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開發
東北三地,如今愈發的重要了。
在之前,遼東省不過兩百萬眾,十幾年過去,經過持續不斷的移民,包括不限制建設兵團,流放,招屯等,終於在如今增至四百萬。
雖然只有些人口大省一半的人口,但卻足以開墾這片肥沃的土地。
據估計,遼東全省共計有大小莊園兩千來座,土地竟然開拓了五十萬頃,也就是五千萬畝。
要知道在山東,土地也不過八十萬頃,可以預料到,只要人口繼續增長,土地面積將會不斷地擴大。
除去那些大小莊園,普通的百姓人均擁有三十畝地土地,在南方也算是個小地主了。
而要知道,在山東人均只有四畝左右。
在封建社會,自耕農就相當於中產階級,他們無法欺瞞朝廷,繳納賦稅,服徭役,比那些士紳聽話多了。
也是如此,遼東社會穩定,土地矛盾得到緩和,從而生產力大增。
尤其是糧食,雖然是一年一收,但遼東每年輸送到京城的糧食達到了三百萬石。
這幾乎是終結了從元朝開始長達四百年南糧北運歷史。
遼東的糧食豐收,也是促進了吉林、黑龍江二地開墾。
「開發東北,將是朝廷未來百年來的國策。」
朱誼汐輕聲道,話語中滿是期待。
「陛下,東北可是一年一收!」劉湘客猶豫半晌,實在見不得這幾個君臣聊天,一點參與感都沒有。
「但產量高。」
朱誼汐不以為意,隨口道:「產量高,地方當,能夠遷移幾千萬人,與陝北那般乾旱千里,東北這點苦寒又算什麼?」
說著,他又指著那拖拉機:「這玩意兒造出來,就是為了開墾東北那荒山野嶺的,什麼草根,片刻就能撅了。」
雖然目前南方人口多於北方,但南方對於人口的承載能力,遠大於北方。
山林,湖泊,河流,實在不行就出海捕魚,下南洋,總能尋摸到一條活路。
但北方呢?中原山地很少,西邊還不如本地呢,北方是草原,更是沒法提。
所以,歷史上就有闖關東,走西口,不得不進行人口外溢。
見幾人聽得認真,朱誼汐繼續灌輸自己的想法:「天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人的滋生是無限的,之所以前明戶籍上一直是六千萬,不過是地方懶政罷了。」
「這些人丁,土地不夠,工、商不行,其就成了閒散之人,在城內是青皮流氓,在鄉下則是閒漢強人。」
「宛若大雨後的長江,波濤洶湧,迫切的要找個傾瀉口,才能安穩下來。」
「而安西和東北,則是我選的地方。」
「陝西,甘肅可去安西,河北,山東可去東北,長此以往,這個所謂的盛世,最起碼能維持個百來年。」
朱誼汐聲音低沉中又帶著一絲感情,又頗有幾分壯懷激烈之感。
幾人聽得認真。
他們明白,這是皇帝向他們灌輸執政綱領。
或者說,大明在紹武二十年間的開拓即將結束,將會全面轉入到尋常的民政中,東北與安西的大開發,就是他們的任務。
旋即,皇帝又將目光對準了嚴起恆:「你是從都察院出來的,自然明白吏治腐敗的破壞性,國朝穩固二十載,雖然時常清掃,但那些犄角旮旯的蛀蟲還是不少。」
「京察,可得注意了。」
「是!」嚴起恆忙應下。
幾個閣老這才恍然,原來這位入閣就是為了重視吏治。
從東北說到安西,然後又說到南疆的和平教,對於宗教,內閣上下一向是選擇安撫。
「南疆自成一體,雖說分散在各大綠洲,但和平教勢力不減,最忌諱的就是其外來。」
作為首輔,堵胤錫高瞻遠睹,一下子就看到了南疆的弊端:
聖裔。
和平教是外來的,其天然就對阿拉伯地區的聖裔沒有抵抗力,南邊的莫臥兒,西邊的阿富汗,波斯,都是如此。
說著,堵胤錫就指出了方案:「可讓趙國,或者遼國,出兵南下,將巴達克王國拿下,徹底封閉南疆。」
「由此,其就徹底成了孤島,任人拿捏了。」
朱誼汐對於這個方案倒是認可的,純物理方案,簡單直接。
安西分為南疆,北疆,一個巡撫,兩個布政使,南官北上,北官南下,這是朝廷的治理方案。
就算如此,安西還是駐紮著兩三萬的邊軍,可謂是仔細。
但要徹底的穩固南疆,守住邊疆,就是最好的方法。
在歷史上,滿清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其就往巴達克王國跑,可見這裡的位置險要。
同時,巴達克地區是帕米爾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干涉南亞地區的重要橋頭堡。
你不占了,人家就占了。
想著其地區,朱誼汐笑了:「可讓趙國並邊軍去,若是弄的好,怕是還能封一國。」
別看此時的波斯和莫臥兒帝國氣吞萬里,但用不了多久就是氣勢大減,國勢衰微。
到時候,巴達克,遼國,趙國,互為犄角,就足以鎮住中亞地區了。
外西北就成了一圈藩國的天下,對於穩定帝國西部邊疆可是大為有利。
這也是他的國防方針:在邊境線圍上一圈藩國,有個良好的緩衝地。
再不濟,日後朝廷有了危機,也不能便宜別人不是?
