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11章 權在官員

    喝了口茶,杜中宵道:「天下治亂,無非兩面,一面是文治,一面是武功。歷朝武功之最,無過於兩漢之時。四海之內,盡皆臣妾,哪怕漢之將亡,依然四夷畏服。文治之最——」

    說到這裡,杜中宵苦笑著搖了搖頭:「通讀史書,只怕只有傳說之中的三朝之治了。然而,傳說終究是傳說,哪不知道真也不真。」

    王拱辰道:「三代之治,史書傳之,聖人贊之,自然不會有假。我等後人,只要盡心於國,用心於民,何愁不能重現三代盛世。」

    杜中宵聽了就笑:「我雖然進士出身,出仕即為文官,說起文治,其實乏善可陳——」

    王拱辰道:「節帥謙虛。在永城為知縣,治績第一。以後并州、火山軍、京西路為官,無不有善政留於當地。如果節帥說自己為官沒有治績,天下官員,又有幾個有治績呢。」

    杜中宵想了想,點點頭:「內翰如此說,仔細回想,好像還行?」

    王拱辰笑道:「豈只是還行。不過節帥軍功太大,自己覺得以前治績配不上軍功罷了。」

    杜中道:「不說這些,還是說到武功上來。漢朝的事已是千年前,再說四海之內,盡為臣妾,不合時宜了。現在應該說,最低限度,盡復故土,四夷畏服,勉強可算大宋武功了。要建立武功,就必須有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剛才我說了這支軍隊應該是什麼樣的性質,確業了軍隊性質,就決定了軍隊根基。這樣一支軍隊,游手惰民是不行的,罪人更加不行,必然兵將俱為良家子。禁軍進行整訓,篩選兵員,必須遵從這樣的原則。不如此,禁軍是不能脫胎換骨的。」

    王拱辰點了點頭,沒有說話。確定了軍隊的性質,兵源也就確定了,必須進行大改,無須多說。

    杜中宵道:「這些根本的說完了,再說一點細節吧。從營田廂軍開始,我帶的軍中編成,其實是參照文官體系來。朝中大臣,應該都能看出來。」

    王拱辰道:「大多都看出來了,所以自韓太尉以下,朝臣並無異議。」

    杜中宵點了點頭。河曲路大軍的組織結構,人員任用,其實參照的是現在的文官體系。正是因為這個特點,韓琦在河曲路的時候,沒有異議。朝廷按河曲路模式整訓禁軍,文官們全力支持。

    杜中宵又道:「文官體系的特點,是權在官員,事在吏員,大約如此。當然,現在朝廷官員和吏員分得不那麼清楚,特別是低級官員,常與吏員混雜不清。有官員在做吏員的事,也有吏員做官員的事。什麼是官員?當然由朝廷來定。但最少有三條,符合了才是官員。」

    王拱辰聽了好奇:「敢問節帥,不知符合了哪三條才能算是官員呢?」

    杜中宵道:「其實都是朝廷定下來的,只是沒有明說三條罷了。官員身份的第一條,官是流官,必有任期。除非民請,聖上恩准,否則不得延期,到期必須他調。」


    王拱辰點頭道:「不錯,現在確實是如此。能夠民請獲准延期的官員,無一不是能臣。」

    杜中宵又道:「第二條,凡是官員必須依迴避法。在地方,自己、家人、姻親、各種故舊,皆不得置產業。為官之地,不管是不在本州,還是離鄉三百里外,八百里外,或者不在本路為官,依朝廷所定的為準,反正不能在本鄉為官。在京城為官,則本衙門內不得有親朋故舊,上司、下屬皆是如此。」

    王拱辰點了點頭。這也是現在實行的,不只是如此,還包括宰相和台諫要迴避。當上了宰相,有關係的皆不能為台諫,必須辭職。如果隱瞞不報的,會受到懲罰。前朝宰相王旦,姻親眾多,王素做御史的時候,就因為新宰相上任,隱瞞姻親關係,被貶官為任。

