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遺憾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鍋盔這種看似不起眼的食物,居然成了大秦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恐怕當初發明它的人都沒有想到,這種古代的壓縮餅乾,對於提高秦軍的作戰能力,減緩後勤壓力,具有極高的作用。墨子閣 m.mozige.com

    而鍋盔的保質期之所以比較長,適合長時間存放和攜帶,這與鍋盔的用料及製作方法密不可分,鍋盔的製作方式非常講究,要用上好的小麥麵粉,用水攪拌,和成麵團,待發酵後用擀麵杖擀成大圓餅,置於平底大鐵鏊中,用文火慢慢烙之,炕干水分、皮微焦黃而瓤干香醇,鍋盔即使在炎熱的夏季,放上十天半個月也不會起霉變質,非常適合長距離作戰食用,完全就是超大好的壓縮餅乾,一種能夠當做盾牌的壓縮餅乾。

    一想到前胸和後背各自掛著一個厚厚的大盾牌,李安就覺得這樣的士兵,更加不容易被射殺,前後兩個大大的鍋盔,可以很好的保護士兵的最重要要害部位。

    這還是秦代的故事,在大唐時代,同樣也有有關鍋盔的故事,相傳,唐朝時高宗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最初選取中乾縣東北二十五公里的五峰山,後因穴位風水不吉利,而改選在乾縣城北三公里的梁山上。

    梁山風景優美,是當年秦始皇、隋文帝巡幸遊覽之所,位於京都長安西北八十公里,在八卦中屬於乾位,故將陵墓稱為乾陵。乾陵修建工程浩大,徵用了數萬名匠人和民工。當時,有個叫冬娃的小伙子,從小失去母親,和父親兩人相依為命,他生性聰明,勤勞樸實,很受鄉鄰的稱讚。誰料後來父親因病臥床,冬娃每天除了上山打柴外,回來還要給父親燒菜做飯,天長日久這樣干,便練就了一手做飯的烹調技藝。

    修建乾陵徵用民工時,他替父親去做工,因人多而活路又繁重,飯食往往不能按時吃,困苦不堪。有一天,他肚子餓得實在撐不住了,就悄悄地在路邊挖了一個土窩窩,架上自己的頭盔,把面和勻放在盔內,在盔下燒著柴禾,過了一會兒,他從盔內取出烙成的饃一嘗,酥脆可口。他高興極了,就把這個辦法告訴了同伴,讓大家改用鐵鍋去烙,結果吃起酥,聞起香,一傳十、十傳百,就形成了這種獨特的鍋盔饃。

    從此後,築陵工地上香氣瀰漫,總監嘗到這種香味異常的饃後,感覺不錯,忙派專人送到京城長安。因此饃不同一般,後來唐王朝每年就要乾縣進貢鍋盔饃。這種烙饃的方法,逐漸流傳到民間。由於歷代勞動人民不斷地改進制作方法,鍋盔饃的質量也越來越好,樣式也有許多種了。後世旅遊業頗為發達,乾陵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旅遊者,他們總愛吃乾縣的特產鍋盔饃,臨走時還要帶上幾個,回去送給親朋好友。

    不過,這個故事的可信度不高,一個修乾陵的民工,怎麼會有鐵質的頭盔,在鐵器非常珍貴的大唐時代,普通的修陵民工是不太可能有鐵頭盔的,古代對鎧甲和頭盔的管制都是很嚴格的,哪能讓民工擁有鐵質頭盔,就算是士兵的頭盔,也有很多是藤條和皮質的,鐵質頭盔都不是足夠充足,而用火燒頭盔,則有毀壞頭盔的嫌疑,一旦真的造成損壞,那是肯定要被懲治的。

    這也就是一個流傳的故事而已,並沒有太高的真實性,反正李安是不太相信的,覺得是編造的。

    對於蜀中來說,也有關於鍋盔的傳說,相傳蜀漢時期,西蜀丞相諸葛孔明屯兵南充,待北伐,為不誤戰,蜀軍行軍途中腹中飢餓,遂架其盔,將面和勻置之於盔,盔下燒柴,少頃,盔內烙已為餅,稱之鍋盔矣。其後,包公後人包元恆隨軍入川,習軍中烙盔手藝。久之,見鍋盔形圓面厚,雖解飢耐餓,而口感欠缺,酥脆不及,苦思良久,改央薄旁厚,遂覺香味撲鼻,酥脆可口,自此包記鍋盔誕矣。

