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九十一章拓地三郡

    第190章拓地三郡

    建安二年,江東這邊總算是稍微安定下來。大筆趣 www.dabiqu.com

    大軍在整頓軍隊,運輸糧草,厲兵秣馬之際,建康城也拔地而起,核心建築昭明宮和官府府衙已經初見規模。

    因而三月,江東長史張昭便率領主要的士吏從吳縣遷往了丹陽。

    這次治所遷移,大受益於長江航道。

    大漢光武帝之時,從長安遷移書籍往雒陽,僅是車馬就兩千餘輛!

    而江東從吳縣往丹陽轉移文書、上計材料等,只用了百餘艘漕船。長江航道下游這裡寬廣而平緩,的確是黃金水道。一天轉移糧草就能有上萬石。

    張昭抵達建康之後,便直趨昭明宮。

    從去年開始興建的昭明宮,到今年三月,主體已經建成,昭明宮的核心正殿是大慶殿,不過這是舉行大典的地方,平時孫策也不在這裡。

    大殿南面是將軍府府署的各曹司辦公機構,也就是將來的中央寺監所在,如今的長史、東曹、西曹、鎧曹、馬曹、軍器監、市尉司等機構都搬遷到了這裡。

    孫策平時待的地方是大慶殿西面的垂拱殿,當然昭明宮殿閣眾多,在垂拱殿西面還有繁英、雪香、披芳、鉛華、瓊華、文綺、絳萼、瓊華、綠綺、瑤碧、清蔭、秋香、從玉、扶玉、絳雲等等諸閣。

    這麼多殿閣,足夠適應將軍府規模的不斷擴大,屬吏的不斷增多。

    如今大漢宮殿的風格還是追求非壯麗無以重威。從大漢往後,宮殿的規模就不斷縮小了。

    一個原因是京師人口密集,土地狹隘。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北方的巨木消失,支撐不起來龐大的宮殿群了。

    孫策如今建宮於長江以南,地廣人稀,森林茂密,恰好沒有這兩個問題。

    可以說是抓住了壯麗宮殿群最後的尾巴,自此之後,後世想再建這種壯麗宮殿就很難了。

    長史張昭見到孫策,立即鄭重的拜道:「昭拜見將軍,恭問將軍金安。」

    孫策立即向前,親自扶起了張昭,這可是自己的肱骨之臣啊!若自己能建高祖之業,他就是自己的宰相蕭何。若自己如宋武帝一般北伐中原,他就是自己的劉穆之!

    孫策扶起張昭之後,笑著說道:「長史無需多禮!自去歲一別,孤與長史已有近一載未見啊。」

    張昭說道:「方今國亂歲凶,四方擾攘,諸侯豪傑,各不得安,昭雖與將軍各務一方,然所願者,共成大事,以安天下也。」

    孫策大笑著說道:「善!長史所言極善,當今之務,唯合滅諸侯,立綱陳紀!長史且上座。」

    等張昭坐下之後,孫策對張昭問道:「孤最近一直戎馬倥傯,少有精力關注政務,長史可與孤說一說江東政務近況如何?府庫可還充裕?」

    有一位丞相最大的好處就是,孫策幾乎不用擔憂後方糧食不足。

    像曹操打著打著仗,就發現糧草斷絕了。

    但高祖就沒有這個問題,劉邦一向是只管跟項羽軍事對壘即可,從來不問後方府庫裡面還有多少糧草。

    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餉,不絕糧道,這方面天下無人能及,完全不用劉邦擔憂後方之事。

    所以孫策覺得,就算是李世民到了西楚霸王那個位置,也打不贏劉邦加上漢初三傑。一支沒有後勤壓力的部隊,一支兵源源源不絕的部隊,是無可戰勝的。就算項羽能贏十次,能贏一百次,最終也還是會被拖垮。

    沒有糧食,項羽就算再能打,對糧食斷絕也無能為力。

    這也是為什麼孫策極其重視張昭,甚至認為他地位在所有諸將之上!韓信再強,功勞也得在蕭何之下。

    而張昭也是不負孫策厚望,自信而從容的慷慨而談,說道:「將軍,如今吳郡積五百萬石之糧,金銀十餘萬斤,錦綺彩絹計四百餘萬匹,錢餘四億有奇!」

    「哈哈哈!」孫策興奮的大笑:「彩!長史不愧為孤之重臣!以孤五百萬石之糧,已不弱於公孫瓚在易縣所儲三百萬石谷糧!」

    公孫瓚昔日雄心壯志之時,謂天下指麾可定。但屢戰屢敗後,自暴自棄,遂言天下兵革大亂,觀此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乃於易縣積穀三百萬石,食此足以待天下之變。

    江東雖然荒蠻,但富庶還是要超過苦寒的幽州!這五百萬石糧食,不過是官府常平倉儲存的糧食。民間還依舊有大量存糧!

