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515章 陝西夏收

    在經過了崇禎的調解之下,張燮和海軍學校的師生們終於勉強認可了,愛德蒙·唐泰斯對於自己海上出航訓練方式和強度的解釋。筆神閣 bishenge.com

    不過,因為此次出航造成的人員損失,也迫使張燮提出了要編制海軍訓練條例的要求。

    在張燮看來,愛德蒙·唐泰斯說的理由雖然有些道理,但是海軍軍官學校是不可能拿寶貴的學員,以這種方式進行殘酷的淘汰的。

    每個海軍學員上船前所要學習的各種知識,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時代歐洲那些船艙侍童的知識儲備。他們所需要的,是按部就班的去熟悉海上的突發狀況,而不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

    考慮到這次航行對於海軍士官生士氣的嚴重打擊,「鄭和號」上岸後,便有10餘人提出了退學的申請,拒絕再上「鄭和號」繼續實習。

    朱由檢不得不作出了妥協,任命張燮成立海軍研究室,對此前總參謀部擬定的海軍條例進行修改完善。

    主要是陸軍和騎兵軍官組成的總參謀部對於海戰了解甚少,因此他們所編制的海軍條例,大多是仿照陸軍條例的抄襲,這也是另一個讓張燮等海軍軍校師生的不滿之處。

    除此之外,崇禎命人安排了本次北上航行中喪生的海軍士官生的追悼會,對亡者和傷殘者進行了豐厚的撫恤,這才讓「鄭和號」初航傷亡人員一事平息了下來。

    到了7月中,陝西、山西兩地的夏收情況也基本傳回了京城。去年在陝西試種的土豆、番薯、玉米,雖然經歷了陝西大旱,但依然表現的比傳統的穀子、小麥強。

    因此今年正月未過,朝廷和農科院便從北直隸組織了大量的土豆、番薯、玉米種子,運往了陝西、山西地區,組織災民進行自救。

    其中又以土豆組織播種的面積為最,根據農科院的試驗和對福建土豆種植地區老農的調查,土豆喜冷耐旱耐貧瘠,適宜在陝北、陝西、甘肅、寧夏的丘陵山地地區種植。

    但是關中平原因為開發過度,加上多年水利不修,土地鹽鹼化和板結程度較高,反而不適合種植土豆。

    雖然去年這三種作物在北直隸、山東地區都有試種,但是同樣因為京畿附近的大旱,導致了只有山地地區種植的土豆收成還不錯。

    因此,除了留下了一部分種子外,運往陝北的土豆能夠播種的面積,不過也就剛過10萬畝。

    2、3月下種,6月即可收穫。這10萬畝土豆,少的收穫了200餘斤,多的達到了400多斤。超過了平日種植穀子收成的50,更是小麥的一倍以上。

    10萬畝地,收穫了近3000萬斤土豆,將近20萬石雜糧,這極大的減緩了,榆林地區軍民口糧的難題。

    雖然連續兩年大旱,陝西各地災民遍起,但是榆林因為身處邊牆,還能從邊貿中賺取一些糧食。加上此地又是邊鎮,當地大部分都是軍戶,朝廷在此地蓄積的軍糧,也多少流入到了本地市場上,憑藉著這些有利條件,算是讓榆林人挨過了連續兩年的旱情。

    當朝廷運送新作物到陝北,打算讓挨過了去年旱災的陝西災民自救時,榆林地區因為逃荒的人較少,恢復生產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近10萬畝土豆倒是有半數在榆林地區,這些收穫頓時解決了榆林本地百姓的口糧問題,還能調撥一部分糧食給周邊地區。

    而陝西百姓在朝廷救濟、遷移山西、河南、四川等地就食、招撫流民前往寧夏、河套地區開墾等政策後,本地人口幾乎比往年減少了十分之二、三,這也極大的減輕了當地官府的賑濟難度。

    到了崇禎元年7月,陝西各地的秩序終於開始慢慢恢復了。去年夏、秋,離開縣城,野外就是鬼蜮的狀況,也得到了好轉。

    關中平原藉助流民的勞力,一舉維修了八條主要渠道,使得今年關中地區的主要耕作地區,並無出現缺水的狀況。

    而去年楊鶴力主招撫,不但安定了陝西地區的形勢,最為重要的是,保住了關中平原地區的社會安定。

    正因為有了這個社會安定的條件,關中平原去年冬季播種的冬小麥面積還要超過往年。

    朝廷在陝西推廣種植的海外新作物,的確給陝北地區的百姓帶來了希望,也讓陝西百姓接受了幾種抗旱高產作物。

    但是,今年關中平原的冬小麥獲得了大熟,才是真正的挽救了陝西局勢的惡化。


    關中平原又稱為渭河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農業最富庶的地區之一。自秦代開始,一直到唐,此地才因為開發過度,導致氣候日趨乾旱,天下的經濟重心,才從關中向南遷移。

