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身一介草民,曾經歷乞討生活,飽經世間滄桑。他在戰火中砥礪前行,歷經無數艱難險阻,最終於 1368 年建立大明王朝,並開啟了長達 31 年的統治。
朱元璋在位其統治手段之嚴厲,對於官吏的管理嚴謹呀,尤其是對朝廷官員的懲治與整頓,堪稱鐵血無情。他所制定的律法嚴苛至極,規定貪污 60 兩銀子以上就要被剝皮實草,此等刑罰令人毛骨悚然。
開國功臣們,曾為大明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許多功臣卻未能善終。藍玉曾北征蒙古,為大明立下不朽功勳。但因其居功自傲,觸怒龍顏,最終被以謀反罪處死,受牽連被誅殺者多達一萬五千餘人。
胡惟庸,作為丞相,權傾朝野,卻被朱元璋以謀逆之罪處置,牽連被殺者更是高達三萬餘人。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曾經與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們噤若寒蟬。
朱元璋的法律不僅嚴厲,而且變化無常。朝令夕改,讓官員們無所適從。有時,功臣們前一刻還備受尊崇,下一刻就可能身陷囹圄。
對於功臣,朱元璋似乎毫不留情,哪怕他們曾有赫赫戰功,只要稍有不慎,觸犯了他的底線,便會招來殺身之禍。
朱元璋維護皇權,底線是唯有將其性命除去,才能永絕後患。這種極端的手段,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損失,使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空印案在明朝初期引發了極大震動。長久以來,在財政事務處理中存在著一種「空印」的慣常流程,即前往戶部審核財政收支的官員預先攜帶蓋有地方印章的空白文書,若賬目數字有差錯,可在京城直接修改填寫。
眾多官員並不知道這種約定俗成的做法已被視為違法,因此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無辜受牽連。當時,一介書生鄭士利進言,若將此認定為犯罪,應當先立法公示,讓眾人清楚知曉,否則如此處置便是不公。但朱元璋一意孤行,未予採納。
據記載被殺官員數量頗為龐大。讓許多無辜官員含冤而死,實在是過於嚴苛。
官員清正廉潔、百姓安居樂業、皇權至高無上且穩定無虞的太平盛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不惜以鐵血手段整治官場。
朱元璋理想中的社會, 直到他離世,這個理想的社會他也沒看到。儘管貪污腐敗的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過度的高壓統治也導致了社會的緊張與壓抑。
朱元璋的統治方式雖然在短期內達到了鞏固政權的目的,但從長遠來看,也為明朝的後續發展埋下了隱患。官員們在執行政務時過于謹小慎微,缺乏創新和擔當的精神。而頻繁的政治清洗,也使得人才凋零,影響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
明朝邊疆交界地帶常受北元殘餘勢力的騷擾。捕魚兒海之戰中,藍玉率領大軍直搗北元營地,大破敵軍。朱元璋的這些北伐舉措,有力地打擊了北元的有生力量,使其難以再組織大規模的侵擾,極大地鞏固了明朝的邊疆防線。通過多次北伐,朱元璋成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確保了明朝疆域未丟。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公元 1366 年,完工於公元 1393 年,歷時達 28 年。總長約 35267 公里。所用城磚數量難以精確計數,可謂不計其數。
南京城牆是重要的防禦工事,抵禦外敵入侵。朱元璋採納了謀臣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建議,「高築牆」即修繕和加強城牆建設,這對於鞏固其根據地、穩定局勢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城磚規格統一,長約 40 厘米,寬約 20 厘米,厚約 10 厘米。朱元璋對制磚和修築城牆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
他開創性地使用了責任到人的制度,城磚上刻有燒制的時間、州府名稱、監造官、燒窯匠、制磚人、提調官的名字,一旦發現磚塊質量處罰問題,相關人員都會受到嚴厲的刑罰。這一制度確保了南京明城牆的堅固和質量,使其歷經600多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成為了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出典範。
在運輸方面,各地燒制好的城磚通過水路和陸路相結合的方式運往南京。為了確保運輸的順利進行,設有專門的負責人和監工進行管理和調度。他們需要協調人力、物力,保障城磚能夠按時、按量、安全地抵達城牆工地。
南京城牆成為著名的國內外旅遊勝地。人們漫步在城牆之上,仿佛穿越時空,感受著歷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沉澱。感受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南京明城牆巍峨屹立,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在明朝的歷史長河中,還有一支令人聞風喪膽又充
滿神秘色彩的力量——錦衣衛。
公元 1382 年,明太祖朱元璋深感皇權受到各方潛在的威脅,為了將權力牢牢握在手中,
他精心打造了錦衣衛這一令人膽寒的機構。朱元璋出身低微,歷經千辛萬苦才登上皇位,對權力的掌控有著近乎偏執的渴望。
,!
