊布與羅澤南會師,共同進攻田家鎮。他們在對岸的富池口和半壁山駐紮,通過浮橋互相支援。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塔齊布與湘軍水師配合默契,燒毀了太平軍設置的橫江鐵索和戰船,成功收復了田家鎮和蘄州。為此,清廷賜予塔齊布黃馬褂,並授予騎都尉世職。
之後,塔齊布與羅澤南率軍渡江,在蓮花橋遭遇太平軍伏擊。塔齊布英勇無比,親手斬殺了敵軍首領,並追擊五十里,奪取了廣濟。此時,太平軍將領秦日綱、陳玉成、羅大綱等人據守黃梅,並在小池口、孔壠驛部署兵力,在大河埔、龍頭寨建立營寨。塔齊布先後在雙城驛、大河埔擊敗太平軍,一直追擊至黃梅城下。在攻打黃梅的過程中,塔齊布親自登城與敵軍展開肉搏戰,儘管被飛來的石塊擊傷面部,鮮血直流,但他仍然堅持督戰,最終攻克了黃梅。
四、會攻九江
太平軍在多次戰鬥中失利後,選擇南渡長江,並據守九江、湖口兩地,意圖形成犄角之勢,以抵禦湘軍的攻勢。塔齊布與羅澤南率部抵達九江城下,與湘軍水師及湖北清軍形成對九江的夾擊態勢。然而,在十二月的一次戰鬥中,湘軍水師遭到太平軍的重創,輜重盡失,這給湘軍的攻勢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不久之後,羅澤南轉攻小池口,塔齊布率二十名勇士渡江督戰。由於兵力懸殊,羅澤南的部隊只能邊戰邊退。在此危急關頭,塔齊布親自殿後,斬殺了敵軍首領,震懾了太平軍,使得敵軍不敢繼續緊逼。直到湘軍主力沿江趕來,塔齊布才渡江返回營地,此時已經是咸豐四年(1854年)除夕之夜的三更時分。
進入咸豐五年(1855年),塔齊布繼續率領部隊與太平軍作戰,雖然多次擊敗太平軍,但九江城依舊固若金湯,難以攻克。三月,湖廣總督楊霈兵敗,武昌再度失陷,湘軍水師被迫回援湖北。這樣一來,九江城下的湘軍只剩下塔齊布等人率領的陸軍,力量相對薄弱,攻城變得更加艱難。
到了六月,塔齊布前往青山與曾國藩商討軍情。曾國藩認為應該轉移兵力東渡長江,先剿滅湖口、東流、建德等地的太平軍,從而削弱九江守軍的力量。但塔齊布卻堅持要直接攻取九江,立下了奪取九江的誓言。兩人就戰略方向進行了深入討論,但最終塔齊布決定繼續堅守九江,試圖通過直接進攻來實現突破。
塔齊布在九江城下的堅持作戰,反映了他對完成使命的決心。然而,九江的久攻不下,加上連續的戰鬥消耗,使得塔齊布身心俱疲。在長時間的圍攻中,塔齊布因憂憤交加,最終在咸豐五年七月(1855年8月)因積勞成疾而逝世,未能親眼見證九江的收復。
五、晚年
咸豐五年(1855年)七月,塔齊布在長期的軍事鬥爭中,面對九江城久攻不下的困境,心中充滿了憂慮和疲憊。連番的挫敗使得他心勞日拙,最終在軍中因積勞成疾而突然離世,年僅三十九歲。塔齊布的去世對湘軍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他的忠誠與勇毅不僅贏得了將士們的尊敬,也為清廷所高度評價。
清廷得知塔齊布的逝世消息後,為了表彰他在抗擊太平軍過程中的傑出貢獻,追贈他為將軍,並賜予「忠武」的諡號。這一榮譽體現了清廷對塔齊布忠誠與英勇的認可。此外,清廷還在長沙為塔齊布建造了專祠,以紀念這位滿洲鑲黃旗的英雄,供後人瞻仰。
塔齊布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跡和精神影響深遠。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國最終被清廷鎮壓,這場歷時十多年的內亂終於結束。為了進一步表彰塔齊布在平定太平天國過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清廷再次追贈他為三等輕車都尉,並將其靈位安放在昭忠祠中,與歷代忠臣良將一同受到後人的祭祀與紀念。
喜歡古代歷史著名人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77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