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炮兵的轟炸下,臨時搭建的機槍陣地很快就被炸掉。
英國人還是沒有掌握機槍使用的真諦。
在護衛軍的戰術中,機槍的天敵是迫擊炮。
射擊精準的小口徑火炮當然也可以敲掉機槍。
英國人正在追擊戰,自然是沒有時間挖掘工事的。
他們的機槍完全就是架在地面上的。
英制轉管機槍的個頭就跟一門火炮差不多。
通過火炮轟炸的話,確實能夠將其給炸掉。
這一次,普蘭的騎兵改為在周圍襲擾。
他們在火槍的最大射程處開槍騷擾。
然後三方的步兵以散兵陣型向英軍衝殺而去。
見到敵人這麼做,查爾斯少將的嘴角翹了起來。
這些使用燧發槍的土著用散兵衝擊英軍,簡直就是找死。
於是他下令英軍組成緊湊的圓陣阻擊對方。
三方軍隊在華族的協調下,一起進攻,但是他們都有各自的方向。
英國人擁有兩萬兵力,自然也不會擠在一起。
實際上英國人的這個圓陣直徑有數公里。
中間還有騎兵來回馳騁。少量的炮兵被安排在最薄弱的方向。
廓爾喀人和聖戰軍的人多,但是攻勢卻實被英國人遏制住了。
因為他們的武器與英軍使用的武器還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太平軍進攻的英軍東側陣線卻很快便取得了重大突破。
太平軍的新軍使用護衛軍的制式步槍,採用的戰術也是如出一轍。
這支新軍中有一個十幾人組成的軍事顧問團,就是專門培訓他們新戰術的教官。
主將石鎮吉也是一名出色的年輕將領,接受能力很強。
副將黃玉昆主要擔任參謀的角色,負責發現問題,查漏補缺。
英國人完全將他們當成是土著部隊了,還排著線列在那裡阻擊。
這群帶著黃布頭巾的太平軍在靠近了戰場之後紛紛改為臥姿射擊。
看著前方的英國人像是靶子一樣,一個個倒下,這些人心中爽極了。
原來英國人也沒有傳說的那麼厲害。
巨大的傷亡終於讓英國人的橫陣支撐不住。
太平軍趁機發起了衝鋒。
東邊的陣線崩潰之後,英軍並沒有援軍過來補這個窟窿,因為他們的兵馬都被另外兩支軍隊給拖住了。
廓爾喀軍和聖戰軍的進攻雖然受阻,但是他們的兵力卻很多。
英國人不敢抽調兵力。
這就造成了腹背受敵的情況。
太平軍就像是孫猴子一般鑽進了鐵扇公主的肚子裡。
石鎮吉決定先向北路殺去,支援廓爾喀軍隊。
太平國畢竟與廓爾喀接壤,今後自己的後方側翼還要交給廓爾喀人幫忙守護呢。
所以黃玉昆建議先支援廓爾喀人。
事實證明他們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廓爾喀軍雖然在人數上沒有聖戰軍多,但是他們的軍紀非常的嚴格。
在被國王沙阿五世赦免了之後,這些軍士急於向王國表明自己的忠心,一個個作戰非常勇猛。
他們雖然傷亡慘重,但是依然像是狗皮膏藥一般牢牢地黏住英軍。
而聖戰軍那邊打得就有些亂了,騎兵不敢靠近,步兵的衝鋒對英軍造成的壓迫不夠大。
北側的英軍正在應付廓爾喀人,太平軍突然從他們的後方殺出。
華族步槍的射程比他們手中的改裝版恩菲爾德要遠一點。讓太平軍用散兵陣型戰鬥的時候占盡了便宜。
腹背受敵的英軍只能向西側收縮。
廓爾喀人則趁機殺到了近前與英國人短兵相接。
昔日的僱傭兵與其僱主幹了起來。
很多英國人都非常清楚這些廓爾喀人近戰的能力。
這些皮膚黝黑,身材精瘦的廓爾喀人力氣很大,手中的彎刀削鐵如泥。
事實上人們常說的大馬士革鋼刀最初的時候就是產自印度北部,漢朝的時候被稱為烏茲鋼。
兩漢魏晉的世家大族子弟以擁有一把烏茲鋼刀為榮。
印度北部地區也是最早採用坩堝煉鋼的地區。只是這東西產量實在是太少了。
廓爾喀人的彎刀就是採用這種技術打造。
每一名廓爾喀武士在成家之前都要想盡辦法去擁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彎刀
。
一名英軍士兵被踹倒在地,一臉驚恐地看向那把極速靠近的彎刀。
緊接著他看到了自己無頭的身體在大地上旋轉。
戰場上的形勢因為太平軍的突破而有利於援軍。
戰鬥還在繼續。
英軍試圖通過收縮來穩住陣腳,但是他們在收縮的過程中,聯軍也在收緊包圍圈。
最後英軍就像是自己將自己裝進了一個口袋裡。
這個口袋還在越扎越緊。
最後英軍剩下數千人縮到了一座周長只有兩百米的土堡之中。
查爾斯少將不希望全軍覆沒,派出代表找聯軍談判。
他們原本還想按照以前的慣例,在交出重武器之後撤走。
但是這次聯軍沒有同意,尤其是普蘭。
在看到自己手下的數萬炮灰被屠殺的慘烈情形之後。
,!