這一場春耕表演,待到中午時就結束了,不過大明公報卻呈現一張拖拉機的畫像。
全國許多人感到莫名其妙,但還是掀起了議論的熱潮。
吃木柴的鐵牛,一刻鐘犁出一畝地,怎麼看都覺得其天書奇譚。
……
蒲松齡來到吉林時,他以為自己將會來到一片蠻荒之地,但不曾想到,長春縣這個地方除了冷了點,比尋常的內陸縣好多了。
一個縣城,不到萬人。
餘下的村鎮,基本上是沿著官道而修,都是曾經的建設兵與其家屬。
所以每一村的治理,就像是軍營那樣,合理而又整齊,可謂是方便異常。
納稅及時,同時還兼顧著民兵,護路工等職,可謂是一專多能。
乘上馬車,一隊十餘人的巡防營護送著,手中持有長弓,火槍,可謂是誇張。
「這是在官道上,應該沒有什麼土匪吧?」
蒲松齡不解道。
「老爺,這東北地廣人稀,野獸比人還多,一不小心就中招了。」
什長認真道:「這剛開春,大雪融化,窩了一個冬天的熊瞎子肚子都癟了,甭管是什麼都想啃兩口。」
「咱們還是得小心一二。」
果然,沒走兩步路,官道之上竟然碰到一隻灰狼。
其匍匐在地上,露出尖牙,一雙眼眸極其兇狠。
什長立馬警惕起來,讓所有人都圍著馬車,不准靠近路邊。
「這是怎麼回事?」
雖然人多勢眾,但蒲松齡確實有些被嚇到了。
雖然他喜歡鬼故事,經常聽獵人講故事,但卻畏懼這畜牲。
「老爺,這狼是引子,專門吸引人過去的,如果所料不差的話,官道兩旁指不定埋伏了多少狼呢……」
「鳴槍——」什長一邊解釋,一邊嚴正以待。
嘭——
一聲槍響,灰狼雖然沒有被打中,但就被嚇了一跳。
然後道路兩旁果然出現了一群埋伏的野狼,他們迫不及待地逃離這裡。
巨大的聲響,足以嚇退大部分的野獸。
「大老爺,這畜牲就怕槍響,城外的野獸沒有不怕的,不費絲毫功夫就能將其嚇走。」
「另外,這聲音傳的遠,附近的那些民兵也能知曉情況,過來支援。」
果然,片刻後,一隊民兵就過來了,一個個長槍,弓箭,威風的緊。
「十八里舖。」什長道:「前面那個村莊就是了。」
民兵們對於縣太爺的到來倒是拘束了些,但卻不怎麼害怕。
長時間的在東北這樣的地方待著,人的膽子不知不覺就大了,畢竟經常持有武器與野獸搏鬥。
況且,在這樣的地方,村里抱團群暖,縣裡的那些衙役們根本就不敢亂來。
因為這群人真的是當過兵。
蒲松齡絲毫不慌了,他下了馬車,見到了眼前這座十八里舖。
與尋常的村莊不同,這是一座堡壘。
一圈圍牆,足有一丈高,都是由木頭做成,將整個村莊圍起,組成了一座粗糙的小城池。
過了這個木質圍牆,然後就是許多小土牆,也可以說是絆馬樁,完全限制了騎兵的發揮。
裡面那些房屋,則是由磚土製成,低矮,但又厚實,一座連著一座,看上去極為堅固。
就算是沒有相連的部分,別用許多石頭堵著,可謂仔細。
村長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他臉上幾道刀疤,顯露出與猛獸搏鬥的英勇。
「大老爺,咱們十八里舖有百戶人家,壯丁一百八十人,擅長騎馬的有三十人,弓箭手五十人……」
男人詳細的介紹村裡的武裝力量,若是仔細來對比,甚至不比縣城來的差。
除了沒有棉甲外,尋常皮甲都有一些。
在武器方面,除了火槍,應有盡有。
真是武德充沛啊!
