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昊拿出了一個夾子,裡面是這幾天沈大興找人畫的一些槍炮和戰艦的樣式和說明。
火炮到了明朝的後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比如萬曆年間大量製造了身管較長的火炮。萬曆二十年在杭州製造的「天字一百三十五號大將軍」鐵炮,口徑113毫米,全長143厘米,身管的長度同直徑的比值明顯增大。炮身有九道箍,鑄有炮耳,安有兩個鐵環。萬曆年間,明軍援朝作戰時曾使用過這種鐵炮。而在此期間歐洲火炮開始傳入中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佛朗機銃和紅夷炮。佛朗機銃約在正德末年從葡萄牙傳入中國,它有一母銃和若干子銃,母銃身管細長,,口徑較小,銃身鑄有準星﹑照『門』,可瞄準『射』擊。銃身後有「巨腹」,腹上開有長孔,用以裝填子銃。子銃類似一小火銃,一般備有5~9個,可預先裝好彈『藥』,戰時輪流發『射』,提高了火炮『射』速。嘉靖初,中國開始成批仿製佛朗機銃,形制很多。
又比如嘉靖二十八年製造的「勝字四十二號」火炮,母銃口徑38毫米,全長91厘米,子銃口徑35毫米,全長23厘米。但由於子銃裝『藥』量小,母銃口徑不大。威力有限。紅夷炮則是一種大型火炮,在萬曆後期由荷蘭傳入中國。《明史》記載:「大西洋船至,復得巨搏,曰紅夷。長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數十里」。炮身鑄有準星﹑照『門』,中部有炮耳。與佛朗機銃相比,口徑較大,管壁加厚,並且從炮口至炮尾逐漸增厚,能承受較大膛壓,是當時威力最大的火炮。明末,明政府為了扺御後金軍的進攻,重用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大量仿製紅夷炮。天啟元年,李之藻受命按西洋新法製造火炮。崇禎二年至三年徐光啟督造大小紅夷炮400餘『門』,兩廣總督王尊德也先後仿製大中型西洋炮500『門』。
但無論是佛朗機還是紅衣大炮,都存在著『射』程近的問題。就算寧遠之戰所用的紅夷大炮,有效『射』程僅為500米左右。
「孫公子,你們的火炮能打400丈?」鄭芝龍指著一張圖片問道。
「不錯,這都是經過測試的。」孫天昊笑道,「鄭將軍不必有什麼疑慮,而且我們的火炮完全可以連打5輪以上不用散熱。」
「那這種大炮你們賣多少銀子?」
「一『門』2000兩。」
「2000兩?」鄭芝虎先喊起來,「孫公子,你這價錢太離譜了吧。」
「鄭兄不要著急嘛。」孫天昊慢悠悠的說道,「我給鄭兄算一筆賬,寧遠城的紅衣大炮鄭兄知道吧,那種大炮『射』程不過200丈,售價卻高達1000兩白銀。而我們這種炮,不但比它輕,『操』作的炮手也少,『射』速也快,所以我們賣2000兩白銀是有道理的。鄭兄,我孫某可以向2位保證,整個大明朝,甚至整個南洋,包括紅夷人那裡,你都不會找到比我們的大炮打的還遠的炮了,物有所值嘛。」
「那這種炮呢?」鄭芝龍不動聲『色』的又指著一張圖問道。
「這個,這是小炮,只有400斤重,幾個人就可以抬著走,但它的『射』程也不近,可以打100丈,所以嘛,價格是500兩銀子一『門』。」
鄭芝龍沒再說話,繼續翻看著圖畫。
「孫公子,這種火統也是你們製造的嗎?」
「對。這火統是不用火繩的,在大明朝叫自生火統,我們叫它燧發槍。『射』程大約在30丈,價錢嘛。」孫天昊嘿嘿一笑,「一支30兩白銀。」
「這種戰艦又需要多少銀子呢?」鄭芝龍接著問道。
「這種戰艦航速可以達到12節,比現在任何一種紅夷戰艦都要快。可以裝備12到16『門』大炮,水手只需要百十人足矣。售價嘛,二十萬兩銀子一艘。」
鄭芝龍合上了夾子:「老人家,孫公子,你們給鄭某看的不是你們最好的火炮和戰艦吧。」
「將軍真是快人快語。」陸天翔笑道,「將軍見諒,這的確不是我們最好的東西,不過這些東西比現在任何一個紅夷人的都要好上數倍。將軍吃的是海上的飯,我榆林灣可以保證,將軍如果能夠配備20艘我們的戰艦和火炮,那麼整個南洋將會是將軍的天下。」
「哈哈哈哈,老人家也是誠實之人。」鄭芝龍笑道,「鄭某明白國之利器的道理,孫公子,麻煩你算一下,20艘戰艦,300『門』400丈火炮,300『門』小炮,5000支自生火統,需要多少銀子。」
所有的穿越者都目瞪口呆,什麼叫土豪,這才是真正的土豪。榆林灣為了2艘戰艦上馬都能吵翻了天,看看人家,一出手就是20艘。
