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131章:宏偉計劃的一部分

    到底是什麼錯誤的認知讓智瑤覺得不會玩陰謀詭計呢?大概是一再算計趙氏繼承人的失敗,使得他舉得不是那塊料吧。

    關於智瑤操弄趙氏繼承人的事情,之所以覺得失敗是趙伯魯好像沒有通過趙鞅的考驗將「溫」攻打下來。

    既然趙伯魯沒有展現出自己的能力,肯定不存在什麼世子位穩固的說法,一旦趙鞅的某個兒子異軍突起,再有趙氏的核心族人或重要家臣相助,到底誰才能在未來掌舵趙氏就顯得很難說了。

    回到「新田」的智氏一家人並沒有到處跑,同時也沒有人立刻上門拜訪。

    現在的規矩就是,哪一家有了喪事,哪怕是喪禮已經結束,短期內還是不適合互相拜訪。

    因為智申之前在「智」地的關係,國君與趙鞅、魏侈、韓不信已經對卿位歸屬有了商議結果,他們還是要經過智申的認可再最終頒布正式任命。

    卿位名單已經有了。

    擬定的卿位名單中,中軍將是趙鞅,韓不信任中軍佐;上軍將由魏侈擔任,上軍佐就是初次任「卿」的智申;下軍將被剛回國不久的狐解得了去,下軍佐一職暫時未定。

    那並不是一次就商議出來的名單,一開始趙鞅屬意魏侈越級升任為中軍佐,遭到了魏侈的推辭。

    了解晉國卿位排序的話會知道一點,很久之前不存在什麼越級一說,採取的是一種順位繼承制。這個規矩在荀罃之後被打破了,原因是士匄進行了讓賢,將本來到手的「元戎」寶座讓給了中行偃。

    在中行偃之後,進入到士匄的時代,荀氏或者說中行氏的中行吳這裡又出現了么蛾子,本來中行吳剛任「卿」應該從下軍佐開始,但是中行吳初任「卿」就是上軍佐。

    一系列打破成規的例子出現,晉國卿位那種排資論輩的規則一下沒了,後來乾脆成了誰強誰上的套路。

    這一次魏侈推辭有自己的道理,卿位不再是排資論輩,有一個規則則是依舊存在。

    晉國每一個軍團的「將」都有很大權力,包括了徵召權以及評功權;軍佐就是副手,權力上少主將太多,一旦主將強勢的話,軍佐其實屁都不是。

    既然上順位死了不一定是下順位遞補,當中軍佐也就等於最大的好處沒了。

    魏侈琢磨著一旦成了中軍佐,豈不是要被趙鞅給全方位壓得死死的?不如還是作位一個軍團的主將,繼續捏著徵召權和評功權。

    另外,魏侈覺得韓氏一時半會掙脫不了趙氏的控制,韓不信要是成了上軍將就等於趙氏掌控兩個軍團,還是讓韓不信去當中軍佐好了。

    國君很樂意看到魏侈主掌一個軍團,符合他想要的平衡,再有狐解掌握一個軍團,等於這一波有賺,肯定是選擇支持魏侈的提議。

    「我家力強,魏氏在前,大人為軍佐即可。」智瑤在審閱五年計劃書一半,父親智申帶著熱湯過來了。

    智申對於只是成為軍佐有點慌,擔憂失去徵召權和評功權會讓之前依附智氏的中小貴族改投他家,尋思著能不能去擔任下軍將。

    這個是因為卿位名單雖然有了,沒有最終公布也就只是名單,還是有得商量的。

    智瑤能夠明白智申想要維持智氏權威的想法,並且非常在意智躒創下的基業,對於可能失去一些附庸非常敏感。

    晉國的貴族都挺現實,他們能納賦就絕對不想交稅,更不希望自己的功勞被貪墨,天然上就會靠攏向有徵召權和評功權的卿位家族。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智瑤說的是老子德道經裡面的一句話。

    智申有看過德道經,不用誰去講解能看懂不止是一部哲學著作,還是一部兵書,甚至是一部教導執政方略的書。

    提到德道經不是智瑤要智申搞「無為而治」那一套,純粹是裡面的一些方略很適合當前的智氏。

    隨著智躒的死亡,魏氏頂到了前面。

    這個不取決於魏侈己身意願,他不願意也會被國君和自己的族人硬頂上去,成為一個跟趙氏抗衡的角色。

    要是魏氏能扛得住趙氏,他們肯定是能夠獲得莫大的好處。一旦無法抗衡的話?魏侈大不了拉上智氏和狐氏跟趙氏拼了,並且到時候國君必定會帶著公族下場的。

    在預設局面之下,魏侈想明白過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傻了才不搏一把。

    智申來回幾個大力呼吸和吐氣,穩下了躁動的心情,看了幾眼案上的文章,問道:「此便是我家欲行之事?」

    將一些都整理好之後,智瑤自然是要拿給智申看,其餘的核心族人以及重要家臣也會看到一部分。

    有鑑於智瑤在智躒在世時就已經在搞常備兵,他也就挑出關於常備兵的部分給智申看。


    「每歲夏收罷,召壯士就地而教,優異者入其軍?」智申念的這一部分是智瑤在智氏內部要搞的兵源甄選。

    晉國每年夏季都有大練兵,不是國家召集年齡合適的男性去練,純粹是各個家族都有這樣的習慣,用以對應「士不教,不得征」的「士得教,方可征」這一條。

    這種「活動」晉國的貴族搞得最勤快,相反明知道「士不教,不得征」規則與道理的其餘列國,他們限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每個家族三五年才會搞一次。

    列國平時的備戰工作比晉國差多了,不怪他們在戰場上被晉軍各種打得滿頭包。

    其實,列國知道怎麼回事,問題是他們的貴族根本玩不起晉國貴族每年夏季的大操練呀!

