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179章 清朝名臣薩載:從蘇州織造到兩江總督的治水生涯

    一、為官江蘇

    薩載,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以翻譯舉人的身份開始了他的仕途。最初他在理藩院擔任筆帖式,後因才華出眾而逐步升遷至江蘇蘇松太道,並負責管理蘇州織造府。然而,當果親王弘適命令他以低價製作繡緞朝衣時,此事被揭發導致薩載被罷官。但不久之後,朝廷召回了他並授予主事銜,同時派他輔佐其父薩哈岱繼續管理蘇州織造事務。經過一年多的輔助工作,薩載被改任為普福,並由兩江總督差遣委派,最終成為了松江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薩載得到了加道員銜的機會,並再次署任蘇州織造一職。四年後的乾隆三十四年(1769),他進一步擢升為江蘇布政使,依然兼任著蘇州織造的重要職務。到了乾隆三十五年(1770),薩載開始署任江蘇巡撫。在這個位置上,他對地方事務提出了許多見解。比如,針對巡撫永德提議將華亭和寶山土塘改建為條石結構,薩載認為這可能會增加坍塌的風險;對於按察使吳壇關於裁撤巡檢弓兵、增加州縣捕役的建議,薩載也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指出這樣的調整可能並不適合當地情況。這些觀點最終都被採納,顯示了薩載在處理實際問題上的敏銳洞察力。

    乾隆三十六年(1771)是薩載職業生涯中較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他與總督高晉共同上書請求疏通海州河道,以解決該地區的水患問題。此外,他們還報告了江蘇省內糧食儲備達到了三十七萬六千餘石的情況,並要求進行詳細核查,確保數據準確無誤。這一系列措施不僅有助於改善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也為未來的災害應對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次年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薩載正式成為江蘇巡撫。在此期間,乾隆帝特別指示要對屯田制度進行考察。薩載積極響應皇命,提交了一份詳盡的報告,其中提到了江安糧道所轄的江淮、興武等六個衛以及蘇州糧道下的蘇州、太倉等四個衛的具體狀況。他建議按照新的規定每四年重新編審一次冊報信息,並提出應當給予江淮、興武兩個衛的屯丁額外津貼,因為他們承擔著繁重的墾田任務及全年運輸職責。至於太倉和鎮海這兩個衛,則因為其田地未隨船分配而是私自買賣或抵押出去了,薩載主張依照舊例允許借用款項來贖回這些土地,所有提出的建議均獲得了皇帝的認可和支持。

    二、治理黃河

    乾隆三十九年(1774),黃河在外河廳老壩口決口,薩載與河道總督吳嗣爵共同負責修復工程。他們迅速行動,僅用了不到二十天的時間就完成了修復工作,得到了朝廷的表彰。這次成功的應急響應不僅展示了薩載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也為他贏得了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兩年後的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帝東巡至江南地區,薩載藉此機會覲見皇帝,並被任命為江南河道總督。隨後,乾隆帝命令薩載與高晉一起考察黃河入海口的淤沙情況。薩載先行到達現場進行勘查,並向皇帝匯報了詳細的情況:「黃河入海口原本位於王家港一帶,自雍正年間以來,由於泥沙堆積形成了長達四十餘里的淤灘;南岸形成了新的淤積點如新淤尖、尖頭洋等,北岸則有二泓、三泓、四泓等地形。其中,二泓和四泓寬約二十餘丈,漲潮時水深可達二到三丈;而三泓寬度超過四十丈,漲潮時水深甚至達到三四丈。然而,由於長期的淤積作用,河底高低不平,且河岸線逐漸遠離原位置,給治理帶來了極大困難。」面對這樣的自然挑戰,乾隆帝也表示理解,認為這是自然形成的態勢,難以通過人力徹底改變。

    儘管如此,薩載並未放棄努力。他與高晉共同提出建議,在清口東、西兩側修建平城台,並在陶莊附近新開一條引河以疏導水流。同年夏天,當運河及駱馬湖水位上漲時,薩載親自指揮地方官員加強防護措施,確保安全度過汛期。這一系列舉措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讚賞,稱其處理得當。

