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倫論 第十講 道家

    第十講、道家

    華夏民族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中產生了兩大本土文化,即儒家與道家。筆神閣 www.bishenge。com雖然它們同屬於中國傳統文化易經,但是它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思想文化體系,即儒家二元論和道家三元論,細分就是它們來自易經中的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這也是人類文明的兩大主體思想體系,即天命論與存在論的兩大思想文化體系,也可以概括的說儒學和佛學是一個體系的學問,代表了東方理學。而道學和哲學是一個體系的學問,代表了西方哲學。它們的思想體系在易經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中都能找到。

    不要把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看得多麼高大尚,其實所有高深的文化都來自俚俗,來自生活。

    為什麼把道家與哲學歸類於一個範疇呢?這就要先說一下什麼是哲學,什麼是道學。

    哲學是什麼?哲學是專門研究人類智慧和愛善的學問,專注點就是人和人性。哲學研究的是一切人事行為皆要以智慧的手段加以改造和完善,一切精神主張皆要以人性中愛和善的本質加以溫暖和包容,這就是哲學興建的本意,專注點就是人和人性。

    那麼道學是什麼?道學的根來源於易經後天八卦。要了解道就得先了解什麼是後天八卦。後天八卦即易經中的「洛書」,其理論原理是「帝出于震「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這是易學的後天象數次序,其意是太陽出於東方,升起于震,位在東方,四季為春,一日為寅時。太陽起于震,過於巽,萬物復甦,位在東南,四季在春夏之間,一日在辰。太陽起于震,過於巽,正殿於離。離在南,四季為夏,一日在正午。太陽過午,日役於坤,坤為母、為太陰,為地。坤在西南,四季為夏秋之間,一日為未時。日過午入未,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太陰自申地起,經西方起勢,一陰到兌,四季為秋,一日為酉。太陰入乾境,陰陽交戰,乾地有魁,四季為秋冬之交。太陰過魁入子,四季為冬,一日為子,八卦為坎。萬物收藏,成功在艮,艮在丑,丑又為陰陽廚地,天地餐飲之所,四季為冬春之交。

    這本是一個周天陰陽互相轉換運動的原理,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就是這個簡單的自然原理卻是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根,也是哲學和道學文化的根。

    道學文化與哲學關注的都是行為規範和事物辨證。只不過道學文化的範圍大,道家把萬事萬物全包括裡面了,不單純研究人。而哲學重點關注「愛。智慧」,這就範圍小了,當今世界只有人最「愛。智慧」,其他生物皆達不到人類的高度,因此哲學重點關注人性的行為規範和人事辨解。而道學文化同樣關注自然的行為規範和事物辨證,只不過名稱不一樣而已,道家叫「道德」。

    為什麼呢?

    原因是「道德」的出處就來源於上面的陰陽周天運動原理,陰陽周天運動原理正是三角形的三條黃金分割線,這是三位一體理論的源宗。你細緻了解一下畢達哥拉斯定理,和後天八卦原理,你會發現它們是同一個原理。在一個圓周內無限切邊,三角線是黃金分割線。在一個圓周內有限切邊,三個點無論從任何一個方向加三個點的數都是十五。這是萬物皆數,世界是方的原理的出處。

    世界是方的,萬物皆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等理論你在哲學中都能找到,只是中國文化成也「萬物皆數」,敗也「萬物皆數」,成也陰陽五行,敗也陰陽五行,成也「道法自然」敗也「道法自然」了。道家文化始終沒有擺脫自然法規的束縛,在「道法自然」中轉了幾千年。

    這就是為什麼哲學和道學文化的根是共同之根的原因。你不要以為哲學多麼博大精深,多麼無限深遠,再博大,再深遠你總得有個理論根基,無基之物天下沒有,是飛機你也得找個地方起落,文化也一樣,無根無文化,無人無文明。


    下面我簡單的說幾點哲學和道學文化的同根之處。

    第一、哲學和道學都認為萬物有神存在。哲學和道學都認定世界萬物皆有靈魂存在。這一點毋庸置疑。哲學認為上帝創造了萬物。道學認為老天爺締造了人類。只是哲學不泛神,哲學認為神只有「聖父、聖子、聖靈」是三位一體的上帝。道學泛神,首尊玉清天尊、上清天尊、太清天尊三位尊神,其餘天神數不清。道家認為天上有多少神,地上就有多少人,天定神人,可以隨便封神,哪怕是豬,也可以是神,豬八戒就是天神,天蓬元帥。

    第二、哲學和道學都認為萬物存在運動,並且存在有規律和無規律運動。這一點毋庸置疑。哲學思變,講邏輯思維,哲學講邏輯嚴緊的世界觀,講人類意識形態的科學性。道學也思變,講「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道學秉承易學思維講世界的本原、本體、規律或原理,並認為物質存在運動,並且有規律。西方哲學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道學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講自然與道法的統一。哲學講自然愛和後天智慧。道學來自後天八卦原理。