    「第三條,官員對下級官員有舉薦權,而沒有提拔、任免的權力。人事之權,在審官院,在兩府大臣,在聖上。若不如此,難免結黨,終成大患。」

    這也是正在實行的制度,只是沒有杜中宵說的這麼明確而已。官員升遷,有部除、堂除、特旨,貶官有被彈劾,考績不合格,治事不力等等。也就是說,官員沒有提拔官員的權力,也沒有壓制官員升遷的權力,有的是監察權。官員能提拔任免的是吏員,這就是權在官員,事在吏員的組織原則。這都是這個年代實行的制度,只是杜中宵借鑑明確,當作原則提出來。

    見王拱辰沒有異議,杜中宵又道:「軍中的將領,同樣借鑑了官員的這些制度。不過軍中到底與地方不同,少了吏員,多了官員。地方上很多是吏員做的事情,軍中用官員來做。這也是河曲路軍中,軍官所占的比例,遠大于禁軍的原因。但要是官員,就必須符合上面三條原則。官員晉升,必須要調到的其中去,不能在本部晉升,上下兩級都要迴避。只是迴避的編制是什麼單位,由朝廷統一定下來。其他的軍官任期制、有舉薦監察權而無人事權,俱與官員一般。當然,若在戰時,一些權力可以臨時授與。」

    王拱辰點了點頭:「明白節帥的意思。以後不再是兵為將有,而是為朝廷所有。」

    「正是如此。指揮官和庶務官,分別前面已經講過了。軍隊是打仗的,指揮官的地位更高,自然是應有之意。也就是在軍中,指揮官自成體系,除非特殊,其他體系的庶務官不能為指揮官。反過來,指揮官則可以為庶務官。換句話說,指揮官的更高的要求,也有更高的地位。」

    王拱辰聽了道:「原來如此。河曲路軍中,一直不許其他官員包括監軍,染指指揮。哪怕監軍可以臨陣換將,也只能換下一級的指揮官上來,是這個原因。朝中大臣對此頗有微詞,認為官高一級,戰時反而可能聽命於官職低於自己的指揮官,亂了上下。」

    杜中宵道:「因為舊的軍中行階級法,才會亂了上下。河曲路軍中不行階級法,要專業化,當然就是如此了。指揮官自成體系,由庶務官來進行指揮,就會亂了體系。」

    這些其實都是這時文官體系的組織原則,杜中宵只是進行了專業化分類。軍官大類分指揮官和庶務官,指揮官自成體系,培養、晉升,都有單獨的渠道。與之相對應的,是大量非指揮的權力,分到了庶務官系統當中。這兩個體系,對應著朝廷的樞密院和三衙。樞密院以指揮官體系為核心,三衙則以庶務官體系為核心。也就是帥臣,從一路之帥,一級一級延伸到了各個級別。

    這樣的組織原則與戰鬥力的關係不大,而是為了穩定。便於朝廷控制軍隊,也使指揮官的職權少受干擾。組織原則不變,能夠長久地保持戰鬥力,最起碼維持一個比較低的戰鬥力下限。受到刺激,哪怕一時戰鬥力下降,也可以快速恢復。

    歷史上戰鬥力強的軍隊,未必就有義軍的性質,也未必有什麼政治原則,更未必有組織原則。各種原因湊在一起,強盜同樣可以橫掃天下,這沒有什麼奇的。

    滅亡大宋的蒙古人,鐵騎縱橫數萬里,神擋殺神,佛擋滅佛,武功之盛,古今中外罕有其比。洋人橫行天下的時候,同樣不是文明之師,甚至是藏污納垢之地,只要敵人打不過他們就可以。

    不過,沒有政治原則,沒有文化根基,千年之後,蒙古人只剩下能歌善舞。保有狹小一域,只是兩個大國不願離得太近,別人的恩賜而已。曾經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及其他幾個橫行一時的歐洲小國,不過數百年,吞下去的全部吐了出來,就連自己的本土,也整合不了。

    為什麼?是人民。他們壓迫了人民,人民拋棄了他們。



  
相關:  一世富貴  天水歸汴  天漢之國    盛世嬌寵:廢柴嫡女要翻天  御天武帝  重生之全球首富  都市最強武帝  穿呀!主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風雨大宋第111章 權在官員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風雨大宋"
360搜"風雨大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2s 3.64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