    只要官府全力收購,重金砸出去,能再採購出來五百萬石糧食。

    畢竟府庫之中,還有銀絹布帛百萬計,十倍於蜀漢滅國時的府庫。

    要知道蜀漢滅國之時,只剩下了黃金兩千斤,米四十萬石,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

    除了錦綺彩絹還不少之外,錢糧都不及如今江東的十分之一。

    當然這也不足為奇,蜀漢人口總共還不到百萬,但如今天下從董卓進京禍亂朝政開始,天下大亂也才六七年。

    六千萬的大漢人口,再怎麼死傷,幸餘人口也遠超蜀漢。僅吳郡一郡,現在人口就抵蜀漢全國。

    孫策也是十分關注這方面,問道:「長史,如今江東各郡,人口共有多少?」

    張昭如數家珍,立即回道:「如今能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畜積饒,其重中之重便在於官府對各郡形勢有所掌控,尤其吳郡、丹陽兩地,吳郡有十三縣,共有戶籍十二萬四千戶,人口六十五萬人,田畝一千七百萬畝,其中上田增加百萬畝,共計五百三十二萬七千五百二十一畝。」

    「丹陽十六縣,共計有七萬六千戶,人口三十七萬三千人,田畝八百九十萬畝,上田約百萬畝。」

    「今年之重心則在豫章、會稽兩郡,若此兩郡能統計人口百萬,將軍治下人口便可超過兩百萬人!」

    孫策面容凝重的點頭,由此可見,偌大的江東,其核心就只在吳郡一地啊!


    吳郡人口已經接近恢復戰亂之前的水準,還差不到十萬人的規模。主要是吳郡本身也沒經歷過什麼大型戰亂,地勢又相對平坦,百姓沒有辦法搬入深山,人口恢復的極快。

    而更重要的是,如今不征人頭稅,隱戶們沒有必要再託庇於豪強門下,紛紛去開拓良田。僅吳郡一地的上田,要比江東其他幾個郡的良田加起來還要廣闊數倍。

    太湖平原,魚米之鄉,不愧是天府之國,是孫策最大的基業。

    與之相比,丹陽就遜色多了!

    丹陽廣闊,比吳郡面積大出一倍的前提下,人口卻只是吳郡的一半,良田更僅有吳郡的四分之一,可能還沒有吳縣一個縣的良田廣闊。

    這一正一反的差距,說明丹陽的開發程度可能連吳郡的八分之一都沒有。

    不過這的確也是不急於一時,吳縣那早在春秋之時就開發出來了,是吳國的國都,能夠支撐吳越兩國北上參與爭霸呢。

    丹陽要一直等到孫權時期才開發出來,成為南方的經濟中心。

    孫策現在築城建康,就是乾的孫權經營的事情,繁華可期。

    隨後孫策問道:「豫章郡的統計情況如何?」

    張昭搖了搖頭,眉頭緊蹙,說道:「豫章郡叛亂雲起,人口統計不便,如今郡縣政令難出城邑,能夠統計的戶籍僅九萬八千戶,人口四十六萬人。」

    孫策笑了,豫章郡二十一縣!在冊戶籍不到十萬戶,每個縣戶籍才四千多戶!但一個叛亂逆賊卻就能拉出上萬戶賓客來?

    豫章郡就算再亂,也不至於人口短短一兩年間就從一百六十萬,驟降到四十萬人,關中李、郭汜天天劫掠都沒有這麼快的降低速度。

    孫策手握長刀,凜然說道:「讓當地郡縣官員強力清查隱戶,凡惡意隱匿百姓者,超過十人,即處以徒刑,遷至建康,男子營建城垣!女子種桑繅絲,紡織錦緞!」

    孫策就不信,大軍剛剛剿滅了數萬人的叛逆,將叛亂賊首砍了下來,傳示郡縣,緊接著就有豪強敢頂風叛亂。

    如今劉表大敗,外無強援,內無民心,他們就算腦袋發熱,也不可能振臂一呼,就發起叛亂。

    而更重要的是,孫策覺得可以讓豫章郡的豪傑多到丹陽、吳郡看看,看看吳郡世家、豪強之富庶,民生之繁華。相信他們很快也會接受如今江東的政令。

    放棄以往固守塢堡,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開始大規模的生產,開墾荒田,勸課農桑。