    蜀國北伐大軍在緊急情況下,用鐵盔烙餅,倒也有一定的可能,不過,李安還是覺得是杜撰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行軍打仗都有專業的伙頭兵,好好的鍋不用,幹啥要用頭盔啊!古時候鐵盔稀缺,質量也比較一般,難道就不怕被燒壞了,衛生問題又如何保證,這些都是問題。

    在排隊等候的過程中,李安也大概看出了鍋盔的製作工藝,首先自然是發酵麵團了,然後將發酵好的麵團取出,排氣揉勻,將麵團分成兩份,將每一份揉勻,將每份擀成薄片塗上油。撒上兩小勺鹽、兩小勺胡椒粉、三小勺孜然粉塗勻,自下而上,緊緊的捲起,稍微搓長,盤上卷,尾端塞入下面。

    然後稍稍擀薄,撒上一勺芝麻,用擀麵杖再擀幾下,擀成生坯形狀,做好的兩個鍋盔生坯蓋上鍋蓋發酵一段時間,輕輕放入二次發好的鍋盔生坯,小火慢烙,烙好一面,輕輕翻面,烙成兩面金黃即可,烙好的鍋盔,出鍋放入平盤,供客人們挑選,當然,在供不應求的時間段,是不存在挑選的,基本上就是剛剛放入盤子就被買走了,客人們還需要排隊。

    其實,益州城做鍋盔的小店還是挺多的,但同樣的食物,經過不同之人的製作,在味道方面是會有一點區別的,做的味道好,比較正宗的小店需要排隊,而口味不佳的小店,生意就很是一般了。

    李安自然要品嘗口味最正宗的鍋盔,所以,特意跑來排隊了,哪怕多等待一段時間,那也是值得的。

    等了好一陣子,終於輪到李安了,因為好不容易排隊的,所以,一口氣買了四個,這讓後面排隊的都頗有一點怨言,一般排隊買鍋盔都是一兩個,購買四個的很少。

    李安沒有理會身後人的不滿,自己拿了一個,其餘的分給陳龍等人,並隨意的掰了一小塊放在嘴裡品嘗。

    「恩,味道果然正宗,不錯,好吃的很呢?」

    李安嘗了一口之後,非常滿意的說道。

    小小的鍋盔,製作的材料和工藝都非常簡單,但卻能有如此口味,確實非常的不錯,讓李安頗為滿意。

    「貴人是外地來的吧!這可是咱們蜀中著名的包記鍋盔,咱們蜀中還有好多種類的鍋盔呢?」

    一名路過的百姓開口說道。


    「哦,還有更多的鍋盔,能不能給我講講?」

    李安好奇的問道。

    這名百姓一口氣講解了好多種鍋盔,其中有公安鍋盔,這個所謂的公安鍋盔,自然就是公安這個地區出產的鍋盔了,製作工業也不難,準備的材料更是簡單,只需要一個油桶,揭去上蓋,裡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空間,再配上一塊案板,這就可以開張了。

    製作公安鍋盔一般是兩個人,一人稱白案,負責在案板上揉面,不斷將一團團發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覺得滿意後,再放在一旁醒著,另一個則可叫成紅案,根據顧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則加鹽,甚至還可以加辣椒,油重油輕,悉聽尊便,得到完整的吩咐,才將醒好的麵團三下兩下,抻寬拉長,有時成海棠葉狀,有時成鞋底樣,最後再搖動一鐵皮盒子,盒子的底部被鑿成了篩狀的孔,盒子裡面裝著芝麻,多幾下少幾下,都可隨意,這一切在三兩分鐘完成,紅案師傅便將麵食迅速貼進了爐膛里。

    這時候,人們才注意到爐膛里還燃著一盆熊熊的火,或者是木炭,或者是無煙煤,這是烤制鍋盔的唯一能源,大約也不過三兩分鐘,師傅便用一把專用鉗子,輕輕從爐膛里將體積增大近一倍的鍋盔取了出來,直接遞給站在一旁的食客手上。

    這時候的鍋盔,外焦里嫩,鬆軟適宜,拿著似乎有點燙手,吃著卻感覺挺好,似乎就在不知不覺中,剛才還在案板上的麵團,就這麼消失了,如果沒有留在嘴角的一股余香,人們甚至想找找剛才拿著的鍋盔到哪去了。