普蘭對英國人那是恨之入骨。
英國人又放不下面子,不願意無條件投降。
這就沒辦法了,打吧。
炮兵又被拉了上來,對著土堡就是一陣猛轟。
轟炸到最後,普蘭手中的大炮有些都被打炸膛了。
一個小小的土堡幾乎變成了廢墟。
最後聖戰軍的步兵沖了上去,太平軍在邊上掩護。
英軍這次連做俘虜的機會都沒有了。
普蘭直接在小溪邊上豎起木樁,將那些殘存的英軍全部吊死。
此戰之後,恆河以北已經沒有英國人的兵馬。
消息傳到加爾各答之後,殖民當局震動。
那些有錢人甚至收拾細軟準備逃回英國本土。
就連殖民地的官員也開始將自己的妻子兒女給偷偷塞到客輪上去。
與此同時,他們還從其他地方抽調兵力加強加爾各答北部的防禦。
加爾各答及其周邊地區是英國人統治英印殖民地的最為核心的地區,要是這裡丟失了,那麼英國人經營了上百年的英印殖民地也就算是完了。
英國人是萬萬沒有想到殖民地的形勢會變化得那麼快。
原本已經要被平息了的起義,突然間反彈爆發。仿佛他們之前取得的勝利都跟假的一般。
加爾各答的總督府中,總督查爾斯·坎寧爵士正在組織召開緊急會議。
他於去年接替達爾豪西伯爵,成為了印度殖民地總督。
在此之前,波斯王國入侵愛烏罕,坎寧立即派出遠征軍前往波斯灣,反對波斯國王占領英國在阿富汗的保護地赫拉特,遠征軍將波斯軍隊趕出赫拉特,贏得愛烏罕統治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的友誼,雙方締結條約加以鞏固。
此舉結束了愛烏罕與英國之間長期的敵對關係。
他也因此被帕麥斯頓首相表彰,英國下議院都說他是一位有手段的海外總督。
不過坎寧也是一個倒霉鬼,因為麻煩總是找上他。印度殖民地緊接著就爆發了大起義。
他反應的速度很快,從白沙瓦調兵,一舉收回了德里地區,還將莫臥兒帝國的皇族給一網打盡。
但是這一下子似乎是將米袋子打破一般,米粒撒得到處都是,起義的規模變得更大了,遍地烽煙。
「查清楚了嗎,傑弗森上校,有沒有人在這次起義中動手腳?」坎寧看向殖民地的情報官問道。
傑弗森上校是英屬印度殖民地的情報官,死在他手中的起義軍領袖不下數百人。
在這次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傑弗森的表現非常搶眼,因此深受坎寧的信任。
「總督閣下,根據我們的調查,華族確實在這次比哈爾邦的行動中起到了牽頭的作用。那支太平軍也是從華族逃出來的叛軍。廓爾喀人更是已經宣布成為華族的藩屬國。這樣來看,華族已經向我們宣戰了。」傑弗森道。
坎寧沉吟了一會兒,現在的情況非常複雜。各地的起義此起彼伏,詹西軍和聖戰軍這兩支大型義軍牽扯了英軍太多的軍力,影響到對其他地區起義軍的鎮壓。
「諸位,現在我們手中確實還有幾十萬兵力,但是情況對我們非常不利,我們需要防守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大家有什麼辦法。無論如何印度殖民地不能出現閃失。」
一個年輕的殖民地官員站出來說道:「總督閣下,屬下覺得,我們應該對敵人採用重點打擊的方式,也就是說暫時對其他對方的起義軍採用控制的方式,只要不讓其規模繼續擴大就好,將兵力抽調出來,集中力
量對付那些重要的敵人。比如那支詹西軍,還有恆河北岸的聖戰軍,又或者是先將勒克瑙和坎普爾收復。」
有人開口,坎寧感到欣慰。
他點頭讚許道:「迪爾的這個建議很好,我們現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兵力過於分散,給了敵人有機可乘的機會。不過我們的敵人同樣分散。這次他們能夠在華族人的撮合下聯合起來,但是他們不會一直呆在一起。我們完全可以採用他們的辦法,集中優勢兵力各個將他們殲滅。」
「那麼各位覺得,我們現在應該先對誰動手,又應該調集哪裡的兵馬?」坎寧繼續問道。
見到這位總督閣下這麼和善,另外一個年輕的官員也站出來說道:「爵士,屬下認為應該從南方調集僕從兵進攻北方的敵人。另外在將這些北方僕從軍調到南方去鎮守。」
英印殖民地南北雙方的土著相互之間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北方的恆河流域長期在莫臥兒帝國的統治之下,在血統上,雅利安人特徵更加的明顯。
:()怒海覆清185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7s 3.69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