    雖然崇禎二年關中平原的小麥豐收,暫時緩解了陝西百姓的口糧問題,但陝西地方士紳官員依然憂心忡忡。

    畢竟,關中平原的百姓是安定下來了,但在甘肅、寧夏、陝北高原地區還有2、3百萬百姓,依然需要朝廷的救濟,這顯然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

    沒有2、3年的風調雨順,陝西是緩不過來的。而關中平原作為陝西地區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其承受的人口也已經達到土地的上限了。

    去年這麼多災民湧入關中平原等待朝廷和地方救濟,現在想要一口氣把他們打發回家鄉去,也是一個難題。

    畢竟這些災民逃離家鄉時,大多數人已經把家鄉的田地房產都典賣了,就算送他們回去,他們也無以為生了。

    於是,這些數量高達數十萬的失地災民,現在也成了關中地區的一大隱患。

    陝西的官紳一邊向朝廷求援,一邊絞盡腦汁的安排這些失地災民幹活,好讓他們能夠養活自己,而不是成為遊手好閒的流民。

    去年關中士紳提出的梳理水利渠道,並修建涇惠渠,不僅消耗了大量的勞動力,還為今年關中平原的夏收奠定了基礎。因此,一些士紳向楊鶴提出,繼續擴大涇惠渠的修築規模,並另外修建幾道水渠,擴大關中平原的水利灌溉區域。

    雖然陝西官紳還在憂心忡忡,但是今年陝西夏收的狀況送到京城之後,內閣諸臣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在黃立極、郭允厚看來,不管今年的秋收如何,最起碼朝廷總算有時間把陝西的糧食問題挪到秋後去解決了。

    而關中平原的豐收,也使得去年被招撫的陝西流民軍,總算是可以安定下來,暫時不再會有反覆了。

    相較於陝西局勢的緩和,山西的狀況卻有些嚴峻了起來。山西原本就不是一個產糧大省,去歲大量的災民被引入山西南部就食之後,立刻引起了當地糧食的短缺。

    不過從陝西參政轉任山西巡撫的洪承疇,卻的確是一位幹練之才。這位年僅36歲的封疆大吏,很快便發現山西的糧食並不是真的短缺。

    山西糧商除了在本地購糧之外,還在河南等地控制了大片的糧食出產。他們出售糧食的對象,一是山西長冶地區的煤鐵礦業,以糧食交換這一地區的鐵器。

    此外便是繞過邊關,向關外的蒙古人出售糧食、鐵器,以換回馬匹、牛羊和各種皮革。

    面對朝廷去年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山西的糧商並沒有採取同河南士紳一樣硬頂的方式,而是選擇了軟磨。

    這些山西糧商基本上已經是脫離了土地生產的大糧商,他們販賣的糧食,自家土地上生產的大約不會超過一半。在家鄉和北上出關的路途中,更是建立了數量眾多的轉運糧倉。

    因此當朝廷頒布了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後,這些糧商立刻把從外地購入的糧食儲存了起來,只是少量的出售了一些糧食,他們認為朝廷的糧食統購政策既然只實施一年,那麼他們便儲存上一年的糧食就是了。

    這些糧商原本就有囤積居奇的習慣,因此他們並不在意一年的禁售期。反而覺得,可以趁機在黑市上抬高糧價。

    雖然有些在大同、太原地區的糧倉被官府所控制住了,讓他們損失了一部分存糧,但是在這些城市之外的小糧倉,官府卻始終無法掌握。

    意識到這個局面之後,洪承疇立刻向朝廷上書,建議朝廷對今年新糧放開管制,算是對去年承諾的兌現。

    但是請朝廷下令,對陝西、山西、河南、北直隸、山東地區,二年以上的陳糧價格繼續進行管制。

    另外,他還建議對山西糧商的資格進行審查,頒發糧食行商執照。以每年出售的糧食數量作為定額,限定這些糧商的購糧數量。

    一旦發現該糧商購進糧食的數目同出售數目相差過大,朝廷應當對其進行處罰或沒收執照。若是有人無執照而販糧,以違法論處,沒收其所購糧食之外,還應當責以重懲。

    於此同時,洪承疇還毫不手軟的砍了幾名囤積居奇的糧商,沒收了他們囤積的糧食。在這種武力震懾下,山西的糧食價格終於稍稍穩定了下來。

    洪承疇的上書中,關於糧商執照部分,倒是同朝廷準備頒發的糧食行商制度相去不遠。不過去年因為河南士紳對糧食政策的反抗,因此這一制度就暫緩了下來。

    現在有這位山西巡撫的上書,崇禎和內閣商議之後,便把已經制定好的糧食管理制度,稍加修改後頒發了下去。



  
相關:  火熱的年代    萬古第一神  穿呀!主神  賦光陰以長空  重生都市仙帝  魔本為尊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挽明第515章 陝西夏收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挽明"
360搜"挽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6523MB