功臣的勢力暗中涌動,官僚集團勾心鬥角,朱元璋迫切需要一支絕對忠誠、高效且只聽命於他一人的力量,來為他的皇權保駕護航,清掃一切可能的威脅。
於是,錦衣衛應運而生。這個組織猶如朱元璋手中的一把利劍,直插敵人的心臟。他們只聽從朱元璋一人的號令,其內部架構嚴密,分工明確,探子遍布天下,猶如一張無形的大網,監控著朝野的一舉一動。
最初統領錦衣衛的是毛驤。在那場驚心動魄的胡惟庸案中,毛驤率領錦衣衛的精銳,如同黑夜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搜羅證據,深挖線索。
胡惟庸自以為他的陰謀天衣無縫,卻不知錦衣衛早已在黑暗中緊緊盯住了他的一舉一動。
毛驤憑將胡惟庸與朋黨暗中勾結的鐵證一一呈到朱元璋面前。
最終,胡惟庸及其黨羽一網打盡。毛驤因殺人過多,被朱元璋當作平息眾怒的棋子無情處斬。
蔣瓛接過了錦衣衛的指揮棒。指揮錦衣衛的探子巧妙地混入藍玉府中,有的扮作家丁,有的裝作僕役,甚至與藍玉的親信稱兄道弟。
經過漫長而隱秘的潛伏與探查,終於掌握了藍玉謀反的確鑿鐵證。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錦衣衛如神兵天降,將藍玉捉拿歸案,讓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將軍最終身敗名裂。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紀綱成為了錦衣衛指揮使。他心狠手辣,詭計多端。在朱棣的信任下,紀綱利用錦衣衛的權勢大肆排除異己,作威作福。
他曾在奉命徹查大臣景清謀刺朱棣一案時,手段極其殘酷,大肆株連無辜。紀綱的野心不斷膨脹,竟敢私養亡命之徒,妄圖謀反,最終被朱棣處以凌遲之刑。
明朝唯一的三公兼三孤陸炳,在嘉靖時期掌管錦衣衛。他對嘉靖帝忠心不二,曾兩次捨命救主,因而深受嘉靖帝的寵信,得以升任錦衣衛指揮使。
陸炳在朝堂上與嚴嵩勾結,玩弄權謀,剷除了多位重臣。但他也並非完全泯滅良知,在權力的遊戲中,偶爾也會盡力庇護一些忠義之士。最終,陸炳在心力交瘁中離世。
土木堡之變前的袁彬只是錦衣衛中的一個小人物,但在朱祁鎮被瓦剌俘虜的艱難歲月里,他始終不離不棄,悉心照料、鼓勵著朱祁鎮,甚至在朱祁鎮的苦苦哀求下,從生死邊緣逃過一劫。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重登皇位,將袁彬擢升為錦衣衛都指揮。然而,袁彬後來遭門達誣陷,幸得一位小油漆工挺身而出為其伸冤,才僥倖逃過一劫,最終卻被貶往南京。
朱驥是于謙的女婿,他對公正斷案和洗清冤屈滿懷熱忱,因而被後人讚譽為「青天」。在他掌管錦衣衛期間,簡化了詔獄中的殘酷刑具,對每一個案件都細緻審問,力求還原真相。英宗復位後,他曾被牽扯進于謙一案,好在最終沉冤昭雪。於成化年間,朱驥再次掌管錦衣衛,並對其進行了整頓。
牟斌仁厚剛正,以袁彬和朱驥為楷模。在萬通任指揮使時,他還只是錦衣衛中的基層人員。明孝宗登基後,在太監懷恩的大力舉薦下,牟斌成為了錦衣衛指揮使。他經手的每一個案件都力求真相大白,曾勇敢地救護名士李夢陽,卻因剛正不阿而兩次被罷官。
正德時期,錢寧於正德八年被賜姓朱並成為錦衣衛指揮使,他狂妄自大,對外自稱是皇庶子,不可一世。但他空有其名,無才無能,只把詔獄當作搜刮錢財的工具。正德十六年,因與寧王交往過密,被朱厚照抄家發配,世宗即位後被處死。
江彬原本只是為朱厚照的豹房填充美女之人,後來卻慫恿朱厚照出宮尋歡作樂,逐漸取代錢寧的地位,甚至兼管東廠,一時權勢滔天。然而,武宗死後,江彬被皇太后下懿旨逮捕抄家並處死。
錦衣衛的權力不斷膨脹,其手段的殘忍與跋扈引發了朝堂上下的恐慌與民怨。儘管其中也有部分正直之士試圖力挽狂瀾,但終究難以扭轉整個局勢。