蒲松齡感嘆著:「貴村這般,真的是不亞於一座縣城。」
村長笑著道:「大老爺,咱們村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附近的野人,野獸,來自於一些韃子們,也經常眼紅咱們的糧食,想過來打秋風。」
「咱們可不能慣著他們。」
他知曉這位蒲知縣是新來不久,隨口解釋道:「咱們村子本來就軍屬落戶,平日裡就是靠軍法治村,像我們這樣的有很多……」
蒲松齡笑著搖搖頭:「這是應有之理。」
「在這般的蠻荒之地,就是沒有這樣的武器,普通人怕是一日都難活。」
當然,讓蒲松齡滿意的是,這些村莊都會按時繳納賦稅,縣倉不缺錢,自然而然就舒服了。
這次他巡視整個縣,就是為了了解長春縣的虛實。
「土地有多少?」
「約莫三千畝。」村長心中嘆了口氣:「咱們一戶耕三十畝,再多就耕不動了,原本有一百畝的。」
「缺什麼?」
「缺牛,缺鐵,也缺人。」男人如實道:
「這裡的地肥的很,但就是不好種,需要人力,畜牲來耕,開荒也不容易,那樹比人的腰還要粗……」
一通抱怨,蒲松齡笑道:「牛的話我還能想想辦法,畢竟草原上那些蒙古人喜歡養牛,至於鐵器——」
蒲松齡就感覺棘手了。
因為整個吉林的鐵,都是從遼東輸送來的,本地根本就沒有鐵場,貴,且稀少。
至於豬,羊等牲畜,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羊圈一個比一個大。
甚至,還有看到村子裡有十幾匹馬。
若是在內地,一匹馬三五十塊不止,而在吉林,十來塊就能買到。
蒙古人貿易,雙方都得利。
而且這就是地廣人稀的好處,草料到處都是,甚至可以種一些牧草,專門飼養馬。
他心中算了一筆賬,整個長春縣有村落二十八座,那就是兩千八百戶,足夠拉出五千人出來。
一旦碰到什麼打仗,長春縣就能獨立作戰,甚至可以反殺去。
畢竟無論是騎兵還是弓兵,都是不缺的。
巡查著,忽然,蒲松齡見到了一個木坊。
他鼻子嗅了嗅,莫名的竟然感覺到了一絲甜味。
「這是?」
村長想隱瞞,但又覺得不算什麼:「這是甜菜。」
「朝廷前幾年宣揚的,鼓勵咱們種甜菜。」
「哦?這玩意能做甚?」蒲松齡心裡有了猜想。
「可以榨糖。」
「甜菜就跟南方的甘蔗一樣,可以用來榨糖,那些殘渣還可以用來餵畜生。」
「多少錢一斤?」
蒲松齡驚奇道。
「大概八文一斤,一畝地能下出一兩百來斤糖,比種地划算多了,而且還不用仔細伺候著,大家都喜歡種……」
「到了時候,就有許多的行商來收購,方便的緊。」
甜菜,甘蔗,異曲同工之妙。
蒲松齡窺探到了長春的富饒。
糧食夠吃,牲畜多,而且還能榨糖賣錢,這比他老家強太多了。
他都想寫信讓鄉親們遷徙過來,安居樂業。
蒲松齡在整個長春縣走馬觀花了一圈,覺得這塊地方真是上好的地界,簡直就是人間樂土。
除了冷了些,毫無缺點可言。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3.594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