    第三、哲學講人性,認為人是存在。人性存在善和惡。存在就是現實的。人性的善惡是人的自我擁有,是個人的天性使然的,應當特別尊重,但是人性中的善和惡應該用智慧加以修飾,善可揚,惡必抑。道學也這麼認為,道學認為天地有道,萬物有名。道又可以無道,名又可以無名。善和惡有道也無道,神鬼可以有名也無名,但德必須從化於道,跟在道和無名之後,規範道和神鬼的道行。故道學和哲學一樣講尊重自然法規,尊重人性使然,尊重人權。所以漢後道家被皇權冷落,至明代被徹底驅出上層,逐入山林就是這個原因。道講無為,講自由,講民權,講起義,講皇帝輪流坐的民主。哲學也一樣講這些,並且西方人踐行的就是這些。現在很多人在懷疑哲學的政治正確,有一天哲學也有可能成為雞肋。單就講起義,講皇帝輪流坐就讓特權者受不了,更別說其他了,何況道家的皇帝輪流坐是無序的,不是民選皇帝,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輪流坐,大有推翻之意,這擱誰都不爽。

    第四、哲學和道學都認為天體存在三維世界,認同畢達哥拉斯定理,認同萬物皆數,認同三角形的三條邊是黃金分割線,是三位一體理論的源宗。後被亞里士多德引入哲學,又被奧古斯丁引入神學,之後成為西方文化的基石。西方政治和神學皆以三位一體理論為根基。道學也認為天體存在三維世界,老子的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學講三,「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三」就是道學政治主張和神學主張的根基。你看道家文化在任何地方都離不開三,只是道家文化的「三」更開放,更亂七八糟,更五花八門,更沒有章法,可以魔道橫行。你讀中國的當代玄幻就能理解中國的「道」是多麼萬能了,因為道家文化的「三」不歸一,不形成三位一體,是「三生萬物」的無序開放。而西方哲學和神學三生萬物「三」是三位一體的。

    縱觀哲學和道學,有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哲學和道學都講民主、民粹、鬥爭、掠奪、分享、開放等,講狼性精神,個人英雄主義,講三方妥協等等,歸納起來就是分權、開放、民主。只是哲學通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門非常系統、非常明晰、非常完善的多學科並存的學問。不象道學,道學發展一兩千年也沒真正構造成一門系統清晰,理論完善,概念明確,指導正確的學問。道學一直發展到當代也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文化體系,仍舊是五花八門,亂雜無章,眾說紛紜各說各的理。

    無論什麼學問,你如果不能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沒有完善的理論概念,你就無法讓人們從中吸取經驗正確、政治正確和意念正確。而經驗正確正是人文思想的標杆,政治正確是意識形態的法理,意念正確宗教信仰的尺度。只有在這三個領域皆被採納,你這門學問才能萬古長青,永遠保持青新。

    古往今來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世界文化,只中國的儒學和西方的哲學,可是儒學隨著清滅被拍死在清朝這片沙灘上了,隨著西文東漸哲學在中國這片熱土上正在生根發牙。所以道學要想從泥土中重新生根發芽就必須融入新知識,重新整理已有知識,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向哲學看齊,在三元理論根基上下功夫。

    哲學和道學本身就是當今世界所踐行的人類文明,但是從中國歷史來看,這種文化並非完全優質的文化,文化缺陷就在「分權、鬥爭、掠奪和分享」上。從中國歷史看,「分權、鬥爭、掠奪和分享」是導致戰爭和分裂的根源,因為持有這類文化的人從骨子裡會認為他的一切行為都是正確的,因為他站在黃金分割線上,他的文化是人類文明,其他人的文化都是雜碎,必須消滅。

    十世紀至十四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就是例證,當今的中東戰爭也是例證,古中國朝代更迭過快,道士亂世橫行等等都是例證。關鍵是凡是持有哲學和道學文化的人,只喜歡亂,不喜歡治。他們是發動戰爭者,卻不去管因戰爭至災難的受害者死活。你細觀歷史,無論是十字軍東征,還是當今的中東戰爭,以及古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戰爭,無一例外的都是只管鬥爭、發動戰爭、掠奪、分享,狼性精神,個人英雄主義橫行等等,但是掠奪、分享完就跑,或流竄、或撤退,根本不管戰爭受害者的死活,最後收拾殘局的卻是儒家。

    r

    閱讀悅,閱讀悅精彩!

    (www.玉edu玉e.com = )


https://sg.jubaoyishu.com/%E7%BB%8F%E4%BC%A6%E8%AE%BA-835748/873.html
相關:  天濟色盈    重生都市仙帝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御天武帝  獵天爭鋒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經倫論第十講 道家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經倫論"
360搜"經倫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s 3.40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