直至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在位期間,最後一位錦衣衛指揮使被殺,錦衣衛才徹底退出歷史舞台。而清朝也曾短暫設立過錦衣衛,但僅僅維持了一年便草草收場。
朱元璋為懲治貪官功臣,專門設立了錦衣衛,嚴密監控,稍有風吹草動便嚴刑拷問,抓住把柄絕
不輕饒。那些曾為大明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臣子,在他的嚴苛律法下如履薄冰。
然而,他對自己的兒子們卻是無比優待。大肆分封藩王,賦予他們極大權力,讓其在封地為所欲為。這些藩王們有些不僅坐享榮華富貴,還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欺壓百姓。百姓們苦不堪言,卻無處伸冤。
同樣是大明子民,功臣們稍有差錯便可能面臨滅頂之災,而他的兒子們卻能踐踏百姓的利益。這種鮮明的對比,實在是有失公允,也讓人對朱元璋的統治方式產生了深深的質疑。
朱元璋一生育有26個兒子和16個女兒。長子朱標立為太子。女兒們也都嫁入名門望族,為鞏固明朝的統治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朱元璋先後將他的26個兒子和1個從孫冊封為藩王,並派遣他們分駐於全國各軍事要地,以期「慎固邊防,翼衛王室」。
這些藩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駐守北方邊塞的「塞王」,他們肩負著防禦蒙古人侵擾的重任。這些塞王兵力雄厚,如寧王擁有「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燕王的護衛甲士更是多達十萬。
而且,晉王和燕王還具備調動附近駐地軍隊的權力。
另一類則是駐守內地的藩王,他們手中的護衛甲士相對較少,軍權有限。在分封制度上,明朝初期參照了元朝舊制,諸王雖受封各地,擁有世襲爵位,但「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也就是說,他們無權干預當地的民政事務,沒有屬民和封地,其收入主要來自朝廷發放的「宗祿」。
朱元璋實施這一封藩制度,本意是保證朱氏天下不被外姓侵奪,使皇室成員擁有累世權力。各王府配備三護衛,約一萬六千人。他將兒子們分封至邊塞重鎮及內地重要城市,讓眾子「據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內」,並賦予他們節制王府所在地方駐軍的權力,致使邊境九王皆手握重兵,內地諸王亦「部兵躍武,並列內郡」。
規定親王冕服為九章九旎,車騎邸第僅比天子低一等,天子之臣,即便貴至太師、垂相、公侯,也不得與親王講分禮,必須伏而拜謁。
親王的子孫後代中,嫡長子襲封親王,其餘諸子降等襲爵,例如親王子的嫡長子仍為親王,其餘諸子封為郡王;郡王嫡長子襲爵仍為郡王,其餘諸子則為鎮國將軍,以此類推。
朱元璋強調「眷親支之厚」,給予了藩王們優厚待遇。親王祿米一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其宮室造作、婚喪嫁娶等費用亦由政府承擔,王府官員同樣按規定由政府支給祿俸。
如此一來,在明洪武時期,除太子之外,藩王成為了封建等級中最具權勢的階層。他們不僅掌控著封藩所在地的統治權,還握有相當的軍權,以及對所在地方官員(包括王府官員和地方官員)的一定控制權,同時在經濟上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
朱元璋的這一做法雖旨在維護自家天下,卻也因此開啟了「藩釁」的隱患。儘管他在晚年意識到分封制度的弊端,其遺詔中已將各地藩王的部分軍政大權收歸國有,下令「諸玉臨國中,無得至京。