    到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二月,陶莊引河工程順利完工。乾隆帝對此非常滿意,指出自己多次南巡期間都曾擔憂黃河流入清口會造成倒灌現象,希望能引導河水流向陶莊北部。過去歷任河道官員中沒有人能夠成功實施這項計劃,但薩載卻做到了。乾隆帝稱讚道:「從此以後,黃河離清口更遠了,既避免了倒灌的風險,又有利於利用清水沖刷沉積物,這實在是整個黃河治理中的一個關鍵性突破。」因此,薩載被授予騎都尉世職作為獎勵。


    同年冬天,薩載繼續關注新河的情況並向皇帝報告說:「新挖掘的河道首尾寬度不一致,請允許我們在北側沿水流方向開鑿溝槽,並適當保留一些土格結構,待來年春汛時讓水流自然沖刷,從而使得整條河道更加均勻寬闊。」他還附上了詳細的圖紙說明,乾隆帝審閱後注意到北岸出現了新的淤積跡象,擔心這會導致水流偏向南岸,於是特別指示薩載要儘快採取措施清理這些障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接下來的一年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薩載再次上奏:「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沖刷,高家馬頭的新淤積區域已經變得較為寬敞且加深;至於彭家馬頭處先前用柴枕和土堆築成的臨時堤壩,現在可以在灘地上開挖溝渠,等待下次洪水來臨時進一步疏通。」不久之後,薩載還短暫擔任了兩江總督一職。

    到了乾隆四十四年(1779),薩載針對攔黃壩外舊河道露出的新淤灘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構築束水堤以保護新開闢的河道。同時,他也正式接任兩江總督之職。此前,高晉曾上報說中河口門因淤塞嚴重需考慮遷移至下游李家莊,但乾隆帝要求薩載對此進行實地考察後再做決定。最終,薩載提議將清口東、西兩側原有的大壩遷移到惠濟祠前方的位置,這一方案獲得了皇帝的認可。

    乾隆四十五年(1780)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間,清朝在治理黃河與運河方面經歷了一系列重要舉措與挑戰。面對黃河河道狹窄、水勢易泛濫的問題,大學士阿桂上奏建議拓寬河道,增設閘壩,修復舊堤,並增築新堤,這些建議得到了乾隆帝的採納。隨後,黃河在郭家渡決口,乾隆帝迅速調派薩載與河道總督陳輝祖前往督護,通過開閘放水、展寬河道等措施,有效緩解了汛情,並對受災地區進行了及時撫恤。

    這一時期,乾隆帝高度重視水利建設,不僅親臨高堰視察洪澤湖工程,還指示加固石工,提升防洪能力。薩載在治理過程中,展現出卓越的應變能力和務實精神,他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如提出分期修築工程、謹慎選擇開閘放水時機等,有效減少了災害損失。

    此外,乾隆帝還關注運河的暢通與安全,對山東巡撫國泰提出的運河積淤問題,薩載通過勘查提出科學解決方案,避免了無謂的水患。同時,他還積極疏通泗州、銅山等地的河道,增強了水系的整體排水能力。

    乾隆四十八年,隨著河南青龍岡工程的完工,黃河順利歸故道,流勢平穩,標誌著這一時期水利治理工作的顯著成效。乾隆帝對薩載等人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並親自部署後續的城市遷建與配套設施完善工作,進一步鞏固了治理成果。

    三、入祀賢良祠

    乾隆四十九年,江西巡撫郝碩因貪污被查入獄,乾隆帝問責兩江總督薩載未及時上奏彈劾,遂將其交吏部議處,雖罷免官職但留任,並罰扣三年養廉銀以示懲戒。次年,漕船北行因中河淺阻延誤至天津,乾隆帝再次責備薩載在治理中河時未建閘蓄水,導致水勢難控,加之清口東西壩蓄水管理不善,運道受阻。因此,薩載被降三品頂戴以示嚴懲。然而,乾隆五十一年,薩載因足疾請辭,乾隆帝念其過往功績,特遣太醫診治並官復原職,但不久薩載病逝,乾隆帝追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諡號誠恪,並祀於賢良祠,以示對其一生貢獻的肯定與哀悼。

    喜歡古代歷史著名人物



  
相關:    逆天邪神  神話版三國  魔門敗類  天道天驕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179章 清朝名臣薩載:從蘇州織造到兩江總督的治水生涯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1s 3.768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