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夜裡,噶爾欽陵眼望著夜空,仍然在皺眉思索。
目前的形勢,久守很不利,因為軍中的糧草輜重已不能支持太多的時間,可如果速戰速決的話,唐軍又不給決戰的機會,更何況就算唐軍真給機會,他也不願意與對方硬拼,畢竟這裡面大多數都是吐蕃子弟,如果真箇硬拼的話,先不說勝敗,僅僅這一戰的損失都讓他無法承受,唐軍失敗了可以再次徵召將士,可吐蕃的生力軍也就這些,損失了也就沒了。
「不能力敵了,看起來只能智取,可無論是薛仁貴還是李顯,他們的智計都異於常人,我雖然自負智計,卻並不能誘使他們上當,所謂的智取,其實也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噶爾欽陵苦笑不已,雖然絞盡了腦汁,一時之間卻是無計可施。
「其實這一次我的力量不弱,完全可以守住一面,然後在另一面發起進攻,只可惜我身邊沒有得力的副將,憑藉素和貴這種蠢材,就算再多十萬人,也照樣守不住薛仁貴或者李顯的進攻,所謂的戰爭,其實決定勝負的不僅僅是主將的能力,還有很多不可預估的因素,比如地形,比如運氣,比如副將,比如朝廷的支持,咦?,有了。」
噶爾欽陵的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就像是禪宗的弟子突然頓悟了一般,不由暢快的哈哈大笑,喃喃的說道:「李顯啊李顯,你這廝萬萬想不到,雖然你的智力和武力盡皆天下一流,可也是有弱點的,這弱點就是人心,你這一次立下這麼大的功勞,我就不信武后、太子之流不會對你心存忌憚,甚至連皇帝也許都會心存顧忌。」
想到這裡,噶爾欽陵立刻寫成了一封書信,並秘密召集幾名惹薩寺的高手,令他們乘快馬連夜出營,前往唐帝國的中心長安,一方面散布流言,誇讚李顯的功勞,把李顯說成是天神下凡一般的人物,另一方面將書信秘密送給大唐周國公賀蘭敏之,太子少師、特進許敬宗和西台侍郎、道國公、檢校太子左中護戴至德等人處。
那幾名惹薩寺的高手們得令立刻遵命而行,他們悄悄離開營寨,直奔大唐境內而去,一路並沒有遇到攔截,其實如果他們前往吐蕃的話,一定會遭到以張無塵為首的探子們的截殺,可是他們偏偏往大唐去,這一點連李顯和唐休璟等人都沒有想到,所以自然不會在沿途有什麼監視的力量。
當然,這也是因為噶爾欽陵所派的是惹薩寺的高手,如果是普通人的話,根本無法在唐軍的眼皮子底下爬過高高的山嶺,然後脫困而去。
卻說那幾名惹薩寺高手得了命令之後,晝夜兼程,餐風露宿,只用了五天的時間就趕到了長安,然後立刻按照噶爾欽陵的吩咐,將書信秘密投擲到賀蘭敏之、許敬宗和戴至德等人處,同時又在洛陽東市貼出一篇布告,盛讚李顯大智大勇,率軍大破吐蕃的大功。
僅僅一天的時間,整個長安就完全陷入一片之中,百姓們到處傳揚著李顯的功績,盛讚李顯之才不下於薛仁貴,甚至能和已故的英國公李績、衛公李靖相比肩。
可是朝中卻並不是人人歡騰,反而有人在隱隱的擔憂,最起碼賀蘭敏之、許敬宗、戴至德等人對此就很不高興。
賀蘭敏之和李顯可謂是老夥計了,兩人之間,具體說應該是賀蘭敏之對李顯的仇恨已經深入骨髓,原本賀蘭敏之準備乘著唐朝和吐蕃大戰之機將李顯趕出京城,然後派遣刺客乘機將其刺殺,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殺死李顯,除去眼中釘肉中刺,還能乘機問罪於忠於皇帝的薛仁貴,忠於武后的郭待封等人,為李賢入主東宮解除一定的威脅。
可是沒想到隨後不久,就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李顯安然無恙,反而是他重金禮聘的刺客被李顯全部斬殺。
其實這時候賀蘭敏之還不算多擔心,畢竟他之前聽相士明崇儼說了,這一次唐和吐蕃大戰,大唐必敗,所以他還盼著戰事結束,然後乘機唆使皇帝向李顯問罪,削奪他的封地,打擊他的囂張氣焰。
可是沒想到昨夜他竟然莫名其妙的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上所寫的竟是李顯指揮大軍,在前線獲得大勝的消息,頓時不由得呆在了當場。
今天天一亮,賀蘭敏之便去質問明崇儼,他想問一問當初明崇儼不是言之鑿鑿的說這一次大唐必敗嗎?為何今日李顯竟然取得了如此大勝?
