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名喚著明,他以其慷慨大度、樂善好施而聞名鄉里。
在他家中,僱傭了一位名叫王卓的鄉民。
王卓此人年輕時性格懶散,不善農耕,家中因此屢次陷入貧困之境。
他雖不精于田間勞作,卻擁有一技之長,常能在各種雜務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且每次完成任務後,李公都會給予他豐厚的報酬。
有時,王卓家中,甚至到了無米下鍋的地步,他便會向李公求助,李公總是毫不吝嗇地給予他幾升米糧,以解其燃眉之急。
一日,王卓滿懷感激地對李公說:
「小人我每日承蒙您的厚愛,家中三四口人,因此得以免於飢餓,但這樣的日子怎能長久?」
「我斗膽請求主人借我一石綠豆作為本錢,希望能做些小買賣,改變家中的困境。」
李公聽後,欣然應允,立即將綠豆交付於他。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王卓非但沒有償還綠豆之資,反而連本帶利,虧得一乾二淨。
當李公問及此事時,王卓只能苦澀地表示,綠豆已經虧空殆盡。
李公深知其家境貧寒,便也未曾催討,將此事輕輕放下。
李公平日裡喜愛讀書,常常寄居在附近的一座清靜寺廟中,以書為伴,遠離塵囂。
轉眼間,三年多的時間匆匆流逝。
一日,李公在夢中竟見到了王卓,只見他神情凝重地走來,說道:
「小人我欠下了主人的綠豆錢款,今日特來償還。」
李公聞言,連忙寬慰道:
「你若真要償還,那平日裡你從我處得到的種種幫助與恩惠,又該如何計算呢?」
「這些其實你都不必掛懷。」
王卓聽後,面色更加凝重,他認真地說:
「話雖如此,但人生在世,若有所為而受人之惠,或可不必過分計較;」
「但若是無緣無故地接受了人家的資助,即便是升斗之微,也絕不應有所隱瞞,更何況是如此大的恩情呢!」
言罷,王卓便轉身離去,留下李公在夢中沉思。
次日醒來,李公對夢境中的情景,感到既疑惑又感慨。
不久之後,家中僕人前來稟報,說夜裡家中的母驢生下了一頭健壯的小驢駒。
李公聽後,心中忽然一動,仿佛有所領悟:
「這小驢駒,是王卓來償還我的綠豆之債嗎?」
又過了幾日,李公歸家,見到那頭小驢駒時,便開玩笑地呼喚它的名字為「王卓」。
小驢駒仿佛聽懂了一般,歡快地奔向李公,那神情中,帶著幾分熟悉與親昵。
從此以後,這頭小驢駒便以「王卓」為名,成為了李公家中的一員。
某日,李公騎著「王卓」前往青州辦事,途中被衡王府中的一位內監看中,願以高價購買這頭小驢駒。
雙方經過一番商議,但價格始終未能談攏。
恰在此時,李公因家中急事,不得不匆匆返回。
又過了一年多,小驢駒在與其他雄馬同槽共食時,不慎被咬傷筋骨,傷勢嚴重,幾乎無法治癒。
就在李公為此愁眉不展之際,一位牛醫主動上門求見,表示願意接手治療小驢駒,但需要時日慢慢調養。
李公見牛醫言之鑿鑿,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數月之後,牛醫終於將小驢駒治癒,並以一千八百錢的高價,將其售出。
售出後,牛醫信守承諾,將所得錢財的一半贈送給了李公。
李公接過那筆錢,心中豁然開朗——那筆錢的數目,竟恰好等同於當年他借給王卓的綠豆之資!
這一刻,李公深刻體會到了「昭昭之債,冥冥之償」的玄妙與神奇。
他意識到,世間萬物皆有因果循環之理,那些看似無意的善舉與幫助,最終都會以某種方式得到回報。
這個故事,不僅是對李公慷慨好施的美德的頌揚,更是對世間「善行必有善報」的深刻啟示。
譯者的話:
再看看如今,社會上一些所謂的「老賴」們,他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別人的血汗錢,卻想盡各種辦法逃避還款責任。
這些人,不僅沒有絲毫的道德底線,甚至連基本的良心都喪失殆盡。
相比之下,古代人的思想和行,為真是令人欽佩不已。
他們雖然生活在物質匱乏、科技落後的時代,但內心卻充滿了誠信與擔當。
而我們現代人,儘管擁有先進的科技手段,和豐富的物質財富,卻在精神層面上,遠遠不及古人。
面對這樣的現實,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
喜歡白話連篇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57s 3.695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