軻比能跑的很快,所部聚合起來的軍隊當夜就散了。
這樣能跑的更快些,各自返回部落,為大遷徙做準備。
生存是最重要的,保證部落的延續,才會有未來。
但軻比能部族的崩解、撤離,並未改變代郡豪強的立場。
代地,其實是被一分為二的。
例如平城,其實就緊挨著代郡,但行政規劃上屬於并州。
但天下大亂以來,鮮卑人、烏桓人遷徙入塞放牧、耕種、生活,平城反而成了代地的核心城市。
劉備撤離參合陂,向西入駐幾十里外的平城,反而讓代地豪強進一步解鎖。
代郡與其他各郡一樣,這裡也有支持袁氏的豪強,他們不在鮮于輔那個鬆散的自治聯盟內,也就沒有跟隨鮮于輔出戰。
軻比能的潰退,並未給他們帶來多大的震撼,他們更覺得是烏桓人的到來,嚇退了軻比能。
蹋頓更年輕,繼承丘力居的地位後,在袁氏扶持下這些年膨脹的厲害。
若不是有鮮于輔主導的鬆散聯盟擋住道路,那蹋頓早就與軻比能打起來了。
隔絕兩個部族,不讓他們火併,這是幽州豪強的生存智慧。
支持、慫恿他們開戰,結果強者更強,直到吞併另一方那麼幽州豪強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鮮于輔的存在,有效維持了區域平衡。
田豫的書信送到了代郡豪強手裡,也送到了劉備手裡。
幾乎緊接著,張飛的書信也送到了劉備這裡。
田豫預估黑熊殘存戰力不到兩千,這也是符合劉備認知的數據;可張飛信中信誓坦坦向他講述現在關中兵主力完整,還很慷慨的分給了他三千幽州投降的騎士。
大廳內燈火明亮,關羽握著張飛手書細細端詳,時不時皺眉。
徐庶則拿著田豫的書信,狐疑不解,見劉備看自己,就說:「主公,臣以為田國讓是陷入糾紛,已難以洞悉局勢。大司馬昔年征平匈奴時,所倚仗的也不過三千新糾合的關中騎士。彼輩在李傕、馬騰等人麾下,雖能稱雄一時霸有西州,但遠沒有橫掃諸胡如似割草的戰力。」
劉備大約聽明白了,沉吟:「軍師是說如今大司馬新得之降軍,也能起到當年三千關中勁騎的效果?」
徐庶點頭:「是,昔年大司馬聲名不顯,率三千狐疑之眾,尚可全取匈奴。今縱然本部折損只余兩千,卻新得萬餘幽州騎士,比之當年強盛數倍。」
劉備緩緩點頭:「這樣說的話,就算田國讓預測準確,此戰還有的打。」
這個賬可以輕鬆算明白,關羽也說:「是極,以弟觀之,今日大司馬用兵更甚當年,麾下又有翼德、文遠襄助,且有平匈奴、鮮卑之殊功,幽州降兵自會竭力奮戰。這田國讓也非不知,大概是他刻意忽視了這個原因。」
劉備露出一點勉強笑容,別說田豫,就連他都想刻意忽視。
完全就是以力破巧,蠻橫的不講道理。
只要戰場上能打贏,兵力會越來越多,外部環境也會變得越來越好。荊州劉表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混來混去,眼睜睜看著對方迅速壯大又無可奈何,最後見大司馬輕易懾服益州,竟然給活活氣死了。
何止是劉表,就連自己這裡心情也很是抑鬱。
這個話題也讓關羽有些不高興,當即略過,就說:「如今限制大司馬的只有糧秣,我軍糧秣也是匱乏。」
劉備不語,看向趙雲,趙雲對諸人拱手後,見徐庶、關羽也望著自己,才說:「雲長公,今代地豪傑多響應袁氏,待大司馬抵達,以其攻堅之強銳,又怎麼會缺乏糧秣?」
