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待在「新田」的智瑤發現自己需要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光是查看和批示各種文牘,一天到晚連吃口飯的時間幾乎都要沒有,上廁所都得一手拿著文牘和另一支手捏著筆。
「相關的行政制度要搞起來了啊!」智瑤堅持了一個月,近期變得開始有耳鳴聲了!
其實,平時不會有那麼多事,主要是近期老智家的動作太多太大,列國也被刺激到,合起來的反饋才會那麼劇烈。
首先,老智家真的把「濮陽」拿下了。
當然不是一種騙城的方式,正大光明通知對方,再使用攻城的方式,花費了半個月才給攻克下來。
這是智徐吾想要學智瑤圍點打援,消滅衛國更多的軍隊,為以後的兼併減少麻煩。
比較可惜的是衛國各地方貴族,他們也不知道是反應遲鈍,還是對什麼不滿,僅有少數一些衛國貴族出兵援救都城,大多數衛國貴族幹的事情是集結家族私軍原地自保。
現在智氏面臨一個問題,控制了南子、衛君輒以及許多公子、公孫,連帶衛國大批頂級貴族也捏在手裡,應該怎麼去處置他們。
「他們願意道歉,割土也沒有問題,實在是表現得太配合了!」智瑤從來沒有想過會因為對方配合而苦惱。
依照智申的意思,要求衛國割讓幾個城邑就行了,可不要在衛國那麼配合的情況下再干出滅國的事情,要不然智氏哪怕這一次能滅掉衛國,接下來名聲絕對是要臭不可聞。再跟其餘列國交戰的話,必將逼得列國君主和公族跟智氏玩命。
智瑤部分贊成智申的說法。
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要衛國割讓城池的話,割幾座,又是哪些地方的城邑呢?
所以是,衛國這一次躺平,一下子給智瑤造成了老大難題。
如果衛國堅決抵抗,相反智瑤會感覺很開心,滅掉衛國可能會有更大的損失,兼併起來則是在輿論上俱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現在的情況是,衛國選擇了躺平,反倒是逼得智氏不能將衛國折騰得太慘了。
「如我邀公子蒯聵前來作客,如何?」智瑤問的是孫武。
沒錯,就是那一位孫武。他在十天前抵達晉國,今天才抵達「新田」並進入智氏家宅。
這裡面有比較長的一段故事,跟晉國在「艾陵」給了吳國一記狠的,隨後宰予在吳國內部給孫武編小故事的關係很大。
孫武剛見到智瑤,沒有來得及破口大罵,又或是談一談那些小故事的事情,人剛坐下就被問了那麼一句,整個人都呆了。
「抑或割衛之『戚』、『圉』、『青丘』三城。孫子以為如何?」智瑤又問道。
「……」孫武覺得自己應該好好捋一捋。
人在山中修書,天上砸下好大一口鍋,不止伍子胥的死跟自己有關,連帶夫差出兵北上遭遇慘敗也是自己的責任。這些都叫什麼事?
還有更過份的地方,有傳言說楚國邀請孫武前往任職,一給就是令尹的職位。
毛病了啊!
人家楚國什麼時候出現過非公族的令尹?當前的子西要栽培白公勝,誰看不出來呢?
有那麼些小故事倒是有理有據,例如越國正在醞釀復仇,孫武早有發現卻是沒有力諫夫差再次滅掉越國;然後就是弱齊的國策不對,吳國應該做是跟齊國結盟,一起挑戰晉國霸權。
孫武低嘆一口氣,比較無奈地說道:「武只願修書,如何得此災禍?」
智瑤只知道人來了就行,不願意幹活也能白養著,不再問計,笑著說道:「智氏有一城曰『黃父』。此城可容大賢,師李亦在。」
沒法子了。
孔子現在的名聲挺大,就是負面的名聲多一些。
能算上是賢者的人不少,老子雖然還沒有干成什麼大事,僅僅是當過周王室的典藏就是一種別人沒有的資歷,別說有相當多名聲很大的人專門前往請教這一事實了。
孫武好像對老子沒有興趣。
智瑤又說道:「穰苴亦在我家。」
這個就引起孫武的興趣了。
說起來,司馬穰苴和孫武還是本家。兩人都是田氏的出身,只是不清楚有沒有過接觸了。
孫武並不想跟智瑤多聊點什麼,實際上能好好地講幾句話都算有禮貌了。他來晉國,需要先看看智氏各封地的情況,隨後再親眼見識一下智氏私軍的戰力,之後才跟智瑤有得聊。
智瑤在得知孫武想做什麼之後,攔是肯定不會攔著,乃至於會暫時放下手裡工作,刻意又專門地帶上孫武先到「黃父」一游。
因為有過刺殺的事件,輪到智瑤出門的時候,五十名甲士是標配,少不得一些身手靈活又矯健的武士,外圍則是必須有人先行探查,安保的規格方面比一國之君都要高。
孫武並不介意去「黃父」,到了地方直接說讓智瑤不要跟著,跟著想看到實際狀況太不容易,自己逛一逛也就是了。
好像……,有點道理的樣子?