    吃鍋盔,一不要工具幫忙,無論是筷子還是勺子,二不要菜餚佐餐,不管是鹹菜還是鮮菜,三不要桌椅板凳,鍋盔就適宜站著吃或者走著吃,有人吃燒餅要一碗豆腐腦,說干嚼咽不下,吃餃子還得配一碗湯,理由是原湯化原食,唯獨這鍋盔,好像沒這麼多講究,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一個鍋盔只有幾文錢,無論是形式還是價格,鍋盔都是不折不扣的大眾食品。

    令人奇怪的是,就是在公安本地,稍有檔次的小店,都沒有鍋盔的席位,要吃鍋盔,必須到簡陋的街頭巷尾,在公安縣走街串巷,想尋找公安的鍋盔正宗,出人意料,和其它地方的小吃相比,這裡沒人稱自己的鍋盔屬於什麼門派。無論是問白髮蒼蒼的老者,還是問血氣方剛的青年,他們都輕輕一笑,不就是做鍋盔麼。

    在鄉村,即使是學個一般的木匠,都有一套繁瑣得近乎於宗教的拜師儀式,唯獨做鍋盔,會做的埋頭做,不會做的站在一旁看,看多了,再試著做。做差了,自己填肚子,直到做得自己滿意了,就可以出來單挑了。

    民間有俗語,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做鍋盔好像沒有師徒相傳的講究。滿街都是做鍋盔的,誰跟誰也沒有什麼關係,據說走在公安的街頭,看到吃鍋盔的人有年輕男女,有耄耋老者,有人在旅途的行者,有睡眼惺忪的村婦,覺得一種大眾食品,沒有炒作,居然能人無分南北,地無分老幼,雅俗共賞,實在不可思議,做出特色沒人自豪,做成氣候沒人誇耀,大街小巷,鍋盔店鋪非常的多,是一種非常普及的小吃品種。

    「兄弟是公安人嗎?居然對公安鍋盔如此的熟悉?」

    李安開口問道。

    百姓搖頭道:「不是,不是,我是生意人,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只是去過公安而已,在那裡吃了不少公安鍋盔。」

    「哦,原來如此,那兄台還知道哪些鍋盔?」

    李安開口問道。

    百姓一口氣說了十幾種鍋盔,比如亳州鍋盔,這種鍋盔與關中的大鍋盔有的一比,也是一種非常大的鍋盔,個頭非常大,也叫壯饃,據說這是一種獨特的食品,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這種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尺許,厚一寸,重五斤,因外形酷似古代盔甲,又圓又硬,所以得名鍋盔,也叫壯饃,是因為它特別頂餓,巴掌大一塊鍋盔能抵兩個大饅頭。

    它是用大塊麵團反覆盤揉,做成面盆大的一個圓餅,厚約寸許,直徑為一尺到二尺,表面粘上一層芝麻,放在平鍋上文火干炕,做成後外脆里軟,色澤金黃,食之噴香,有的行家還能在鍋盔表面制出一些圖案來。

    做這種鍋盔最重要的是把面和好後慢慢地盤、揉,把麵團揉得充分,做出的餅咀嚼起來口感才好,鍋盔看起來硬硬的,吃起來也是韌性十足,大多數人都以為它是用死面做的,其實不然,在和面時要用發酵後的面搭配著麵粉在一起才行,否則麵餅吃起來會像石頭塊一樣了,鍋盔在製作時沒有加入絲毫的油料和材料,是絕對清淡的食品,很多人酒後會吃點亳州鍋盔,感覺很清爽。

    李安真的沒有料到,小小的鍋盔,居然有如此多的品種,幾乎在全國各地四處開花,只是由於技術和地區口味的不同,不同區域的鍋盔會有不同的味道,個頭也相差甚大,有的酥脆,有的較軟,有的很硬,形狀也不完全都是圓形的,還有長條形的鍋盔,看著一點都不像鍋的樣子。

    總之,鍋盔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只怕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未必能將所有的鍋盔全部吃完,能把最著名最正宗的鍋盔都品嘗一遍就算是非常不錯的了。

    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

    

    



  
相關: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天降鬼才  邪王嗜寵:鬼醫狂妃  星辰之主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盛唐不遺憾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盛唐不遺憾"
360搜"盛唐不遺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2s 3.53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