    有那麼個諸侯國倒是玩得起,只是他們給玩錯了方向,那個國家叫齊國。

    齊國一開始也學晉國,然後當時是智罃在任「元戎」,他發現齊國在效仿晉國,一次次派出軍團前去找齊國約架,打亂了齊國的練兵節奏。

    練兵一次又一次被晉國攪黃了,齊國實在也受不了每年都要挨打,後來乾脆就不搞了。

    到了齊靈公時期,呂環覺得那樣實在不行,要不就提倡尚武精神,帶頭崇尚技擊吧!

    然後,國君愛勇士,齊人換著法子大練技擊,搞出的武器那個叫五花八門,各種在城市或鄉間好勇鬥狠的人簡直不要太多,就此齊國徹底長歪了。

    智申看到的計劃書沒有一點跟個人訓練戰技有關,有的只是經過一層又一層的甄選,優異者直接被智瑤給吸納進入常備軍,然後再進行接下來的淘汰步驟。

    等於說,智瑤不光要智氏內部最驍勇善戰的人,還要將這些人訓練成一個模樣,用集體的方式養成戰鬥力。

    智申能看得懂,大體上也知道這麼一支常備軍對智氏的重要性,有些地方卻還是存疑,問道:「如此花費重也!」

    正在規劃工業基地的智瑤聽得翻白眼。

    老智家養五千常備軍又不是白養,遇到有出征需要肯定會拉出去作戰。

    另外一點,有這麼一支常備軍的存在,等於「士」和「徒」的徵召額度減少,也就讓可征的稅增加。

    有點問題的是會因為「士」和「徒」的不滿。在這一點上智瑤也有招數應對,到時候搞一套不如常備軍非勇士的輿論出來,讓各階層搶破頭就是想進入常備軍,抵消到可能出現的不滿也就是了。

    這五千常備軍,他們由智氏來提供裝備和日常的糧秣消耗,能隨時拉出去作戰的同時,並不需要提供軍餉這種玩意。

    要說常備軍完全依靠智氏養也不對,他們有作戰就能獲得繳獲,別說還有其它更重要的價值了。

    按照智瑤的計劃,五千常備軍的存在遠比能夠徵召一個「軍」更重要,關於這一點會在忠誠度以及戰鬥力上得到體現。

    訓練常備軍期間遭到淘汰的人,他們又能夠達到一種「藏兵於民」的效果。

    說白了就是他們遭到淘汰,回去後肯定不甘心,接著練就帶著子嗣或親朋練,進一步能給智氏提供高素質的兵源。

    智申看完了相關的計劃書又跟智瑤探討,一系列聽下來變成了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我家藏書為眾家之冠,比之周王室亦多;瑤創講堂,族人皆可入,家臣子嗣亦可,差者可為皂、胥,中者可為邑宰,憂者便是我家棟樑;軍有殿堂,『士』無窮盡,無有率兵之困擾。」智瑤一副無可媲美的姿態。

    那個「殿堂」本意是宏偉肅穆,涉及到軍事就是軍校之類的意思。

    當然了,現在還沒有軍校,智瑤又要給「創造」了。

    恰恰是智申聽懂了,才會完全被鎮住,久久不知道該說什麼。

    而這還是智申沒有看到智瑤關於農業和工業的計劃書,有點不好說的是他看了能不能看懂,懂了又是懂得多少。

    智瑤做的五年計劃只是一部分,等這一部分完成,又會有一個新的五年計劃。

    等於說,智申主掌智氏的時代裡面,老智家會進入到一個以發展內部為重的時期。

    反正外部都知道智申是一個平庸的人,老智家也就不用有過多的發揮。

    再來是趙鞅當政肯定是老趙家光芒萬丈的時刻,老智家幫老魏家打好輔助也就可以了。

    大家的注意力不是被老趙家吸引,便是會矚目老魏家,哪怕老智家偶爾來一次高光時刻,只要是智申當家主的一天,誰都對智氏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不會太過在意的。

    「五年,起碼先給我五年的時間啊!要是有十年的時間,發展順利的話能不能做到橫推整個晉國?」智瑤看著還沒有回過神來的父親,心裡期盼著。



  
相關:  大秦之帝國再起  大明永樂  席捲天下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春秋大領主  超神學院的宇宙  漢血    這間霍格沃茨不太正常  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  離柯南遠一點  從空間之力至諸天  擁有外掛的我卻想逃避現實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我在春秋做貴族第131章:宏偉計劃的一部分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我在春秋做貴族"
360搜"我在春秋做貴族"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7s 3.691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