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惟護衛官軍聽王」。但這一隱患最終還是在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後爆發。建文帝迫不及待地實施削藩政策,廢周王為庶人並將其家屬抓至京師,安排人手接管北平布防並監視燕王,還羈留齊王、逮捕代王、廢岷王等,一系列舉措逼反了燕王朱棣,引發了「靖難之役」。
朱棣登基後,接過削藩大旗,繼續推行削藩舉措。他首先改變藩王們驕橫貪婪的心理情緒,對不合理要求堅決制止,如拒絕寧王以杭州封予的請求,改封其於南昌;
訓斥代王朱桂奏請封女戶徐忠的行為;拒絕肅王朱楧奏請藥材、書籍的要求等。同時,朱棣大封靖難功臣以加強中央力量,並對有不軌行為的王府加強軍事監視。他還對違法干紀的藩王予以堅決打擊,並藉機增立藩禁,如岷王與西平侯沐晟交惡,朱棣雖表面對沐晟嚴加戒諭,實則剝奪了岷王的權勢並對其行為進行監督。
此外,朱棣收繳王府護衛軍,歡迎王府主動獻還,永樂一朝,被收繳護衛軍的王府已占半數。
經建文、永樂兩朝的削奪,明朝朝廷全面收回了王府的軍政權力,分封制度在政治上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解除了王國對王室的威脅,也使王國失去了拱衛王室的作用。
此後,明朝後世皇帝秉承「裁削精神」,對宗
室藩王的限制愈發嚴苛,甚至達到了「出城省墓,請而後許,二王不得相見」「無罪固一城,被之以虛名,而實之以庶人」「箝制之者無不至」的近乎囚徒的待遇。
於是,這些無法登上皇位的藩王們,只能困守王府,在規則許可的範圍內,以尋歡作樂為務,極盡奢靡鋪張之能事,朱元璋所期望的藩屏王室的作用徹底消失。
但朱元璋定下的「眷親支之厚」、國家厚養宗室的政策始終未變。在國家供養下,宗室藩王們毫無節制地繁衍後代。據相關資料記載,洪武時宗室人口共計 58 人。正德年間,增至 2945 人。嘉靖八年,「宗室載屬籍者 8203 人」。嘉靖四十三年,「蓋四萬有奇」。隆慶五年,不計郡縣主君及儀賓,玉牒現存者共 位。萬曆二年,「載玉牒者四萬,而見存者可三萬有奇」。至萬曆四十年,據大學士李廷機、葉向高疏稱「萬曆三十二年,玉牒宗支共計一十五萬七千餘位,今襲封新生已逾十四年,又有六十餘萬位,比之弘、正間,不啻百倍」。
明朝在嘉靖年間,拖欠宗室俸祿的情況已相當嚴重。嘉靖八年二月,詹事霍韜上疏稱「宗室日廣,祿費不給」。同年四月,禮部尚書梁封也表示「若不早為議處,委難善圖其後」。宗祿的急劇增長使國家財政陷入絕境,同時也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然而,由於祖制難改,且宗室人數眾多、勢力龐大,一旦觸動其利益,恐生內亂,大明朝廷只能勉力維持供給。
明朝的宗室藩王及其子孫後代,在朱元璋制定的分封政策下,成為了坐享厚祿卻無所事事的寄生階層。
而後世雖在政治、軍事方面對宗室的權力持續削裁,但在經濟領域並未觸及。最終,宗室的龐大開支成為了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倘若能將宗祿的一部分用於兵餉、安撫流民等,明朝或許不會在流寇和滿清的夾擊之下如此迅速地走向滅亡。
公元 1398 年,朱元璋駕崩,享年七十一歲。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但隨後不久,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推翻了建文帝,自己登上了皇位,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的永樂大帝。
:()歷史追光者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2s 3.7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