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撫大秦 第二百六十五章 此乃務實陰陽之爭也!(求訂閱)

    第266章此乃務實陰陽之爭也!

    十二月初。道友閣  m.daoyouge.com

    事涉華夏根本的一場思想大論證正式拉開了帷幕。

    除了遠在南海的趙佗、北疆的王離等將領,凡在朝中任職的大臣,都已盡數到了宮中。

    這次的規模同樣空前。

    大殿內皇帝階下專設有皇子趨於,十幾名皇子全部與朝,肅常寬闊的正殿,黑壓壓一片共計六百餘人,殿外飄著雪花,眾人也仿佛如天氣一般,神色十分的嚴肅,不苟言笑。

    隨著卯時鐘鼓聲響起。

    帝輦在迭次長呼中徐徐推出。

    高冠帶劍的始皇穩步登上帝座,今日的大朝會正式宣告開始。

    「諸位,今大秦安定,然天地間卻突降天象,國人惶恐不安,日前,首議業已發下,各官署也大體清晰商議何事,歸總論之,主掌依然兩分,今日大朝,朕降親為決斷,朝會議政,不避歧見,諸位但言無妨。」

    話音剛落。

    舉殿大見肅靜。

    正值隆冬時節,天氣清寒,所有的殿門與窗戶全都關閉,沉沉大殿中,燃放著炭火,相較外面的清冷,殿內卻是異常溫暖。

    安靜些許。

    「臣,良相公有奏。」西邊文職大臣區的巫師良相公,昂然出列道:「凡存心養性之理,窮神知化之方,天人感應之機,治忽存亡之候,莫不畢書之。」

    「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臣認為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

    「臣以為天人感應。」

    「天人感應之說,源於《尚書洪範》。」

    「《洪範》曰:曰肅、時雨若;曰,時若;曰晰,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徵:曰狂,恆雨若;曰僭,恆若;曰豫,恆燠若;曰急,恆寒若;曰蒙,恆風若。」

    「其意簡單明了。」

    「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變化。」

    「正刑與德,以事上天。」

    「天人之間是有感應關係的,人類的行為會上感於天,天會根據人類行為的善惡邪正下應於人,天下應人的方式即是用災異來譴告人,使人反省改過。」

    「這次的熒惑守心便是上天降下譴告。」

    「請陛下明鑑。」

    說完。

    良相公施施然的坐回原位。

    他已過年七旬,這幾年已從朝堂淡出,然驚聞這次朝會,也是難得上朝,將心中所想盡數吐露,而良相公的話,也是引得在場大臣為之側目。

    良相公非比尋常。

    其是巫師。

    過去對讖語的拆解十分靈驗,因而在朝中地位超然,像是扶蘇、胡亥等公子降生取名時,始皇都有曾詢問過良相公意見。

    眼下良相公率先開口,也是讓不少人心生浮動。


    他這番言論雖沒直說天象是對大秦不滿,但言下之意已十分明晰,這已將這次天象的降臨歸咎於始皇的施政不當。

    有了身份特殊的良相公開口,其他日者星官紛紛進言。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上天有好生之德。」

    「」

    一時間。

    殿內充斥著各種附議聲。

    張蒼位於殿中,他看了看四周,見無人開口反駁,眉頭一皺,沉思了一下,選擇站了出來,他躬身作揖道:「臣對《洪範》有不同見解。」

    「臣認為《洪範》非是認為天下存在天人感應。」

    「而是反對有此想法。」

    「《洪範》是《尚書周書》中的一篇,其主要用五行說來解釋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及運動,然我通讀此篇,並未感覺其文提出的是『天人感應』,反倒更像是『天人相分』。」

    「五行,天所以命萬物者也。」

    「天地之用五行也,水施之、火化之、木生之、金成之、土和之……萬物所以成也。」

    「五行之為物,其時、其位、其材、其氣、其性、其形、其事、其情、其色、其聲、其臭、其味,皆各有耦,推而散之,無所不通。一柔一剛,一晦一明,有正有邪,有美有惡,有丑有好,有凶有吉,性命之理,道德之性皆在是矣。」

    「也就是說『有耦』『有對』是帶有普遍性的,是貫穿於天下人事和一切事物的,決定著事物的無窮變化。」

    「對於這種普遍性,我認為它更符合道家的『道』!」

    「這個道是客觀的規律,無論是自然還是社會,實則都為『道』所支配。」

    「天地萬物不得其常,則恐懼修省,固亦其宜也。」

    「今或以為天有是變,必由我有是罪以致之,或以為災異自天事耳,何豫於我,我知修人事而已。蓋由前之說,則蔽而葸,由後之說,則固而怠,不蔽不葸,不固不怠者,亦以天變為己懼,不曰天之有某變,必以我為某事而至者,亦以天下之正理,考吾之失而已矣。」

    「所以我認為良相公說的不對,《洪範》一篇文章,分明是說人應當順應客觀規律,『繼天道而成性』。」

    「更要『修人事以勝天』!」

    「天人不相合。」

    這時。

    文臣區突兀一句冷笑傳來。

    「張御史此言差矣,正所謂天心即民心,天意即民意。」

    「天人相感,陰陽相和。」

    周青臣離開座案,站到了空闊處,雖面色有些蒼老,精神卻依舊矍鑠。

    他朝始皇恭敬一禮,高聲道:「臣這些年謹案書卷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

    「……及至後世,淫佚衰微,不能統理群生,諸侯背畔,殘賊良民以爭壤土,廢德教而任刑罰。刑罰不中,則生邪氣;邪氣積於下,怨惡畜於上。上下不和,則陰陽繆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

    「墨子曰: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

    「由此可見,以此見天之不可不畏敬,猶主上之不可不謹事。不謹事主,其禍來至顯,不畏敬天,其殃來至暗。暗者不見其端,若自然也。故曰:堂堂如天,殃言不必立校,默而無聲,潛而無形也。由是觀之,天殃與主罰所以別者,暗與顯耳。」

    說著。

    周青臣面露一抹倨傲。



  
相關:  大秦國相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百鍊飛升錄  不滅武尊  校花的貼身高手  暗黑破壞神之毀滅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鎮撫大秦第二百六十五章 此乃務實陰陽之爭也!(求訂閱)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鎮撫大秦"
360搜"鎮撫大秦"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5s 3.558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