    畢竟這一個郡可是比後世一個江西省面積都大!這麼大的土地上才四十多萬人,也未免太空曠了。要知道戰國時的楚國,人口還有五百多萬呢。

    這麼大的地方,開發進度卻如此落後,一百六十萬的人口,短短几年就消失到了四十六萬,朝廷權威喪失,官府無法強力掌控地方是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孫策說道:「豫章郡土地廣闊,又川澤密集,樟木叢生,郡府實在是難以管控地方,故使豪強隱匿,宗賊盤踞,此輩皆倚地險深遠,以抗官府之令。孤打算將豫章一分為三,自彭贛澤劃界,分陽、彭澤、鄱陽、余汗四縣為鄱陽郡。」

    這東西切了豫章郡一半的土地,卻只有四個縣!就可想而知,當地究竟有多地廣人稀,這也是為什麼鄱陽賊總是發起叛亂。

    孫策隨後說道:「鄱陽以南近千里之地,有宗賊橫行,而無郡縣管控,在鄱陽之南,再新建上饒、葛陽兩縣,以興余水!」

    余水是灌注進鄱陽湖最大的一條河流了,在這一帶十分適合發展水運和農田水利設施。

    上饒市在後世也是非常出名的。三清山、靈山都在這裡。

    東吳在這裡始設郡縣。

    東吳的人口,肯定是比不上漢末的。

    之所以能夠始設郡縣,無非是為了加強管控。

    所以孫策在這裡新設郡縣,人口和土地條件是存在的,甚至比東吳還繁華成熟,只是看孫策治下官員能不能在軍隊的支撐下,有效的管控住當地了。

    張昭對鄱陽一帶的水利十分清楚,說道:「我以為的確可以在當地新設一郡,以開發當地。豫章郡也不過是秦時新設之地。駐軍築城南昌,而始創豫章。我等開墾鄱陽,不會比秦時開墾豫章更為險阻。而且鄱陽內不僅有餘水,還有贛水,可連通丹陽、會稽,可興工商。」

    贛水啊!

    孫策感慨,後世的景德鎮就在贛水之上!

    當然,如今大漢也已經有了青瓷,甚至白瓷也產生了。

    孫策將軍府中就有不少白瓷,為天下冠!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漢的瓷窯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南岸,尤其以會稽為主。

    會稽才是當今天下的瓷都。

    北方的瓷器供應,或者說天下的瓷器供應,都主要倚靠江南,確切的講倚靠江東東南。

    孫策要不是忙於征戰,這一兩年早就開始籌備在豫章建立瓷都了。

    現在把鄱陽郡建起來,就是為了開發贛水、余水沿線,為瓷都從會稽遷往景德鎮作準備。

    倚靠丹陽,鄱陽郡的瓷器產出必定比在會稽更有前途,會更利於通商。

    分出鄱陽郡之後,豫章郡還是剩下了十七個縣,再加上從江夏奪取的長江以南三縣,豫章郡還是有二十個縣。

    這個規模依舊龐大到無以復加,尤其沙羡那還是後世武漢,上接漢水,下控長江,如此重地,必然牽扯豫章郡府大量精力在西北,根本沒辦法跨越近兩千里再去管豫章南部靠近交州的各縣。

    所以孫策繼續說道:「再分平都、石陽、南城以南,廬陵、贛縣、雩都、南野七縣為廬陵郡,新設郡府,開發江南!」

    其實東吳在這一帶還有一個臨川郡,也就是把豫章郡分為了四個郡,然後將臨汝、南城兩個縣劃為臨川郡。這兩個縣不僅土地廣闊,而且人口眾多,劃為一郡後迅速在其疆域上新設了十個縣,人口稠密,經濟繁華,是江東倚靠的重心。

    不過孫策這裡暫時還沒有統計到那麼多人口,不需要新設這麼多郡。待人口繁盛之後,將來在廬陵郡裡面新增七八個縣就足夠了。

    待廬陵郡也有近二十個縣的時候,江南的開發程度就徹底提上來了。



第九十一章拓地三郡  
相關:  漢末之風起并州  漢末之并州匪政  朕即大宋    魔門敗類  百鍊飛升錄  寒門崛起  修羅武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霸王!第九十一章拓地三郡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霸王!"
360搜"霸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6s 3.47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