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1640)五月,崇禎派出了洪承疇這張王牌,率領十三萬大軍去救錦州。
十三萬人,能來的都來了。
這次崇禎也發了狠,準備和清軍死磕一場,以報這幾年爬山過來搶掠的仇恨。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
根據記載,此人的家世,可謂顯赫一時。曾祖父洪以詵,字德謙,中憲大夫,太傅兼太子太師、武央殿大學士。曾祖母林氏、一品夫人。
祖父洪有秩,資政大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有這樣的家世,可是洪承疇小時候依然很窮,連飯都吃不上。
因為上面的這些簡歷,都是後來封的,換句話說,是他掙回來的。
可惜洪家先人不能穿越,不然也來過一把大官的癮。
洪承疇出生時,他的父親因為家境貧寒,外出打工去了,他的母親雖然窮,卻比較有文化,從小就教他讀書寫字。
在那種境況下,再有文化的婦女無非也就會看三字經,所以洪承疇7歲就能背三字經。
不能只讓孩子讀三字經啊,於是就送洪承疇進私塾讀書,母親在家據說做豆乾,來供養洪承疇。
可是上了幾年就輟學了,在家幫母做豆乾,每日清晨還要走街串巷叫賣豆乾。
——還是因為窮。
賣完了豆乾離中午吃飯還有點時間,洪承疇就到學館外聽課,偶爾還幫小學生寫作業。
後來被老師發現了,這個孩子挺聰明,作業顯然比他的同齡人好很多。
這個老師也是慧眼識珠,就免費讓洪承疇進館讀書。
洪承疇從小很喜歡讀《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孫子兵法》等,經常到老師那裡借這些書。
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23歲的洪承疇赴省參加鄉試,中第十九名舉人。
第二年,赴京會試,連捷登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
本來這樣的優學成績是能進進翰林院當庶吉士的,但還是因為窮孩子的身份,沒有進成,被分到了刑部,當一個小官。
洪承疇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實實的做官,幹了幾年混了個刑部郎中。
照此下去,以洪承疇的才智慢慢能做上部長,好好的幹些年,然後光榮的退休。
然而此時的天下已非中明時期,明朝後期,西北地區大旱,連年不收,農民兄弟們四處流亡搶糧,不為別的,只為有口吃的,能活下去。
歷史稱這些人為「流賊」。
人生的際遇不同,倘若朱明王朝的這些達官顯貴,也是處在沒有飯吃的情景下,也照樣去當「流賊」。
所以西北這個地方官位易缺,不送禮、老實本分的洪承疇就被外放到了陝西,做了參政。
老天若是要創造一個傳說,必定得人雜事多的地方。
洪承疇去了陝西,帶著很多的書。
韓城被農民軍圍困,準備去裡面搶東西吃,上面不知咋麼想到了洪承疇,急招他救援。
他帶著臨時拼起來的家丁、僕人、伙夫,就這麼上了戰場,卻沒有絲毫的膽怯。
面對優勢敵軍,他憑藉卓越的指揮,輕易擊敗了起義軍,斬殺五百餘人,解圍韓城。
小時候的所學現在終於派上了用場,他丟掉帶來的了書,做出了一個新的抉擇——向起義軍開戰。
奇蹟就是這樣發生的,此後的兩個月里,洪承疇率領這支純粹的雜牌部隊,連戰連勝,民軍聞之色變,望風而逃。
在歷史上,他的這支軍隊,有一個專門的稱呼——「洪兵」。
崇禎四年(1631),洪承疇升任巡撫,十月接替楊鶴,繼任三邊總督,全力清剿起義軍。
接連幾年洪承疇大破起義軍,很多首領都被他幹掉。
洪承疇對起義軍就是一個字——殺。
你抵抗,殺光,你投降,依然殺光。
誰叫你當「流賊」?
就是這樣一個猛人,被崇禎調來遼東。
去殺光清軍!
於七月二十九日洪承疇到達松山,同來的人有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朴、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八鎮大軍十三萬。
皇太極早知道洪承疇統兵要來,只是沒想到這麼快、這麼多。
傳檄各部兵馬,星集京師,皇太極準備親臨前線指揮。
當時皇太極正鼻衄,就是流鼻血,血流不止,引起貧血,身子虛弱無力。
阿濟格、多鐸等人都勸他以身體為重,不必親征,皇太極笑著說:「朕但恐敵人聞朕親至,將潛遁耳。倘蒙天眷佑,敵兵不逃,朕必令爾等破此敵,如縱犬逐獸,易如拾取,不致勞苦也。朕所定攻戰機宜,爾等慎無違誤,勉力識之。」
阿濟格又說:不行我們先去前線,你在後面慢慢走。
阿濟格也是一番好意,讓皇太極別心急。
可是皇太極說:「行軍制勝,利在神速,朕如有翼可飛,當即飛去,何可徐行也!」
因為時間緊迫,他率三千精銳騎兵先行。行軍太急,引起鼻子流血不止,他想了個法子,用碗在下面接著,到達錦州的時候血滴了一碗。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6959s 3.88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