孫天昊過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將軍稍等,我這就算。」
一陣噼里啪啦的算盤響過,孫天昊大著膽子說道:「鄭將軍,一共需白銀490萬兩。」
「孫公子是不是忘了加上統彈和火『藥』的費用了?」鄭芝龍微笑道。
「對,對,將軍見笑了。」孫天昊又扒拉了一遍算盤珠子,「加上火『藥』和統彈,將軍,算您500萬兩白銀如何?」
「呵呵。」鄭芝龍笑道,「孫公子,咱們第一次『交』易,鄭某也是個爽快人,就這麼定了。這是第一批貨,以後鄭某還要經常叨擾各位,只是不知孫公子何時能『交』貨呢?」
除了孫天昊,包括陸天翔在內的5個穿越者都在心裡暗問:「這是誰定的價格,要少了。」
只有孫天昊在心裡暗暗叫苦:「這他媽是我自己定的價格,怎麼就沒聽許朗的話呢。」
由於陸天翔這陣子一直忙著陪鄭芝龍兄弟,孫天昊沒去請教他,而是問了許朗這鄭芝龍到底有多少錢。許朗告訴他,根據後世的記載,鄭芝龍集團壟斷了大明沿海貿易,單靠高價出售海上通行令旗,每年獲利就超過千萬兩白銀。「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來往,每舶例入二千金,歲入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鄭芝龍之盛,連此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都無法與之競爭,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貿易上。史載鄭芝龍部下成員,個個富至千萬,少者百萬,戶官鄭泰守金『門』,資以百萬計。
可孫天昊在心裡暗暗打了個折扣,覺得這史書上有點吹牛,一年收入千萬兩,那豈不是把整個大明朝都能買下來了。所以在定價問題上,孫天昊努了努力,使了使勁,沒想到還是要少了。
「孫公子,何時才能『交』貨呢?」見孫天昊遲遲不回答,鄭芝龍又問了一遍。
「哦。」孫天昊回過神來,不敢再在鄭芝龍面前耍心眼了,「如果鄭將軍能將原料備齊的話,快則一年,慢則兩年,我們就可以全部『交』貨。」
「為何還有快慢之分呢?」鄭芝龍有些疑『惑』。
「將軍見諒。」孫大雷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榆林灣是個小地方,我們平時製造一些火器戰艦,都是為了自保而已,從未出售過。因此我們製造的能力有限,將軍這次需要的量是極大的,我們需要擴建船塢和作坊,招攬工匠,因此在時間上嘛,可能會有一些延誤。」
「原來如此。」鄭芝龍表示了理解,「原料的事,鄭某會想辦法儘快備齊。但不知這定金孫公子想收取多少?」
「按照規矩,我們需要收取三成定金,也就是一百七十萬兩,剩下的我們可以定個計劃,按照『交』貨時間一步步支付。」
「孫公子的確是『精』明人。」鄭芝龍笑道,「不用那麼麻煩了,我支付給你們三百萬兩,剩下的銀子,我會找人跟你們對賬,從原料里扣除。」
「如此多謝鄭將軍。」孫大雷恨不得抱著鄭芝龍親幾口,三百萬,這得搶多少運金船啊。
「老人家,諸位仁兄。」鄭芝龍談妥了訂貨的事,又問道,「不知諸位有沒有需要鄭某幫忙的地方,鄭某不才,自當盡力。」
「將軍又客氣了。」陸天翔說道,「不知將軍在台灣的基業如今進行的如何?」
「老人家也知道鄭某去台灣的事嗎?」鄭芝龍暗暗驚奇,自己往台灣移民搞開發的事,這些人是如何知道的。
天啟六至七年,閩南發生嚴重旱災,遍野赤土,許多村落連草根樹皮都被吃盡。農曆二月,鄭芝龍利用此機會,自率船隊襲擊福建漳浦,劫掠金『門』、中左所和廣東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師福建,再犯泉州、廈『門』,襲銅山,陷舊鎮,擊敗金『門』游擊盧毓英、福建總兵官俞咨皋的進剿,東南海上,聲勢所向披靡,官兵疲於奔命,莫可奈何。奔襲中,鄭芝龍等還招撫了泉州饑民數萬人赴台拓墾,沿海饑民及無業者競往投靠。
崇禎元年,閩南又遭大旱,饑民甚眾。此時鄭芝龍已經接受招安,在熊文燦支持下,再度招納漳、泉災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船運到台灣墾荒定居。在台灣歷史上,鄭芝龍是組織大規模移民的第一人。
小說網
...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6s 3.68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