可惜的是,明崇儼竟然不在,據說是外出遠遊了。
而當他回去的時候,就聽到長安城內沸沸揚揚的到處傳頌著李顯大勝的消息,百姓們都把李顯當成神一般的頂禮膜拜。
這讓賀蘭敏之更加惱怒,決定再向武后出言挑撥,一定不能讓李顯成此大功。
與賀蘭敏之同時感到擔憂的,還有武后的元老級親信許敬宗,他如今已然年屆八旬,因為身體實在糟糕,就像皇帝上疏致仕了,可是由於武后身邊實在離不開自己,所以最後還是接受了武后所建議的「特進」的散官稱號,要求他日後定時不定時的入宮,幫助武后定計。
正是在他的建議下,武后組織了一般文人,如劉禕之、周思茂、元萬頃、范履冰等人,名義上是入禁中著書立說,實際上卻是與武后商議朝政,所以被譽為「北門學士」。
可即便這樣,武后仍然不滿足,要許敬宗繼續想辦法幫她增強力量,許敬宗正為這事發愁,突然聽說武后費盡辛苦拉攏培養的武將郭待封「戰死」,李顯又率軍獲得大勝的消息,頓時意識到李顯的成長會威脅到武后的地位,所以便決定連夜覲見武后,要武后對李顯心生提防,並向高宗上書,力勸高宗召回李顯,與吐蕃議和。
今夜武后的宮中註定是熱鬧非凡,先是有賀蘭敏之前來拜見,將他昨夜得到的那封密信和在街頭巷尾的各種議論詳細地向武后稟報了一番,並且大力誇讚李顯智勇雙全,將來的成就一定會超過當今聖上,甚至就算比起太宗來,也絕不會差多少。
不得不說,賀蘭敏之經過了幾次的打擊,也不算是政治白痴了,他這一番話只是捧,卻比單方面說李顯的壞話要強得多了,既不會引起武后的反感,也會引起武后對李顯的忌憚。
果然,武后先是裝模作樣的誇讚了李顯一番,接下來又問了問她那染疾的母親的病情,便以天晚為藉口將賀蘭敏之打發走了。
可是賀蘭敏之卻沒有絲毫的不高興,反而是頗為興奮,因為他已經看到了武后臉上的一絲不自然。
武后的確是對李顯產生了忌憚之心,這小傢伙才只有十六七歲,竟然能夠迫使吐蕃名將噶爾欽陵退兵,並且還創造了殲敵二十餘萬的記錄,如果讓他長到三十歲四十歲,這天下還有哪個能制?
而正在這時,忽然聽得內侍稟報,許敬宗求見。
武后連忙站起身來,親自迎接許敬宗的到來,卻見許敬宗竟然直奔主題,說的也是關於對李顯前線取勝的擔憂,除此之外,許敬宗還認為,郭待封之所以會死去,絕不是戰死那麼簡單,此事恐怕和李顯脫不了干係。
如果這句話在今天之前有人說起,武后一定會啐他一臉口水,可是現在聽了,卻是有一種別樣的意味,心中的憂慮更濃了,以至於許敬宗都離開很久了,她還沒有意識到。
不過武后決定再去找一個人來問一問,到了現在,她雖然對許敬宗的話深信不疑,卻是更願意相信那個另外的人,那個人便是她新結識不久、卻一見如故的明崇儼。
明崇儼在賀蘭敏之去訪問的時候可以「遠遊」,可是武后的一句口信,他便立刻趕到了武后宮中。
武后將書信給明崇儼看了看,然後皺眉問道:「卿不是說這一次吐蕃之戰,我大唐必敗麼?如今怎樣?顯兒以他絕世之才,大破吐蕃,殲敵二十餘萬,迫使吐蕃第一名將噶爾欽陵退兵,你又有何話說?」
明崇儼卻是絲毫不懼,淡淡笑著說道:「貧道當初還有一言未說,若是郭待封指揮,吾軍必敗,可若是周王接手,吾軍必勝,呵呵,皇后有所不知,那噶爾欽陵乃是金星轉生,專事殺戮,而周王乃火德星君轉生,所謂南火克西金,正是為此,噶爾欽陵遭遇克星,自然是必敗無疑。」
「原來竟是如此,本宮倒是錯怪仙長了,然而顯兒大勝,軍心民望皆已達到制高點,如此一來定然會引起太子忌憚,顯兒乃吾愛子,吾不忍顯兒遭受太子冷箭,更不欲太子與顯兒兄弟相煎,不知仙長有何妙策為吾籌劃?」武后雖然忌憚李顯,卻也不必說得那樣直白,想必明崇儼既然是她知己,自然是聞弦歌而知雅意,定然會想出一條妙策,來幫助自己解決目前的困境。(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67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