又看向劉備:「主公,臣以為當分兵搶占高柳邊塞,若遲一步,代地豪傑聚兵於此,會封堵大司馬出塞通道。」
徐庶立刻抬手打斷:「切不可分兵,城外漢胡部眾目前已近三萬之眾。主公一日不表態,混雜其中的漢胡首領便存一分希望。我軍不動,反而能為大司馬遲滯這三萬多人。高柳城雖堅固,但年久失修,周邊塞障荒廢也久,代地豪傑縱然聚兵據守,也難擋大司馬攻伐。」
徐庶又看向劉備:「何況以大司馬座下神駒,若是想走,代地塞障頗多,何處不能走?如今最重要的是取信大司馬,與之達成默契。」
關羽眯眼看一眼徐庶,見劉備不表態,就開口:「軍師,尚書行台已發來詔令,除公佑郡守之職。這可是大司馬過雁門時所發,來去關中一趟後頒布的詔書。想必通過本月邸報,已然天下皆知。可見大司馬成見頗深,若是再勒兵不動,大司馬能容得下我等,旁人呢?」
徐庶語氣堅定:「雲長公,我軍作壁上觀,就是對大司馬最好的支持。一旦出城,代郡立刻敵我混淆,反而不利於大司馬施展。我若預料不差,度遼將軍馬騰已督率大軍來援,如今代地已成絕地,唯一安全的便是這平城。」
見關羽斜眼看自己,徐庶只能去看趙云:「子龍將軍跟隨大司馬征伐匈奴,自然清楚大司馬用兵迅猛,常常有誤傷之事。」
趙雲輕輕點頭,對關羽解釋:「大司馬與匈奴單于決戰之際,命我與各路後繼援兵緊守霍邑、雀鼠谷各關,既不准荊州兵北上助戰,也不准弘農兵參戰。河東兵最初也是以助戰之名而來,被我等阻擋,遂走韓信嶺小路,還未抵達,大司馬就大破匈奴、河東聯軍二十餘萬眾,俘斬不可計數。」
徐庶緊跟著解釋:「各路援兵中,大司馬寧肯相信張燕所部,也不相信弘農兵、河東兵。今日比之往昔,我軍與河東兵、弘農兵並無差異。故勒兵固守,才可取信大司馬。若是出城,這萬千解釋,也難消大司馬猜忌之心。一旦失誤交戰,再無回頭路可走。」
關羽面容神情沒有變化,也只是緩緩點頭,遺憾說:「殺胡立功就在眼前,倒是羨慕翼德能追隨大司馬誅除國賊,討滅東胡。」
劉備也說:「雲長不必氣餒,未來還有機會。觀大司馬書信,可知他視東夷為國朝心腹大患,今除公佑之職,為的也是方便向公孫康施壓。我等靜觀其變,公孫康此戰若是舉兵從逆,倒也方便大司馬一舉掃清遼東。待休養一番,我等報國之機不遠矣。」
「是,弟暫且忍耐。」
關羽應答一聲,劉備直接忽略了趙雲的想法,就對徐庶說:「我與國讓交情雖深,但如今他已從逆,不可再念及往日舊情。軍師物色人選,假意給田豫回書,待抵近後,徑直去報大司馬。」
劉備說著略沉吟:「告訴大司馬,我軍堅守平城不動。城外兵馬若生變故,自會擊之。」
徐庶見關羽也沒意見,就拱手:「喏。」
算起來,這場大戰,他們與城外兵馬是相互抵消了。
至於徐庶會不會在回信過程中耍小手段,關羽相信自己的威懾力,也相信張飛的暴脾氣。
而劉備,則相信關羽和張飛,也相信趙雲。
徐庶真的尋死,不需要關羽和張飛,趙雲就能讓徐庶暴病而亡。
軍隊這裡的態度是明確的,趕不上這場仗已經很遺憾了,憤怒情緒一直在壓抑。
徐庶自己想死,這是劉備都無法挽回、援手施救的事情。
何況這涉及原則問題,劉備自己都會動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1s 3.668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