身份足夠高,哪怕自己沒有當回事,下面的人敢隨意應付嗎?不說是多麼造假,刻意地去規避某些事項,總是會做的。
所以,領導通知之後再去某個地方,能看出什麼的話,該是下面多麼不小心啊。
「趙氏出兵北上?」智瑤人離開『新田』,苦了往來送消息的人了。
關於趙氏出兵北上的消息,負責的人探查到立刻用快馬傳遞消息,送到智瑤手上花了十八天。
根據情報,趙氏一個「師」目標很明確地往夏屋山行軍,事先也通知了沿途的智氏邑宰。
沒有得到智氏家主同意再大軍路過這種事情,除非是打內戰的時候,要不然一般不用得到允許,事先進行通知純粹是表明無惡意。
智瑤心想:「只有一個『師』嗎?」
一個「師」肯定滅不掉代國,頂多就是先給代國一記狠的,占了先手上的便宜,再展開交戰罷了。
智瑤給子貢新的命令,只是派人盯著就好,不用干涉趙氏那一個「師」的北上舉動,再密切注意趙氏在「晉陽」剩下兩個「師」的動向。
「趙氏現在還有多少兵力?擺在『晉陽』的就有三個『師』,『趙』地起碼能集結兩個『師』,另外兩個封地怎麼都能湊出一個『師』的兵力。」智瑤心想。
恰恰就是因為趙氏手頭的兵力還比較充足,搞得他們自己都感覺到難受。
情況就是趙氏還有著不少「士」和「徒」,導致需要的可用耕地很多。而他們遭到了瓜分,開墾新的耕地需要時間,搞到需要向其他家族借糧食度日了。
智瑤能充分理解趙氏想要對外掠奪的迫切心理,換作老智家遭遇到那種狀況,肯定不會老老實實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呀!
正當智瑤在處理關於趙氏的其它事情時,只是在「黃父」逛了兩天的孫武提議前往「鄴」城了。
目下的「黃父」其實沒有多少人,要說有多少學者也是未必。
畢竟,當下的識字率就那樣,滅國戰爭爆發的不多,並不是絕大多數貴族失去自己的封地,只能到處躥著找新出路的年代。
在「黃父」數量最多的是來自智氏各地的學子,他們不是智氏的族人,便是家臣的子嗣,同樣也有依附智氏的中小貴族家的孩子。
對於打造一座學城來說,智瑤是很認真的。
哪怕無法吸引來很多的大賢,當成智氏培養人才的培訓地點,不行嗎?
當然了,目下也就智氏有條件這麼幹,其他家族想學都學不來。
孫武並沒有對「黃父」發表什麼意見,有明顯的改變就是願意多跟智瑤多聊一聊了。
還是那一句話,智瑤只要孫武到了就行,其它什麼的真心不急。
「既然願意來,就代表雖然已經六十二歲,還沒有想要真正沉寂下去。」智瑤真的不急,甚至認定孫武會在老智家繼續發光發熱。
他們第二個到的地方是「鄴」,等孫武看完了「鄴」城的一系列作坊,問了問每個月的出產量,之後沉默了兩天。
在第三天,孫武主動找到了智瑤,說道:「智氏當滅衛。」
割取什麼城池?已經將衛國君臣控制住了,坐實禮器就是衛國加塞,直接滅掉挺好的。
智瑤抿了抿嘴,搖頭說道:「滅衛不可取,我必留一城予衛氏,不斷其宗廟血食。」
大老,我願意聽取你的意見,可是我也有自己的保留。
所以,孫武知道智瑤明白自己在幹什麼,想要有所發揮,又想知道智氏能放多大的權,會不會像夫差答應得好好的,說變就變之類。
孫武問道:「滅衛,並齊,吞晉?」
智瑤非常直接地搖頭,說道:「我豈有叛逆之心?」
裝肯定是要繼續裝的!
另外,不要用「吞」這樣的字眼。
就像讀書人那樣,偷書哪能算是偷?
智氏以前是荀氏,在以前有個原國,老智家頂多就是恢復原國的國祚,期間會損害晉國的利益。
如果到時候晉國沒了,那肯定是晉國君主和公族願意讓智氏替代,需要用的字眼是「代晉」,怎麼能是「吞晉」呢?
現在智瑤就好奇一個,怎麼孫武看了「黃父」和「鄴」就敢那麼說。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5s 3.74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